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本平 《吉林医学》2011,(6):1172-117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效果。方法:神经外科显微手术。结果:病变切除彻底,对脑组织及功能损伤小。结论:在有条件的西部地州医院应积极开展颅内病变显微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B超在颅内病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颅内病变患者在B超辅助进行开颅手术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B超辅助下手术,病灶定位准确,不需探查,切除满意,无脑组织损伤,未出现相应明显的神经系统障碍。结论:B超对于皮层下囊性或边界清楚的病变、功能区病变,以及术中B超对颅内血肿,具有明显的定位优势。  相似文献   

3.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的优越性。方法60例颅内微小占位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了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和显微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头皮切口、骨窗面积、脑沟或皮层切1:7、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除病灶范围和手术疗效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手术头皮切口、骨窗面积、脑沟或皮层切口较对照组小(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手术全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手术比较,神经外科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定位及手术准确性高,对脑组织微侵扰,有助于顺利寻找和全切除病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及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显微手术切除颅内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显微手术切除颅内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颅内病变患者在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病变切除术。结果:20例颅内病变中取得显微镜下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或致残,术中除2例桥小脑角肿瘤患者各输血200ml和400ml外,其他患者均未输血,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神经导航可精确定位颅内病变,并能动态跟踪、实时导航,而锁孔手术又是处理颅内病变的微创神经外科技术,正确运用此二项技术,结合娴熟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明显提高颅内病变的显微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为0.5%~1%,其破裂出血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颅内动脉瘤手术采用显微镜神经外科技术使手术病死率控制在4.2%以内。1999~2001年我院用显微镜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29例,术中、术后无1例死亡,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切除颅内微小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9例颅内微小病变的病人,术前根据CT及MRI确定手术入路方式,开颅后利用术中超声对微小病变进行定位,并引导手术对其完整切除.结果 所有病变均在术中超声引导下全切.结论 术中超声对颅内微小病变能实时术中精确定位,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避免增加医源性损伤,提高病变的全切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神经导航又称无框架立体定向外科或影像导向外科。神经导航系统已成为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精确的术前病变定位,术中实时导航为医生切除肿瘤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共完成导航手术33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术中实时超声引导下显微切除颅内微小病变的手术疗效,探讨术中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组18例颅内微小占位性病变患者,其中14例海绵状血管畸形(cavernous malformation)、4例胶质细胞瘤患者进行术中实时超声定位检查。结果 18例患者的病变术中定位准确,其中13例非功能区病变超声引导均全切除,术后无神经功能废损;5例功能区病变全切除。术后2例瘫痪加重,随访半年恢复正常。结论术中超声对病变可精确定位、指导手术入路、提高病灶全切率及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崔涛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124-125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显微外科手术夹闭69例(73个)动脉瘤,分析总结其手术时机及术中操作要点.结果:6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显微手术治疗,共有73个动脉瘤,手术后死亡4例,病死率为5.8%.术中10例破裂出血,占13.7%.结论: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效果良好.