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组配式S-ROM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成人CroweⅣ DDH的应用.方法 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 随机选取10例成人CroweⅣ DDH患者, 分为3D组 (5例) 和常规组 (5例) .男性4例, 女性6例, 年龄2763岁, 平均43.6岁.2组病例术前均进行Harris评分, 3D组根据患者三维CT数据, 制作髋关节3D打印模型.并依据模型测量选择假体大小、确定手术方案并进行模拟手术.随后采用组配式S-ROM假体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记录术中髋关节实际情况、假体型号、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术后1周再次行Harris评分, 随访早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D组术中髋关节实际情况与术前3D打印模型一致,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Harris评分提高情况均优于常规组, 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活动良好.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联合组配式S-ROM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Ⅳ DDH, 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精确度和成功率, 减少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感染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收治并处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6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进行了翻修手术(一期2例,二期4例)且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7个月,Harris评分术前(37.5±12.3)分,翻修术后平均(77.4±8.6)分。结论:只要诊断明确,术中合理选择术式,THA术后感染的翻修手术治疗是可以取得满意效果的。  相似文献   

3.
干骺端全髋关节置换术13例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干骺端全髋(METHA)短柄髋关节系统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髋关节疾病患者行短柄髋关节假体置换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放射学评估.结果 随访9~15个月,平均12个月.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200~600 ml,平均400 ml.患者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术后脱位、双下肢不等长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前Harris评分(38.6±1.3)分,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89.4±3.0)分.结论 应用METHA短柄髋关节系统置换髋关节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假体稳定、假体易翻修的特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骨小梁3D打印在人工髋关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人工髋关节置换翻修手术患者40例,根据假体不同分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人工髋关节假体,观察组应用3D打印技术翻修人工髋关节。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VAS)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改善,且观察组髋关节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小梁3D打印技术在人工髋关节中得到较好的应用,髋关节假体吻合度及稳定性较高,有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抗菌素骨水泥旷置分期翻修(TSEA)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TSEA治疗1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全部患者均行细菌学培养,一期行清创并取出全部假体,采用抗菌素骨水泥支架旷置;二期翻修应用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通过Harris评分.结果 细菌培养结果:表面葡萄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混合感染2例,敏感表面葡萄球菌3例,绿脓杆菌1例.一期清创术后,所有病人伤口全部愈合,一期清创与二期置换平均时间间隔7个月.翻修术后18个月随访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由翻修术前的(25.6±2.4)分,提高至翻修后(84.1±1.6)分.结论 二期翻修使用抗菌素骨水泥假体是控制感染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3D打印技术在复杂慢性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复杂慢性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21例,其中采用常规治疗方案10例为对照组,采用3D打印技术11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初次清创及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植入,待感染控制后二期翻修的治疗方案。观察组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3D打印技术等比例重建髋关节模型,根据3D打印模型制定手术计划。分析并记录两组患者两次手术总住院费用、总住院时间、总出血量及输血量及两次手术总时间、总术前等待时间、两组患者初次术前及二期术后髋关节VAS评分及Harris评分、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1例患者由于年龄大且身体条件差未行二期翻修,两组其余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两次手术,术后患者均取得随访。观察组患者总术前等待时间、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初次手术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期翻修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相对较少,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二期手术后髋关节VAS评分及Harris评分均较初次术前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住院费用观察组较对照组相对较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在复杂慢性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中的应用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简化手术操作,它能使主刀医师在术前充分了解患者局部情况并制定合理手术方案,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感染后翻修时再次感染的控制策略。方法对1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的患者进行关节腔穿刺和关节液细菌培养,Ⅰ期清创时取出假体及骨水泥,彻底切除关节囊瘢痕组织、坏死组织及明显充血水肿组织,与此同时取脓液或明显炎性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在Ⅱ期翻修前分离出致病菌,使用敏感抗生素,确认感染被控制后进行Ⅱ期翻修。Ⅱ期翻修时置入含抗生素的骨水泥占位器4~6周,术后使用敏感抗生素。结果 13例患者中经术前穿刺和术中脓液或组织细菌培养有10例患者发现致病菌,经敏感抗生素治疗,感染被控制后Ⅱ期置入人工关节。随访6个月至10年,无关节感染复发,假体无明显松动或下沉,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7.6±6.4增加到术后随访时的87.3±12.5(P<0.01)。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Ⅱ期翻修的关键环节是彻底清创的基础上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综合分析我院4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经验教训。方法 选择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48例,平均随访5年,回顾性分析手术措施及并发症,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经验教训。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结果 48例患者均进入随访结果分析,髋关节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1分。其中3例股骨头置换由于假体松动疼痛行全髋置换翻修术。2例全髋置换术后脱位翻修,1例感染疼痛清创旷置翻修。结论 适应症和假体的选择,围手术期的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及康复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手术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1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包括保留假体清创5例,其中3例失败后改行二期翻修术;行二期翻修术7例;行一期翻修术1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3.1个月,未见感染复发。10例病人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0.70±6.39)分,术后为(68.10±12.1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00,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困难,保留假体清创术应把握适应证并慎重选择,二期翻修术治疗具有控制感染率高、安全性高的优点,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李晰 《当代医学》2016,(12):47-48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为老年患者选择更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总结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21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41例和半髋关节置换组80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103.5±14.8)min、术中出血量(301.7±38.1)mL、术后引流量(102.5±31.5)mL均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优良率(36例,87.8%)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57例,71.2%)(P<0.05).