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谢继平  丘映 《生殖与避孕》2010,30(4):281-285
<正>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是目前治疗不孕不育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临床上一直受到胚胎种植率低、妊娠后流产率高的困  相似文献   

2.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组IVF-ET移植病例共852例(包括冷冻胚胎移植),发生异位妊娠者16例;对照组为随机抽取IVF-ET宫内妊娠并正常分娩病例23例。结果:输卵管炎症、阻塞或积水者,宫外孕术后异位妊娠发生率明显上升;促排卵方案、胚胎数、子宫内膜厚度、不育原因、胚胎移植后黄体支持剂量无显著差异。结论:异位妊娠是一种IVF-ET的危险并发症,因此提高对IVF-ET后异位妊娠的发生危险性认识,对早期识别、诊断和处理异位妊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左立莹  田莉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10):752-755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已成为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有效技术之一,广泛用于治疗各种不孕人群,在提高生育的同时,也伴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自然流产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主要的并发症,IVF-ET妊娠后发生流产的原因复杂多样,不仅包括自然病因年龄、胚胎遗传学异常、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紊乱、免疫异常、吸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等,还受IVF-ET操作技术、经历超排卵、体外授精、体外培养以及冷冻、解冻等过程影响,这些过程是否增加自然流产的风险以及影响流产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基于胚胎、母体因素及助孕技术等方面阐述其对自然流产的影响,明确IVF-ET妊娠后自然流产的特点及病因,在IVF-ET前查找并规避可能的危险因素,针对不同高危因素,提供个体化治疗,为临床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长激素对IVF-ET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对子宫内膜生长不良患者子宫内膜影响。方法:2005.01-2006.05期间由于子宫内膜发育不良而致IVF-ET种植失败68例,再次IVF-ET治疗中加用生长激素(GH)治疗者为研究组(37例),未使用GH治疗者为对照组(31例)。结果:二组在获卵数、优质胚胎率上有明显差别(P<0.05),而受精率、卵裂率无区别。研究组子宫内膜形态学及厚度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流产率明显减低。结论:对IVF-ET治疗中内膜发育不良的患者再次进行IVF-ET治疗时加用生长激素可促进子宫内膜发育,改善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从而提高临床妊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黄体支持中补充小剂量雌激素(E2)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①回顾性分析912个IVF-ET周期,根据黄体支持方案将其分为A组(511个周期),给予黄体酮80mg/d;B组(401个周期),给予黄体酮80mg/d+补佳乐2mg/d,比较组间妊娠率;②按照hCG日与ET日E2比值,分为<4.0组(291个周期)和≥4.0组(220个周期),比较二组妊娠率,了解E2下降程度与妊娠的关系;③另选择IVF超排卵妇女因某种因素未行移植(24个周期)和自然周期排卵妇女(32个周期)比较黄体中期E2水平,以了解超促排卵对黄体中期E2的影响。结果:黄体期补充与不补充E2组间种植率和妊娠率均无差异(P>0.05);E2下降程度不同的二组间种植率和妊娠率也无差异(P>0.05)。IVF超排妇女黄体中期E2水平明显高于自然周期妇女(P<0.01)。结论:取卵后E2水平下降不影响IVF结局,补充E2进行黄体支持不能改善IVF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交互式群组管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精神健康的影响。方法:将接受IVF-ET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接受交互式群组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测评患者的精神健康状态。结果:在促排卵和移植术后15 d内的SAS、SDS量表评分,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F-36量表评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互式群组管理可以对IVF-ET患者的精神健康产生重大影响,降低焦虑、抑郁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罗国群  邓伟芬  马文敏 《生殖与避孕》2011,31(11):769-772,739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中对子宫内膜发育不良者子宫内膜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IVF-ET患者共67例,均由于子宫内膜发育不良而致IVF-ET种植失败,再次行IVF-ET治疗时随机分为研究组(加用GH治疗,32例)和对照组(未使用GH治疗,35例),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患者Gn用量、平均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研究组的胚胎种植率(31.4%)及临床妊娠率(39.5%)明显高于对照组(15.7%和19.8%)(P<0.01),早期流产率明显减低(14.6%vs 21.4%)(P<0.01)。