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7月期间96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患者,58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观察组A,38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为观察组B,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经三维会阴超声检查,测定并比较相关参数。结果:会阴三维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肛提肌裂孔结构,观察组A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和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缩肛、Valsalva状态及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和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超声是观察女性盆底结构的有效影像学方法,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有巨大应用价值,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UI成像是否可以量化肛提肌损伤,研究TUI技术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以盆腔器官脱垂为主诉来我院盆底门诊就诊患者,经临床触诊确诊肛提肌撕脱者50例.在截石位,启用4D超声,采集静息、Valsalva动作及最大盆底收缩时的容积数据并保存,离线进行TUI分析.结果 肛提肌左侧支单侧损伤7例,右侧支单侧损伤11例,双侧支损伤18例.肛提肌损伤评分与提肌裂孔面积变化有一定相关性(ICC=0.27).肛提肌损伤宽度与提肌裂孔面积变化有一定相关性(ICC=O.47).肛提肌损伤评分可重复性适中(ICC=0.54),肛提肌损伤宽度测量可重复性较好(ICC=0.78).结论 TUI成像可以定量分析肛提肌损伤的宽度和深度,并具有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经会阴实时三维盆底超声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女性肛提肌裂孔面积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的80例产后6周女性(病例组)及40例未生育女性(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又分为经阴道分娩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对3组在静息状态下、最大Valsalva动作后肛提肌裂孔面积进行比较,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女性肛提肌裂孔的影响,并将不同状态下经阴道分娩组肛提肌裂孔面积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在静息状态下和最大Valsalva动作后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选择性剖宫产组和对照组均低于经阴道分娩组(P < 0.05~P < 0.01),对照组低于选择性剖宫产组(P < 0.01);经阴道分娩组在静息状态下、最大Valsalva动作后肛提肌裂孔面积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0.865、0.876)。结论经会阴实时三维盆底超声可以通过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对产后女性盆底结构进行评估,具有无创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以作为评估女性盆底功能的常规筛查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盆底超声观测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肛提肌损伤与生殖道裂孔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4月于本院妇科术前通过POP定量分期系统(POP-Q)分期为Ⅲ-Ⅳ期的220例PO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盆底超声检查及盆底断层成像技术,评估肛提肌损伤情况,在盆膈裂孔最小平面测量双侧肛提肌尿道间隙(LUG)。在最大Valsava状态下三维盆底超声轴平面测量盆膈裂孔面积(LHA)。根据盆底超声扫查结果是否存在肛提肌损伤分为损伤组及未损伤组,比较两组生殖道裂孔高度、会阴体长度以及盆膈裂孔面积(LHA)。对肛提肌损伤组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生殖道裂孔高度截断值来预测肛提肌损伤的诊断性能。结果 盆底超声探测肛提肌损伤128例(58.2%),无损伤92例(41.8%)。损伤组生殖道裂孔高度均值为(54.04±3.85)mm,会阴体长度均值为(22.18±1.82)mm, LHA均值(33.70±2.99)cm2;无损伤组生殖道裂孔高度均值为(46.77±2.72)mm,会阴体长度均值(22.25±1.76)mm...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盆底二维超声成像相关参数评估产后便秘妇女的肛提肌裂孔形态改变,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肛提肌裂孔及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86例在我院进行产后6~12周盆底超声检查、临床诊断便秘的初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经阴道分娩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并选取同期无便秘症状的经阴道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的初产妇各100例作为对...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通过三维盆底超声监测肛提肌裂孔形态,评估传统阴道分娩与镇痛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行传统阴道分娩,观察组行镇痛分娩,比较两组的第二产程时间、出血量,比较两组产前及产后肛提肌裂孔的三维超声参数。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为(58.90±4.63)min,较对照组的(65.33±4.19)min更短(P<0.05),两组的产时出血量分别为(270.98±34.90)m L、(276.09±33.11)m 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6周,两组产妇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均较产前上升(P<0.05),但观察组上述指标均小于对照组(P<0.05)。产后6周,观察组静息、肛提肌收缩以及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Ⅰ、Ⅱ类肌纤维异常、疲劳度异常以及阴道内动态压力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5.81%、20.97%、29.03%、29.0%,均较对照组的43.55%、38.71%、46.77%、48.39%更低(P<0.05)。结论镇痛分娩可保护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三维盆底超声能够为自然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检查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庄蓉蓉 《医学综述》2011,17(12):1815-1818
