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高特质焦虑个体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方法 被试20名大学生,采用改进的朝向和反向眼跳实验范式,研究高低焦虑个体对情绪和中性面孔条件下的注意偏向。结果 朝向眼跳中,具有情绪意义的面孔相对于中性面孔会引起高特质焦虑个体更快更多的注意,并在认知加工过程中占有优先权。反向眼跳中,高特质焦虑个体对负性或者正性面孔的眼跳潜伏期相对于中性面孔而言更长,眼跳错误率更高。说明情绪图片被捕获,注意很难从情绪图片上解除,对其抑制比较困难。结论 验证了高特质焦虑个体对情绪信息存在注意偏向,这与很多结论是一致的,并进一步证明了高特质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是由注意定向加速和注意解除困难共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新兵集训期应激水平和情绪体验与注意偏向特点的关系.方法 采用正/负性认知偏向量表(attention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ormation scale,APNIS)、正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和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evaluation test,PSET)对某部集训新兵l 600人进行调查.结果 ①新兵的应激水平总分为(50.01±10.00)分,其中应激水平低于50分者818人(51.12%);轻度应激(50 ~ 60分)者584人(36.5%);中度应激(61 ~ 69分)者134人(8.38%);重度应激(≥70分)者64人(4%).②新兵应激水平和消极情感得分与负性认知偏向呈显著正相关(r为0.30~0.34,P<0.05);应激水平和积极情感因子分与正性认知偏向呈显著负相关(r=-0.33,-0.32,P<0.05);③不同应激水平的新兵注意偏向特点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应激水平越高的新兵正性认知偏向得分越低、负性认知偏向得分越高.④不同文化程度水平的新兵的应激水平和正性认知偏向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现为文化水平越高的新兵应激水平越低,越倾向于正性认知偏向.⑤负性认知偏向、正性认知偏向、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可以有效预测应激水平,解释率为37.4%.结论 新兵在集训期间的应激水平和情感体验与注意偏向特点关系密切.正性认知偏向个体的应激水平普遍低于负性认知偏向的个体,并且也具有较多的积极情绪.  相似文献   

4.
关于注意偏向的理论有很多,其中贝克的认知理论认为注意偏向在抑郁症的开始、持续以及复发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对抑郁症的认知研究中,也强调了伴抑郁症而来的对负性刺激的认知偏向。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包括情绪Stroop范式、点探测范式、情绪GO/NO GO范式和眼动追踪范式等。抑郁症患者对特定的负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但目前关于注意偏向的具体机制还不明确,深入探索抑郁症患者的认知特征,可为理解认知和情感之间是如何产生联系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中低特质焦虑个体在有无诱发恐惧情绪下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方法根据特质焦虑问卷得分,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选择得分最低的59名随机分为低焦虑试验1、2组完成注意试验。采用点探测任务,以情绪面孔图片为刺激材料,要求被试尽快对探测目标作出判断。比较有无诱发恐惧情绪下低特质焦虑个体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差异。结果当无诱发情绪时,被试对负性面孔的注意偏向值与0比较差异显著[D=(-11.09±25.40),t=-2.391,P=0.024),其指向指数值与0比较差异显著[OI=(-20.28±22.90),t=-4.850,P<0.01];当诱发恐惧情绪时,被试的对负性面孔的注意偏向值与0比较差异不显著[D=(3.73±25.28),t=0.794,P>0.05]。结论低特质焦虑大学生对负性面孔存在回避现象是由指向引起的,而在诱发恐惧情绪时回避现象消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注意偏向训练对康复期酒依赖患者注意偏向、心理渴求及复饮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90名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将酒精线索图片与中性图片按1∶1比例导入E-Prime软件,采用点探测范式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8次有注意偏向训练及无注意偏向训练,每次训练后软件自动记录对线索图与中性图的反应时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自杀意念大学生在注意偏向上是否存在情绪干扰。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相关题目结合结构式访谈对4 669名大学生进行筛查,抽取其中一部分有自杀意念大学生(自杀意念组,n=32)及正常大学生(对照组,n=32)使用情绪图词Stroop实验范式,考察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和正常大学生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结果 2组被试的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6,P<0.05)。自杀意念组大学生对情绪词语有更加突出的反应延迟特点(F=8.20,P<0.01);自杀意念组大学生在图词一致时反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词不一致时,反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t=3.70,P<0.01)。结论有自杀意念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相比,表现出了明显的情绪干扰,且具有更多的负性认知偏向。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在图词不一致的情况下有更多的反应延迟存在。  相似文献   

8.
