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AD)血清维生素D(VitD)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检测80例AD患儿血清中VitD、总免疫球蛋白E(IgE)、白介素水平(IL-4)、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根据SCORAD评估AD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比较VitD缺乏、不足及正常患者比例,采用多重线性分析进行各组间相关性分析。结果:AD患儿SCORAD评分与血清VitD呈负相关(r=-0.647,P<0.05),与IgE水平呈正相关(r=0.528,P<0.05),与IL-4水平呈正相关(r=0.571,P<0.05),与血清EOS呈正相关(r=-0.647,P<0.05)。VitD缺乏组血清IgE水平高于VitD不足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tD缺乏组血清IL-4水平高于VitD不足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tD缺乏组血清EOS水平高于VitD不足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D水平可能与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支气管哮喘与新生儿25-(OH)D_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江门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再选择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血清TIg E和25-(OH)D_3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TIg E水平较对照组高,25-(OH)D_3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血清TIg E与25-(OH)D_3水平无相关性(r=-0.045,P=0.839>0.05);观察组患儿血清TIg E与25-(OH)D_3水平呈负相关(r=-0.837,P=0.000<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TIg E与25-(OH)D_3水平呈负相关。进一步加强血清25-(OH)D_3浓度检测,有助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25 羟基维生素D3[25(OH)D3]、免疫球蛋白E( IgE) 、白介素-17(IL-17)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喘息性哮喘患儿60例(哮喘组),依据哮喘发作病情分为轻度和中重度哮喘发作患儿各30例,设立同期河北省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对照组;采集各组儿童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25(OH)D3、IgE 、IL-17及TGF-β1水平,并对比不同病情患儿25(OH)D3、IgE、IL-17及TGF-β1水平变化.结果 哮喘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gE 、IL-17及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哮喘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高于中重度哮喘组(P<0.05),血清IgE 、IL-17及TGF-β1水平低于中重度哮喘患儿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25(OH)D3水平与 IgE 、IL-17、TGF-β1无相关性(P>0.05);哮喘组患儿25(OH)D3水平与IgE 呈负相关(r=-0.738,P<0.05),血清IL-17与TGF-β1 呈正相关(r=0.877,P<0.05).结论 25(OH)D3、IgE、IL-17和TGF-β1在哮喘患儿发作中起重要作用,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下降,IgE、IL-17、TGF-β1水平上升,多提示病情加重,临床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A、E及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该院儿科确诊为GHD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GHD组),同期7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25-(OH)D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差异.结果 GHD组血清维生素A、25-(OH)D、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Z=-5.098、-8.915、-10.563,P<0.001);血清维生素A、25-(OH)D水平与IGF-1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04、0.550,P<0.001),血清维生素E水平与IGF-1水平无相关性(r=0.597,P=0.597);GHD组农村患儿维生素A水平显著低于城市患儿(Z=-4.302,P<0.001),而维生素E、25-(OH)D、IGF-1水平无区域差别(P>0.05).结论 GHD患儿血清维生素A、25-(OH)D明显降低且与IGF-1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对维生素D(Vit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进行体检或就诊的120例0~1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分为佝偻病组、可疑组和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2mL,离心取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25-(OH)D,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钙(Ca)、磷(P)及碱性磷酸酶(ALP).结果 佝偻病组和可疑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情况佝偻病组、可疑组明显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25-(OH)D水平检测对早期佝偻病的发现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鉴于婴幼儿血清25-(OH)D存在较多影响因素和正常范围的未确定,建议检测血清25-(OH)D可作为筛查佝偻病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维生素D(VitD)缺乏与婴幼儿哮喘的关系。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120例,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记录患儿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及喘息持续的时间。结果:(1)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ECP水平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itD治疗后患儿血清25-(OH)D3增高,血清ECP水平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VitD治疗组1年内哮喘发病次数较常规治疗组少,发作时喘息持续的时间较常规治疗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过程中,补充VitD可减少哮喘发作,缩短喘息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总IgE的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以及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两者影响。方法检测65例哮喘病儿用药前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3、6、12个月时血清中25-(OH)D3和总IgE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随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的延长,血清25-(OH)D3水平呈上升趋势,总IgE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95.296、23.037,P均<0.01),且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614,P<0.01)。结论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导致支气管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且血清25-(OH)D3水平增高可能抑制IgE的过度表达。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病儿骨代谢25-(OH)D3途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健康人群维生素D (VitD)营养状况.方法 用串联质谱分析仪检测送检人员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itD]水平,据此确定VitD营养状况.随机抽取重庆金域医学检验所从2012年1-8月的体检健康人员共3 875例,3~71岁.按年龄分为≤14岁儿童组(657例)、15 ~44岁青壮年组(3 019例)和≥45岁中老年组(199例)3组,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年龄≤14岁组的25 (OH) VitD水平严重缺乏、缺乏、不足、正常、过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2%、19.03%、9.44%、70.02%和0%;15~44岁组水平缺乏、不足、正常、过量的比例分别为60.09%、27.59%、12.32%和0%;≥45岁组水平缺乏、不足、正常、过量的比例分别为84.92%、13.07%、2.01%和0%.15 ~44岁组和≥45岁组女性25 (OH) VitD平均水平均较男性低,缺乏的女性人数较男性所占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4岁组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岁组与15 ~44岁组相比,25 (OH) VitD平均水平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庆地区人群VitD不同程度缺乏,女性缺乏所占比例较男性高,儿童有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临沂市区儿童VitD水平现状,为防治VitD缺乏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临沂市区863例1~6岁儿童,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25-(OH)D含量.结果 儿童VitD不足和缺乏率分别为7.88%、4.52%;随着年龄的增长,VitD水平呈降低趋势(F =107.04,P<0.01).结论 临沂市区儿童VitD不足...  相似文献   

10.
