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抗氧化剂对钴纳米粒子(CoNPs)诱导的成纤维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将Balb/3T3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设为空白对照组、CoNPs组、CoNPs+抗坏血酸组(AA组)、CoNPs+乙酰半胱氨酸组(NAC组)、CoNPs+褪黑素组(MT组)以及CoNPs+α-生育酚组(α-tocopherol组)6个组。将不同浓度AA、NAC、MT及α-tocopherol预处理Balb/3T3细胞4 h,再给予CoNPs刺激细胞4 h、24 h及48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谷胱甘肽(L-Glutathione,GSH)试剂盒检测细胞内GSH含量,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CoNPs刺激Balb/3T3细胞4 h、24 h和48 h后,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抗氧化剂组细胞活力较CoNPs组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α-tocopherol组细胞活力高于其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H9C2心肌细胞在低氧无血清条件下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9C2细胞进行低氧无血清处理,将细胞分为对照组(H9C2)、缺氧组(缺氧+H9C2)、PEDF组(缺氧+H9C2+PEDF)、残粒体分裂抑制剂(Medivi-1)组(缺氧+H9C2+Mdivi-1).TUNEL染色检测H9C2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动力相关蛋白1(Drp1)、活化半胱天冬酶-3(Cleaved-Caspase3)的蛋白水平;电镜及MitoTracker Red检测线粒体形态;采用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SOXTM检测线粒体活性氧簇(ROS)水平.结果 缺氧诱导H9C2细胞线粒体分裂,缺氧组(6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DF减少缺氧条件下线粒体分裂,PEDF组与缺氧组(6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DF和Mdivi-1可以减少缺氧条件下(24 h)细胞凋亡,与缺氧组(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DF通过抑制缺氧条件下H9C2细胞线粒体分裂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丹皮酚(Paeonol,Pae)防止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 pyridine, MPP+)损伤神经细胞的机制。方法 采用MPP+作用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建立神经细胞损伤模型。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染色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采用罗丹明123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SH-SY5Y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 0.1~10 μmol/L Pae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的凋亡;10 μmol/L Pae能够升高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减少MPP+引起的细胞内ROS的产生,降低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论 Pae可防止MPP+损伤SH-SY5Y细胞,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SH-SY5Y细胞内ROS生成,增强SH-SY5Y细胞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以及提高SH-SY5Y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7,8-二羟-9,10-环氧苯并[a]芘(benzo[a]pyrene-7,8-diol-9,10-epoxide,BPDE)对小鼠精原细胞株GC-1的细胞毒性机制及褪黑素的保护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BPDE处理GC-1细胞,采用Annexin V/PI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JC-1探针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质Cyt C及细胞总蛋白中caspase-9/3的活化水平,DCFH-DA探针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褪黑素预处理细胞后再进行BPDE染毒,采用上述方法检测褪黑素对BPDE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 BPDE可提高GC-1细胞凋亡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同时,BPDE可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促进线粒体Cyt C的释放,提高细胞中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的活化水平,并诱导细胞中ROS水平升高.褪黑素预处理则可降低BPDE诱导的细胞凋亡,抑制Cyt C的释放及caspase-9/3的活化,并激活Nrf-2/ARE抗氧化通路,降低细胞ROS水平.结论 BPDE可诱导小鼠精原细胞GC-1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而褪黑素在这一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对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及虾青素通过清除过量氧化物因子调节平滑肌细胞的自噬和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分析不同浓度虾青素及过氧化氢对传代培养的平滑肌细胞(HA-SMC)增殖的影响,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利用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自噬和凋亡蛋白表达差异。结果:CCK-8结果显示虾青素对HA-SMC的最佳保护浓度为25μmol/L,过氧化氢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为200μmol/L。虾青素预处理后,过氧化氢对HA-SMC毒性作用降低,ROS水平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回升,自噬相关蛋白表达上调,抑制凋亡(P<0. 01)。结论:过氧化氢诱导的氧化应激抑制HA-SMC的增殖;虾青素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适当增强自噬作用,减少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线粒体损伤在其中的作用。方法:LPS刺激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后,采用CCK-8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检测HUVECs细胞内Bax、Bcl-2、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用荧光探针Mitotracker、JC-1、Mito SOX染色检测细胞内线粒体形态及其膜电位的变化,以及线粒体来源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水平;用MitoTEMPOL+LPS干预细胞,检测Bax、Bcl-2、Cyt C蛋白表达以及凋亡。结果:LPS浓度依赖性降低细胞存活率(F=99.31,P=0.000)。与对照组相比,LPS可以明显诱导HUVECs细胞凋亡(t=17.184,P=0.000),并呈浓度依赖性增加Cleaved-caspase 3(F=13.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亚硒酸钠诱导NB4细胞凋亡过程中,活性氧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丧失及凋亡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 用活性氧荧光探针DCFH-DA探测经亚硒酸钠诱导的NB4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m blot检测胞浆中细胞色素C含量的变化及细胞总蛋白中Bcl-xl、Bax和Bid的含量变化及切割行为。同时应用活性氧清除剂MnTmPy及活性氧激活剂BSO预处理细胞,观察Bid及凋亡的变化。结果 活性氧清除剂MnTmPy可有效抑制亚硒酸钠诱导的NIM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丧失及Bid的切割;而BSO可促进线粒体膜电位丧失。结论 亚硒酸钠诱导NIM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是通过刺激细胞产生活性氧,一方面下调抗凋亡蛋白Bcl-xl,另一方面激活线粒体打孔蛋白Bax和Bid,损伤线粒体使膜电位降低,促使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  相似文献   

8.