重复呈现情绪面孔对抑郁症状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抑郁症状大学生对重复呈现的情绪面孔是否存在注意偏向.方法 以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和自评抑郁量表(ser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为工具,从1 000余名青年大学生中随机筛选出正常被试(n=20,正常对照组)、抑郁低分被试(n=20,抑郁低分组)和抑郁高分被试(n=20,抑郁高分组).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制作的真人情绪面孔中选取26组配对照片(中性面孔和悲伤面孔),分别呈现给各组被试,进行点探测任务的行为学实验.情绪面孔共重复呈现了4次.每次呈现之后,测量被试者对情绪面孔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数据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抑郁低分组、抑郁高分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在点探测任务正确率上没有显著差异;②抑郁高分被试在第4次呈现情绪面孔的平均反应时间明显低于第1次呈现的平均反应时间(P<0.01),而其他各组与呈现的次数间无显著差异(P>0.05);③与正常组相比,抑郁高分组对悲伤图片有较高的平均注意偏向分值,表现出明显的主效应(P<0.05).情绪面孔图片呈现次数也表现出明显的主效应(P<0.05).在图片类型x呈现次数x组别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结论 抑郁高分个体对首次呈现的负性面孔出现注意偏向,4次呈现负性刺激能改变青年抑郁高分被试的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正常人群中不同特质焦虑个体对负性汉语刺激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 采用点探测任务,使用汉语材料,比较不同特质焦虑个体(高焦虑组21、正常组20、低焦虑组21)在不同条件(负中词对、负正词对)下,对探测目标的反应时和注意偏向值差异.结果 当刺激为负中词对时,3组被试的注意偏向值与0差异有显著性[D1=(14.44±26.22)ms,t =2.401;D2=(12.05±19.89)ms,t =2.571;D3=(-13.14±24.07)ms,t =2.379;P <0.05];当刺激为负正词对时,只有低焦虑组和高焦虑组被试的注意偏向值与0差异有显著性[D4=(21.07±32.91)ms,t =2.791;D6=(-8.98±18.04)ms,t =2.170;P <0.05].结论 高焦虑被试对负性汉语存在注意偏向,低焦虑被试对负性汉语存在回避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某部新兵集训2个月时应激水平、情绪体验特点与情绪调节方式和认知偏向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evaluation test,PSET)、正性负性情感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情绪调节方式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scale,ERS)和正性负性认知偏向量表(attention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ventory scale,APNIS)对某部集训期新兵1 600人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①某部新兵心理应激T分为(50.04±10.00).不同文化程度新兵心理应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25,P<0.05).②心理应激高分组在负性情绪、负性认知偏向和表达抑制上均显著高于心理应激低分组(P<0.01),在正性情绪、正性认知偏向和认知重评上显著低于低分组(P<0.01).③总体心理应激水平与正性情绪、正性认知偏向和认知重评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49、-0.32、-0.21,P<0.01);与负性情绪、负性认知偏向和表达抑制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0.34、0.12,P<0.01).④正性情绪、负性情绪、负性认知偏向和正性认知偏向可有效预测心理应激水平,总解释率为37.6%.⑤认知重评在正性情绪与心理应激水平之间起调节作用.结论 新兵的心理应激水平与情绪体验特点、情绪调节方式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军医大学学员新生军训期间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应激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简易艾森克人格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自制的焦虑相关因素表,对265名军医大学学员新生军训期和平时的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新生军训期学员焦虑水平的因素.结果:军医大学学员在新生军训期特质焦虑分值和平时无差异,但状态焦虑分值高于平时(P<0.05);进入状态焦虑分值回归方程的因素有特质焦虑分值、对新生军训重要性的认同、临床医学专业、对自己前途的看法、新生军训期自由支配时间多少和家庭经济条件;进入特质焦虑分值回归方程的因素有神经质分、正向应对分、年龄和负向应对分.结论:新生军训对军医大学学员来讲是一应激事件;特质焦虑是影响新生军训期状态焦虑的最主要因素.