结论:对内膜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IVF-ET治疗时加用GH可能是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从而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子宫畸形患者行IVF-ET治疗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治疗的35例先天子宫畸形患者(子宫畸形组)的临床结局,随机抽取同期子宫正常、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症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患者年龄、不孕年限、BMI、bFSH、bLH、促排卵天数、FSH使用总剂量、hCG注射日E2、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多胎率和流产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子宫畸形组的分娩孕周、活婴体质量、早产率均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新生儿均未观察到畸形。结论:要重视子宫畸形患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处理,建议患者在获得多胎妊娠后减为单胎,同时加强孕期及分娩过程中的检查与监护,以期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VF-ET促排卵周期中卵巢反应性对妊娠结局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02个长方案促排卵周期中所需外源性重组卵泡刺激素总量(rFSH)/成熟卵母细胞数(n)的比值(rFSH/n)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随着rFSH/n比值升高,基础窦卵泡数(AFC)减少、rFSH总用量增大、获卵数减少、平均胚胎评分下降(P<0.05)。当rFSH/n>450时,临床妊娠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卵巢反应性是影响IVF结局的重要因素,妊娠率随着rFSH/n的增加而下降的截点为rFSH/n>45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1例单角子宫患者行IVF-ET助孕双胎妊娠成功分娩活产的病案。方法:对本院接受IVF-ET助孕的1例原发性不孕单角子宫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采用GnRHa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获优质胚胎13枚,移植8cⅡ级胚胎2枚,宫内双胎妊娠因严重子痫前期于34+3周行剖宫产,早产2名健康活婴。结论:对子宫肌层厚度及宫腔容积正常的单角子宫不孕患者行IVF-ET助孕治疗是可行的。但应尽量避免多胎妊娠,减少流产、早产等并发症的发生,争取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复苏囊胚移植妊娠自然流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冷冻复苏囊胚移植妊娠中自然流产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冷冻复苏囊胚移植妊娠病例108例,根据是否自然流产分为流产组(n=20)和继续妊娠组(n=88),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并且分析了部分流产病例的胚胎染色体结果。结果:复苏囊胚移植总自然流产率为18.50%(20/108),早期自然流产率为16.67%(18/108),早期流产占总流产的90%(18/20)。流产组年龄大于继续妊娠组(33.3±4.0岁vs31.0±3.6岁,P=0.02),10例染色体检查结果中7例为异常染色体,非整倍体是常见的异常核型。结论:染色体异常可能是冷冻复苏囊胚移植妊娠中自然流产的最常见原因,流产与年龄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12.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是近年来对自然流产研究的重点,免疫因素是导致自然流产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在妊娠胚胎发育过程中.子宫蜕膜局部聚集了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其作用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妊娠发展。免疫活性细胞产生的不同细胞因子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如果细胞因子问平衡关系被破坏也会导致流产的反复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使妊娠妇女免疫机制亢进或同种免疫的保护性抗体缺乏,同样是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免疫遗传因素在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分析80对RSA患者夫妇和75对正常夫妇HLA-Cw等位基因的多态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间Cw01-08各个等位基因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RSA组中夫妇双方均检测到Cw第Ⅱ组等位基因(Cw分子α重链上第80位为赖氨酸)者显著少于对照组,而RSA组中夫妇双方均未检测到Cw第Ⅱ组等位基因者显著多于对照因缺失可能与早期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病有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RSA分子α重链上第80位为赖氨酸的HLA-Cw等位基  相似文献   

14.