热休克蛋白抑制过氧化氢所致C2C12细胞凋亡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抑制活性氧所致C2C1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热休克对体外培养的C2C12细胞进行预处理,以诱导热休克蛋白的表达;Hoechst33258染色观察过氧化氢(H2O2)所致的C2C12细胞凋亡;凋亡蛋白酶活性检测试剂盒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凋亡蛋白酶-3,8,9的活性;细胞组分分离后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色素C的释放。结果:热休克预处理导致C2C12细胞热休克蛋白70,αB-晶状体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同时显著抑制过氧化氢所致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抑制凋亡蛋白酶-3,8,9活化及随后的C2C12细胞凋亡。结论:热休克蛋白通过干预线粒体信号通路与死亡受体通路的活化抑制过氧化氢导致的C2C12细胞凋亡,从而为临床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对比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50,100,150mgI/ml)碘普罗胺分别加入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中孵育1h;10mmol/L NAC预处理细胞1h后,加入100mgI/ml碘普罗胺共孵育1h。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内内质网功能调节蛋白GRP78、内质网源性转录因子CHOP表达水平。结果:对比剂呈浓度依赖性诱导NRK-52E细胞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诱导NRK-52E细胞内ROS生成及GRP78、CHOP蛋白表达上调(P<0.05);经NAC预处理后,细胞内ROS生成及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且GRP78、CHOP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碘普罗胺能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ROS生成增加,诱发ERS,上调GRP78、CHOP蛋白表达有关。抗氧化剂NAC通过降低NRK-52E细胞内ROS介导的ERS,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化疗药物顺铂(CDDP)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中,槲皮素(Que)对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活性氧(ROS)产生、线粒体膜电位及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HO)-1 mRNA的表达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初步阐明Que对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传代培养H9c2心肌细胞,分别给予Que 20,40,80μmol/L进行预处理4 h,再分别给予CDDP 20μmol/L处理24 h,观察各组细胞存活率、ROS产生、线粒体膜电位和Nrf2/HO-1 mRNA的表达。结果:Que预处理H9c2心肌细胞后,CDDP诱导的细胞毒性降低,ROS产生减少,线粒体膜电位回升,Nrf2/HO-1 mRNA表达上调,并具有浓度依赖性(P<0. 05)。结论:Que对CDDP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ASP)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模型小鼠线粒体功能异常的作用机制。方法:AA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再障组和治疗组,再障组与治疗组通过~(60)Coγ、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和氯霉素造模后,分别用生理盐水或ASP喂养2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骨髓的线粒体超微结构。从骨髓细胞中分离出Lin~-Sca-1~+c-Kit~+(LSK)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并进行活性氧(ROS)、丙二醛(MDA)、细胞色素氧化酶(COX)和单胺氧化酶(MAO)的相关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再障组和治疗组骨髓的单个核细胞、BFU-Es和CFU-Es、LSK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减少,MMP降低。应用ASP干预后,骨髓的单个核细胞、BFU-Es和CFU-Es等数值相比再障组显著增加。ASP可以纠正LSK线粒体数量下降的趋势,ASP纠正AA模型小鼠异常的MAO和COX水平,并通过降低ROS和MDA,纠正异常的膜电位而改善线粒体的功能(P0.05或P0.01)。结论:ASP可能通过上调线粒体膜电位、改善线粒体膜稳定性,纠正AA干细胞的过度凋亡。  相似文献   

12.
