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也是医学人文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坐标。文章梳理了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教育定位偏差、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并从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校园文化、师资力量等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以期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适应岗位胜任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医学人文教育已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我国医学人才的能力与素质培养,关系到医学模式转变、医患关系及医疗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而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的医学人文教育发展,将人文教育融入临床医学学科教学中成为未来医学人文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结合现代医学教育现状,初步探讨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超声诊断学CBL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进而推动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3.
《柳叶刀》(The Lancet)于2010年12月第4期发表了《新世纪医学人才培养》(Health Professionals for.New Century)的报道,该报道全面阐述了在以学科为基础的大学教育、以问题为导向的整合教育等两代改革的基础上,借鉴全球经验,有针对性地确立岗位胜任能力要求,改进整个卫生系统绩效的新理念,成为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的标志性文件[1-2].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范围、组织机构和人文环境中,可作为客观衡量标准的成绩优异者个人综合素质[3-5].本文通过文献计量法对2006-2016年我国关于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以往该领域的研究特点和趋势,探索研究医学人才胜任力领域的核心期刊以及核心作者群是否形成,为深入研究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以培养临床医师为目标,多注重对医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而对医学伦理、医患关系、社会医学、健康教育等人文素质方面的知识关注度不足,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临床医师的人文素养对其医疗行为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现状入手,结合泰山医学院在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分析了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夏锋  韦邦福 《西北医学教育》2014,(2):248-250,256
当前,我国医学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医患沟通等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仍存在许多不足。叙事医学是着眼于患者的病痛体验及其人文关怀的新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模式。它的产生和成长是现代临床医学发展中的必然产物。在临床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灌输叙事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将从战略上影响我国未来的医学诊疗局面,必将对我国的临床医学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岗位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能够胜任岗位需求并取得优秀成绩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由于其岗位的特殊性,对胜任力有着更强烈的需求.欧美等国家对临床医学岗位胜任力的基本素质要求都有较为清晰的描述,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医学岗位胜任力的模型或者评价系统.提出对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应注重有效沟通能力、适应与应对能力、自主学习与自我提升的能力、管理能力等,是医学生从学生转变为医生特别是优秀的医生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完整的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尚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医学人文精神匮乏是当今医患冲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实习中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人文知识欠缺、心理素质欠佳、医患沟通协调能力差、医学人文关怀缺乏和责任意识不强等.分析成因,可能与医学生忽视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教师对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中没有将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渗透与融合等有关.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绝佳时期,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及教学能力,开设有针对性的人文科学课程,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尤其是在临床医疗实践中渗透医学人文教育,在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人文素质培养等多种途径,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医患纠纷不断,医学暴力事件频发。掌握一定的医患沟通技巧不仅能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还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学人文教育薄弱,是我国医学教育的软肋,医患沟通是整个人文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促进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医患沟通是诊疗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医学进步的推动剂。  相似文献   

9.
医学人文课程综合化施教是临床医学专业“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以“面向基层、全科导向”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为背景,进行“3+2”5年贯通一体化培养课程设计,确立课程综合、强化体验的医学人文课程综合化改革目标。教学设计以岗位人文胜任力需求为导向,整合卫生法规、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等基本知识原理进行专题教学,以CPR教学法为基础,把不同课程有逻辑联系或共同属性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通过临床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整合,将医患沟通技能训练融于案例教学和实训教学全过程,把医学人文教育贯通于专业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社会关系,医患矛盾正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医疗卫生领域缺乏人文素养是重要因素之一,而其根源就是医学人文教育的缺失。在医学专业课程中融入人文教育,使医学专业知识、技能与人文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传染病学是医学临床专业课程之一,由于传染病的自身特点,临床教学中涉及了许多有关医学伦理、医学心理、卫生法律等人文方面的问题,在传染病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医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以及对缓解医患冲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着十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部分“5+3”一体化学生在各阶段存在角色转换、专业知识和技术、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临床思维和循证医学观念及临床科研思维、学习和工作态度等方面不同程度的认识、理解和应用问题。本文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现代临床思维培养渗透并贯穿于“5+3”一体化学生诊疗操作能力培训的始终,全程融入人文关怀、循证医学、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对患者的态度,逐步完成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思维+诊疗操作能力的综合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黄春  朱丹  钟昌明 《重庆医学》2017,(36):5180-5181
