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患者,男,44岁。2015年8月10日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物,未处理。2016年3月6日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CT示:腹腔内多发病变,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不除外膀胱受侵。右侧腹股沟疝,腹腔积液。PET-CT示:下腹腔内囊性低密  相似文献   

2.
阑尾黏液性肿瘤破裂或穿孔致腹腔内广泛种植转移,形成腹膜假黏液瘤(PMP)。目前,国内对PMP认识不足,研究匮乏,仅采取反复减瘤术、姑息性化疗、腹腔化疗等,临床疗效较差。随着对肿瘤生物学的进一步认识,国际上逐渐形成了以肿瘤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为主的整合治疗技术,通过肿瘤细胞减灭术清除肉眼可见肿瘤组织,通过腹腔热灌注化疗清除微转移灶和游离癌细胞,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临床疗效显著,且围术期不良事件未明显增加,安全性可接受。  相似文献   

3.
腹膜假黏液瘤(PMP)是腹腔内存在的黏液引起腹膜种植的反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造成漏误诊。我院自1992~2007年共收治6例。诊治经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腹膜假黏液瘤(PMP)以腹腔大量黏液聚积为最显著特征,黏液聚积常导致顽固性腹痛、进行性肠梗阻、腹腔脏器粘连及营养不良。但肿瘤高表达黏蛋白的分子病理机制尚不明确,并缺乏相应治疗措施。人源异种移植模型(PDX模型)是探索PMP发病机制、干预性治疗的可靠平台。目前,我国尚缺乏构建PMP PDX模型的经验,国外已有多种不同病理分型的模型,但构建方法各不相同。对不同造模方法的研究有助于比较各种造模方法的优劣,以便构建更加标准的PMP PDX模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阑尾源性腹膜假黏液瘤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阑尾源性腹膜假黏液瘤患者4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共计回访有效人数23例。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85.71%(18/21),对照组5年生存率23.81%(5/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阑尾源性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给予腹腔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膜假黏液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8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5例)和济宁市中区妇幼保健院(2例)住院的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7例腹膜假黏液瘤病例。结果7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3例复发,其中2例行多次手术治疗。术后6例辅以术后化疗,1例未行特殊治疗。随访:术后随访率为100%,1例1年内死亡,最长存活者已达8年。结论腹膜假黏液瘤是一种少见病,术前诊断较为困难,腹腔穿刺抽出胶样液应首先考虑该病的可能性,B超、CT和CEA检查对诊断有帮助。多数患者术中探查可见腹腔内广泛病变,往往需要采取多次减瘤术。手术治疗并辅以化疗仍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腹膜假黏液瘤(PMP)是腹腔内存在的黏液引起腹膜种植的反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造成漏误诊。我院自1992~2007年共收治6例。诊治经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例患者年龄52~63岁。以妇科疾病就诊于我院或其他综合性医院疑似妇科肿瘤而转入我院。临床症状:盆腔或下腹部包  相似文献   

9.
腹膜假黏液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对一组临床上出现凝胶样腹水疾病的总称,很少见,我院从1990~2006年共诊治12例,现对其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12例PMP患者中,男4例,女8例,年龄40~80岁。12例患者中均有腹胀、腹部不适及腹部包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 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92 例PMP 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将92 例分为腹膜弥漫性黏液腺瘤病(disseminated peritoneal adenomucinosis,DPAM)、腹膜黏液腺癌病(peritoneal mucinous carcinomatosis,PMCA) 以及交界性腹膜弥漫性黏液腺癌病(PMCA with intermediate or discordant features,PMCA-I/D) 三组,采用Kaplan meier 法计算整体生存率,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92 例中3、5 和10 年的整体生存率分别为74.0%、67.4% 和49.1%,22 例死亡,中位生存期124.0 月;平均年龄51.9 岁(22-76 岁).DPAM 组49 例,中位生存期312.9 月,8 例(16.3%) 死亡,3、5 及10 年生存率为97.0%、80.0% 及67.0%.PMCA-I/D 组26 例,中位生存期84.0月,6 例(23.1%) 死亡,3 年、5 年及10 年生存率分别为80.0%、67.0% 及50.0%.PMCA 组17 例,中位生存期31.7 月,其中8 例(47.1%) 死亡,3 及5 年生存率为65.0% 及28.0%,最长随访时间为108 个月.DPAM 组预后最好,PMCA 组预后最差,3 组间生存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年龄、阑尾肿瘤、实质脏器受累与患者生存期关系密切,<40 岁者预后最差(P=0.001).结论 在病理诊断中应采用DPAM、PMCA 和PMCA-I/D 对PMP 进行分类,废弃PMP 这一模棱两可的名称;虽然大部分病例病理形态为良性或低度恶性,患者10 年生存率仍较低;病理学分类、年龄、阑尾肿瘤及实质脏器累及为临床预后相关因素,<40 岁、伴有阑尾黏液腺癌和实质脏器受累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腹膜假黏液瘤复发间隔时间的临床病理学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74例复发性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WHO 2010年标准将PMP分为低级别及高级别,采用Spearman秩相关及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间隔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理级别同复发间隔时间呈负相关(P=0.002)。行全身系统性化疗同复发间隔时间呈负相关(P=0.033),但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系统化疗与否并非是影响复发间隔时间的因素。结论 腹膜假黏液瘤易复发,病理级别是影响复发间隔时间的重要因素,笔者提倡根据病理级别确定减瘤手术的范围及具体的化疗方案,以延长复发间隔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假黏液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病理诊断、发生及预后。方法:复习我院3例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理组织重新阅片和分型,对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腹膜假黏液瘤男女比为1∶2,腹胀、腹部包块、腹围增大为其主要临床表现;1例术前有单侧卵巢黏液病变史,术后2年体健;2例伴有阑尾黏液性肿瘤,1例术后21个月复发,后2例均表现为腹腔大量黏液和腹膜多发包裹黏液性肿瘤;减瘤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他为辅助疗法。阑尾与腹膜假黏液瘤的发生可能有直接关系。结论:腹膜假黏液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和腹腔穿刺对诊断具有提示意义,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待于完善,病理类型和生长速度是预后的影响因素,应对其加强认识。  相似文献   

