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前纵隔肿瘤外科治疗中运用经剑突下胸腔镜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择本科室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47例前纵隔肿瘤患者,实施随机数表分组:常规组(n=25)、剑突组(n=22),常规组行常规经胸壁胸腔镜技术治疗,剑突组行经剑突下三孔胸腔镜技术治疗,对比不同术式的疗效。结果剑突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d用力肺活量较常规组无明显差异(P0.05)。剑突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剑突下胸腔镜技术治疗前纵膈肿瘤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具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在前纵隔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7例前纵隔肿瘤患者按术式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接受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段疼痛(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肺不张1例,心律不齐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对照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1例,心律不齐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5/3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有利于减轻前纵隔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经剑突下入路与经肋间入路胸腔镜术对前纵隔肿瘤疗效、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宣城市人民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的前纵隔肿瘤患者100例,根据其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剑突组(经剑突下入路,60例)、肋间组(经肋间入路,4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镇痛泵使用次数)、康复指标(引流管滞留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不同时间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以及术后7、15、30、45d Karnofsky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分、并发症(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剑突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4.67±3.21)mL,低于肋间组[(40.13±4.29)mL,P<0.05];术后引流量为(151.95±17.12)mL,低于肋间组[(306.50±30.52)mL,P<0.05];手术时间为(66.00±6.59)min,短于肋间组[(91.65±10.51)min, 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AMT)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MT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为A组(n=40)、B组(n=48)及C组(n=38),A组行经肋间入路,B组行经剑突下三孔入路,C组行经剑突下单孔入路.观察3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术后24、48、72 h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B、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24、48、72 h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A组(P<0.05);与B组相比,C组术后24、48、72 h疼痛评分小于B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经肋间入路相比,经剑突下入路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具有明显优势,其中剑突下单孔入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的手术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整群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行纵膈肿瘤切除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为(5.19±1.98)cm,出血量为(73.11±9.62)mL,胸腔引流时间为(2.39±1.12)d,术后住院时间为(9.01±2.15)d,无并发症及复发患者;对照组切口长度为(21.85±2.76)cm,出血量为(149.25±9.85)mL,胸腔引流时间为(4.31±1.58)d,术后住院时间为(13.85±2.21)d,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复发率为5.88%,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5例纵膈肿瘤患者,根据所接受手术方式分为2组,研究组56例,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对照组49例,行开胸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的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膈肿瘤患者具有术中出血量小,切口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胸腔镜下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效果及对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萍乡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90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采用胸腔镜下侧胸入路进行手术的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胸腔镜下剑突下入路进行手术的3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术后6、12、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侧胸入路相比较,经剑突下入路进行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术中出血量少,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研究胸腔镜手术在治疗纵隔肿瘤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必要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纵隔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微创胸腔镜下纵隔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从疗效对比来看,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手术指标对比来看,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且疗效同样优于传统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胸外科治疗的80例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开胸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而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胸腔粘连、肺不张、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 VAS疼痛评分、皮质醇(cortisol,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轻,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刚   《中国医学工程》2013,(8):21-21,24
目的讨论胸腔镜在纵膈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接受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胸腔镜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开胸术治疗,统计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切口疼痛评分情况,以评价不同手术方法的优劣。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51.1±172.3)mL,手术时间为(163.2±24.7)min,切口长度为(6.7±1.6)cm,引流管放置时间、切口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11±1.27)d、(3.79±1.28)分和(6.45±2.74)d;观察组心律失常3例,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1例,胸膜腔粘连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25%。观察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使用胸腔镜,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