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护群  卢汶  张文  张进安 《吉林医学》2012,(27):5899-5900
目的:探讨磺脲类降糖药格列美脲与格列苯脲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45例,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22例)及格列苯脲组(23例),观察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胰岛素敏感性(HOMA-IS)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指数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患者经治疗12周后FPG、2 hPG、HbA1c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格列美脲组FINS下降(P<0.05),格列苯脲组FINS无明显变化(P>0.05);③治疗后,格列美脲组HOMA-IR指数明显下降(P<0.05),HOMA-IS指数及HOMA-β指数明显升高(P<0.05),格列苯脲组HOMA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格列美脲与格列苯脲均有良好的降糖作用,但格列美脲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的功能,优于格列苯脲,是更理想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2.
耿坡  李琦   《中国医学工程》2014,(4):167-167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优泌乐25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3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优泌乐25加用吡格列酮,对照组单用优泌乐25不加用吡格列酮,随访8周,观察治疗前后变化。结果优泌乐25加用吡格列酮治疗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优泌乐25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降低血糖,血脂及HbA1C。  相似文献   

3.
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庆开  翁雪燕 《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118-1118,1164
目的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单用二甲双胍0.75g/d治疗2个月以上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76例随机分成试验组39例及对照组37例,试验组加用盐酸吡格列酮30mg/d,对照组将二甲双胍剂量加至1.5g/d,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糖、HbA1c、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脂代谢得到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餐后血糖、HbA1c、HomaIR及血脂改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BMI较治疗前下降,试验组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吡格列酮30mg/d联合二甲双胍0.75g/d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优于单用二甲双胍1.5g/d.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应用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选取71例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吡格列酮30 mg、1次/d联合治疗;对照组包括二甲双胍组(M组)和吡格列酮组(P组),M组24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治疗;P组22例给予吡格列酮30mg、1次/d治疗患者.所有治疗疗程12周,观察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 h胰岛素(P2h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在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T2hINS均明显下降.M组和P组疗效相似;治疗组在减低患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代谢紊乱方面均优于M组和P组.结论 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可作为经过单一使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血糖控制仍然不良的肥胖T2DM患者选用的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格列美脲与格列喹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镇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格列喹酮治疗,观察组接受格列美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糖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6%(29/3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36/3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 h P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格列美脲与格列喹酮均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但格列美脲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格列喹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T2DM经饮食加运动加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0.25g,餐中服,每日3次,盐酸吡格列酮15mg,每日1次;对照组予二甲双胍0.5g,餐中服,每日3次;两组均联合格列喹酮,初始量15mg,餐前30min口服,每日3次,根据血糖调整剂量,观察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FPG和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及格列喹酮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1c均较用药前下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FIns、2hIns治疗组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对照组下降不明显。治疗组格列喹酮日用量为(93.8±32.9)mg,对照组为(116.7±41.0)m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能显著降低血糖、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磺脲类药物用量,副作用少,早期联合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4 8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吡格列酮组 (n =2 4 )和二甲双胍组 (n =2 4 ) ,治疗 12周后用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浆葡萄糖 (FPG)、餐后 2h血浆葡萄糖 (PPG 2h)和Dia STAT测定仪及配套试剂盒测定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盐酸吡格列酮组治疗后 ,2型糖尿病患者FPG和PPG 2h(P <0 0 1)、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P <0 0 0 1) ;FPG下降 (1 83± 1 6 2 )mmol/L ,PPG 2h下降(6 37± 3 6 9)mmol/L ,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盐酸吡格列酮组病例未发现明显药物副反应 ,主要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改变。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降糖效果肯定 ,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对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100例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老年T2DM患者分成两组:西格列汀组应用磷酸西格列汀片,每次100 mg,1次/天,口服;吡格列酮组应用盐酸吡格列酮片,每次15 mg,1次/天,口服.两组均同时应用胰岛素,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血糖变异系数(CV)、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PCP)、空腹胰高血糖素(PGG)、餐后2h胰高血糖素(2hPG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日胰岛素用量(DID)、体质量指数(BMI)、血清CA19-9及血尿酸(BUA)、低血糖发生的频次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西格列汀组患者的FPG、2hPG、HbA1c、AUC、CV、PGG、2hPGG、TC、TG、SBP、DBP、DID及B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吡格列酮组患者的FPG、2hPG、HbA1c、AUC、CV及BUA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西格列汀组患者治疗后的2hPG、HbA1c、AUC、CV、PGG、2hPGG、TC、TG、SBP、DBP、DID及BMI均低于吡格列酮组(均P<0.05),西格列汀组患者治疗后的FCP及2hPCP均高于吡格列酮组(P<0.01);西格列汀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吡格列酮组(P=0.045).