对动脉瘤术前Hunt分级Ⅰ~Ⅲ级者应尽早手术:Ⅳ、Ⅴ级者应先行脑室外引流,辅助尼莫地平等药物治疗,待病情平稳再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电磁导航与术中实时超声辅助下显微神经外科微侵袭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开展神经影像导航辅助下对颅脑不同部位及不同性质病变进行手术切除,其中应用电磁导航辅助下完成显微手术69例,开展术中实时超声辅助下显微手术46例,另外14例手术在电磁导航的基础上综合术中实时超声影像进行位置及切除程度的验证。结果129例病变,116例达到全切除(89.9%),13例为次全切除(10.0%),8例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恶化(6.2%),术后新增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2%,术后由于并发症死亡3例(2.3%)。结论神经影像导航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可以精确定位,设计最佳手术入路,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和术后并发症。针对不同的病变和手术要求,灵活使用电磁导航或者术中实时超声能够经济有效的实现神经影像导航辅助下的显微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CRW—FN脑立体定向仪或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定位,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结果:49例患者中,21例行有框架立体定向手术,28例行神经导航手术。全切病灶39例,次全切10例。仅4例患者出现暂时神经功能障碍,且均在术后3-6个月恢复,未遗留永久性功能障碍。结论: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程宏伟  王晓健  冯春国  肖瑾  李严 《安徽医学》2009,30(10):1163-1165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和术中超声技术在颅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在24例颅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手术中,术前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制定手术计划,选择最佳手术入路,设计手术切口,精确定位病灶范围,术中结合实时超声显像技术,引导手术进程,确定病灶的切除程度。结果病灶完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神经导航系统术前定位病灶准确率100%,术中实时超声能有效地引导手术进行,术中实时定位病灶并确定病灶的切除程度。结论联合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和术中超声技术可在手术中对颅内病变精确定位,引导手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立体定向显微外科开放直视手术治疗颅内小病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或MRI引导的立体定向开放手术在脑内或重要功能区小型病灶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直径为0.5cm~3.0cm的脑深部及重要功能区小型病灶患者采用Leibinger-Fischer的STP立体手术定位系统,通过CT或MRI图像资料的三维重建定位,借助显微外科技术小骨窗开颅切除病灶。结果:所有病灶均定位精确,并一次性切除,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8例术后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其中6例经治疗在1周内恢复,3例遗留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其余的头痛、肢体麻木无力或轻偏瘫病例,均于术后1月~3月内恢复或明显好转。33例癫痫患者26例术后癫痫症状消失,随访4个月~18个月,28例癫痫症状完全消失,5例癫痫发作次数显著减少。结论:对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小型病灶切除,立体定向开放显微手术是一种侵袭性小,定位精确,安全且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定位在颅脑深部病变显微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行外科手术的颅内病变患者,术中开颅后应用超声显示病变的位置、深度、范围、性质以及与毗邻血管的关系,对病灶进行定位;瘤体切除后再次探测有无残留。结果38例病变均在术中超声图像上清晰显示并准确定位,其中12例患者病灶较小或相对较深,超声引导下先行穿刺置入人工标志物后得以清除。结论术中超声检测可清晰显示颅内深部病变并进行准确定位,并可监控病变切除情况,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中B超在胶质瘤手术过程中实时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至2013年在天津市环湖医院就诊的80例胶质瘤患者术中进行B超辅助,结合术前影像学资料进行病灶的实时定位,在术中B超指导下进行肿瘤切除,并于切除后确认肿瘤残余.术后72 h复查头部强化MRI以评价切除范围.结果 所有患者在术中B超辅助下均能准确定位,72例实施了肿瘤全切,其中70例术中B超与术后复查MRI的结果完全相符,2例术后复查MRI发现肿瘤有残余;8例实施了肿瘤部分切除,7例术中B超与术后复查MRI的结果也完全相符,1例术后复查MRI发现肿瘤残余范围大于术中B超监测的范围.总体准切率可达96.2%.所有患者没有出现术中B超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术中B超引导胶质瘤手术不仅能帮助术者设计最佳的皮层切口、入路途径和切除范围,还可以协助确认肿瘤残余,因其体积小、操作方便、检查时间短,便于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6.