高特质焦虑学员应成为新生军训期应激管理训练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不同海拔的高原军人焦虑特点,探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与不同海拔高原军人的焦虑现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和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对4 631名高原军人进行团体问卷调查,以驻地海拔高度为分组依据,对官兵焦虑现状进行组间比较,并依据海拔分组以年龄、职别、文化程度等进行分层组间比较.结果 ①不同海拔组官兵在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不同海拔组军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不存在性别、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P>0.05),而在职别、文化程度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③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因子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在不同海拔组内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为0.15 ~0.47,P<0.01);④负性解释偏向因子在<1 500 m组对特质焦虑呈负向预测作用(β=-0.15,P<0.01),并且仅<1 500 m组的回归方程中纳入负性注意偏向因子;负性沉思偏向在各海拔组内均对特质焦虑起正向预测作用(β=0.19,β=0.36,β=0.37,p<0.01).结论 不同海拔高度官兵的焦虑状况存在差异,负性沉思偏向起到正向预测高原官兵特质焦虑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陆军学院本科新学员MMPI-2的测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陆军学院本科新学员群体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 ,为有针对性的培养和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连续四年使用MMPI 2测量新入校的陆军学院本科新生 ,共计 462名。结果陆军学院本科新学员群体的MMPI 2测量结果具有高Ma、Mf、Pt、Sc和低Si、D ;高BIZ、ANG、OBS和低FRS、TRT的特点。剖析图模式为 9,5的 2点编码形式。结论陆军学院本科新学员群体具有正常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其人格特征比较符合军事指挥员这一职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陆军学院本科新学员群体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的培养和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连续四年使用MMPI-2测量新入校的陆军学院本科新生,共计462名.结果陆军学院本科新学员群体的MMPI-2测量结果具有高Ma、Mf、Pt、Sc和低Si、D;高BIZ、ANG、OBS和低FRS、TRT的特点.剖析图模式为9,5的2点编码形式.结论陆军学院本科新学员群体具有正常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其人格特征比较符合军事指挥员这一职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军校学员克服社交焦虑心理训练的效果,分析训练前后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各量表变化情况.方法从某军校大三605名学员中,用苦恼量表(SAD)筛选出具有中等以上程度社交焦虑的学员151人,根据MMPI剖面图特征,把实验对象分成第一实验组(31人),第二实验组(34人).两组接受特异性,针对性强的心理训练方案.第一实验组训练前采用MMPI、SAD,训练后采用MM-PI、自我评估表(自编);第二实验组训练前后均采用MMPI、SAD进行评估.结果训练后,第一实验组社交焦虑状况自我评估表7个项目的得分明显高于训练前(t=4.06,3.886,3.944,3.182,3.118,2.454,2.213,P<0.05),第二实验组SAD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t=8.887,P<0.01),基本接近该军校常模水平[(11.45 ±4.75)分;t=0.757,P>0.05];第一实验组MMPI.测试结果显示:K、Mf、Si、Re量表T分高于训练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9.209,2.653,3.12,3.093,P<0.05),Hy、Pa、Mas、Dy量表T分低于训练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3.641,2.087,4.249,2.436,P<0.05),第二实验组MMPI.测试结果显示:Pa、Ma、Do、Re量表T分高于训练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2.635,3.562,2.860,3.391,P<0.05),Hs、D、Mf、Pt、Si、Mas、Hy量表低于训练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2.26,7.93,5.57,6.195,6.114,4.640,4.103,P<0.05).