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尖瓣环前壁、下壁组织多普勒运动速度频谱在评价不同阶段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Dopplertissueimaging,DTI)测定100例不同阶段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二尖瓣环前壁(mitralannu-lar/anteriorwall,MVA/AW)、下壁(mitralannular/inferiorwall,MVA/IW)运动速度频谱,并与其二尖瓣血流频谱(pulsivewave,PW)相比较。结果①弛张功能减阶段,PW-E/A,MVA/AW-E/A及MVA/IW-E/A均降低(P<0.01),MVA/AW-E/A与PW-E/A高于MVA/IW(100%和60%,P<0.01)。②假性正常化阶段,PW-E/A与正常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MVA/AW-E/A、MVA/IW-E/A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MVA/AW-E/A与PW-E/A符合率底于后者(20%和40%,P<0.01)。③限制性充盈阶段,3组E/A均高于正常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MVA/IW-E/A与PW-E/A符合率明显高于MVA/AW-E/A(89%和22%)。结论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测定二尖瓣环前壁、下壁运动频谱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中具有重要价值。且在评价不同阶段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时,二尖瓣环前壁及下壁分别具有不同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并探讨其与胰岛素样类生长因子1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06/2003-12齐鲁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例为高血压组。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将患者分为左室心肌肥厚组30例和无心肌肥厚组31例。选择同期齐鲁医院门诊体检健康自愿者20例为对照组,男8例,女12例。脉冲波多普勒超声测量所有研究对象二尖瓣血流,根据二尖瓣瓣尖频谱测量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晚期最大血流速度及其比值。多普勒组织成像测量二尖瓣环心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晚期峰值运动速度及其比值。所有研究对象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类生长因子1的浓度。结果:高血压患者二尖瓣瓣尖舒张早期、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lt;0.01),左室心肌肥厚组二尖瓣瓣尖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二尖瓣瓣尖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明显小于无心肌肥厚组(P&;lt;0.01);无心肌肥厚组、左室心肌肥厚组患者二尖瓣侧环心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心肌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比值(0.88&;#177;0.12,0.74&;#177;0.09)均小于对照组(1.42&;#177;0.11)(P&;lt;0.01);左室心肌肥厚组比值明显小于无心肌肥厚组(P&;lt;0.01)。无心肌肥厚组、左室心肌肥厚组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lt;0.001);左室心肌肥厚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肌肥厚组(P&;lt;0.0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二尖瓣瓣尖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二尖瓣瓣尖晚期最大血流速度、侧环心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心肌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呈显著负相关(r=-0.65,-0.61,P&;lt;0.01)。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应用超声技术评价的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有较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评价对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不同收缩功能状态及E/A比值假性正常化时的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少见有报道。目的:探讨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中的作用,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收集2001-11/2002-05中山大学附属三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对照组为门诊正常体检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在超声心动图室收集资料。36例正常人为对照组,74例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HTN)患者(HTN组)和33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进行了研究。采用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研究。左室容量用Teichholz公式由舒张末和收缩末容积估计,然后计算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主要观察指标:①HTN患者、正常人、冠心病患者从二尖瓣到心尖的早期充盈峰速传播速率(1ate of propagation of peak early filling flow velocity,vp)。②早期充盈峰速时间(time delay rate of propagation of peak early filling flow velocity,TD)和Vp/E比值。③左室舒张早期、晚期跨二尖瓣血流峰速(E峰和A峰)、早期和晚期血流峰速比(E/A)和舒张晚期跨二尖瓣血流峰速时间。④肺静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肺静脉返流速度和返流时间。⑤舒张期末和收缩期末左室内径、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和后壁厚度。结果:根据EF值将患者分成EF≤60%组(收缩功能障碍组)和EF&;gt;60%组(收缩功能正常组)。收缩功能障碍组与收缩功能正常组的所有传统舒张功能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收缩功能障碍组与收缩功能正常组Vp分别为(37.6&;#177;12.1)和(46.0&;#177;19.1)cm/s(P&;lt;0.05),TD分别为(86.2&;#177;26.1)和(66.8&;#177;19.4)ms(P&;lt;0.05),Vp/E分别为0.65&;#177;0.29和0.73&;#177;0.26(P&;lt;0.01)。对10例收缩功能障碍患者(EF≤60%)而E/A值正常(大于1)(假性正常化)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假性正常化患者和对照组Vp分别为(34.9&;#177;8.3)和(59.9&;#177;21.3)cm/s(P&;lt;0.01),TD分别为(91.0&;#177;29.6)和(56.9&;#177;18.9)m8(P&;lt;0.01)、Vp/E分别为0.56&;#177;0.24和0.85&;#177;0.2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而其他舒张功能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存在舒张功能障碍;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的早期充盈峰速传播速率和时间(Vp,TD和Vp/E)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更精确和更可靠的参数,可以区别假性正常化的跨二尖瓣血流类型。  相似文献   