三萜类化合物对化学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三萜类化合物对半乳糖胺(D-GalN)和四氯化碳(CCl4)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两步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评价积雪草酸(asiaticacid,AA)和β-甘草次酸(β-glycyrrhetinicacid,GA)对D-GalN和CCl4损伤原代培养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光镜评价细胞生长形态,MTT法测定细胞活性,测定细胞上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并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中活性氧(ROS),细胞上清活性氮终产物(NOx)和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用JC-1法测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结果:AA和GA均可显著抑制D-GalN所致的AST和LDH升高(P<0.05),AA尚能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AA和GA也能显著抑制CCl4所致的LDH释放(P<0.05)。AA和GA均显著减少两种化学损伤细胞ROS生成和NOx释放,明显改善D-GalN所致细胞线粒体ΔΨm的降低;AA尚显著抑制两种化学损伤细胞内GSH降低。结论:三萜类化合物对D-GalN和CCl4致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ROS、NOx生成和GSH降低相关,对D-GalN损伤尚有改善线粒体膜电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天然药物二氢青蒿素对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抗肺癌活性的影响并研究其机制。方法: 将PC9人肺癌细胞按对照组,二氢青蒿素组,TRAIL组,二氢青蒿素+TRAIL组及二氢青蒿素+TRAIL+c-FLIP质粒组进行分组,MTT法检测二氢青蒿素及TRAIL对PC9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PC9细胞的凋亡和活性氧簇(ROS)的释放,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C9细胞c-FLIP的表达、细胞色素c的释放及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结果: 二氢青蒿素能显著抑制PC9细胞中c-FLIP蛋白的表达。二氢青蒿素+TRAIL组PC9细胞的相对细胞活力(0.41±0.04)显著低于TRAIL组(0.83±0.06, P<0.05)和二氢青蒿素+TRAIL+c-FLIP质粒组(0.75±0.06, P<0.05)。二氢青蒿素+TRAIL组PC9细胞的凋亡率(35.4±2.6)显著高于TRAIL组(8.7±0.8, P<0.05)和二氢青蒿素+TRAIL+c-FLIP质粒组(13.5±1.1, P<0.05)。二氢青蒿素能显著促进TRAIL诱导的ROS的产生和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中的释放。二氢青蒿素能显著促进TRAIL诱导的PC9细胞中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结论: 二氢青蒿素抑制c-FLIP的表达增强TRAIL对肺癌细胞的凋亡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探讨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活性氧生成影响。方法  HK-2细胞培养并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HK-2正常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组(10-6 mol/L,AngⅡ组),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10 -6 mol/L)+ AngⅡ(10-6 mol/L),T组],吡哆胺1组[吡哆胺(1 mmol/L)+ AngⅡ(10-6 mol/L),P1 组),吡哆胺2 组[吡哆胺(10 mmol/L)+ AngⅡ(10-6 mol/L),P2],替米沙坦+吡哆胺联合组[替米沙坦(10-6 mol/L)垣吡哆胺(10 mmol/L)+ AngⅡ(10-6 mol/L),TP 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活性氧(ROS)浓度,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HK-2 细胞所表达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 )mRNATGF-β1 表达量。结果  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ROS 浓度,与AngⅡ组比较,P1 组和P2 组均显著降低ROS 浓度(P < 0.01),TP 组的ROS 生成也明显减少( P< 0.01),但T组与Ang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AngⅡ组比较,T组、P2 组和TP 组的HK-2 细胞的,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 P< 0.05);与T 组和P2 比较,TP组HK-2 细胞的mRNA表达进一步降低( P< 0.01)。结论  替米沙坦和吡哆胺可协同下调HK-2 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和RAGE 的表达;在改善氧化应激功能上,吡哆胺作用强于替米沙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的血管内皮细胞毒性,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粒径约60 nm的纳米SiO2颗粒,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为模型,分为对照组和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浓度分别为12.5、25.0、50.0和100.0 mg•L-1),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单位(GCLC) mRNA表达水平。结果:MTT检测,与对照组比较,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细胞活力降低,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当作用时间为12 h时,仅100.0 mg•L-1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当作用时间延长至24 h,25.0~100.0 mg•L-1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同一浓度作用下,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活力也呈现下降趋势,呈时间效应关系。LDH和FCM检测,与对照组比较,除12.5 mg•L-1组外,其余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和细胞内ROS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100.0 mg•L-1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细胞内Nrf2、HO-1、SOD2和GCLC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纳米SiO2颗粒具有降低细胞活力、破坏细胞膜完整性、诱导ROS生成和转录调控氧化还原因子等血管内皮细胞毒性,氧化损伤是纳米SiO2颗粒发挥血管内皮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丙泊酚预处理对氯化钴(cobalt chloride,CoCl2)诱导离体人心肌AC16细胞低氧损伤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以CoCl2处理的人心肌AC16细胞作为心肌细胞低氧的体外模型。