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或半髋关节置换术均是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6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3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失败进行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髋关节功能Harris标准评分及恢复情况。结果本研究获随访36例,随访时间8~68个月,平均34个月。无感染复发病例、无人工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及下沉等。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为31-46分,平均(39.00±4.97)分,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3~96分,平均(91.00±5.43)分,术后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恢复优23例,良11例,优良率为94.4%。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与手术操作技术和患者自身因素有关。强调术前必须作详细评估,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提高手术技能,正确选择假体,重视感染预防,增强术后护理质量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等,是提高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1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采用一期翻修,15例采用二期翻修。二期翻修分为两个步骤,一期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二期植入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对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翻修治疗术后患者的Harris评分为(78.60±5.17)分,较术前(31.59±5.26)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反应蛋白为(9.19±2.83) mg/L,较术前(15.32±2.73) mg/L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中除1例死亡外,其余15例患者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治疗术后临床效果较为良好,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感染情况以及局部皮肤条件等选择翻修治疗方案与假体,C反应蛋白可作为术后感染控制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生物型假体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翻修手术的疗效.方法 采用生物型及骨水泥型两种假体进行老年髋关节单侧翻修术78例.随机将78例患者分为生物型假体翻修组40例(A组)和骨水泥假体翻修组38例(B组).从手术时间、出血量等一般情况及术后感染、脱位、骨溶解及Harris评分等评价两组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2~11(5.8±2.3)年随访.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0~200(138.7±48.9)min,手术出血量为400~2000(980.0±560)ml,术中采取截骨处理15例,20例患者进行植骨,术后未见感染病例、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病例,1例患者在术后发生假体脱位,1例出现假体松动进行再次翻修,假体存活率95%,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88.7±9.8)分;B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8~220(140.7±51.9)min,手术出血量为300~2000(960.0±600)ml,术中采取截骨处理13例,21例患者进行植骨,术后骨水泥反应1例,术后假体脱位2例,假体松动病例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再次翻修处理,假体存活率为81.6%,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81.9±10.7)分.结论 对于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翻修术生物型假体具有早期稳定性高,中远期疗效满意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入院的50例 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3872岁,平均(51.9±14.7)岁,根据术前及术后 Harris 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本研究随访552个月,平均(25.6±10.1)个月,患肢延长3.15.7cm,平均(4.5±0.8)cm。所有患者患侧的疼痛感均明显降低,关节功能度得到大幅度改善,畸形步态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无截骨不愈合,无神经损伤及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例患者出现后脱位,于牵引固定4周后恢复。50例患者术前 Harris 评分34.1±18.5,术后提高至86.3±12.9,Harris 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各维度 SF-36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赵小泉  夏贤生  蒙剑德  陈璞 《医学综述》2014,(14):2652-2654
目的研究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由东莞市石龙博爱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65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组33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组32例,观察手术相关指标以及远期关节功能。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86.3±9.3)min、(67.23±8.93)mL、(32.32±3.84)mL;半髋关节置换术组上述指标分别为(91.3±9.8)min、(72.23±8.42)mL、(33.25±4.21)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髋关节置换术组的术后卧床时间显著低于半髋关节置换术组[(4.05±0.53)min vs(7.81±1.18)min](P<0.05)。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术后半年及1年时的Harris评分分别为(67.5±8.3)分、(70.4±9.5),HSS评分分别为(92.3±14.9)分、(96.2±15.2)分;而半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术后半年以及1年时的Harris评分分别为(55.2±7.1)分、(59.3±7.9)分,HSS评分分别为(84.8±10.3)分、(89.3±10.2)分,全髋关节置换术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在不增加手术创伤的基础上促进术后恢复、改善关节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间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8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至观察组(n=39)及对照组(n=45)。观察组采用3D打印辅助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进行临床处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手术时间分别为(2.32±0.63)h、(2.59±0.70)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91.37±38.31)mL、住院时间(17.59±3.19)d和术后首次负重时间(23.11±3.77)d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指标水平,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01、0.000)。随访14个月,末次随访时观察组Harris评分的优良率高达87.2%(44/49),对照组为66.7%(38/5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28);术后末次随访,两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或内固定失效、感染等并发症事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67)。结论:3D打印指导分型辅助下钢丝捆扎固定加长柄人工关节股骨头置换术后恢复较快,可明显提高髋关节Harris评分且具有良好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伤前日常生活能力较好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IFF)患者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全髋关节翻修术后随访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髋臼侧翻修时处理各类型骨缺损的方法选择及其早期疗效。方法:对4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的患者进行翻修,观察术后随访X线片上的髋臼假体及周围骨质变化情况,并对髋关节行Harris功能评定和VAS评分。结果: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83个月,平均随访41.8个月,髋关节Hariss评分平均由全髋关节翻修术前的(53.15±11.41)分(29~67分)提高至翻修术后12月的(91.23±3.43)(83~98分)(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平均由全髋关节翻修术前的(7.8±1.1)分(5~10分)减低至翻修术后12月的(1.2±1.2)分(0~3分)(P〈0.05)。结论:全髋关节翻修术中,根据不同的翻修原因给予不同的植骨方式和选择适当的假体类型,可有效恢复髋关节周围骨量,重建髋关节的稳定性,改善髋关节的功能,近期随访疗效均满意。  相似文献   

19.
米红梅 《中外医疗》2013,(32):143-143,14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结合该院2011年6月—012年5月间收治的6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研究,以髋关节Harris评分作为指标。结果 62例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时间为(87+13)min,髋关节Harris评分(89.45±5.6)分。5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全部病例术后良好。结论手术室实行规范化的护理方法,对保证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