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学龄前癫癎儿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学龄前癫癎儿童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特点.方法:采用韦克斯勒儿童和学前儿童智力量表,测定学龄前癫癎组<8岁23例、学龄期癫癎组8~10岁23例;青春期癫癎组10~16岁23例和对照组23例儿童的智力;采用癫癎儿童生活质量父母问卷(QOLCE)对其进行生活质量调查,按量表评分标准评分,得分高的生活质量好.比较各组儿童的HRQOL.结果:学龄前组的操作智商和总智商低于对照组(P<0.05),与学龄期及青春期组无统计学差别,四组间言语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OLCE调查结果有身体功能、认知、社会功能(除外耻辱感)、行为、总的健康和自评生活质量中的11个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情感健康和社会功能中6个分量表得分高于8~10岁和(或)≥10岁组(P<0.05或P<0.01).结论:学龄前癫癎儿童生活质量低于正常儿童,主要表现在身体功能、认知、行为和社会功能方面,而心理障碍不如其他年龄组癫癎儿童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南宁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BPb)对体格发育和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对南宁市624名2~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体格发育、血红蛋白以及心理行为的测定.结果:以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铅中毒标准(血铅水平100μg/L)为界线,2~岁组、4~岁组和总体男童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女童(P<0.05);男女童各年龄组间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岁组、3~岁组和总体男童的铅中毒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童(P<0.05);男女童各年龄组间铅中毒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对身高和体重达标率及贫血发生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水平≥100 μg/L的学龄前儿童交往不良、躯体叙述攻击和多动违纪行为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铅水平<100 μg/L的学龄前儿童(P<0.05).结论:南宁市学龄前儿童血铅含量存在性别差异,而且血铅水平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深圳市盐田区4~10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及自制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对1129名4~10岁儿童的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①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8.87%,男童高于女童(2=5.25,P<0.05),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学龄儿童(2=9.34,P<0.01).②学龄前期男童前3位的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攻击性行为(6.62%)、焦虑/抑郁(5.57%)、思维问题(4.88%),女童为思维问题(5.61%)、退缩(5.10%)、焦虑/抑郁(4.59%),男童攻击性行为因子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童(2=6.94,P<0.01),女童退缩因子检出率明显高于男童(2=5.10,P<0.05);而学龄期男童前3位的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注意问题(5.39%)、社交问题(4.85%)、违纪行为(4.58%),女童为退缩(5.45%)、焦虑/抑郁(4.73%)、躯体主诉(4.36%),男童注意问题因子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2=5.42,P<0.05),女童退缩、躯体主诉2个因子检出率高于男童,差异有显著性(2=5.45、4.36,P<0.01或0.05).③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户籍类型、家庭类型、家庭经济收入、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稳定状况、父母婚姻关系和父母的管教方法.结论 要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家庭、学校、社会必须联合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而以家庭因素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父亲参与与学龄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以及自编调查问卷,对1246名16~72月龄的正常儿童进行调查,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社会适应能力与父亲参与的相关关系.结果 在控制母亲、儿童、家庭因素外,发现社会适应能力标准分与父亲参与时间正相关(β=0.05,P=0.03),父亲参与时间解释12%的社会适应能力变异;亲子活动中游戏与作业能力(β=0.09,P<0.01)、集体活动能力(β=0.06,P<0.05)相关,讲故事与交流能力(β=0.07,P<0.05)、自我管理能力(β=0.06,P<0.05)相关,其他活动与独立能力(β=0.07,P<0.05)、作业能力(β=0.06,P<0.05)相关.结论 父亲参与的时间和活动方式与学前儿童社会适应性行为相关,父亲的积极参与对儿童早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70-73+77
目的 探讨有声读物介入对过度屏幕暴露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1月吉安市城区的100例过度屏幕暴露(暴露时间≥1 h/d)儿童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阅读的方式,观察常规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观察组采用有声读物介入的方式,观察干预效果。比较两组(1)家长及患儿对指导意见的依从性。(2)儿童睡眠习惯的改善情况。(3)儿童心理行为习惯的改善情况。(4)学龄前儿童应知晓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家长及患儿对指导意见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儿童睡眠习惯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儿童心理行为习惯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龄前儿童应知晓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过度屏幕暴露患儿对有声读物较传统教育方式有更好的依从性,有声读物能改善儿童睡眠及心理行为习惯,并提高学龄前儿童知识的掌握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韦氏智力测验特征。 