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泌阳县中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出血量。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均较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PFNA内固定,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更好,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俊涛  姚志保  程辉 《安徽医学》2016,37(5):560-562
目的 探讨应用闭合复位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4例,并按Harris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0~21周,平均14.2周。术后肺部感染3例,髋内翻畸形2例。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参照Harris评分:优38例,良21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2.1%。结论 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固定可靠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有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2月,本院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27例,男10例,女17例;年龄62~85岁(平均74岁)。按股骨近端骨折AO分型:A1型5例,A2型15例,A3型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结果手术时间1~1.5h,平均1.2h,术中出血100~400ml,平均180ml。术后随访4~14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切割现象,骨折愈合时间为11~17周,平均14.6周,无髋内翻。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失血少、内固定可靠、防旋转、骨量丢失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两种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和PFN组各38例,PFNA组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PFN组均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及髋关节功能Sanders评分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PFN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FN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低于PFNA组(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好的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趋势呈老龄化发展,交通事故的增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亦呈升高趋势.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一种损伤.保守治疗卧床时间较长,易引起压疮、肺炎等并发症,病死率极高,即使患者骨折愈合,多残留髋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活动能力.为了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改善关节功能,在患者全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手术治疗.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转子间骨折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解剖锁定钢板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整群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4例,将其分成两组,各37例,对照组选取解剖锁定钢板进行治疗,观察组选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为16.2%(6/3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7%(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选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治疗操作简便,手术时间较短,创口小,并发症出现率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81例。按照AO/OTA分型:31-A1型18例,31-A2型41例,31-A3型22例。采用Harris评分进行术后功能评定。结果:采用闭合复位78例,有限切开复位3例。手术时间65~150min,平均90±23min。术后X线片显示72例(88.9%)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随访12~40个月,平均2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发生。未发生髋内翻、髓内钉尖端周围骨折、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或向外侧退出。Harris评分45~100分,平均89±13分,优良率达86.4%。结论: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能有效地维持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尤其对31-A3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52.3±5.2)min。平均出血量为(116.2±12.4)m L。术后随访1年,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后平均负重时间为(14.2±2.3)d;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1.5±1.1)周;平均住院时间为(17.3±1.3)d。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0.8%,其中:优26例,占40.0%;良33例,占50.8%;可3例,占4.6%;差3例,占4.6%。并未见有断钉、松动、骨不连和切口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是可行的,其创伤比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促进老年患者的术后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置入或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74;例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和关节组,各37例,PFNA组行抗旋髓内钉治疗,关节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关节组随访时间平均14.2±2.1个月;PFNA组平均13.9±,1.9个月.PFNA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关节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关节组少(P<0.01),PFNA组下床锻炼时间较关节组长(P<0.01).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功能按改良Harris评分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前者手术时间短,但卧床时间较长.应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动力髋部螺钉(DHS)内固定术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49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人工关节置换术组、DHS内固定组和PFNA内固定组,对3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下床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3组患者住院后均在5 d内手术,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DHS内固定组(P<0.05),而PF-NA内固定组与人工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低于人工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下床时间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明显短于DHS内固定组(P<0.05),而人工关节置换组明显短于PENA内固定组(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PFNA与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与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老年股骨粗隆间不同的骨折分型,对7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LCP(LCP组,n=34)及PFNA(PFNA组,n=38)进行内固定。对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7~24个月。两组骨折手术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大小、出血量、卧床时间、平均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法临床疗效基本相当,但与LCP比较,PFNA适用于几乎所有的骨折类型且创伤小、出血量少、平均愈合及卧床时间更短,但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骨折LCP固定也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13.
尚宪平  王小岗  银保 《四川医学》2011,32(12):1953-195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2009年3月一2011年3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2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5min(50~90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70ml(150—500m1)。6例患者术中须扩髓即可放入主钉,16例患者术中无须扩髓即可放入主钉,18例患者静力交锁远端螺钉,4例患者未交锁远端螺钉。患者平均部分负重时间9d(6—24d)。平均随访时间9.5个月(6。13个月)。22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5.2个月。所有患者的术后功能均恢复到伤前水平。l例术后出现拉力螺钉切出移位,1例主钉入点偏外导致13。内翻畸形。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可以安全地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抗旋转能力强,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转予间不稳定性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7,(1):79-8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HFR)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7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FHR组和PFNA组,FHR组63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PFNA组44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术后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7d、6个月及12个月均通过Harris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HFR组手术时间较PFNA组略长(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均随着康复时间延长逐渐改善,术后7d时HFR组患者较PFNA组改善更明显(P<0.01),而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R组手术时间较PFNA组略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HFR组可获得更快的髋关节功能改善,而在术后6~12个月时两组髋关节改善无差异。不同患者需要根据围手术期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6例,男56例,女40例;年龄59~95岁,平均77.6岁;左侧40例,右侧56例。致伤原因:平地跌倒72例,交通伤15例,高处坠落9例。骨折根据按Evans- Jensen分型:Ⅲ型61例,Ⅳ型35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3~16 d,平均5.1d。结果本组96例患者术中出血100~300ml,平均120ml;手术时间40~80 min,平均51.0min。2例患者在术后2个月合并脑血管疾病死亡,剩余9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5.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1.2周。术后肺部感染4例,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参照Harris评分:优55例,良31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91.5%。随访期间无手术部位感染、无髋内翻、内固定折断及骨折再移位,无螺旋刀片断裂、拔出和切出等并发症。结论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可靠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有效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管国义  陈家麟  严伟 《安徽医学》2016,37(2):187-189
目的 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22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117例患者行PFNA组治疗(P组),106例患者行动力螺旋钉(DHS)治疗(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5%,显著低于D组的18.87%(P<0.05);P组优良率为95.73%,显著高于D组的87.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增生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患者早期负重。  相似文献   

17.
辛红伟 《中国民康医学》2022,(1):126-128+156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2周,观察组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55%(13/44),高于对照组的9.0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好地改善髋关节功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2011年共收入1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行股骨近端LCP,另一组行PFNA。2组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个月。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卧床时间和术后引流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Harrie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者有各自的优点和适应证,都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好方法,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好,并发症少,操作相对简单,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OI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65例老年OIF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33例)采取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骨密度变化、Harris评分、骨折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差异。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多,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1);而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和功能锻炼时间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相比术前,两组患者术后骨密度均显著改善(P<0.0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骨密度的组间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骨折愈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骨折愈合率和Harris评分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相比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老年OIF患者应用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治疗可促进早期骨性愈合,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但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因此临床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以更好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手术治疗方案的优劣。方法选取2002-5-2008—6我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其中行人工股骨头置换42例,PEN内固定36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以及末次随访时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26.5个月。两组患者术前合并症、骨折类型及骨质疏松程度即Singh指数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股骨头置换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及输血例数上明显多于PFN组(P〈0.05)。两者在负重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头置换组术后平均Harris评分为(85.2±12.8)分,与PF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N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功能恢复上基本相同,但前者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失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