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1235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状况。方法:对1998~2003年在我院外科、妇科、眼科手术的1235例患者的无菌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单种抗菌药物用药率为2.3%,二联用药率为94.4%%,三联用药率为3.2%。抗菌药物应用频率最高的为青霉素类、其次为硝基咪唑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手术后用药时间≥5d者占57.1%。结论:围于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不合理用药占相当比例,手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而手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d并不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应加强医院综合管理水平,搞好医疗、护理、药学方面医务人员的协作,制订合理用药规范,以更有效地降低围手术期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合理预防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3~8月100份出院病历(非干预组)及2013年3~8月100份出院病历(干预组),对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非干预组的药物选择合理率、有指征使用率、用药时机合理率、用药疗程合理率均显著低于干预组(P<0.05),非干预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我院抗菌药物整治活动政策落实有力,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合理率升高、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显著降低、用药时机和用药疗程合理率显著升高,联合用药情况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在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实施效果。方法以随机抽样法调取干预前(2012年1月~2012年10月)和干预后(2012年12月~2013年9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各1000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从干预前的54.4%下降为干预后的48.20%( P <0.05),品种选择合理率从干预前的81.74%上升为干预后的90.19%( P <0.05),用药时机合理率从干预前的78.49%上升为干预后的89.91%( P <0.05),使用疗程合理率从干预前的42.94%上升为干预后的65.97%( P <0.05),联合用药比率从干预前的3.24%下降为干预后的0( P <0.05)。结论综合干预管理措施可行、有效,可以著提高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目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符合Ⅰ类切口手术归档病历921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调查921例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43.11%;使用最多的是头孢呋辛(52.9%)、克林霉素磷酸酯(18.89%);术前0.5 ~2小时未用抗菌药物而术后使用率9.57%;术后用药3~7使用率32.24%.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医院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范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及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普外科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及干预效果.方法 对普外科手术中甲状腺、乳腺及疝修补术3类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在干预前使用率是55.98%,干预后是8.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干预前与干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占总药品费比例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手术部位均无感染.结论 普外科甲状腺、乳腺及疝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节约资源,且不会导致切口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6.
姜海艳 《当代医学》2012,18(21):134-135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对普外科I类切口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 收集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使用前(2011年1~6月)I类切口手术病历180份,参与抗菌药物使用后(2011年7~12月)病历180份,比较干预前后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临床医生选药、手术时间、用药目的 、药品名称、给药时间、用法与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均较干预前规范.结论 临床药师对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茵药物应用的干预有效,可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杨思芸 《西部医学》2016,28(10):1455-1458
目的探讨规范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为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药师干预前医院2012年6~8月符合条件的1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例资料与药师干预后2013年6~8月的1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例资料,对两次调查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品种选择、给药时机、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评价及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的100例患者全部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率为100.00%;术前0.5~2小时开始用药者78例(占78.00%),术前2~24小时开始用药者14例(占14.00%),术后开始用药者8例(占8.00%),预防围手术期感染的用药疗程合理为8例(占8.00%),平均抗菌药物总费用为934.70元,平均住院总费用为7083.10元,人均住院时间为295.20小时;干预后100例患者中有16例(占16.00%)使用抗菌药物,术前0.5~2小时开始用药者100例(占100.00%),术后无患者用药,预防围手术期感染的用药疗程合理为100例(占100.00%),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2.00元,平均住院费用为4671.40元,人均住院时间为162.20小时,感染率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干预可使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品种选择、分级管理、用药疗程更加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施干预措施对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6月(干预前组)及2012年76月(干预前组)及2012年712月(干预后组)Ⅰ类切口手术病历454份,对2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实施干预措施,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62.19%降至干预后的9.88%;术前2 h以内预防给药率由干预前的48.80%升至干预后的88.00%;总用药时间≤24 h的比例则由25.60%升至84.00%。结论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实施干预,可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黎近涛   《中国医学工程》2012,(8):107+109-107,109
目的对乳腺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临床药师的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与用药合理性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3例乳腺手术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为单纯性手术治疗,并且切口愈合情况为甲级。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3例,在围手术期进行给予抗菌药物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在乳腺手术围手术期未进行抗菌药物干预治疗。分别对两组抗菌药物的选择种类、给药时间、剂量、联合用药情况、治愈率、感染率、住院时间等进行总结汇总,并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分析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根据住院时间、感染率和治愈率所汇总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统计,采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观察组的合理用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愈率与感染率均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讨论乳腺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能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疗程,加强合理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的效果确切,可提高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专项整治对规范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化使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12月甲状腺、乳腺、疝气3种Ⅰ类切口手术切口患者120例(对照组)和2012年5~12月开展专项整治后的同类手术及切口的患者125例(干预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其合理性.