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85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常规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总胆红素、血清转氨酶、血氨降低(P<0.01),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善(P<0.01),胆碱脂酶升高(P<0.01).85例重型肝炎近期有效率为62.4%.结论 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重型肝炎能缓解病情,获得病情恢复的时间,有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人工肝治疗进行得越早,疗效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19-22
目的评估重型肝炎患者持续缓慢血浆置换透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本院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200例,均予持续缓慢血浆置换透析治疗,治疗405例次。收集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ALT、AST、TBIL、CHE、ALB),凝血功能(PTA、INR),血常规(WBC、HGB、PLT),电解质(K~+、Na~+、Cl~-、Ca~(2+)),肾功能(BUN、Cr)。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变化(乏力、纳差、腹胀、精神状况等),以及观察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持续缓慢血浆置换透析治疗后,患者精神、食欲、乏力感及消化道等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ALT、AST、TBIL均显著下降,CHE、ALB显著升高,显示肝功能明显改善。PTA上升,INR下降,凝血功能显著改善。患者的K~+、Na~+、Cl~-、Ca~(2+)明显改善,持续缓慢血浆置换透析治疗能调节电解质。患者发生并发症69例次,经一般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恢复正常,对人工肝治疗没有影响。结论持续缓慢血浆置换透析治疗重型肝炎的黄疸下降显著,调节电解质、肾功能,既能去除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素,又能清除水溶性毒素,对重型肝炎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重型肝炎患者经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之血浆置换(PE)和血浆灌流(PA)[1]交替联合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之PE+PA联合治疗重型肝炎的作用机制,从代谢水平、分子水平为重型肝炎的治疗探寻重要依据.方法 应用血浆置换和血浆灌流交替联合治疗本院重型肝炎46例,检测ALSS治疗前后及四周后患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胆碱脂酶(CHE)、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胆固醇(CHOL)、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 ALSS之PE+PA联合治疗前后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项目中:ALT、AST、ALP、GGT、ADA、LDH、TBA、明显下降(P<0.05),TB、DB显著下降(P<0.01),PA、CHE、CHOL明显升高(p<0.05),PTA明显延长(P<0.05).ALB无明显变化.四周后ALT、AST、ALP、GGT、ADA、LDH、TBA、TB、DB显著下降(P<0.01),ALB明显升高(P<0.05),PA、CHE、CHOL显著升高(p<0.01),PTA显著延长(P<0.01).结论 重型肝炎经过ALSS之PE+PA联合治疗后,其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尤其是胆红素对机体有毒性的物质得到了大量的清除,同时补充了血浆蛋白、凝血因子等,明显改善了肝细胞的生理环境.因此,ALSS之PE+PA联合治疗是临床上治疗重型肝炎的安全、有效的措施.其主要机理为清除毒性物质,补充生物活性物质,为肝细胞的修复及再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较好地恢复了肝脏的各种功能,为进行临床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提高早期、中期重型肝炎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重型肝炎患者在PE治疗前后进行生化和凝血指标的检测,观察治疗前、第1次和第2次治疗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凝血酶原(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结果:重症肝炎患者治疗前、第1次和第2次治疗后ALT、AST、TBIL、DBIL和P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CHE和PTA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第2次治疗后与第1次治疗后CH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较第1次治疗后明显升高(P<0.01),而ALT、AST、TBIL、DBIL和PT均较第1次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结论:TBIL、DBIL、CHE、PT、PTA 是判断PE治疗重症肝炎疗效的敏感指标;ALT、AST因离散度较大不适合作为评判人工肝疗效的指标。PE能够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凝血机能和肝脏功能,对于重型肝炎有着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综合保肝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治疗,另选36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常规综合保肝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例肝功能数值恢复及病情转归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TBIL、CHO、CHE、PTA等肝功能指标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01),血浆置换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临床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1-5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昌市第九医院住院的11