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应用吲哚美辛预防老年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需行ERCP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吲哚美辛组和安慰剂组,每组35例.吲哚美辛组患者ERCP术前30min直肠内给予吲哚美辛栓剂,安慰剂组患者ERCP术前30min直肠内给予安慰剂栓剂.分别于术前,术后3h、术后24h检测患者血清淀粉酶,并判定患者是否出现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结果:吲哚美辛组患者术后3h、24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吲哚美辛组患者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71%(2/35)和17.14%(9/35),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ERCP术前直肠应用吲哚美辛能够显著降低老年患者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用于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的效果情况。方法研究开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研究对象是该期间内来我院接受ERCP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98例,按硬币法随机进行分为二组,对照组为术后单用抑制胰酶分泌药物,预防组为在术后抑制胰酶分泌药物基础上术前30 min肛塞吲哚美辛栓,对比指标包括血淀粉酶水平、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发生率。结果术前二组血淀粉酶水平无显著差异(P 0.05),但术后4 h及12 h预防组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8.1%低于对照组的18.2%,胰腺炎发生率2.0%也低于对照组的5.1%,差异值皆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肛塞吲哚美辛有利于降低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淀粉酶水平,减少高淀粉酶血症,降低胰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84-985
目的:探讨直肠应用吲哚美辛栓剂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ERCP手术的287例患者随机分为吲哚美辛术前组、吲哚美辛术后组以及对照组。观察术后血尿淀粉酶变化情况、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吲哚美辛术前组(6.3%)低于吲哚美辛术后组(12.6%)及对照组(13.4%),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h血清淀粉酶情况:吲哚美辛术前组121±107μ/L、低于吲哚美辛术后组187±139μ/L及对照组201±301μ/L,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吲哚美辛术前组15.7%明显低于吲哚美辛术后组24.2%及对照组25.8%,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30min吲哚美辛栓剂直肠给药可有效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直肠应用吲哚美辛对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行ERCP检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吲哚美辛组和对照组各30例,吲哚美辛组在ERCP术前60min直肠内给予吲哚美辛栓剂100mg,对照组在ERCP术前不予直肠内治疗.ERCP术后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并于术后4h、24h及48h做血清淀粉酶测定.结果 吲哚美辛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60%)(P<0.01).结论 直肠应用吲哚美辛可以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直肠应用消炎痛栓预防胆总管结石病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胆总管结石病人113例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60例,对照组53例。预防组术前1h给予消炎痛栓100mg塞肛,对照组不给予消炎痛栓。测定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6、24h血清淀粉酶水平,观察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预防组ERCP术后6、24h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31、-2.20,P<0.05)。预防组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902、5.316,P<0.05)。结论直肠应用消炎痛栓可以预防胆总管结石病人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200例术前血、尿淀粉酶正常的患者拟行ERCP术,患者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术后均予常规治疗.硝酸甘油组术前30 min给予硝酸甘油10 mg舌下含服.分别于术后6h及24 h检测血清淀粉酶并观察胰腺炎临床症状.结果 硝酸甘油预防组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术前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降低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林蕤  顾卫  黄慧 《海南医学》2016,(12):1960-1962
目的:研究在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术前,应用间苯三酚对预防术后胰腺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肝胆外科接受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38例,以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方案,术前应用地西泮、哌替啶、山莨菪碱;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应用间苯三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胃蠕动次数、手术时间,术前、术后6h、术后24 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恶心呕吐1例、高血压2例,术中胃蠕动次数(1.6±0.5)次,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例、9例及(4.2±0.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4.7±6.7)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8.2±12.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的血清淀粉酶分别为(55.8±12.5) c·μ-1·L-1、(82.5±24.7) c·μ-1·L-1、(72.1±29.5) c·μ-1·L-1,对照组分别为(56.3±13.7) c·μ-1·L-1、(122.4±44.6) c·μ-1·L-1、(114.3±58.4) c·μ-1·L-1,两组患者术前接近,术后6 h、术后24 h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各时点观察组血清淀粉酶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总发生率为10.5%(2/19),低于对照组的42.1%(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ERCP方案的基础上,术前应用间苯三酚有助于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直肠应用吲哚美辛对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行 ERCP检查的260例患者随机分为吲哚美辛组和对照组,吲哚美辛组在 ERCP术前60min直肠内给予吲哚美辛栓剂100mg ,对照组在ERCP术前不予直肠内治疗。观察ERCP术后患者有无腹痛,并于术后4、24、48h做血清淀粉酶测定。结果吲哚美辛组PEP发生率(6.9%)与对照组PEP发生率(22.3%)有统计学差异( P <0.05),吲哚美辛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0.8%)显著低于对照组(52.3%,P <0.05)。结论直肠应用吲哚美辛可以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观察调胃承气汤防治老年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疗效。方法 共纳入261例年龄≥60周岁患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治疗老年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5例、西药组(吲哚美辛栓组)88例、中药组(调胃承气汤组)88例,各组术前均予常规治疗外,西药组于ERCP术前半小时吲哚美辛栓100mg纳肛;中药组:术前和术后口服调胃承气汤。对三组的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检测术前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差值、术后6 小时、24 小时血清淀粉酶水平及差值等指标进行比较;记录并对比三组通便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三组术中出汗、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 P<0.05),西药组发生术中出汗、低钾血症发生率较高,中药组术后排便时间及住院明显缩短(P<0.05)。结论 调胃承气汤可有效降低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疗效与吲哚美辛栓相当,加快术后排便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且发生出汗、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张杰 《吉林医学》2014,(26):5847-5848
