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目的通过监测抗Xa因子活性评价那屈肝素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诊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入选10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每12小时皮下注射那屈肝素1mg/kg至少48h后(≥5次)进行介入诊疗,术前、术后监测抗Xa因子活性。观察死亡、急性再闭塞或急性血运重建情况,以及住院期间的严重出血和轻度出血事件。结果102例患者中57例(58.8%)接受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介入检查前和术后的抗Xa因子活性平均为(0.62±0.18)IU/ml,90%以上患者抗Xa因子活性>0.5IU/ml。无术后30d死亡、急性再闭塞或急性血运重建的病例。2例PCI患者出现血栓栓塞、4例出现轻度出血;2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出现轻度出血。所有患者无严重大出血发生。结论皮下注射那屈肝素至少48h,在8~12h内行介入诊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PCI)中应用依诺肝素替代普通肝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281例随机分为依诺肝素组(n=140)和普通肝素组(n=141),依诺肝素组病人于确诊后尽早给予依诺肝素1 mg/kg皮下注射,PCI前追加依诺肝素0.3 mg/kg静脉注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或直接PCI后,立即拔出鞘管.普通肝素组病人于手术前给予普通肝素25 mg静脉推注,如果造影显示适合PTCA,再追加65 mg.完成PCI后4~6 h拔出鞘管.依诺肝素组72例病人术后10、60 min测定抗Ⅹα因子活性.随访30 d,观察两组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及需行血管再通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依诺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中最终行直接PCI者分别为139例和138例.依诺肝素组1例于PTCA后发生无血流,血栓负荷重,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后血流改善,成功行支架植入术.两组PCI术后及住院期间均无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依诺肝素组病人静脉注射依诺肝素后10 min抗Ⅹα因子活性为(0.92±0.31)kU/L,60 min为(0.81±0.29)kU/L,PCI术中97.9%的病人抗Ⅹα活性>0.5 kU/L.依诺肝素组均于术后即刻拔出鞘管,穿刺部位血肿1例;普通肝素组于术后4~6 h拔出鞘管,穿刺部位血肿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P<0.05).两组30 d内均未发生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及需行血管再通术等临床事件.结论 对拟行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应用依诺肝素替代普通肝素静脉注射是安全、有效的,术后可即刻拔出鞘管.  相似文献   

3.
石睿  宁靓  苏瑶  覃于洪 《四川医学》2019,40(5):504-508
目的比较比伐卢定与肝素应用于高出血风险的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在本中心行直接PCI且CRUSADE评分>40的STEMI患者,试验组在PCI术中应用比伐卢定,对照组术中应用普通肝素、术后给予依诺肝素,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罪犯血管血流恢复情况、30d缺血事件与出血事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直接PCI术前、术后罪犯血管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术后30天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比伐卢定组术后30d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结论在接受直接PCI的高出血风险STEMI患者中应用比伐卢定与肝素在术后30天缺血事件方面效果相当,而比伐卢定可显著降低该类患者术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激活凝血时间(ACT)是否可作为达肝素在导管室中应用时有效的抗凝监测手段.方法:共入选108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前5min一次静脉注射达肝素60IU/kg,术中不再追加抗凝药物.所有患者均在静脉注射达肝素后5min取血测量ACT.其中30例患者作为抗凝活性检测组分别在达肝素注射前和注射后6个时间点取血检测抗凝参数ACT、aPTT、抗Xa因子和抗Ⅱa因子活性,观察静脉注射达肝素后的时间-抗凝效应关系.结果:静脉注射达肝素后5minACT值由基线121s升高到193s,10min时达峰值208s,并持续120min无明显下降(P<0.001).aPTT、血浆抗Xa和抗Ⅱa因子活性也呈类似趋势.结论:ACT和aPTT对静脉注射达肝素敏感.ACT可以用来监测PCI期间静脉注射达肝素的抗凝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静脉应用伊诺肝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与普通肝素对比的疗效差别。方法将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给予125U/kg的普通肝素;试验组32例给予1mg/kg的伊诺肝素。分别测定活化凝血时间(ACT)或抗Xa因子活性并定义有效达标范围,术后随访观察30d主、次要终点结果。结果对照组在各时段(5,60,120,240min)的ACT分别为(371±39)s,(332±34)s,(258±39)s,(175±24)s,术中有效抗凝达标率为17例(40.5%),其中未达标的25例(59.5%)患者中的24例为抗凝过度(57.1%),其ACT平均为(401±27)s,仅1例患者为ACT均低于300s。试验组伊诺肝素静推5min后,抗Xa因子活性为(0.91±0.27)IU/ml,术后为(0.73±0.22)IU/ml,术中有效抗凝达标率为29例(90.6%)。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效抗凝达标率高(P<0.01)。结论于择期PCI术中静脉应用1mg/kg剂量的伊诺肝素作为抗凝药物是安全有效的,术中不需要监测抗Xa因子活性。在择期PCI术中应用125U/kg剂量的普通肝素存在抗凝过度的情况,但未发现其出血倾向的增加,适当提高普通肝素抗凝强度的用量及范围,则其应用安全有效,术中不需要监测ACT来调整其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磺达肝癸钠的安全性.方法 拟行PCI的年龄≥60岁ACS患者342例,随机分为磺达肝癸钠组168(例)及依诺肝素组174(例).