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12月4日柳叶刀杂志发表题为《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的报告中提出希望全世界医学教育参与者能够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1].《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护理学生接触护理专业的第一门课程,在该课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岗位胜任能力培养和训练,可以起到职业入门的引导作用,为将来岗位胜任力培养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2.
徐鹏  陈俊国  雷娟 《重庆医学》2018,(15):2105-2107
现代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医学生未来的岗位胜任能力,而医学人文素质则是我国未来医务人员胜任力培养中的关键一环[1-2].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一直倾向于将医学科学及专业技能视为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目标,从而间接地忽略了人文素质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导致部分学生因人文素质欠佳而无法满足自身的岗位胜任力要求[3].21世纪以来医学科技飞速发展,各种诊疗设备及诊疗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但与之相伴随的却是医患矛盾频发,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不断加剧,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医学院校对人文教育重视不足[4].  相似文献   

3.
PubMed已出版基于胜任力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CBE)的论文 4000余篇 ,当前似乎成为了 CBE的风潮[1 ] .医学教育者一直都在探索卫生专业人才胜任力与人才培养过程中胜任力需求的有机结合[2 ].卫生专业人才精益求精的追求源于满足公众和社会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中知识和技术的巨大进步 ,卫生专业人才能够掌握一切的能力也还是在下降 ,传统的以时间为基础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21世纪对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过去的20年 ,只有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 , CBME)真正成为卫生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 ,CBME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生教育中.  相似文献   

4.
孙一勤  陈三妹 《重庆医学》2015,(13):1866-1868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疾病谱的变化和健康观念的更新,现代社会对护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护理教育为适应人才需求的变化,提出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追求“现实需求基础上的职业实践性”[1],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护理职业领域的核心能力[2].在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上,专业价值观、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和关怀能力是整体胜任力增长的动力和内在源泉[3].故本院在护生入学早期开展了以“情感和能力为导向,临床情境为载体”的早期认知实践,对学生的职业情感和核心能力进行早期教导和渐进式培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培养具备优秀岗位胜任力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人才,以《神经病学》为教材,制定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并检测教学效果。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2014级49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作为观察组,2013级52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践技能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科研能力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可增进临床学科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岗位胜任力模型在我国护理人才培养中的运用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为我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了方向和理论支持。本研究以岗位胜任力相关理论为指导,阐述了护理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具体方法,并以该模型为导向,构建护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MPH)学位是当前国际社会公认的公共卫生领域的主流学位,我国MPH教育起步较晚,于2001年开始试办MPH研究生教育。近些年来频发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MPH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对MPH教育中的核心问题进行反思。针对现代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第3次全球医学教育变革,创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以适应社会需求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根据培养目标,明确MPH培养的核心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一支高素质、创新应用型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公共卫生事业从业队伍,从而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对不同从业背景、多种类型卫生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岗位胜任力的培养是提高职业竞争力、体现教育目标和特色的关键,将岗位胜任力理论引用到人才培养领域已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为使护理专业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岗位,本文在分析岗位胜任力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将胜任力模型引入护理专业岗前培训体系中,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的护生岗前培训体系的构建,为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和培养适应临床需求的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能够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的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基层公共卫生人才能力培养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建立初始胜任力词典,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验证性因子分析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到7个公因子,并将其分别命名为专业技术能力、医学职业素...  相似文献   

10.
白国强 《重庆医学》2015,(29):4169-4171
2011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大会,并下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首次提出了“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目的就是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2012年教育部在125所试点高校校开展卓越医生培养计划项目,新乡医学院成为首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单位。在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过程中,我们紧密结合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岗位胜任力是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首次引入学术界,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胜任力的这一内涵被不断拓展,近年来也逐步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2011年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和教育部高教司、北方医学教育中心(CMB)联合开展的《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与教学改革》,本校作为河南省惟一协作单位参与了河南省内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的调查研究工作,以通过调查各层次医疗卫生机构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来探索高等医学教育院校教育阶段根据需求制订相适应的卓越医生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1.
罗烨  吴勇萍  吴丽仙  饶和平 《重庆医学》2017,(34):4889-4892
我国医院临床一线护理人才十分紧缺,男护士比例更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1-2].由于男护士在ICU、手术室、骨科、急诊科、精神科等岗位胜任力较强及其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具有潜在优势[3],近年来受到医院高度重视,招聘男护士力度明显加大,男护士数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4].但我国男护士不仅存在比例低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离职率高达65.2%[5].如何降低男护士离职率,促进护理队伍稳定,引起了专家及护理管理者的高度关注.为了解不同人群对男护士岗位需求类型的认知差异及职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本课题组于2016年7-10月对浙江省27家医院进行了现状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药学教育改革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推进。目前迫切需要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学服务型人才岗位胜任力框架,进而明确培养目标。本研究通过阐述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岗位胜任力的研究现状,总结国内研究、已发布的标准及共识中药学服务型人才岗位胜任力的构成要素,讨论了不同条件下岗位胜任力评分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药学服务型人才阶梯式培养目标设定的思考,包括药学服务型人才岗位胜任力与医师岗位胜任力的关系,药学服务型人才岗位胜任力要素应与时俱进,药学服务型人才岗位胜任力体系应系统化,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应个性化。  相似文献   