结论克服社交焦虑心理训练效果显著,同时也促进了军校学员人格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65名军校学员克服社交焦虑心理训练效果观察及MMPI测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军校学员克服社交焦虑心理训练的效果,分析训练前后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各量表变化情况。方法从某军校大三605名学员中,用苦恼量表(SAD)筛选出具有中等以上程度社交焦虑的学员151人,根据MMPI剖面图特征,把实验对象分成第一实验组(31人),第二实验组(34人)。两组接受特异性,针对性强的心理训练方案。第一实验组训练前采用MMPI、SAD,训练后采用MM-PI、自我评估表(自编);第二实验组训练前后均采用MMPI、SAD进行评估。结果训练后,第一实验组社交焦虑状况自我评估表7个项目的得分明显高于训练前(t=4.06,3.886,3.944,3.182,3.118,2.454,2.213,P<0.05),第二实验组SAD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t=8.887,P<0.01),基本接近该军校常模水平[(11.45±4.75)分;t=0.757,P>0.05];第一实验组MMPI.测试结果显示:K、Mf、Si、Re量表T分高于训练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9.209,2.653,3.12,3.093,P<0.05),Hy、Pa、Mas、Dy量表T分低于训练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3.641,2.087,4.249,2.436,P<0.05),第二实验组MMPI.测试结果显示:Pa、Ma、Do、Re量表T分高于训练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2.635,3.562,2.860,3.391,P<0.05),Hs、D、Mf、Pt、Si、Mas、Hy量表低于训练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2.26,7.93,5.57,6.195,6.114,4.640,4.103,P<0.05)。结论克服社交焦虑心理训练效果显著,同时也促进了军校学员人格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团体心理训练对军医大学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以<军人心理素质训练>为训练教材,对54例军校护理新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团体心理训练,同时设置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SSRS)于训练前后对训练组和对照组进行团体心理测评.进行训练前后两组样本的配对t检验.结果 ①团体心理训练后,试验组SCL-90躯体化、焦虑因子和阳性项目数得分非常显著下降(P<0.01),总均分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躯体化得分非常显著下降(P<0.01),恐怖和阳性项目数得分显著下降(P<0.05);②团体心理训练后,试验组SAS得分非常显著地下降(P<0.01),对照组SAS得分显著下降(P<0.05);SDS得分,两组前后测量差异不显著(P>0.05);③团体心理训练后,试验组支持利用度得分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团体心理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军医大学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军校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特质焦虑军校学员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应对方式的使用情况及他们与焦虑的关系.方法 采用特质-状态焦虑问卷(STAI-Formy)、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328名军校学员进行整群抽样调查.根据测验结果选取高特质焦虑组(n=51)和低特质焦虑组(n=69)共120人,比较两组被试的CERQ和SCSQ的差异.结果 ①与低特质焦虑组相比,高特质焦虑组有更高的状态焦虑(P<0.01)和消极应对(P<0.05),对沉思、灾难化、责备他人等策略使用更多(P<0.01);低特质焦虑组则有更高的积极应对(P<0.01),对重新关注计划和积极重新评价策略使用更多(P<0.01);②特质-状态焦虑与沉思、灾难化、责备他人呈显著正相关(P<0.01);特质-状态焦虑与积极重新关注、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和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 <0.05,P<0.01);③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沉思、积极重新关注、灾难化、责备他人4种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积极应对、消极应对2种应对方式对状态焦虑有显著预测力;沉思、积极重新关注、灾难化3种策略和积极应对、消极应对2种应对方式对特质焦虑有显著预测力,解释率分别为27.6%和30.3%.结论 不同焦虑特质军校学员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应对方式和焦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