比较两组PCI术后24h、30 d和180 d的主要心脑不良事件(MACCE)及出血发生率.结果 磺达肝癸钠组和依诺肝素组患者PCI术后24 h、30 d和180 d的MACCE发生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磺达肝癸钠组患者术后小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依诺肝素组(P <0.001),主要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与依诺肝素相比,磺达肝癸钠在老年ACS接受PCI治疗的人群中,明显减少轻微出血事件,且未增加MAC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60例ACS需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180例)和依诺肝素组(180例).治疗组PCI术后即刻给予替罗非班10.0μg/kg弹丸式注射,随后以0.15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24 h.用药后12、24、48 h观察两组患者TnI值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24 h及用药后3、6个月观察两组联合心脏事件(MACE).结果:替罗非班组与依诺肝素组比较术后24 h、3、6个月发生的联合心脏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替罗非班组肌钙蛋白水平明显低于依诺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替罗非班对心功能有良性影响.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替罗非班组有1例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ACS可减少心肌损伤,对预后有良性影响,且安全性较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负荷抗血小板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分别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或低分子肝素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17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阿司匹林300 mg和氟吡格雷600 mg负荷后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依诺肝素组,前者使用替罗非班静脉用药12~24 h,后者接受依诺肝素皮下注射5 d.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脏缺血事件,严重出血并发症和轻微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穿刺部血管并发症.结果 替罗非班组心脏缺血事件、严重出血并发症、轻微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少症、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为8.0%,3.4%,6.8%,3.4%,3.4%.依诺肝素组分别为7%,2.3%,1.0%,2.3%,5.8%.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充分的双重抗血小板药物负荷治疗并行经皮冠脉治疗的前提下,术后加用替罗非班或依诺肝素效果良好,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使用替罗非班12~24 h与使用依诺肝素5 d的安全性与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抗Xa因子在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低分子肝素抗凝监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危重症慢性肾脏病5期进行日间CRRT治疗的患者62例,治疗过程中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分为抗凝未达标组、抗凝达标组和抗凝超标组.测定血红蛋白、血小板、抗凝血酶Ⅲ、基础血肌酐值、基础APTT值,对治疗1h抗Xa因子值、治疗1h以及结束时APTT及肌酐下降率进行监测.结果 抗Xa因子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达标组抗Xa因子为(0.62±0.37) IU/mL.1 hAPTT抗凝未达标组与超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下降率抗凝未达标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Xa因子为(0.62±0.37) IU/mL时提示治疗安全、有效;抗Xa因子与APTr相比较,抗Xa因子对临床出血事件、血栓形成提示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术后应用依诺肝素与普通肝素进行抗凝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STEMI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急诊PCI术进行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普通肝素进行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依诺肝素进行抗凝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6.67%(2/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穿刺部位血肿3例,牙龈出血1例,对照组患者发生穿刺部位血肿9例,牙龈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对STEMI急诊PCI术后患者进行治疗并未增加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并且有效降低了患者应用普通肝素进行治疗的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负荷抗血小板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分别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或低分子肝素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17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阿司匹林300mg和氯吡格雷600mg负荷后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依诺肝素组,前者使用替罗非班静脉用药12~24h,后者接受依诺肝素皮下注射5d。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脏缺血事件,严重出血并发症和轻微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穿刺部血管并发症。