将AC16细胞分为对照组、CoCl2诱导低氧组(CoCl2组)和丙泊酚+CoCl2诱导低氧组(Propofol+CoCl2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评估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AC16细胞凋亡比率(apoptosis ratio,AR)和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Δψm);采用对线粒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敏感的荧光探针测定各组AC16细胞中ROS含量,并检测AC16细胞中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采用Western印迹评估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和p38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以500 μmol/L CoCl2处理12 h的CoCl2组AC16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2)与对照组相比,CoCl2组和Propofol+ CoCl2组AC16细胞的AR均显著升高,而Δψm均显著降低(均P<0.01);与CoCl2组相比,Propofol+CoCl2组AC16细胞的AR显著降低,而Δψm显著升高(均P<0.05);3)与对照组相比,CoCl2组的ROS和MDA水平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Propofol+CoCl2组ROS和MDA水平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4)与对照组相比,CoCl2组JN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与CoCl2组相比,Propofol+CoCl2组JN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丙泊酚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JNK和p38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保护人心肌AC16细胞免受CoCl2诱导的低氧损伤。  相似文献   

17.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对肝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对肝细胞HL-7702的毒性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正常HL-7702肝细胞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12.5、25.0、50.0、100.0 mg·L-1 SiO2组。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法对纳米SiO2颗粒进行表征和粒径检测。细胞处理 24 h 后,HE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MT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结果:TEM观察,纳米SiO2呈球形,颗粒大小较均匀一致,分散性较好,颗粒平均粒径为(65.87±9.02)nm;DLS法检测,纳米SiO2颗粒在高纯水和RPMI-1640培养液中的水合粒径明显增大,分别为(124.57±8.02)和(139.32±9.93)nm。HE染色,纳米SiO2颗粒能够导致HL-7702细胞形态改变,25.0和50.0 mg·L-1 SiO2组细胞数目减少,排列紊乱;100.0 mg·L-1 SiO2组细胞质皱缩、细胞排列稀疏,部分细胞呈凋亡的形态学表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纳米SiO2组HL-7702细胞存活率均下降,50.0和100.00 mg·L-1 SiO2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50.0和100.00 mg·L-1 SiO2组培养液中LDH 活力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纳米SiO2颗粒能够对HL-7702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效应;其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中ROS的产生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Exendin-4对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影响.方法 在原代培养的HUVECs中,采用t-BHP(100 μmol/L)干预4 h,加用或不加用Exendin-4(100 nmol/L)预处理细胞24 h,分为:对照组(A组)、t-BHP处理组(B组)、Exendin-4处理组(C组)及Exendin-4+t-BHP组(D组).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率,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ROS的产生.结果 与A组比较,100 μmol/L t-BHP作用4 h,B组的HUVECs存活率下降40%(P<0.001);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t-BHP可以诱导HUVECs凋亡;加用Exendin-4预处理细胞24 h,D组的HUVECs存活率较B组增高(P<0.01).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率提示,与B组比较,Exendin-4预处理可使D组的细胞凋亡率减少44%(P<0.05),并减少ROS的产生(P<0.05).结论 t-BHP能够诱导HUVECs凋亡,Exendin-4可减少t-BHP诱导的HUVECs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小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C17.2细胞系与从RCS大鼠变性视网膜中原代分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的线粒体交换方式及其对RPE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RCS大鼠RPE细胞并进行培养和鉴定.分别用线粒体特异性标记物Mitotracker-red和Mitotracker-green标记RPE细胞和小鼠NSCs细胞的线粒体,将两种细胞共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两种细胞之间隧道纳米管(tunneling nanotubes,TNT)的形成及线粒体转运方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与NSCs共培养后RPE细胞的反应性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结果 来源于RCS大鼠视网膜的第3代RPE细胞生长状态良好,RPE65及Bestrophin蛋白阳性率细胞均大于95%.与NSCs共培养24 h后,可见RPE细胞与NSCs间TNT的形成,NSCs中的线粒体向RPE细胞方向单向运动,接受NSCs转运的线粒体后,RPE细胞的ROS水平降低(P<0.01);RPE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加,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1),细胞增殖指数(PI)显著增加(P<0.05);RPE细胞早期凋亡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结论 NSCs可通过与相邻的变性RPE细胞之间形成TNT并向其转运线粒体而改善变性RPE细胞的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