方法 2018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心理行为门诊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学龄前ADHD儿童73例,采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SI-Ⅳ)进行测验,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学龄前ADHD儿童各子量表得分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70,P=0.001),其中视觉空间得分高于其他子量表得分,而加工速度得分低于语言理解、视觉空间及工作记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龄前ADHD儿童非言语指数较言语接收指数得分低(t=2.342,P=0.021),认知效率指数较一般能力指数低(t=2.339,P=0.02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DHD各不同类型间全量表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注意缺陷型儿童全量表标准分低于多动冲动型及混合型(P<0.05)。 结论 学龄前ADHD儿童存在一定的视觉认知优势及认知效率低下的内部特征。通过分析韦氏幼儿智力量表,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状况并为学龄前ADHD儿童开展针对性的认知行为干预训练,进行行为治疗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哮喘儿童的行为特点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行为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41例非急性期发作的6~14岁哮喘儿童(哮喘组)和41例无慢性躯体疾病的健康儿童(对照组).由两组儿童的父母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由儿童完成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结果 (1)哮喘组儿童在父亲量表中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度保护及母亲量表中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哮喘组儿童的活动能力、抑郁、体诉和社交退缩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评价中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与儿童抑郁呈负相关(P<0.05);父亲过分干涉与儿童多动、违纪呈正相关(P<0.05);父亲过度保护与儿童攻击性、违纪呈正相关(P<0.05);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与儿童体诉呈正相关(P<0.05);母亲拒绝、否认与儿童社交退缩呈正相关(P<0.05).结论哮喘儿童较健康儿童存在一定的行为问题,且哮喘儿童的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惠州市惠城区2015-2017年2家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500例展开口腔健康调查,并收集监护人相关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本组受访者儿童龋齿发生率为35.00%(175/500),性别方面:男性患儿为34.77%,女性患儿为35.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方面:在各年龄段中,龋齿患病率依次为5~6岁(45.00%)4~5岁(25.76%)3~4岁(24.49%),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甜食频率:经常吃甜食(≥1次/d)患病率明显高于偶尔吃(间隔≥3次/d)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刷牙方面:刷牙≥2次/d者患病率明显低于≤1次/d者,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期牙检:定期牙齿检查儿童患病率明显低于未定期检查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与多种因素呈正相关,包括年龄、饮食习惯、刷牙行为、定期牙齿检查等,针对此应加强对儿童方面的卫生管理,降低龋齿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的心理行为特点.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联合瑞文测验,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对61 例先心病患儿进行个性、行为、智力及适应能力的心理测试.结果 先心病患儿艾森克个性问卷中E、N 质个性得分14.07±2.96、13.41±4.68,明显高于对照组10.15±2.75、9.32±3.67 ( P < 0.01).行为问题发生率为34.43 % ,男女患儿均有抑郁、社交退缩、体诉,此外男性患儿还多有攻击、违纪行为.患儿平均智商为107.1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 ,但D、E 单元得分低于对照组(P <0.001) .适应能力商数为100.13 ,对照组为109.89 ,独立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01).结论 先心病患儿显示出内向、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特点,存在着明显的行为问题.尽管智商正常,但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低于没有慢性病的对照组儿童,应加强对先心病患儿的心理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舟山海岛城乡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ABS),调查舟山市城市与农村3~6岁的学龄前儿童共1022名,并采用自拟的学龄期儿童适应行为影响因素问卷对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城乡学龄前儿童其适应能力商数(ADQ)分级的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ADQ分级:强者、边界和平常者,城区与农村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城区学龄前儿童其适应行为量表的各分量表:生活自理、语言发展、个人取向、社会责任、时空定向、经济活动和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及ADQ与农村学龄前儿童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学龄前儿童的ADQ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组依次为母孕期情况、父母婚姻关系、幼儿期疾病、亲子交流、父母教育方式、是否寄养、父母亲的职业;农村组依次为幼儿期疾病、父母离异、母亲文化程度、亲子关系。结论 海岛地区城市学龄前儿童适应能力比农村儿童强。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相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城市农民工子女的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和人口调查表对上海市宝山区全部7所农民工子女学校小学3~6年级及初中1~3年级学生及其家庭进行调查,共4350人有效完成问卷(9...  相似文献   

12.