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免疫治疗结局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的效果,探讨封闭抗体对治疗结局的意义.方法对54例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进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结果11例患者已分娩正常活婴,5例处于妊娠中期,6例再次发生流产.妊娠成功率72.73%(16/22).免疫治疗后,患者血封闭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5);封闭抗体阳性者再次妊娠的成功率高于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有效、安全.封闭抗体对再次妊娠结局有一定预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绒毛RXRα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绒毛RXRα表达水平及其对胚胎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23例自然复发性流产患者和33例正常早孕者离体绒毛RXR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1)复发性自然流产组及正常妊娠组离体绒毛中均表达RXRα mRNA,其水平分别为0.306±0.358和0.578士0.30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自然流产组绒毛中RXRα mRNA表达水平与胚胎死亡时大小呈正相关(r=0.405,P<0.05)。3)自然流产患者血清中狼疮样抗凝因子(ACL)增高组与ACL正常组RXRα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37±0.35和0.39±0.37,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血清中血小板聚集度(PagT)增高组与PagT正常组RXR α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38±0.36和0.40±0.35,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XRα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李向尊  马彩虹  杨蕊  刘平  乔杰 《生殖与避孕》2011,31(8):562-564,56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妊娠的周期,其中EMs患者903个周期、单纯男性因素者643个周期及单纯输卵管因素者720个周期,比较分析基础FSH值、β-hCG检测阳性率(临床妊娠前)、稽留流产率和自然流产率(临床妊娠后)等指标。结果:基础FSH值EMs组高于男性因素组和输卵管因素组;平均年龄EMs组略大于输卵管因素组及男性因素组,平均不孕年限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临床妊娠率EMs组(32.1%)与输卵管因素不孕组(33.6%)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男性因素组(45.7%);稽留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妊娠率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EMs组自然流产率(9.1%)高于男性因素不孕组(1.0%)和输卵管因素组(4.5%),差异显著(P<0.05)。结论:EMs患者自然流产率高于输卵管因素不孕及单纯男性因素不孕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应用ELISA方法检测了186例自发性流产患者血清中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与抗弓形虫抗体(ATAb),并以56例正常育龄妇女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反复自发性流产患者血清中AsAb、EMAb、ATAb阳性率分别为29.03%、38.71%和18.82%,而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相应为1.79%、3.57%和1.79%(P<0.01)。ATAb阳性率随流产次数的增加而增加(P<0.05),AsAb阳性率随流产次数的增加而减少(P<0.05)。流产时孕期<90天者血清AsAb阳性率明显高于流产时孕期≥90天者(P<0.05),EMAb阳性率与流产次数和流产时孕期之间无明显关系。本文结果提示:三种血清抗体ASAb、EMAb、ATAb与反复自发性流产密切相关,可能是造成自发性流产的重要因素,尤其在自发性流产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常月经周期妇女和自然流产妇女外周血中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MDC)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的变化。方法:选择正常月经周期妇女30例,分别在每个妇女月经周期卵泡期和黄体期采集外周血;早期自然流产妇女30例流产后清宫前采集外周血,并以正常早期妊娠妇女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DC和PDC的百分率及MDC/PDC比率。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外周血中雌二醇(E_2)和孕酮(P_4)的水平。结果:正常月经周期黄体期外周血中MDC的百分率和MDC/PDC比率显著低于卵泡期(P<0.01),PDC的百分率黄体期与卵泡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月经周期妇女黄体期外周血中E_2和P_4水平显著高于卵泡期(P<0.01)。早期自然流产妇女外周血中MDC的百分率和MDC/PDC比率显著高于正常早孕组(P<0.01),而PDC的百分率与正常早孕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然流产组E_2和P_4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早孕组(P<0.01)。结论:早期自然流产妇女外周血中MDC的百分率和MDC/PDC比率显著升高,可能参与了导致母体对胎儿发生免疫排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37(IL-37)的含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RSA患者(RSA组)、30例正常妊娠者(NP组)和10例健康对照者(HC组)的血浆IL-37含量,同时检测RSA组和NP组血浆中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P)的含量以及外周血免疫细胞含量。结果:①RSA组血浆IL-37含量明显高于NP和HC组(P<0.05),RSA组曲线下面积AUC值达到0.7967。②RSA患者血浆IL-37含量与血β-hCG含量呈负相关关系(R=-0.3858,P=0.0387),RSA患者血浆IL-37含量与P含量呈负相关关系(R=-0.3759,P=0.0407);NP组血浆IL-37含量与血β-hCG和P含量均无相关性(P>0.05)。③RSA患者血浆IL-37含量与外周单核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4750,P=0.0080),而NP组血浆IL-37含量与外周单核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782,P=0.0447),两组中IL-37血浆含量与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的免疫耐受学说,探讨转录因子FOXP3基因多态性与URSA的易感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检测FOXP3基因rs2232365A/G和rs5902434del/ATT多态性在146例URSA患者(URSA组)和11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结果:①rs2232365A/G的3种基因型在URSA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携带G等位基因明显增加URSA的风险(P=0.01,OR=1.61)。②rs59024343种基因型在两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2,P=0.10),但等位基因del缺失型频率URSA组较对照组高(χ2=4.40,P=0.036)。③单倍体型分析:G/del单体型明显增加URSA的发病风险(P=0.02,OR=1.53),而A/ATT单体型则对URSA的发病具有保护作用(P=0.02,OR=0.63)。结论:转录因子FOXP3基因启动子区rs2232365和rs5902434多态性与URSA的遗传易感性有关,携带G和del等位基因明显增加URSA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