4.
超声多普勒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方法选择DHF患者108例(DHF组),其中心功能分级Ⅲ级69例、Ⅳ级39例,另选健康对照组34例。应用频谱多普勒结合组织多普勒成像测定两组患者心腔大小、左室舒张功能及左室舒张末压。结果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F组左房内径(LA)、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较对照组增厚,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二尖瓣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1者占80.6%,E/A〉1者占19.4%;对照组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频谱正常,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大于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Em〉Am);DHF组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频谱异常,Em〈A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目前无创评价心室舒张功能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方法,应用频谱多普勒和TDI联合评价心室舒张功能,纠正了频谱多普勒评价心室舒张功能的“假性正常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段的二尖瓣环运动进行检测,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初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梗后再灌注治疗28例,未再灌注治疗32例)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人25例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分别测量、计算二尖瓣环的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中晚期平均峰值运动速度(Vs,Ve,Va)。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二尖瓣血流速度(E,A),LVEF采用Simpson’s原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2周、4周、12周进行上述测量。比较分析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的短期影响。结果:再灌注组12周死亡率为0,未再通组12周死亡率为15.6%。Vs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76,P&;lt;0.01);Ve/Va与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A显著正相关(r=0.68,P&;lt;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第2,4,12周Vs,Ve,Va,LVEF,FS,Ve/Va,E/A均低于对照组(P&;lt;0.05~0.01);再灌注组2,4,12周Vs,Ve,LVEF,FS,Ve/Va均显著优于未再灌注组(P&;lt;0.05~0.01);再灌注组4,12周Vs,Ve,LVEF,FS,Ve/Va与2周时比较有显著改善(P&;lt;0.05~0.01);未再灌注组12周Vs,Ve,LVEF,FS与2周时比较有显著改善(P均&;lt;0.05),而4周与2周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gt;0.05)。结论:QTVU测量二尖瓣环峰值运动速度能很好地反映左心室整体收缩的和舒张功能,可用于评估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及时有效的再灌注治疗不仅能提高生存率,而且可明显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评估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多普勒几项技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二尖瓣口血流多普勒、肺静脉血流多普勒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 ,并对该三种多普勒技术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 对 166例冠心病患者的舒张功能进行检测 ,分别探测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与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E A比值、肺静脉血流收缩期与舒张早期峰值速度S D比值以及二尖瓣环室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四个壁舒张早期及晚期运动速率比值的平均值e a比值。结果 在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轻度不全时 (E A <1) ,二尖瓣环DTI测值e a <1的阳性率最高 ,为 10 0 % ,肺静脉血流S D >1.5比值的阳性率为 98%。在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多普勒显示假性正常时 ( 2 >E A >1) ,二尖瓣环DTI测值e a <1的阳性率为 93 % ,而肺静脉血流频谱多普勒S D <1的阳性率仅为 76%。在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多普勒显示限制性充盈时 (E A >2 ) ,二尖瓣环DTI测值e a <1的阳性率则为 5 8% ,而肺静脉血流频谱多普勒S D <1的阳性率为 83 %。结论 在舒张功能减退的早期 ,二尖瓣环DTI测值阳性率最高。在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多普勒显示假性正常时 ,二尖瓣环DTI明显优于肺静脉血流频谱。在限制性充盈时 ,二尖瓣环e a的阳性率反而不及肺静脉血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患者45例,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脉冲多普勒(PWT)检测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流速(E、A)、计算E/A;应用TDI速度模式,在心脏四腔心切面检测二尖瓣内、外环运动速度(Ea、Aa),计算Ea/Aa。