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儿童适应行为量互(AAMD-ABS修订版)对600名6-12岁儿童进行社会适应行为调查,对其中影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学龄前养育类型,父母关系,住家地区的社会风气,母亲年龄及健康状况对儿童社会适应行为都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良好的养育类型,和睦的父母关系。健康的社会环境,母亲健康的身体将有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儿童适应行为量表 (AAMD- ABS修订版 )对 6 0 0名 6~ 12岁儿童进行社会适应行为调查 ,对其中影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学龄前养育类型、父母关系、住家地区的社会风气、母亲年龄及健康状况对儿童社会适应行为都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良好的养育类型 ,和睦的父母关系 ,健康的社会环境 ,母亲健康的身体将有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学高年级儿童交往焦虑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皖北地区农村小学4~6年级儿童1 020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问卷、情绪管理问卷、亲子依恋问卷和交往焦虑问卷。结果:学校环境中,不同自感教室环境、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好朋友数的儿童交往焦虑总分、害怕否定和社交回避及苦恼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家庭环境中,父亲外出打工儿童交往焦虑总分和社交回避及苦恼评分均高于父亲未外出打工者(P < 0.05和P < 0.01),而母亲外出打工学生仅社交回避及苦恼评分高于母亲未外出打工者(P < 0.05);自认父亲对其生活中表现“不知道”及“满意”的学生交往焦虑总分及2项因子评分均低于“不满意”者(P < 0.05~P < 0.01),自认母亲对其学习中表现“不知道”及“满意”学生交往焦虑总分及2项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不满意”者(P < 0.01),自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及“较好”学生害怕否定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较差”者(P < 0.01)。相关分析显示,情绪管理、父母依恋与交往焦虑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 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交往焦虑总分及各因子评分的影响因素均为情绪管理、母依恋及同学关系(P < 0.01)。结论:交往焦虑的影响因素为情绪管理、母依恋及同学关系,在预防中要关注家庭亲子关系及同学关系的调节,注重提高儿童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孙萍  杨黎  周建军 《重庆医学》2017,(35):4996-4999
目的 研究重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初中生人格特征现状,分析农村不同留守状态对留守初中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重庆三峡库区巫溪、云阳、万州三地的1所职业中学、2所初级中学12~15岁农村留守初中生,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和自编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将原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T)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发放问卷438份,回收有效问卷380份,有效率86.8%.其中,留守初中生204人,非留守初中生176人.农村留守初中生典型精神质(T≥61.5)占31.4%,典型内倾型和典型外倾型各占7.8%、7.4%.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精神质和神经质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收入、年龄均对留守初中生的掩饰性有明显影响(P<0.05);祖辈看护对不同性别留守初中生的内外向有明显影响(P<0.05).父亲看护的留守男生内外向得分与掩饰性得分均低于非父亲看护的留守男生(P<0.05).结论 家庭因素、学校因素是影响留守初中生人格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多色探针熔解曲线法(multicolor melting curve analysis,MMCA),建立一种快速筛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 缺乏症杂合子的临床方法.方法 收集重庆地区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共429例(男性342例,女性87例) 疑似G6PD缺乏症的患者外周血,采用G6PD/6PGD定量比值法和MMCA法分别检测男性和女性G6PD酶活性和基因突变,以金标准Sanger测序来评价两种方法.