13.
大连医科大学以提高本科临床医学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建立及应用“三番式”临床技能教学模式。该培养模式注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综合评价,并确立了保障机制,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岗位胜任力培养是《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报告提出的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在此目标指引下,通过生理学实验课培养团队合作理念、能力以及动态、整体的认识观念、强化基本功,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启蒙教育阶段发挥职业入门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2):1144-1146
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模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得以快速推广。作者在医学教育改革的思维框架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综合运用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拟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方式,探索学生志愿者参与的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能力评价逐渐受到全科医学领域相关学者的关注。目的 了解目前国内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为科学评价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9月15-25日,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关于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相关文献。采用高级检索,构建检索策略:(岗位胜任力+胜任力模型+能力)*(全科医生+全科医师+家庭医生+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评价+评估+指标+工具),以“中文摘要”或“题目”为检索条件,匹配方式为“精确匹配”,检索时限为“发表时间不限-至今(2020年9月)”。应用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文献763篇,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献31篇。其中27篇中文期刊,4篇学位论文。研究涉及的指标构建方法有9种,使用最多的是文献研究法(22篇,71.0%),其次为定性访谈法(14篇,45.2%)、问卷调查法(14篇,45.2%)、Delphi法(14篇,45.2%)。最常见的参考模型是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树模型,有7篇(22.6%)研究在该框架的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条目数量不一,最少14个,最多113个,指标数超过40个的有7篇研究。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内容涵盖广泛,基本符合中国全科医生岗位的能力要求。结论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在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但缺乏实际应用,未来的研究可致力于中国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估体系的实际应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生岗位胜任力数据模型,培养学生技能和岗位胜任力,满足社会与企业的需求。方法为培养能够胜任本领域岗位的人才,构建适用于评价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岗位胜任力的指标体系,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初步拟定评价指标。在多个维度上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修订、完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指标分析。结果本研究构建的岗位胜任力模型包括通用能力、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适应力4个维度10项指标,学生平均得分为(74.9±6.7)分,变异系数为0.0899。结论本研究在分析模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岗位胜任力模型的相关缺陷,为学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考核等提供改进方案,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田春  杨柳 《卫生职业教育》2022,(17):106-109
目的 调查重庆市全科医学临床教师对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分析其岗位胜任力。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重庆市190名全科医学临床教师展开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教师岗位胜任力的差异。结果 190名全科医学临床教师胜任力特征问卷得分为103.00(98.75,110.00)分,其中男性、博士学位、参与过SPOC教学的临床教师得分较高,30~40岁、5~10年教龄、中级职称的临床教师得分较低(均P<0.05)。结论 重庆市全科医学临床教师岗位胜任力总体较好,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对全科医学临床教师岗位胜任力有一定影响,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中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医学毕业生岗位胜任力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热点。某军医大学以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核心内容,对主干临床课程《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以提高院校教育的针对性和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为目标,探索基于学习产出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的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法]以学校中医学专业为试点,通过参考OBE教育模式,分析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确立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并以全国中医学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成绩为依据,比较其他医学基础课程的掌握率,说明OBE教育模式下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成果。[结果]学校中医学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存在着多元化培养与师资现状之间的矛盾加剧等不足,而参考OBE教育模式,即可确立"细化实验教学目标,定义学习产出"等改革措施。通过实践,在全国中医学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中,学校中医专业学生解剖学科认知层次的掌握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3.5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其他医学基础课程的掌握率。[结论]基于OBE的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运用、综合等高阶层认知能力,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验室利用率,能较为全面评价医学生岗位能力培养效果,从而有效促进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