雷震武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07-108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导航在脑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12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17例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采用实时超声影像引导病灶定位,指导手术路径选择,并动态了解病变位置的变化情况及手术切除程度。结果本组所有病灶均在显微镜下完整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术后所有病灶均经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前MRI诊断与病理符合率达100%。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约11.3个月),除1例患者因术后2个月再次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再次出血、偏瘫等并发症。结论术中超声导航操作简便,定位准确,能够实现实时影像导航;与显微神经外科配合能够有效地起到降低手术副损伤,提高手术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和功能神经导航在语言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1例右利手患者在术中磁共振和基
于血氧水平依赖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功能神经导航辅助下实施语言功能区病变手术,按部位分为A组(左额下回后部
附近病变)和B组(左颞上回后部附近病变),术前及术后2周用西方失语症成套试验对所有患者进行语言评估,获得失语
指数(AQ)。结果AQ术前正常者(AQ≥93.8)33例,AQ术后与AQ术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Q术前低于正常者28例,AQ
术后较术前对比有所提高(P<0.01)。术后2周时,14例(23.0%)出现语言功能下降,仅有2例(3.2%)在6个月随访时仍存
在语言功能障碍。41例获得全切除,20例获得次全切除,AQ变化值(ΔAQ=AQ术后-AQ术前)与病变切除程度无关,A组ΔAQ
高于B组。结论术中磁共振和功能神经导航技术能够较好显示病变与语言相关皮层及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语言
功能区病变患者术后语言功能的保留。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Neurophysiologic monitoring during surgery is to prevent permanent neurological injury resulting from surgical manipulation.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of 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 combined monitoring of 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TES-MEPs),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SEPs) and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BAEPs) was attempted in microsurgery for lesions adjacent to the brainstem and intracranial aneurysms.Methods Monitoring of combined TES-MEPs with SSEPs was attempted in 68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lesions adjacent to the brainstem as well as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mong them, 31 patients (31 operations, 28 of posterior cranial fossa tumors, 3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aneurysms) were also subjected to monitoring of BAEPs. The correlation of monitoring results and clinical outcome was studied prospectively.Results Combined monitoring of evoked potentials (EPs) was done in 64 (94.1%) of the 68 patients. MEPs monitoring was impossible for 4 patients (5.9%). No complication was observed during the combined monitoring in all the patients. In 45 (66.2%) of the 68 patients, EPs were stable, and they were neurologically intact. Motor dysfunction was detected by MEPs in 8 patients, SSEPs in 5, and BAEPs in 4,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A close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postoperative motor function and the results of TES-MEPs monitoring. TES-MEPs are superior to SSEPs and BAEPs in detecting motor dysfunction, but combined EPs serve as a safe, effective and invasive method for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 of the function of the motor nervous system. Monitoring of combined EPs during microsurgery for lesions adjacent to the brainstem an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may detect potentially hazardous maneuvers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subsequent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19.
术中超声判定脑胶质瘤边界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IOUS)在脑胶质瘤手术中判定肿瘤边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幕上胶质瘤患者105例,择期手术患者88例,其中男42例,女46例,年龄15~67岁(平均41岁),手术中肿瘤切除前、后均进行B超探查,判定肿瘤边界并对可疑回声进行活组织检查,经病理学最后诊断,术后3日内进行MRI复查,判定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88例患者均在B超检查下进行手术,肿瘤近全切除83例,大部切除5例.病理学诊断为胶质瘤Ⅱ级30例,Ⅲ级31例,Ⅳ级27例.术中B超发现可疑回声120处,经病理学证实为肿瘤101处.B超探查发现视野死角残存肿瘤17处,发现脑内挫裂伤(血肿)1例,无手术死亡,灵敏度80.1%,特异性69.8%.结论 术中超声辅助确定胶质瘤边界,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优势,对低级别胶质瘤更具价值,并未显著增加手术时间及手术风险,可以作为术中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肝脏局灶性病灶中各时相的回声变化规律,对照增强CT各病灶的特点,探讨CEUS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常规超声检查不能完全明确诊断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采用造影剂SonoVue以及百胜公司Technos DU 8进行超声造影研究。[结果]14例原发肝癌中10例呈典型表现,为“快进快出”。6例肝转移癌表现多样,动脉期可呈环形或整体增强,肝恶性肿瘤的消退时间早于其他肝脏局灶性病变(P〈0.05),门脉期或延迟期表现为相对低回声。6例肝血管瘸有其特有征象动脉期开始缓慢向心性结节环形增,持续数分钟后才消退。与增强CT检查所观察的各病变的增强变化规律较一致,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可明显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