西格列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3).结论 与吡格列酮相比,对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老年T2DM患者应用西格列汀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剂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唐燕  王秀凤 《吉林医学》2012,33(31):6764-676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格列美脲治疗。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BG、HbA1c、Fins和HOMA-I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观察组的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观察组的TC、TG、LDL-C和HDL-C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低于对照组的18.46%(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对血脂具有调整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应用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选取71例新诊断肥胖他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吡格列酮30mg、1次/d联合治疗;对照组包括二甲双胍组(M组)和吡格列酮组(P组),M组24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治疗;P组22例给予吡格列酮30mg、1次/d治疗患者。所有治疗疗程12周,观察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胰岛素(P2h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P2hINS均明显下降。M组和P组疗效相似;治疗组在减低患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代谢紊乱方面均优于M组和P组。结论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可作为经过单一使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血糖控制仍然不良的肥胖T2DM患者选用的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格列吡嗪控释片和格列美脲对T2DM的疗效。方法对86例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组为格列吡嗪控释片观察组45例和格列美脲对照组41例,观察临床降糖疗效和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的变化。观察组给予格列吡嗪控释片5mg,每日1次,餐前半小时口服,根据血糖变化情况,每1周~2周增加5mg,直到FPG<6.1~7.8mmol/L和2hPG7.8~10.0mmol/L,或每日最大推荐剂量20mg。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片1mg,每日1次,餐前半小时或餐时口服,根据血糖变化情况,每1周~2周增加1mg,直到FPG<6.1~7.8mmol/L和2hPG7.8~10.0mmol/L,或每日最大推荐剂量6mg。2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格列吡嗪控释片有效地降低空腹血糖,总有效率为80%,与格列美脲对照组80.5%相似;降低餐后2h血糖总有效率86.7%,与对照组85.4%也相似;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4周、8周,2组各与治疗前相比,空腹胰岛素、C-肽差异无显著性(P>0.05),餐后胰岛素、C-肽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格列吡嗪控释片和格列美脲可成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病人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表达情况及各指标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并NAFLD病人126例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126例单纯T2DM病人为对照A组,126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B组。比较3组血清FC-P、FINS、FPG、HbA1c水平,并比较研究组不同NAFLD肝纤维化评分(NAFLDFS)病人上述指标水平,探讨血清FC-P、FINS、FPG、HbA1c对T2DM并NAFLD的预测价值,探究各指标与T2DM并NAFLD病人NAFLDFS分值的关系,并分析T2DM并NAFLD病人NAFLDFS>0.676的影响因素。结果血清FC-P、FINS、FPG、HbA1c水平研究组>对照A组>对照B组(P < 0.01);血清FC-P、FINS、FPG、HbA1c联合预测T2DM并NAFLD的受试者基本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大于各指标单一预测的AUC(0.764、0.801、0.757、0.729),联合预测的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40%、84.13%;随研究组病人NAFLDFS分值增高,其体质量指数(BMI)、病程、腰臀比、血清FC-P、FINS、FPG、HbA1c水平均逐渐增高(P < 0.01);研究组病人血清FC-P、FINS、FPG、HbA1c表达水平与NAFLDFS分值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随着T2DM并NAFLD病人病程增加,血清FC-P、FINS、FPG、HbA1c水平升高,NAFLDFS>0.676的发生风险逐渐升高(P < 0.01)。结论T2DM并NAFLD病人FC-P、FINS、血糖指标高表达与肝纤维化评分呈正相关关系,联合检测可为预测T2DM病人并发NAFLD的风险、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抑制病情进展提供指导性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纳入首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且经饮食运动治疗三月以上或接受除噻唑烷二酮以外其它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剂量稳定三个月以上而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予盐酸吡格列酮30mg每日一次口服,疗程12周。已口服符合入选要求降糖药患者,联合并维持原有剂量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至随访结束。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日,测量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红蛋白(Hb)、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治疗前后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1例患者完成完成全疗程治疗,平均病程(3.24±3.95)年;12周时FPG、HbA1c、FINS、HOMA-IR、SBP、DBP、TG、Hb均较治疗前基线时分别下降,HDL较治疗前基线时上升(1.11±0.29mmol/L比1.27±0.32 mmol/L,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大多未做特殊处理而自行好转。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有效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调节血脂,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重或肥胖早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优选序贯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或住院的90例早期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达格列净组和序贯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0.5 g/片,2片/次,口服,2次/d;达格列净组予以达格列净10 mg,口服,1次/d;序贯治疗组予以聚乙二醇洛塞那肽0.2 mg,皮下注射1周1次,连续使用6个月后停用,改达格列净10 mg,口服,1次/d。