谭薇  李国青  庞雨冰  房宇轩  徐敏纹 《重庆医学》2021,50(22):3837-3840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血小板计数和D-二聚体(DD)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2020年在该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95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91例作为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25-(OH)VitD水平,迈瑞BC-5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免疫比浊法检测DD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RA组患者血清中25-(OH)Vit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及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VitD水平随R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而降低,血小板计数及DD水平随R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OH)VitD与血小板计数、DD呈负相关(r=-0.912、-0.614,P<0.001),血小板计数与DD呈正相关(r=0.667,P<0.001).结论 25-(OH)VitD、血小板计数及DD的检测对RA患者诊断及病情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住院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的现状与原因.方法 在广州地区202例年龄在> 40岁的住院患者中,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 (25 (OH) D)、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OCN)水平.所有研究对象均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T值,同时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 202例住院患者25(OH)D平均水平为(19.28±6.25) ng/ml.25 (OH)D水平与PTH、OCN呈负相关,而腰椎T值、股骨T值与25(OH)D水平呈正相关(p<0.05).VitD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间的25 (OH)D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在202例患者中,VitD正常者仅占3.5%,VitD不足者约有96%,其中不足者占40.6%,缺乏者占49.5%,严重不足者占6.4%.结论 住院患者维生素D水平普遍低下,绝大部分患者存在VitD不足,需要重视及积极治疗.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补充足量维生素D,有利于增加骨密度,维持骨骼健康,注意监测25 (OH)D水平.  相似文献   

12.
The pot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vitamin D (VitD) status and metabol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warrants further study.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25(OH)D] level and various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T2DM. W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data from 276 Korean patients with T2DM whose serum 25(OH)D level was measured in our hospital. Nondiabetic healthy subjects who visited the hospital for health screening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Non-DM, n=160). Compared with control subjects, patients with T2DM had a lower serum 25(OH)D level (15.4±0.5 vs. 12.9±0.4 ng/ml, p<0.01). Eleven percent of T2DM patients were VitD "insufficient" (20-29 ng/ml) and 87% of the patients were VitD "deficient" (<20 ng/ml). The serum 25(OH)D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erum fibrinogen, triglyceride (TG),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ferritin, the urine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 and hemoglobin A(1C) (HbA1C). In a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high levels of HbA1C, TG, and LDL-C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VitD deficiency in T2DM patients.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show that the majority of Koreans with T2DM are VitD deficient, and the serum 25(OH)D level in patients with T2DM is related to lipid and glucose parameters. Further studies are required of the relationship of VitD with fibrinogen and other related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血清25-(OH) D3浓度,分析其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有关的血清总免疫球蛋白含量(总IgE)的相关性。方法:检测4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组、42名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 D3浓度及总IgE含量,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儿童血清25-(OH) D3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总Ig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儿童血清25-(OH) D3与总IgE呈显著负相关(r=-0.937,P<0.01)。结论: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与25-(OH) D3对总IgE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关系,并分析食物过敏的危险因素。 方法 纳入≤3岁确诊食物过敏的4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4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筛选食物过敏的可能危险因素。 结果 2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食物过敏组中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患儿所占比例更高(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在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与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患儿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湿疹史及低维生素D水平可能是食物过敏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湿疹史是食物过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食物过敏患儿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者较多,但食物过敏和健康婴幼儿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湿疹史的婴幼儿,发生食物过敏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慢性肾脏病(CKD)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中25羟基维生素D [25(OH)D3 ]缺乏和不足的发生情况,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矿物质代谢、营养和透析充分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以195例CKD 5期血透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透析龄为3~6个月且未服用钙剂或活性维生素D(VitD)制剂的新近血透患者22例,透析龄≥6个月且服用钙剂和(或)活性VitD制剂长期血透患者173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统一检测患者空腹血清25(OH)D3水平(长期血透患者检测前停用钙剂或活性VitD制剂2周)以评估VitD储备情况,比较新近与长期血透患者25(OH)D3不足的发生率.