目的:探讨鼻胆管引流术(ENBD)对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效果。方法:100例胆总管结石行ERCP术后的患者,50例术后置入鼻胆管引流,50例非引流进行对照,观察术后4 h、24 h血清淀粉酶值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ENBD组和对照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4.00%和30.00%(P<0.05);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0与8.00%(P<0.05)。结论:ENBD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并探讨乌司他丁对其的预防作用。方法:无乌司他丁干预的52例与乌司他丁干预的142例接受ERCP术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计算两组患者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血清淀粉酶水平。结果:对照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15.4%,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44.2%,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8%和22.5%(P<0.01);两组患者术前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均明显增高(P<0.01),且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ERCP在多种胆道、胰腺疾病中取得了良好诊断与治疗效果,但术后急性胰腺炎以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较高,术后乌司他丁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急性胰腺炎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A19-9、炎症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5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95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其中行ECRP取石术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取石成功率、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血清CA19-9、炎症水平变化。 结果 观察组患者取石成功率为93.44%,对照组患者腹腔镜胆总管取石成功率为97.05%,2组取石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2组抗感染治疗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以及黄疸消退一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 2组患者血清CA19-9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术后3 d观察组患者血清CA19-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ERCP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对患者机体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取石成功率良好,并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炎症水平及血清CA19-9水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预防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分子学机制。方法对临床拟行ERCP术的7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病人术前予吲哚美辛栓100 mg纳肛,对照组病人予安慰剂栓纳肛,观察2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发生率,同时检测术前和术后3、24 h血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胰腺炎1例,低于对照组的8例(P < 0.05),2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PGE2、IL-17、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h观察组PGE2、IL-17、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24 h观察组IL-17、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2组PGE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IL-17、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和P < 0.05),而观察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美辛栓术前纳肛可以有效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可能与其降低体内PGE2、IL-17、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朴光熙  金红旭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0):99-100+104
目的探讨急诊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急诊ERC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AMYL水平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淀粉酶水平,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对预防治疗性ERCP并发症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ERCP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于内镜治疗后行鼻胆管引流,对照组50例内镜治疗后未行鼻胆管引流。结果:观察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内镜鼻胆管引流能够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岳光平 《四川医学》2012,33(6):943-945
目的 探讨ERCP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7例经ERCP治疗(观察组)和41例非ERCP治疗(对照组)的A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27例行急诊ERCP治疗,30例行非急诊ERCP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轻症患者中急诊行ERCP治疗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与非急诊ERCP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症急诊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显著低于非急诊者,而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CP治疗ABP安全且疗效显著,并可有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奥曲肽联合加贝酯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ERCP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均同时行抗炎、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观察组同时予奥曲肽联合加贝酯治疗,比较两组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ERCP术前术后不同时点血清淀粉酶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h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奥曲肽联合加贝酯用于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疗效确切,可以明显降低血淀粉酶水平,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积极液体复苏,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2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复苏液体使用量以及血红蛋白浓度、血清乳酸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治愈率、病死率、并发症率。 结果 治疗后,2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平均动脉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氧饱和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心率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心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苏液体使用量以及血红蛋白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乳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6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5%(P<0.05)。观察组病死率、并发症率为8.8%、2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4%、47.1%(P<0.05)。 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能稳定组织灌注压和外周循环,调动机体的凝血机制,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大柴胡汤加减联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炎性因子、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禁食、补液、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25μg/h,持续静脉泵入,观察组给予大柴胡汤加减联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观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82.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浓度、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血浆内毒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初次大便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减联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有助于提高SAP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