结果 替罗非班组心脏缺血事件,严重出血并发症,轻微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少症,穿刺部血管并发症为8.0%,3.4%,6.8%,3.4%,3.4%。依诺肝素组分别为7%,2.3%,1.0%,2.3%,5.8%。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充分的双重抗血小板药物负荷治疗并行经皮冠脉治疗的前提下,术后加用替罗非班或依诺肝素效果良好,严重出血并发症率低;使用替罗非班12~24h与使用依诺肝素5天的安全性与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华法林与依诺肝素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200例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65.4±3.6)岁,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140),华法林+依诺肝素+常规治疗;对照组(n=60),常规治疗;治疗组随机分2个亚组,治疗组1(n=70),华法林+依诺肝素+常规治疗(I N R,1.5~2.0);治疗组2(n=70),华法林+依诺肝素+常规治疗(INR,2.0~3.0).起始剂量为华法林2.5 mg/d+依诺肝素120mg/d,当INR值分别为1.5~2.0和2.0~3.0时,停用依诺肝素,仅用华法林抗凝使I NR值维持在上述范围内,疗程为半年.主要观察治疗后DVT和PE发生率和出血事件,以及不同INR值DVT和PE发生率和出血事件.结果 治疗组DVT和P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治疗组1DVT和PE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与治疗组2无差异,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法林联合依诺肝素治疗能明显降低心力衰竭患者静脉血栓事件,I NR 2.0~3.0组静脉血栓事件进一步降低,并不增加出血事件,提示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给予抗凝治疗预防静脉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ACS患者PCI术后抗炎效果的优劣。方法查阅中国知网、PubMed、SpringerLink等数据库近5~10年关于研究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文献42篇(均包含炎症因子),通过对比炎症因子浓度的变化、缺血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两者的抗炎效果。结果 ACS患者PCI术后运用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更能降低炎症因子浓度,能够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不增加出血事件。结论在ACS患者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的抗炎效果优于氯吡格雷,更能降低缺血事件,不增加出血事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复杂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伊诺肝素抗凝对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随机入选复杂冠脉病变(B2、C型病变)行PCI术后无特殊并发症患者293例,随机分为依诺肝素抗凝组与非抗凝组,对入选患者分别在术后住院期间、1个月、12个月时随访并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结果 两组住院期间、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住院期间,抗凝组与非抗凝组MACEs的发生率是2.1% VS 1.4%,P>0.9;主要出血的发生率4.8% VS 2.8%,P=0.369,小出血发生率是26.2% VS 16.1%,P=0.036; 1个月时两组间 MACEs的发生率2.8% VS 2.8%,P>0. 9; 1年时发生率5.9% VS 5.5%,P=0.78。两组间MACEs累积发生率无显著差异(HR 0.875, 95%CI 0.337-2.273;P=0.79)。抗凝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多于非抗凝组(P=0.001)。结论 复杂病变PCI术后非抗凝治疗组不仅不增加心血管事件,而且减少出血事件、缩短住院天数,该研究表明即使是复杂冠脉病变,PCI术后若无特殊并发症可无需肝素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合并消化系统疾病接受冠脉支架术患者行抗栓治疗的临床研究,评估低分子肝素与磺达肝葵钠的对该类患者的优劣。方法:连续观察分析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合并消化系统疾病接受冠脉支架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随机分为磺达肝葵钠抗凝组和低分子肝素抗凝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1周)、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死亡和再梗死发生率,同时观察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磺达肝葵钠及依诺肝素治疗后凝血功能及术后6个月的死亡或再梗死发生率无明显变化,消化系统出血事件发生率在磺达肝葵钠组在统计上与依诺肝素组虽无明显差异,但磺达肝葵钠治疗组无1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而依诺肝素治疗组有两例患者发生了消化道出血。结论:磺达肝葵钠对合并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接受冠脉支架术的抗凝治疗疗效确定,且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应用磺达肝癸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1年12月因不稳定型心绞痛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PCI术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114):即围手术期给予磺达肝癸钠2.5 mg/d,皮下注射7 d或至出院为止;对照组(n=106):即围手术期给予依诺肝素6 000 IU/次,2次/d皮下注射,注射7 d或至出院为止。