结果:冠心病组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组(E/A〉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二尖瓣血流频谱E、A、E/A及二尖瓣环A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I检测二尖瓣环Ea及Ea/Aa较正常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组(E/A〈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二尖瓣环A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血流频谱A较正常对照组增高,E、E/A及二尖瓣环Ea、Ea/Aa较正常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DI检测二尖瓣内、外环运动速度Ea、Aa,计算Ea/Aa,可评价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与二尖瓣血流检测左室舒张功能(E/A〈1)减低者有很好相关性,并可鉴别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估测舒张功能受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经胸放疗期间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36例经胸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两次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首诊检查:放射治疗前1~3天;复诊检查:放射治疗结束当天。测量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及二尖瓣环运动频谱的两峰比值(E/A,e/a)。结果: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及二尖瓣环运动频谱的两峰值比率均显示.两次测量结果间存在显著性差异(E/A:0.77±0.19 vs 0.69±0.13,e/a:0.82+0.31 vs 0.75±0.19,均P〈0.05)。结论:经胸放疗期间左室舒张功能受损,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及时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非梗死区心肌平均超声背向散射积分(the average integrated backscatter,AIB),及其周期变化率(the average cyclic variation of integrated backscatter,ACVIB)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解放军304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治的陈旧心肌梗死患者38例(心肌梗死组),同期在本院心内科诊治并排除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2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测两组患者非梗死区心肌的AIB,ACVIB,测定左室舒张功能:应用组织多普勒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和晚期运动速度(early and late diastolic mitral annular velocities,Ea and Aa),及两者的比值Ea/Aa;应用血流多普勒检测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晚期峰值流速(early and late diastolic mitral inflow velocities,Ve and Va),两者的比值Ve/Va,及E峰的减速时间,并将AIB,ACVIB与舒张功能指标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组AIB明显高于对照组,ACVIB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肌梗死组舒张功能指标Ea,Ea/Aa,E峰减速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lt;0.05),Ve/Va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其中心肌梗死组ACVIB(37.2&;#177;9.9)与Ea,Ea/Aa,E峰减速时间(7.2&;#177;1.6,0.59,130&;#177;32)的变化呈正相关(r=0.68,0.65,0.58,P&;lt;0.01),ACVIB与Ve/Va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r=0.28,P&;gt;0.05)。结论:陈旧心肌梗死患者非梗死区心肌ACVIB减小,且与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密切相关,通过分析ACVIB的变化,可评估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结合组织多普勒成像,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静息及峰值负荷前后舒张功能参数,观察其负荷前后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12例冠心病患者,在静息及多巴酚丁胺峰值负荷(20ug/kg/min)下获取二尖瓣、肺静脉血流频谱及标准心尖二腔、长轴和四腔观的二维彩色组织多普勒图像,脱机测量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段心肌及侧壁、室间隔二尖瓣环舒张期速度。结果与静息时比较,冠心病患者在多巴酚丁胺峰负荷时二尖瓣血流E、A均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QTVI所测心肌Em增加(P〈0.05),E/Em减小(P〈0.05);QTVI所测侧壁二尖瓣环Ea’和平均二尖瓣环Ea’增加(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Em/Am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r=-0.84,P〈0.01)、肺静脉血流频谱AR(r=-0.70,P〈0.05)、S/D(r=-0.71,P〈0.05)相关,E/Ea’与E/Em显著相关(r=0.78,P〈0.001),而E/Ea’在静息及峰值负荷时均与二尖瓣血流频谱的E/A无显著相关。结论DSE结合OTVI技术可定量探查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和脉冲多普勒技术(PD),评价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左室重构后左室舒张功能变化。方法经多种辅助检查明确的陈旧性心肌梗死并伴心尖部室壁瘤患者30例,并设立2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分别测量二尖瓣侧壁瓣环和二尖瓣室间隔瓣环运动情况,并记录二尖瓣血流频谱,分析比较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Ve/Va。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和A峰、E/A值,左室侧血流流速梯度变化情况。结果室壁瘤组Ve/Va、E/A均有倒置,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Ve明显速度降低(0.05),Va无明显变化。