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DPMAS+PE组(常规药物基础上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治疗)56例和PE组(常规药物基础上血浆置换治疗)56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ALT、AST、TBIL、ALB、TBA)、肾功能(BUN、Cr)、血常规(WBC、HGB、PLT)、凝血功能(PT、PTA、INR)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DPMAS+PE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P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获得较好疗效;DPMAS+PE组治疗后ALT、AST、TBIL、TBA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均无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BUN较前无明显变化,均未发生电解质紊乱(P0.05);DPMAS+PE组治疗后WBC无明显变化,但HGB、PLT下降;DPMAS+PE组和PE组治疗后均出现PT缩短、INR下降和PTA上升(P0.05);PE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DPMAS+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2,P=0.026)。结论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治疗可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无明显副作用,减少血浆用量限制、血浆过敏、输血感染风险等不良反应机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并给予内科综合及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24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TB(总胆红素)、PTA(凝血酶原活动度)、ALB(白蛋白)及HBV-DNA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肝功、PTA及提高治疗有效率、HBV-DNA阴转率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恩替卡韦在血浆置换等的治疗基础上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HP200血液净化治疗仪,YT50P.P血浆分离器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各期重型肝炎患者68例,并对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血清TBIL、ALT、AST、PTA、NH3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68例重型肝炎患者中治愈好转29例(41.8%),死亡或自动出院39例(52.2%),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具有一定疗效.且早中期患者的疗效较晚期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观察大剂量血浆联合人血白蛋白针治疗重型肝炎[1]与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两组均采用类似的内科基础治疗[2],联合组为大剂量血浆联合人血白蛋白针,对照组采用血浆置换[3].结果:两组肝功能均明显改善:ALT、AST、TBiL、GGT、ALP等均明显下降,凝血常规:PT下降(恢复正常)与PTA升高(恢复正常)均差别不大.结论:大剂量血浆置换联合人血白蛋白针与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死亡率,且前者在住院费用上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分析两种人工肝即血浆置换与血浆灌流在重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151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血浆置换组、血浆灌流组和基础治疗组.前两组在基础治疗组基础上分别给予血浆置换治疗或血浆灌流治疗.观察比较3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血浆置换组、血浆灌流组及基础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57%、43.59%和19.04%,2组人工肝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置换组与血浆灌流组差异也有明显差异(P<0.05).血浆置换组治疗后总蛋白,白蛋白明显上升,PTA升高,总胆红素下降明显,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灌流组胆红素明显下降,与基础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而总蛋白、白蛋白、PTA、白细胞与基础治疗组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为发热和皮疹,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结论 血浆置换和血浆灌流均能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血浆置换较血浆灌流更显著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化指标,有助于提高重型肝炎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与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PE+DPMAS)治疗重型乙型肝炎(SHB)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SH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E组和PE+ DPMAS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情况,以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下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消化道症状都有所改善,肝性脑病级别降低,MELD评分下降,两组患者近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均下降(P<0.05);PE+ DPMAS组的清蛋白(ALB)较治疗前下降,K+、C1升高(P<0.05);PE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ALB较治疗前升高,白细胞(WBC)下降(P<0.05).结论 PE、PE+DPMAS两种治疗方法治疗SHB均有效,PE+ DPMAS可减少血浆用量,改善血清K+、Cl水平;PE在改善凝血功能及ALB水平方面效果优于PE+ DPMAS.  相似文献   

12.