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0天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罪犯血管、多支病变比例、术后TIMI3级血流的比例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0天的主要心血管事件(2.6%vs 1.9%,4.3%vs4.7%)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大出血事件无差别,但是皮下出血(4.4%vs 18.9%)、穿刺部位血肿(0.9%vs 7.5%)及血尿(0%vs 4.7%)的比例,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与依诺肝素相比,磺达肝癸钠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且明显降低出血风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PCI围手术期应用磺达肝癸钠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比伐芦定与肝素应用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效果。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NSTE-ACS并行PCI治疗的500例患者,其中比伐芦定组(50例)和采用1∶1倾向评分匹配法筛选出肝素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用药后5 min、用药后30 min、术后即刻、停药后1 h、停药后2 h的活化凝血时间(ACT),并观察两组患者30 d内出血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用药后5 min ACT均>250 s。PCI术前两组患者A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5 min、用药后30 min、术后即刻比伐芦定组ACT高于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1、2 h比伐芦定组ACT低于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随访,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及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肝素相比,比伐芦定应用于NSTE-ACS行PCI术的患者,术中抗凝稳定性更好,术后短期内并没有增加出血及MACCE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8.
《右江医学》2018,(1):53-56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以及主要不良事件,以评价替格瑞洛在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术后1个月内因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41例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n=21)和常规治疗组(n=20)。待消化道出血停止后,替格瑞洛组予替格瑞洛90 mg/次,2次/d,常规治疗组继续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所有患者在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继续予标准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及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服药前、服药3个月后分别抽血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行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并随访观察患者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缺血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谷丙转氨酶(ALT)、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治疗后尿酸(UA)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肌酐(Cr)无明显变化;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对PCI术后早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单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与常规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相比,缺血事件和出血事件并不增加,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Fondaparinux和依诺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背景:联合应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制剂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操作可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缺血性冠状动脉事件,但同时也可增加出血事件。因此,作者评估了应用fondaparinux是否可保持依诺肝素的抗缺血益处,并同时减少出血。方法:将2007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配接受fondaparinux(2.5m g/d)或依诺肝素(2次/d,每次1m g/kg体重)治疗,平均治疗6d;评估9d内死亡、心肌梗死或难治性缺血(主要终点)的发生情况,以及大出血事件及其联合终点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中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患者例数相当犤fondaparinux组57…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出血风险。方法择期行PCI的ACS患者95例,随机分为肝素组(n=46)和比伐卢定组(n=49),其中肝素组脱落5例,比伐卢定组脱落3例,2组各剔除6例。2组分别采用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肝素抗凝。于用药前和停药后1 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比较试验期间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PCI术后随访30 d比较2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当,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用药前和停药后1 h凝血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PCI术后30 d内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MACE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常规肝素抗凝相比,比伐卢定在PCI术中抗凝效果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