室壁瘤组左室中部E血流速度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组织多普勒联合脉冲多普勒,是一种评价室壁瘤左室重构后舒张功能变化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脉冲多普勒检测高血压患者舒张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二尖瓣血流多普勒法检测 30例高血压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舒张期血流速度 E、A及 E/ A,同时降低仪器滤波 ,减小脉冲多普勒增益及仪器总增益 ,运用脉冲多普勒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 E 、舒张晚期运动速度 A 及 E / A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高血压组 E峰明显降低 (P<0 .0 5 ) ,E/ A显著降低 (P<0 .0 1) ;高血压组二尖瓣环 E 和 E / A 亦显著低于正常组 (P<0 .0 1) ;对高血压患者 E / A 比值组成分析 ,部分 E/ A>1的患者E / A <1。结论 利用脉冲多普勒可清晰获得二尖瓣环运动频谱 ,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是客观的 ,尤其对二尖瓣血流呈假性正常化的舒张功能减退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二尖瓣环的不同位点对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测量结果及衍生指标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182例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于心尖四腔切面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于心尖二腔、三腔及四腔切面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室间隔、前间隔、左室侧壁、后壁、前壁及下壁6个位点的DTI舒张期波形,计算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E峰和舒张晚期A峰的比值(MV—E/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e波和舒张晚期a波的比值(e/a—ann)及E峰和二尖瓣环e波平均值的比值(E/e—ann—mean)。接同步心电图。结果根据二尖瓣口血流波形E/A不同,将182例患者分成2组,A组76例:MV—E/A≥1.0,B组106例:MV—E/A〈1.0;A组中同时有4个位点e/a≥1.0的患者多于B组,而B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e/a均〈1.0的患者多于A组(P〈0.05);即使同一组内,任意两位点之间的E/e多有不同或差异显著,测值相近的位点在两组中均约占14.29%,其中A组中仅有后壁、下壁的E/e与E/e—ann—mean相近的位点,而B组中则没有与E/e—ann—mean相近的位点。结论临床应用E/e—ann与MV—E/A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时,需注意二尖瓣环位点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而取二尖瓣环6个位点e波的平均值,有助于减少此类指标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中的偏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Ⅱ型糖尿病患(DM)左室心肌重量和左心室功能的检测,了解其敏感性。方法:研究对象为70例(DM)患和60例正常人,采用心尖四腔切面,选取室间隔中段,左室侧壁中段,二尖瓣环-室间隔交界处,二尖瓣环-侧壁交界处为取样点,分别显示各部位组织运动情况,测量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以及VE/VA比值,常规检测二尖瓣血流频谱与脉冲多普勒参数作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组室间隔中段。侧壁中段二尖瓣环VE,VE/VA均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多普勒组织成像(DT1)对DM患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诊断灵敏度,高于脉冲多普勒二尖瓣血流频谱。VS与FS亦有一定相关。结论:DT1技术可以定量评价DM患的左心室功能并且比常规脉冲多普勒有关参数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可否鉴别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舒张功能假性正常。 方法 OMI舒张功能假性正常患者68例,正常对照组50例,应用脉冲多普勒(PWD)分别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E/A、E峰减速时间(D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RT)、肺静脉收缩波(S)、舒张波(D)、S/D及心房收缩波(Ar);转换DTI速度模式,测量左室侧壁缘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a)并计算Ea/Aa。 结果 OMI舒张功能假性正常患者与正常人的年龄和血流频谱E、A、E/A、IRT、D、S/D及二尖瓣环Aa测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DT缩短和S波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静脉血流Ar较正常人升高,而二尖瓣环Ea及Ea/Aa较比正常人明显减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DTI检测二尖瓣环Ea及Ea/Aa比值可鉴别OMI患者舒张功能假性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左室重量、心血管病事件的危险性及进展与高血压的风险性有肯定的相关性,探讨一组高血压前期人群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特征。方法:本项目于2004—04/07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和心内科完成。纳入标准:年龄40~70岁、血压&;lt;140/90mmHg(1mmHg=0.133kPa),既往未服用过影响血压药物的健康人群,均知情同意。符合以上纳入标准者共80例,按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分为正常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其中正常血压组40人,男29人,女11人,年龄41~70岁;高血压前期组40人,男27人,女13人,年龄40~70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监测左心室各结构和功能参数;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平均室壁厚度、相对室壁厚度及左室室壁中层缩短率。结果:进入结果分析正常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分别为40人。高血压前期组左室重量指数、平均室壁厚度、相对室壁厚度[(93&;#177;16)g/m^2,(8.9&;#177;0.8)mm,(0.38&;#177;0.04)]较正常血压组增高[(84&;#177;13)g/m^2,(8.3&;#177;0.7)mm,(0.35&;#177;0.03)](f:3.21~4.25,P&;lt;0.01),左室室壁中层缩短率较正常血压组降低[(17.8&;#177;1.4)%,(18.9&;#177;1.5)%,(t=4.16,P&;lt;0.01)]。在血压水平正常范围内,平均动脉压与左室重量指数、平均室壁厚度、相对室壁厚度呈正相关,与左室室壁中层缩短率呈负相关[(r=0.31,P&;lt;0.05),(r=0.40,P&;lt;0.01),(r=0.31,P&;lt;0.05),(r=-0.29,P&;lt;0.05)]。