从古至今人们都将"仁爱、奉献、仁心、救死、扶伤、济世"等高尚的人文情怀融入到医学行业 ,并运用于疾病诊疗中[1 ].但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对医务工作者专业水平、人文素养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当代医学俨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物医学 ,已逐渐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替代.作为未来医疗行业的主力军 ,每一位医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之外还应该具有医者仁心的高尚情怀.为缓解医患矛盾 ,减轻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提高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等 ,国家根据我国医疗环境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外住院医师培训模式进行了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于2012年开始实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并轨 ,即在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可给予"四证合一" ,使临床型研究生在毕业时同时具备理论基础、科研及思维能力、临床基本操作能力.此项措施初见成效 ,临床型研究生深受各大医院的青睐 ,同时在医学生选取专业型和科研型研究生方面也显示出明显的差别.然而 ,近年来我国各地各阶层的暴力伤医事件却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2-2015年分别发生医疗纠纷案件16966、18799、19944、23221件.调查报告显示 ,在导致医疗纠纷的各项原因中 ,因医生人文素养不够高、对患者人文关怀不足和医患之间沟通不当所导致的纠纷案件数比例最大[2 ] .由此可见 ,医学生知识体系中的人文素养教育环节在医生职业生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 ] .在目前培养研究生模式的基础上 ,如果在"双轨合一"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将整体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及道德情怀 ,为我国医疗行业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可大大减少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的发生.因此 ,各大医学高等院校需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医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医护人才[4 ] .本文对临床型研究生"双轨合一"培养过程中的人文素养教育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淬炼的青年医师在抗疫实战中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培养出了临床技能过硬的住院医师。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规培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要加强突发事件下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强化灾难医学与新发传染病知识、规范消毒防护意识和能力。以此次疫情为教科书,革新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多管齐下,完善规培内容,提升医学人文素养,进一步增强规培学员岗位胜任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2月4日柳叶刀杂志发表题为《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的报告中提出希望全世界医学教育参与者能够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1].《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护理学生接触护理专业的第一门课程,在该课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岗位胜任能力培养和训练,可以起到职业入门的引导作用,为将来岗位胜任力培养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素质较差、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现状,比如医学生缺乏人际沟通能力、缺乏奉献精神,还有的心理素质较差,难以胜任工作压力,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上升等,这种状况主要缘于我国医学院校长期以来人文教育的滞后。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为医学整体发展的瓶颈,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的良好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构建全方位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以提高我国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6.
基于胜任力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卫生领域。将基于胜任力的管理理论引入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并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特点和农村定向医学生按全科方向发展培养要求,阐述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胜任能力的主要内容: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全科医学诊疗能力、传统医学知识与技能和人文素养,并总结人才培养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新医科概念的提出对高校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新医科背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和岗位胜任力的内涵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函询等方式,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模式、技能培训、人文理念和评价考核5个层面,构建新医科背景下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路径。以期完善医学研究生培养体系,为研究生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弄清大众呼吁人文医学服务的内涵及古今医疗服务差异,找到改善目前医患关系的切入点。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定性研究。结果:对不同医学模式下医疗法规、服务提供者、医患关系构成、医疗服务特征、诊断方法、治疗技术、治疗药物、诊疗设备、主要疾病进行梳理中,弄清了当今呼吁人文医学服务的9大因素,特别是高估医学功能弊端等及加强医师人文素质,尤其想象力、联想力培养十分必要。结论:不同时代呼吁人文医学服务的内涵不同,而人文医学服务蕴含了知识、技术、服务3大体系,搞好人文医学服务应提升医师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9.
岗位胜任力培养是《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报告提出的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在此目标指引下,通过生理学实验课培养团队合作理念、能力以及动态、整体的认识观念、强化基本功,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启蒙教育阶段发挥职业入门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西北医学教育》2016,(2):325-329
目的随着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推进,"医学卫生人才岗位胜任力"逐渐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重心,为了评价参加实习医学生在改革干预措施后的变化。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参与临床实习的61名医学生,进行教学改革重要性评价,并将其对教学改革的需求应用于其临床实习的一年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进行实习前后岗位胜任力的比较。结果对教学改革的学生评价中,科学发展能力的教学改革重要性要求最高,基本职业技能次之,而实习医生对于人文医学理念的教育改革项目的重要性评价最低,大部分认为一般重要。参考实习医生对临床教学改革的要求和评价,我们对临床实习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在实习开始前,对各项岗位胜任力方面比较,人文思想理念胜任力的自评胜任力最高,科学发展能力和基本职业技能的胜任力较低。经过一年的临床实习教学方式改革后,科学发展能力及基本职业技能的胜任力均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文思想理念较前也有改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提高岗位胜任力为目标下,对实习医师培养模式进行了较全面的改革后,能明显改善实习医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和科学发展能力,为全面提高临床医学实习生的岗位胜任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