结果 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二联用药率(96.7%、21.5%)均明显高于干预组(20.8%、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选药合理率(12.33%)明显低于干预组(85.19%),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8.42 d)少于对照组(11.39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切口感染率(1.3%)稍高于干预组(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专项整治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的合理性明显改善,应继续深化抗菌药专项整治,促进抗菌药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我院Ⅰ类清洁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探讨清洁切口围手术期不使用抗菌药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提取2011年1~3月病历,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提取2012年1~3月病历,对41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2012年较2011年下降了87.1% (P<0.01),抗菌药物费用下降(P<0.01),但感染率未上升(P>0.05).结论:干预措施对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可行、有效的,部分清洁切口围手术期可不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魏小丽  张婉 《当代医学》2021,27(28):112-114
目的 分析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448份,并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48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62例,占58.48%.预防用药以头孢替安为主,占84.35%.结论 本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于30%,在用药指征、品种选择、用药疗程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7~12月我院普外科300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统计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为100.00%;单一或二联用药率分别为91.67%和8.33%;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涉及5类12个品种;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居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孟多(51例次)、头孢呋辛(49例次)和头孢西丁(48例次);91.33%的患者于术前0.5~2 h给药,术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间大于48 h者占32.66%。结论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用药时机不当及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严重的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本院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对该院2008年8-10月200例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种类以头孢菌素类为主,其次为氟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等;单一用药率76.50%,二联用药率23.50%,无三联及以上联合用药;各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占调查病例的43.50%。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普遍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选药档次偏高、术后用药时间长、给药时机不当、联合用药不当等几个方面,医院须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有效地降低切口的感染率和耐药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及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57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58%,0分危险指数手术的感染率为0.93%,1分危险指数手术的感染率为3.5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以β-内酰胺类为主,占79.97%;预防性用药时间以48-72小时为主,占74.03%;单种用药占97.02%;病原学检查标本送检率为66.67%。分离的细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结论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及剖宫产手术目标性监测干预。使产科医师重视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及病原学检查。但仍存在预防性用药时间偏长现象,需进一步干预,缩短术后预防性用药时间。  相似文献   

17.
钟晓  肖丽华  汪东篱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2):1496-1498
目的 比较干预前后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积极干预对规范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取干预措施实施前后3个月的清洁切口手术病例共521份,调查干预前后清洁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疗程合理率、选药时机合理率、选药品种合理率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83.9%降至干预后的19.0%(x2=219.9,P<0.01),抗菌药物选药合理率由干预前的71.6%上升至干预后的87.2%(x2=4.980,P=0.026),疗程合理率由干预前的26.6%上升至干预后的48.9%(x2=9.158,P=0.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杜绝了联合用药现象,但用药时机合理率有所降低,仍有待改善.结论 加强对医生规范用药的宣传与培训、加强监督检查等措施,对控制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在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方法对骨科、普通外科、妇产科和眼耳鼻喉科不同年间的同一时间段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别进行三轮目标性监测,并进行统计分析与干预。结果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降到76.36%,在手术前30min~2h给药率提高到了99.11%,手术结束后24h停止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提高到31.25%,切口感染率三轮均为0。Ⅱ类切口手术,在手术前30 min~2 h给药率提高到了70.50%,手术结束后24 h停止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提高到9.17%,切口感染率三轮分别为1.76%,0.82%,1.53%。结论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在逐步规范,而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无显著变化;目标性监测对规范围术期用药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实施药学干预措施前后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药学干预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I类切口手术病历763份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药学干预前420份,药学干预后343份。结果药学干预前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77.1%,药学干预后使用率下降至48.4%,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药学干预后在给药时机、用药时限、药物选择等方面的合理性均有一定的提高。结论药学干预后,本院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20.
李春兰  袁雪 《中国厂矿医学》2013,(11):1246-1248
目的分析I类切121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以加强对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方法随机抽取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8月至10月I类切1:3手术病历共72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析与评价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72例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者63例,应用率达87.5%。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包括:用药时机(36.11%)、抗菌药物选择(25.00%)、联合用药(9.72%)、单次给药剂量和每日给药频次(63.89%)等不合理,以及无预防用药指征(61.11%)、缺少依据更换抗菌药物(23.61%)、术后用药疗程过长(62.50%)等。结论该院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茵药物预防性应用不尽合理,临床药师应积极介入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