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对急性白血病CD4+T-Jurkat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从自噬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周期阻滞;吖啶橙染色观察自噬溶酶体的变化;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自噬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自噬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质表达水平;FAIRE-qPCR分析自噬基因启动子区的染色质可及性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但不能有效诱导细胞凋亡。通过吖啶橙染色观察,给药后可见自噬溶酶体的数量增加。RNA-seq数据显示,雷帕霉素可以显著影响自噬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不同浓度雷帕霉素作用于Jurkat细胞48 h后,10 nmol/L和20 nmol/L浓度的雷帕霉素可上调ULK1、ATG13、ATG16L2、PI3K3R1、Raptor基因的表达,下调MAPK1基因的表达;50 nmol/L时,下调各基因的表达水平。自噬基因启动子区域染色质可及性也随之发生改变,与基因表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相似文献
2.
杨韶华;李雅倩;周佾龙;张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7,42(9):1156-1160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早期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自噬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方法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并分为对照组(n=8)和治疗组(n=6)。治疗组大鼠每周腹腔注射雷帕霉素(3000U/kg)3次,总共4周;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作为对照。于术后4、8、12周的不同时间点进行心脏彩超。全部大鼠在第12周末经过24h禁食后处死,观察心肌组织细胞形态、心肌细胞凋亡及计算凋亡指数(AI);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CathepsinD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超声心动图显示建模后4周时出现心室肥厚,8周时出现心力衰竭。治疗组A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5.55±2.56)%vs.(34.66±1.46)%,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对照组(0.867±0.005,0.821±0.003)的Beclin-1和CathepsinD的OD值明显升高,治疗组(0.423±0.002,0.655±0.001)较对照组降低(P<0.01)。假手术组、治疗组、对照组的心肌细胞自噬率分别为(8.14±1.27)%、(26.73±2.48)%、(34.57±4.06)%(F=1.998,P=0.046)。结论:雷帕霉素能降低心肌细胞自噬发生,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光诱导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自噬的影响。方法:将自噬双标mRFP-eGFP-LC3质粒转染进ARPE-19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的转染细胞株,随后随机分为6 h对照组、6h模型组、6 h雷帕霉素组;12 h对照组、12 h模型组、12 h雷帕霉素组和24 h对照组、24 h模型组、24 h雷帕霉素组。对照组避光培养,模型组受光照刺激;雷帕霉素组加入10μmol/L雷帕霉素后受光照刺激,光源采用LED冷光灯,在(16 500±500) lx光照强度下照射细胞6、12、24 h。检测转染效率,MTT检测ARPE-19细胞存活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自噬流变化进行定性分析,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法对Beclin1、LC3、P62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光照6、12、24 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01);雷帕霉素组经光照后细胞存活率高于模型组(P<0.05)。光照6、12、24 h后模型组红色荧光斑点较对照组逐渐增多,绿色荧光斑点也随之增加,Merge图中从光照12 h开始黄色斑点数量增多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雷帕霉素诱导黑素瘤细胞发生自噬的过程进行观察,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雷帕霉素(10?50?100 nmol/L)处理黑素瘤细胞M14,采用MDC荧光染色检测自噬囊泡;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自噬蛋白LC3B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黑素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采用罗丹明123染色(Rhodamine 123)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MTT比色法检测雷帕霉素对M1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经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处理后,MDC阳性细胞数增多,M14细胞发生自噬;自噬蛋白LC3B的表达增强;自噬水平随雷帕霉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M14细胞质内有大量独立双层膜结构?线粒体肿胀并出现自噬体?自噬溶酶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雷帕霉素可以下调M14细胞中的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同时上调凋亡诱导蛋白Bax的表达?雷帕霉素可引起M14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0.05)?10~100 nmol/L的雷帕霉素明显抑制黑素瘤细胞M14的增殖,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抑制率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1)?结论:10~100 nmol/L的雷帕霉素可诱导黑素瘤细胞发生自噬,抑制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蛋白Bcl-2和Bax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自噬对脂多糖(LPS)所致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采用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LPS,10 mg/kg),雷帕霉素组(RAP,6 mg/kg),RAP-LPS组(RAP 6 mg/kg+LPS 10 mg/kg),3-甲基腺嘌呤组(3-MA,300 μg/kg)和3-MA-LPS组(3-MA 300 μg/kg+LPS 10 mg/kg),腹腔注射,给药6 h后,检测小鼠死亡率、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及TNF-α、LC3和P62的表达。