郑群  曾文斌 《西部医学》2014,45(1):34-35
目的分析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前后指标的差异及单用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的疗效差异。方法469例肝衰竭患者,共889例次人工肝治疗,治疗前后采集患者血液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凝血功能,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结果人工肝治疗后,ALT、AST、TBIL、GGT、BUN、Cr、K+、WBC、Hb、PLT、PT、INR均下降;ALB、Na+、PTA、中性粒细胞率均上升。单用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相比,治疗前后血AST、ALB、GGT、TBIL、PTA、Na+、K+、WBC、Hb水平的改变程度有差异。结论人工肝治疗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但可导致血钠上升、血钾下降、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下降、中性粒细胞率显著上升。单用血浆置换在改善肝功能、凝血功能方面疗效优于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联用与单用相比,更不容易造成血钠上升和血钾、血红蛋白的下降。血浆置换联用血浆灌流在较少的血浆消耗的情况下,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检测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人63例(肝硬化组),病毒性肝炎病人60例(肝炎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ALB、CHE、PTA水平。结果肝硬化组ALB、CHE和PTA明显低于肝炎组和对照组(P < 0.01);肝硬化组Child-pugh C级病人ALB、CHE和PTA明显低于Child-pugh B级和Child-pugh A级病人(P < 0.05~P < 0.01);ALB、CHE和PTA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0.897和0.746,截断值分别为31.41 g/L、3 785.41 U/L和36.59%时,灵敏度分别为73.30%、85.00%和93.30%,特异度分别为81.00%、79.40%和44.44%。结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人ALB、CHE、PTA水平明显降低,可反映病人Child-pugh分级情况,同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应用ETV联合GSH治疗,加用内科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对照组25例常规内科营养支持对症治疗。两组治疗前后比较临床治愈好转率,并观察主要肝功能、PTA及HBVDNA定量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5%,疗效优于对照组的28%(P<0.01),且治疗组TBIL、ALB、ALT、CHE、PTA及HBVDNA等实验指标的定量检测值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前后其肝功能、PTA与HBVDNA检测也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恩替卡韦(ETV)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 摘要 ] 目的 探讨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在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检测106例丙型肝炎患者和79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肝功能指标(ALT、ALB、TBIL)和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PCⅢ、Ⅳ-C)的血清含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A、LN、PCⅢ、Ⅳ-C 、ALT、TBIL含量高于正常人组,ALB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ALT与PCⅢ存在显著正相关(r=0.201,P<0.05);ALB与HA、 PCⅢ、Ⅳ-C存在显著负相关(r=-0.391,-0.239,-0.303,均P<0.05);TBIL与HA、LN、PCⅢ和Ⅳ-C存在显著正相关(r=0.319,0.211,0.377,0.389,均P<0.05)。结论 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功能较正常人群有所下降,肝纤维化风险更高。肝功能指标ALT、ALB和TBIL在辅助诊断肝纤维化时有一定作用,三者在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呈TBIL > ALB >ALT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16.
毕小云  杨春  张睿 《重庆医学》2008,37(6):630-631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患者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前后肝功能、凝血指标的变化特征及意义。方法20例重症肝炎患者先后行血浆置换40次,于治疗前后分别取血检测肝功能〔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电解质(K 、Na 、Cl-)、血常规(RBC、WBC、PLT),比较肝衰竭经PE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PE治疗后肝功能TBIL、DBIL、AS、ALT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明显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解质和血常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治疗好转15例,死亡5例。结论血浆置换术是治疗重症肝炎的有效方法,能改善肝功能,缩短凝血酶原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浆胆碱酯酶(CHE)、清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病情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162例不同临床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CHE,同时分别采用终点法和比浊法测定ALB及PTA。结果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组血浆CHE、ALB、PTA水平依次降低,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随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各项指标均逐渐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01)。各组CHE活力较PTA、ALB下降的百分率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CHE、ALB及PTA彼此间相关系数为0.695~0.811(P<0.001),呈正相关。结论血浆CHE活力较ALB、PTA能更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和储备能力。监测CHE、ALB和PTA,对临床病情的判断及估计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和总胆汁酸(TBA)的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50例(4组)不同肝病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PA、TBA、CHE、ALB、TBIL、ALT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肝病患者的PA、CH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T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PA、CHE逐渐下降,TBA逐渐升高。各组肝病患者的PA、CHE和TBA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同组的ALB、TBIL、ALT的阳性率。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A、CHE和TBA对各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早期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国上市的4种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和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对病毒复制、肝功能以及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接受及未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5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在随访开始、第1年每3月1次、以后每6月1次,定期监测HBV DNA、肝功能、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等指标和安全性,对比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共111例符合入组条件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因各种原因排除59例,最终52例入选,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12例。对照组中HBV DN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nobin,TBIL)、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在随访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组中,HBV DNA、ALT、ALB、CHE、INR、Child-Pugh评分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前后有显著改善(P<0.05),而AST、TBIL、MELD评分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可以抑制HBV DNA的复制,改善肝功能,稳定或逆转疾病进展,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