总疗程为1年,1年后观察3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瘦素、脂联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体质量、BMI、腰围、FPG、FINS、HOMA-IR、Hb A1c、瘦素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3组治疗前后体质量、BMI、腰围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FPG、FINS、HOMA-IR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HbA1c、瘦素、脂联素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联合达格列净序贯治疗早期超重或肥胖T2DMZ患者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能明显减重及改善胰岛素抵抗,其可作为早期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肥胖糖尿病(DM)大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制成糖尿病动物模型.50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给予等量蒸馏水,二甲双胍治疗组给予300mg·kg-1·d-1溶于蒸馏水中灌胃,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10mg·kg-1·d-1溶于蒸馏水中灌胃,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300mg·kg-1·d-1和吡格列酮10mg·kg-1·d-1溶于蒸馏水中灌胃,干预12周.观察治疗后5组DM大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胰岛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对照组大鼠FPG,FINS,TC,TG,HbA1C及Homa-IR均明显升高(P<0.01),Homa-β明显下降(P<0.01);二甲双胍组与DM对照组比较,大鼠FPG,FINS,TC,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1),Homa-β明显升高(P<0.01),而TG无明显降低(P>0.05);吡格列酮与DM对照组比较,大鼠FPG,FINS,TG,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P<0.01),Homa-β明显升高(P<0.01),TC无明显降低(P>0.05);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FPG,HbA1C均较DM对照组明显降低,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比较FINS,Homa-IR明显减低,Homa-β明显升高(P<0.01);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组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大鼠FPG,FINS,TC,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P<0.05),Homa-β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用上述两种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各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格列吡嗪控释片5mg,用温开水整片吞服,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盐酸吡格列酮30mg,早餐后口服,1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同时均要求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以改善血糖控制。结果:两组治疗后SBP,DBP,HbA1c,FBG,Fins,TG,LDL-C及HOMA-IR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SBP,DBP,HbA1c,FBG,Fins,TG,LDL-C及HOMA-IR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早期予以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基础上应用盐酸吡格列酮,不仅可以使患者血糖降低、血压降低、调脂,还可以减轻高胰岛素血症,使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进而改善与其相关的各种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胰岛素促泌剂与强化胰岛素交替治疗对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病程0~10年2型糖尿病498例,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病程〈5年为A1组,162例,5~10年为A2组,167例,治疗24个月,对照组169例,平均(6.57±3.18)岁。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的变化,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治疗24个月后,三组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A1、A2组空腹、餐后2h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0.01),对照组较治疗前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A1、A2组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对照组无变化;A1、A2组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空腹、餐后2h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显著高于A2组(P〈0.05),而A1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低于A2组(P〈0.05);A1、A2组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空腹、餐后2h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胰岛素促泌剂与强化胰岛素交替治疗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可有效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越早使用交替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李蓉 《四川医学》2009,30(12):1930-193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在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84例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照者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FINS及P2 INS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FINS及P2 INS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略有下降,而HDL-C水平略有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可降低肥胖T2DM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是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西格列汀及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12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与吡格列酮组,每组各60例,分别给予西格列汀和吡格列酮治疗,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 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餐后2 h胰岛素(postprandial insulin, P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β-cell function, 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 HOMA-IR)、血脂水平、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等变化。结果 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 h PG、HbA1c、FINS、PINS、HOMA-β、HOMA-IR、血脂、BMI均有改善,组内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治疗后的FPG、2 h PG、HbA1c、HOMA-IR、血脂及BMI均低于吡格列酮组,FINS、PINS、HOMA-β均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西格列汀、吡格列酮的疗法均能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与吡格列酮相比,西格列汀对血糖、血脂的控制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复方葛根芩连汤治疗脾虚肝郁、痰瘀内阻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非诺贝特治疗,治疗组予以复方葛根芩连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空腹血糖(fast plasma glucose,FPG)、糖基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采用B型超声观察肝脏脂肪样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FPG、HbA1c、FINS、HOMA-IR、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以及血清FPG、HbA1c、FINS、HOMA-IR、TC水平降低值和HDL-C水平升高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脏B型超声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B型超声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葛根芩连汤治疗脾虚肝郁、痰瘀内阻型T2DM合并NAFLD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