13.
腹膜假黏液瘤临床少见,易误诊、漏诊。本病例以腹围进行性增大为主诉,6年来一直因腹水行多项检查均未能明确诊断。入院后腹腔穿刺抽出少量胶冻样黏液疑诊为腹膜假黏液瘤,后对腹腔实性占位行腹部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诊断为低级别腹膜假黏液瘤而确诊。腹膜假黏液瘤多以胶冻样腹水为主要表现,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腹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复发性腹膜假黏液瘤(PMP)病理级别的变化,分析复发前病理级别同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6年4月74例复发手术并行病理检查≥2次腹膜假黏液瘤临床病理资料,按照2010年WHO标准,分别分为低级别腹膜假黏液瘤及高级别腹膜假黏液瘤,观察复发前、后级别变化情况,并分析复发前次手术病理级别同P53表达的关系。结果 74例复发病例中,复发前后级别不变,提高、降低的病例分别为65例,6例,3例。复发前低级别、高级别病变P53阳性率分别为9.58%±15.02%及47.46%±34.18%,相关系数为0.521(P=0.000);Logistic分析显示P53变量偏回归系数为0.05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级别腹膜假黏液瘤P53阳性率高,而低级别PMPP53阳性率低。结论 腹膜假黏液瘤自然病程长,复发率高,复发前病理级别可作为复发后选择术中治疗方案的参考;P53指标可作为评价级别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1996~1999年对9例病变广泛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腹膜假粘液瘤进行了彻底病灶清除加术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5例,年龄21~68岁,平均52.5岁。4例由阑尾粘液性囊腺(恶性)引起,3例由卵巢粘液性囊腺癌引起,1例同时伴有上述阑尾和卵巢病变,1例原因不明,其中3例已于外院因腹膜假粘液瘤进行过多次手术清除病灶。1.2 治疗手法9例皆行彻底的腹腔病灶清除包括大网膜受侵的脏层腹膜,术后行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即术后将噻替派30mg、5-氟尿嘧啶50mg、利多卡因40mg、地塞米松30mg注入3000ml平…  相似文献   

16.
回顾1例腹膜假性黏液瘤的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少见病,临床表现不特异,主要为腹痛、腹胀、腹部进行性膨隆,其特征是腹腔内充满胶状液体和肿物,常规腹腔穿刺过程常不顺利,临床中易误诊,应与结核性腹膜炎及腹膜间皮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7.
腹膜假性黏液瘤(psetl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以黏液外分泌性细胞在腹膜或网膜种植而导致腹膜内大量胶冻状黏稠腹腔积液为特征.1864年,Rokitansky首先报道并命名为PMP.2010年09月我院手术确诊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2—2011年收治的39例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临床数据,回顾性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39例中,1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3%,主要并发症有腹腔内感染及肠梗阻。25例术后复发,中位复发时间12个月。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m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1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增加(P〈0.05)。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及术后是否行腹腔内热化疗对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型为弥散性腹膜黏液腺瘤病及治疗方式为手术联合热化疗对推迟术后复发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ECOG评分≥1的患者应谨慎选择手术并应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病理分型为弥散性腹膜黏液腺瘤病的患者术后联合腹腔内热化疗可推迟术后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19.
倪青  王斌  苏诚炼 《中医学报》2011,(8):931-932
目的:总结林兰教授治疗腹膜假黏液瘤的临床经验.方法:确立峻下逐水,利湿化痰的治则,选用牵牛子、大黄、黄芪、苍术等中药加减治疗.结果:中医药加减治疗改善症状明显.结论:腹膜假黏液瘤为难治之症,临床病例甚少,探讨中药治疗本病的立法方药还需临床大量病例,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20.
王世鹏  张一贺 《甘肃医药》2013,(12):960-960,F0003
通过超声诊断的特征性表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利用超声检查对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腔积液作出诊断.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腔积液超声表现特征:内部透声差,呈团状或蜂窝状改变,无流动性,腹壁加压呈胶冻样,无肠管漂浮征.通过本病例超声波检查是诊断腹膜假性黏液瘤的重要方法,可以直观的显示其腹腔积液的性状,对腹膜假性黏液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