近几年随着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的增高,盆底临床解剖学也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对于盆底解剖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态解剖学,功能性解剖受到更大的关注。盆底支持系统作为一个动态平衡整体,易发生多个盆腔脏器功能紊乱,单凭临床体格检查无法全面评估缺陷位点,导致手术失败率、复发率高。磁共振、三维超声及三维重建技术对了解活体盆底支持结构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1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给女性带来严重的生活困扰和社交障碍。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盆底超声影像学通过应用三维、四维成像和多平面成像模式等新技术,对盆底脏器的形态结构进行详尽细致的观察,并能实时监测盆底脏器的运动及功能,在诊断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肛提肌损伤中具有明显优势。同时,盆底超声也能通过评估植入材料和产后盆底肌运动进行盆底植入网片修复手术及产后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价。未来,深入研究盆底超声能可为手术治疗盆底器官脱垂提供术前评估、术中指导、术后疗效等多方面的图像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四维(4D)超声在剖宫产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剖宫产术后FPFD患者作为研究组,100名盆底功能检查正常的产后女性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4D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两组静息及Valsalva动作下膀胱尿道后角及肛提肌超声参数,分析两组膀胱颈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结果:静息状态下,研究组肛提肌裂孔面积(LHA)、肛提肌厚度(LAT)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膀胱尿道后角与肛提肌夹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动作下研究组膀胱尿道后角、LAT、肛提肌夹角、LHA均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研究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4D超声在剖宫产术后FPFD评估中的作用显著,能较准确诊断肛提肌超声参数等,明确静息与Valsalva动作盆底指标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腹直肌分离度(DRA)、肛提肌裂孔长度(LHL)及肛提肌裂孔面积(LHA)对初产妇盆腔器官脱垂(POP)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后6~12周入院检查盆底肌恢复情况的初产妇11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入院后接受超声检查,测量DRA、LHL及LHA;比较不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期初产妇的DRA、LHL及LHA,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DRA、LHL及LHA与POP-Q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RA、LHL及LHA对初产妇POP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同POP-Q分期初产妇的脐上3 cm、脐部及脐下3 cm处的DR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初产妇各个位置的DRA显著大于Ⅱ期初产妇(P<0.05),Ⅳ期初产妇各个位置的DRA显著大于Ⅲ期初产妇(P<0.05)。不同POP-Q分期初产妇静息状态、Vasalva动作、肛提肌收缩时的LHL、LH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初产妇各个状态下的LHL、LHA显著大于Ⅱ期初产...  相似文献   

13.
《右江医学》2019,(3):176-179
目的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估初产妇及未育女性肛提肌裂孔面积和肛提肌厚度的变化,探讨妊娠分娩对肛提肌裂孔面积及肛提肌厚度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1月产后6~8周检查的首次经阴道分娩产妇50例为产后组,同期选取健康未育女性41名为对照组。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测量静息及最大收缩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及左右两侧肛提肌的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产后组静息状态及最大收缩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分别为(12.52±1.98)cm~2和(10.47±1.47)cm~2,均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组静息状态及最大收缩状态下肛提肌厚度左侧分别为(0.58±0.11)cm和(0.77±0.12)cm,右侧分别为(0.58±0.09)cm和(0.76±0.11)cm,均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妊娠及经阴道分娩对肛提肌存在一定损伤,经会阴三维超声可较为客观地评价肛提肌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盆底超声、核磁共振(MRI)检查在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41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盆底超声和MRI检查,比较观察组二者检出率,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超声及MRI图像特征.结果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728-1730
目的:应用盆底三维超声检查,观察子宫脱垂女性肛提肌裂孔的变化,探讨盆底肌群的解剖及功能改变与子宫脱垂的相关性。方法:经会阴三维超声对72例子宫脱垂女性进行三维盆底超声检查,三维重建处理后获得盆底横断面声像图,观察肛提肌裂孔在静息状态、缩肛动作和Valsalva动作三种状态的形态改变并测量肛提肌裂孔周长及面积,比较不同状态下肛提肌裂孔改变,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静息状态、缩肛动作及Valsalva动作后,子宫脱垂女性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均较对照组增大(P<0.05),三种状态相比较,缩肛动作盆底整体向头腹侧移动,Valsalva动作盆底整体向背尾侧移动,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静息状态,也大于缩肛动作,静息状态与缩肛动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脱垂患者肌肉收缩与舒张功能均下降,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能评估子宫脱垂患者肛提肌裂孔的解剖及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6.