同时收集重庆地区进行G6PD缺乏症新生儿疾病筛查的1 754份女性末梢血滤纸片,采用MMCA法筛查G6PD基因突变.结果 429例疑似病例中,G6PD/6PGD定量比值法诊断男性的灵敏度96. 8%、特异性100%,与Sanger测序法一致性好(Kappa = 0. 917,P<0. 05);但女性的灵敏度仅10%,特异性100%,与Sanger测序法一致性差(Kappa = 0. 127,P<0. 05) .MMCA法诊断男性的灵敏度95. 7%,特异性100%,与Sanger测序法一致性较好(Kappa = 0. 891,P<0. 05);女性的灵敏度100%,特异性100%,与Sanger测序法结果完全吻合(Kappa = 1. 000,P<0. 05) .1 754例女性中杂合子占1. 14%(20 /1 754), G6PD酶活性均正常.结论与传统的G6PD/6PGD定量比值法比较,MMCA法检测杂合子灵敏度更高,可用于G6PD缺乏症杂合子筛查,为一种简便、准确的诊断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学龄期斜视儿童认知能力的特征.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斜视的74名6~12岁学龄儿童和1:1配比的74名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视觉空间记忆、视觉图形记忆、伦敦塔、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4项神经心理测试.结果 1.斜视组儿童视觉空间记忆,相同和相反顺序正确记忆个数[(4.32±0.95)个、(3.58±0.99)个]和对照组[(4.62±0.87)个、(4.04±1.05)个]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2.斜视组视觉图形记忆正确记忆个数[(30.42±6.15)个]显著低于对照组[(33.91±4.91)个](P<0.01).3.斜视组儿童伦敦塔测试三个圆盘移动任务所需时间和移动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P<0.05).4.WCST卡片分类测试,斜视组错误应答数Re、非持续性应答nRpe、首次分类应答数R1st、概念化水平Cl差于对照组儿童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斜视儿童在视觉短时记忆、视觉工作记忆、抽象概括能力、认知转移能力、感念化水平、等认知能力方面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异地性行为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2—11月,以四川省绵阳市辖区MSM为对象,采用滚雪球抽样法,在知情同意下,进行调查对象招募调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合格调查1 073人中,有异地性行为者为6.7%。异地性行为地方为附近县的15.3%、绵阳34.7%、成都15.3%、省外等其他地区34.7%。每天平均性行为(1.6±1.038)次,偶然性伴72.1%、固定性伴27.9%。寻找性伴场所类型69.1%为网络型、11.8%为家庭型,肛交有保护性73.5%。异地性行为HIV感染率12.5%,高于无异地性行为的5.5%(P0.05)。多因素分析,离异丧偶、本地居住时间短、生理需求为第一需求、最近1次肛交无保护性行为、近6个月肛交人数≥2发生异地性行为可能性较高(P均0.05)。结论 MSM异地性行为以大中城市、网络型、偶然性伴为主,无保护、多性伴比例较高,增大了HIV感染和跨区域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9.
肖琴  郑静  闫军 《重庆医学》2018,(4):482-485
目的 探讨尿液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变化预测脓毒症患儿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收治的脓毒症患儿174例,以及健康对照儿童30例(对照组).于入PICU前7d每天8:00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每天8:00、20:00时留取新鲜尿液检测TIMP-2及IGFBP-7水平.依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标准诊断AKI,进而将脓毒症惠儿分为AKI组和非AKI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患儿AKI诊断前12、24、36、48 h尿液中[TIMP-2]·[IGFBP-7]对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174例脓毒症患儿入PICU前7d内共52例(29.89%)诊断AKI.非AKI组与对照组尿中[TIMP-2]·[IGFBP-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诊断前12、24、36 h尿中[TIMP-2]·[IGFBP-7]水平较入PICU时明显升高(P<0.01);尿液中[TIMP-2]·[TGFBP-7]水平升高预测其后12、24、36 h时AKI发生的AUC分别为0.967(95%CI:0.946~0.989)、0.898(95%CI:0.844~0.951)、0.748(95%CI:0.669~0.82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脓毒症患儿尿液中TIMP-2及IGFBP-7水平升高可较为准确地预测AKI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