结论:高血压前期人群已有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表现为左室重量的增加、左室构型的向心性变化趋势以及心肌收缩功能的减低,说明相应个体应给予一级康复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比较正常人及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右室舒张功能。方法:实验于2003-02/08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完成。符合冠心病标准患者81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36例)和心绞痛组(45例)。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自愿者能与心绞痛组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行DTI,测定其左、右心室舒张功能指数,比较各组间DTI变化情况。结果:①心绞痛组左室舒张早晚期运动速度比(0.9&;#177;0.2)及右室舒张早期的峰值速度Em峰值[(4.8&;#177;1.5)cm/s]较对照组[(1.3&;#177;0.4),(5.6&;#177;1.1)cm/s]低(t=4.2,2,9,P&;lt;0.05),等容舒张时间(isovolumic relaxation time,IVRT)[(141&;#177;35)ms]显著长于对照组[(89&;#177;38)ms](t=3.3,P&;lt;0.05)。②急性心肌梗死组左、右心室:Em峰值、Em/Am比值较对照组低,Em峰减速时间、等容舒张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7,3.3,P&;lt;0.05)。③急性心肌梗死组左、右心室Em峰值、Em/Am比值较心绞痛组低,等容舒张时间较心绞痛组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3.6,P&;lt;0.05)。同时左室舒张功能也明显降低,左、右心室舒张功能有显著的相关性(r=0.36~0.62,P&;lt;0.01)。结论:右室舒张功能障碍在冠心病早期即可出现,DTI对评估冠心病患者心室舒张功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观察冠心病患者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变及左室和右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研究24例正常健康人和2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二尖瓣口及三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一左室侧壁交界处及三尖瓣环一右室侧壁交界处心肌运动频谱。测量二尖瓣及三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及E/A,心肌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晚期运动速度(Am)及Em/Am,测量E/Em。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冠心病组左室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A显著减小(P〈0.01),三尖瓣血流E/A亦显著减小(P〈0.01);组织多普勒所测左右心室Em、Am、Em/Am均减小(P〈0.01),E/Em增大(P〈0.01);冠心病组左室与右室间E/Em比值高度相关(r=0.83)。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伴有右室舒张功能的改变,右室与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相关。应用组织多普勒和频谱多普勒联合评价心室舒张功能,纠正了频谱多普勒评价心室舒张功能出现的假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对评估充盈限制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价值。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对10例充盈限制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和46例正常对照者的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进行检测,并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 充盈限制(RF)组与对照组比较,表现为二尖瓣E峰、A峰速度比(EV/AV)>2,肺静脉收缩期、舒张期程度比(VS/VD)<1,肺静脉收缩分数(SF)<0.50(P<0.05),左房、左室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增大(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P<0.01),左房压力增高(P<0.01)。结论 结合常规超声心动图结果和临床症状,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充盈限制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昼夜血压、左心室功能在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1998/2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共890例,纳入标准: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且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资料不完整或合并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等。符合上述标准的糖尿病患者102例(糖尿病组),男56例,女46例。按尿白蛋白的排泄量分为下列3组:①正常蛋白尿(&;lt;30mg/24h)组58例。②微量蛋白尿(31—300mg/24h)组23例。③大量蛋白尿组(&;gt;300mg/24h)组21例。对照组为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自愿者,排除标准:排除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肾病等疾患,并于非同日测量3次或以上血压值均&;lt;140/90mmHg,纳入32例,男17例,女15例。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护仪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患者,包括正常蛋白尿组58例、微量蛋白尿组23例、大量蛋白尿组21例。结果:蛋白尿正常组糖尿病患者已有夜间血压[夜平均动脉压(84.14&;#177;15.45)mmHg,1mmHg=0.133kPa]较对照组升高[76.74&;#177;5.00)mmHg;t=2.788,P&;lt;0.01],昼夜血压下降幅度[(5.34&;#177;5.47)%]低于对照组[(13.53&;#177;5.20)%](P&;lt;0.01);舒张期二尖瓣口充盈血流峰值速度A峰与E峰比值、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e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均较对照组高(P均&;lt;0.01),二尖瓣前叶活动斜率较对照组低(P&;lt;0.01);随蛋白尿增多,上述指标异常加重,并出现白昼血压和WST/LVPWT比值增高(P&;lt;0.05)。结论:微量白蛋白尿增加是糖尿病患者心脏受累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