董莉  乔洋阳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4):2651-2653
目的 分析盆底超声参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9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9例女性SUI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45例经盆底超声检查无SUI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Valsalva状态膀胱尿道后角和肛提肌裂孔面积.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  相似文献   

17.
王竞宇  陈艳  张恩荣  何连 《西部医学》2013,(12):1869-1871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2月在门诊、住院的病例103例(其中75例自然或选择性剖腹产后6~12周).于患者自觉尿意时,取膀胱截石位,在静息状态下,经腔内、会阴常规检查盆腔脏器、盆底结构;测量并计算膀胱残余尿,计算公式:残余尿(ml)=X×Y×5.9-14.9(X、Y是两个彼此垂直的最大径,乘以常数5.9,减去常数14.9).Valsalva动作后观察、采集图像,记录盆腔脏器脱垂及膀胱颈移动度情况,进行分析测量.结果 103例患者中,最大年龄76岁,最小20岁,平均30岁;产妇98例,其他5例,阳性80例,检出阳性率为78.0%(80/103例);98例产妇中顺产56例,阳性52例,阳性率92.8%(52/56例);剖腹产42例,阳性病例23例,阳性率54.8%(23/42例);80例阳性病例中,单纯前、中、后盆腔膨出27例;膀胱膨出合并子宫脱垂42例;膀胱膨出合并直肠膨出1例;子宫脱垂合并直肠膨出1例;膀胱膨出合并子宫脱垂及直肠膨出9例.80例阳性患者中合并尿失禁23例,占29.0%(23/80例).结论 经会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宜在基层医院超声检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研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盆底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02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A组+B组),另选取51例非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者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均应用盆底超声进行检查,观察比较两组受试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B组尿失禁患者在缩肛、Valsalva、静息三种状态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超声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盆底超声检查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以使充分显示患者盆底的解剖结构,有利于疾病的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生殖裂孔形态和肛提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09年12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32例,其中选择性剖宫产21例,阴道自然分娩11例,同期选择健康未生育妇女13例为对照组。前两组均在产后12周选择3种不同状态下(静态、Valsalva动作时及肛提肌最大收缩状态),采用会阴三维超声检测生殖裂孔的直径(LHD)、前后径(LHAP)、横径(LHLR)、周长(LHC)及尿道中点至肛提肌的距离(LUG),计算肛提肌弹性econt,阴道指诊评估肛提肌收缩时的肌力。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阴道自然分娩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生殖裂孔各径线超声检测结果均大于对照组,肛提肌肌力和肛提肌弹性小于对照组(均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与阴道自然分娩组比较,会阴超声检测生殖裂孔的LHD、LHAP、LHLR、LHC、LUG,肛提肌弹性等差异3组均无统计学(P〉0.05),但肛提肌肌力等级较阴道自然分娩组高(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和阴道自然分娩者产后均存在生殖裂孔形态学变化,提示妊娠及分娩均存肛提肌损伤,选择性剖宫产对盆底保护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在探查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FPFD患者65例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健康女性65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比较两组子宫前位发生率、子宫后位发生率、膀胱颈部移动度(BND)、Valsalva动作盆膈裂孔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