对血清25(OH)D3水平与患者矿物质代谢指标(血钙、血磷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含量)及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指数和血清肌酐)的相关性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95例调查对象血清25(OH)D3水平为(56.55±17.62)ng/mL.总体25(OH)D3不足的发生率为4.62%(9/195),新近血透患者(18.18%)显著高于长期血透患者(2.89%)(P〈0.05);未发现25(OH)D3缺乏病例.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3与血C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β=0.203,P=0.010).结论 本研究中CKD 5期血透患者中25(OH)D3不足的发生率较低,可能与多数调查对象长期且规则服用钙制剂和(或)活性VitD制剂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维生素D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成人初治ALL患者63例为ALL组,行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并随访至少1年.并以同期健康查体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LDH和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同期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统计ALL组随访1年的生存预后.分析ALL患者血清LDH和25(OH)D水平与其A-PACHEⅡ评分及1年生存率的关系及其预测1年生存预后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LL组治疗前血清LDH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升高而血清25 (OH)D水平则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ALL组治疗后3d和治疗后1个月的血清LDH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降低而血清25(OH)D水平则升高(P<0.05).ALL组1年生存率为80.95%.与ALL组存活患者比较,AL组死亡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LDH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升高而血清25(OH)D水平则降低(P<0.05).Spearman无条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LL患者血清LDH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 =0.868,P<0.05)而与1年生存率呈负相关(r=-0.892,P<0.05),其血清25(OH)D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705,P<0.05)而与1年生存率呈正相关(r=0.826,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LL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d和治疗后1个月的血清LDH和25 (OH)D水平联合预测其1年生存预后的准确性分别为88.89%、95.24%和98.41%.结论 ALL患者血清LDH和25(OH)D水平与病情相关且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良好,可能作为ALL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重庆市永川区乡镇3~6岁留守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位点多态性与25-羟维生素D[25-(OH) D]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4月期间,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招募永川区部分乡镇3~6岁留守儿童进行健康体检,以非留守儿童作为对照,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血清25-(OH)D水平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进行FOKⅠ位点基因型检测.结果 ①285例3~6岁留守儿童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9.566±5.185) ng/mL,维生素D充足占2.81%;不足组占41.40%;缺乏占52.98%;严重缺乏占2.81%.留守儿童组血清25-(OH)D较之非留守儿童组低,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其中3岁组25-(OH)D平均水平最高,各年龄组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②ff基因型的维生素D水平较其余2种基因型低,但3种基因型的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对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后,各基因型维生素D水平相比较差异仍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永川区留守儿童25-(OH)D水平严重低下,需采取措施提高维生素D水平,VDR受体基因FOK Ⅰ位点多态性可能与25-(OH)D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相关性,进而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合并腰椎骨折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椎无骨折患者50例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骨折患者50例,记录并观察髋部、腰椎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 N 端中分子(N-MID)、25-羟基维生素 D[25-(OH)VitD]和血清 Ca2+。结果 P1NP、β-CTX 和25-(OH)VitD 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与血清 P1NP 呈正相关(P <0.05),25-(OH)VitD 呈负相关(P <0.05),β-CTX 无相关性(P >0.05)。结论骨代谢标志物 P1NP、25-(OH)VitD 能够很好地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腰椎骨折风险,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小榄镇体检老年人血清25(OH)VitD的水平,探讨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情况及年龄、性别与血清25(OH)Vit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小榄镇体检老年人2041例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25(OH)VitD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2041例老年人中,1661例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状况,其发生率为81.38%;老年女性25(OH)VitD充足者为11.31%,明显低于老年男性的3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VitD在60~69岁、70~79岁及>80岁三个年龄阶段,老年男性及女性的血清25(OH)VitD水平均依次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VitD在60~69岁、70~79岁及>80岁三个年龄阶段,老年女性均明显低于老年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榄地区老年人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且维生素D缺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老年女性维生素D缺乏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维生素D(VitD)状态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29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和近1个月生活行为方式。并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25-羟基维生素D[25(OH)D)]、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VitD与血脂异常的关系。结果:精神分裂症病人25(OH)D、TC、TG和HDL-C的平均水平分别为(45.9±21.3)nmol/L、(4.1±0.8)mmol/L、(1.2±0.7)mmol/L和(1.2±0.3)mmol/L。VitD缺乏率为60.3%。TC、TG和HDL-C异常率分别为10.9%、15.7%和34.1%。控制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VitD非缺乏组相比,VitD缺乏组TG异常风险(调整后OR=2.80,95%CI 1.21~6.46)和HDL-C异常风险(调整后OR=2.48,95%CI 1.35~4.56)均显著增加。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VitD缺乏可能与血脂代谢异常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