结果显示在LPS组中,小鼠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显著增多,死亡率增加,TNF-α、LC3-Ⅱ和P62表达升高;RAP-LPS组较模型组死亡率下降,中性粒细胞浸润、P62和TNF-α均减少,而LC3-Ⅱ略升高;在3-MA-LPS组中,LC3-Ⅱ较LPS组降低,而中性粒细胞浸润、P62和TNF-α则没有差异。结果表明在LPS所致的脓毒症中,小鼠肺组织存在自噬流阻断,自噬体成熟障碍,RAP则能逆转LPS所致的肺组织自噬流障碍,改善细胞内环境,减轻炎性反应,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雷帕霉素(Rapa)对大鼠尿道狭窄形成和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尿道狭窄模型(SD雄性大鼠,体质量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Rapa组,每组10只。术后14 d取大鼠尿道组织,行HE染色观察尿道组织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检测胶原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将HLF-1细胞分为对照组,Rapa组和3-甲基腺嘌呤(3-MA)+Rapa组。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周期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LC3的表达。结果 HE染色发现Rapa组大鼠尿道组织狭窄程度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减轻,Masson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和Rapa组大鼠损伤尿道组织中胶原和α-SMA表达均较阴性对照组大鼠增加,但Rapa组胶原和α-SMA表达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Rapa组HLF-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逐渐减弱,呈剂量依赖关系(均P<0.05),而加入3-MA干预后,Rapa对HLF-1迁移、侵袭和能力的抑制作用减弱(均P...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小分子化合物雷帕霉素、羟氯喹和MC1568对心肌分化效率和心肌分化转录因子Mef2c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DMSO诱导P19CL6小鼠畸胎瘤干细胞分化为自发跳动的心肌细胞,检测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对小鼠P19CL6畸胎瘤细胞向心肌分化的影响,研究相关机制。结果: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能够有效促进心肌分化,增强心肌标志性基因表达;自噬抑制剂羟氯喹能抑制DMSO诱导的P19CL6细胞心肌分化。雷帕霉素促进心肌分化转录因子Mef2c表达;采用Mef2c的小分子抑制剂MC1568,则能抑制雷帕霉素诱导的心肌早期和晚期分化标志基因表达。结论:雷帕霉素诱导的Mef2c表达是增强心肌分化能力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姜黄素联合雷帕霉素对去势难治性前列腺癌(CRPC)Pten-CaP8细胞增殖、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单独或与雷帕霉素共同处理Pten-CaP8细胞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姜黄素联合雷帕霉素可显著抑制Pten-CaP8细胞增殖(P<0.05),上调LC3-II/LC3-I表达,诱导PARP裂解,还可下调p-AKT(S473)、p-S6(S240/244)、AR(N-20)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使Pten-CaP8细胞形态变短且胞浆内出现空泡改变。结论 姜黄素联合雷帕霉素可共同诱导Pten-CaP8细胞自噬及凋亡且效果显著,两者协同抗癌机制与其拮抗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及3-甲基腺嘌呤(3-MA)对高糖诱导的原代大鼠系膜细胞自噬、氧化损伤及衰老的影响。方法从大鼠肾分离培养原代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高糖+雷帕霉素(自噬增强剂)及高糖+3-甲基腺嘌呤(自噬抑制剂)干预组。在细胞培养24 h、72 h及10 d时,Western blotting观测自噬标志物-自噬相关基因LC3及泛素结合蛋白p62/SQSTMI的表达变化;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细胞脂质损伤产物-丙二醛(MDA)水平,2,4-二硝基苯肼(DNPH)比色法测定细胞蛋白质损伤产物-羰基含量,通过进行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SA-β-gal)染色及衰老相关异染色质斑块(SAHF)分析检测细胞的衰老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经高糖处理72 h和10 d后,自噬标志物LC3表达降低,p62/SQSTMI升高,MDA及羰基含量上升(均P<0.05);处理72 h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增加(P<0.05),细胞核异染色质斑块形成增加。高糖培养的细胞用雷帕霉素干预72 h和10 d后,LC3表达升高,p62/SQSTMI表达下降,MDA及蛋白质羰基含量均下降(均P<0.05),72 h后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下降(P<0.05),细胞核异染色质斑块形成减少;高糖培养的细胞用3-MA干预72 h和10 d后,LC3表达下降,p62/SQSTMI表达升高,MDA及蛋白质羰基含量升高(均P<0.05),72 h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上升(P<0.05),细胞核斑块形成增多。结论高糖可抑制系膜细胞自噬功能,促进系膜细胞氧化损伤,加速细胞衰老;雷帕霉素干预可减轻高糖对系膜细胞自噬功能抑制,减少氧化损伤,延缓衰老;3-MA加重高糖对系膜细胞自噬功能的抑制,进一步加重细胞氧化损伤,加速衰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及3-甲基腺嘌呤(3-MA)对高糖诱导的原代大鼠系膜细胞自噬、氧化损伤及衰老的影响.方法 从大鼠肾分离培养原代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高糖+雷帕霉素(自噬增强剂)及高糖+3-甲基腺嘌呤(自噬抑制剂)干预组.在细胞培养24h、72h及10d时,Western blotting观测自噬标志物-自噬相关基因LC3及泛素结合蛋白p62/SQSTM1的表达变化;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细胞脂质损伤产物-丙二醛(MDA)水平,2,4-二硝基苯肼(DNPH)比色法测定细胞蛋白质损伤产物-羰基含量,通过进行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 SA-β-gal)染色及衰老相关异染色质斑块(SAHF)分析检测细胞的衰老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经高糖处理72h和10d后,自噬标志物LC3表达降低,p62/SQSTMI升高,MDA及羰基含量上升(均P<0.05);处理72h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增加(P<0.05),细胞核异染色质斑块形成增加.高糖培养的细胞用雷帕霉素干预72h和10d后,LC3表达升高,p62/SQSTMI表达下降,MDA及蛋白质羰基含量均下降(均P<0.05),72h后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下降(P<0.05),细胞核异染色质斑块形成减少;高糖培养的细胞用3-MA干预72 h和l0d后,LC3表达下降,p62/SQSTMI表达升高,MDA及蛋白质羰基含量升高(均P<0.05).72h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上升(P<0.05),细胞核斑块形成增多.结论 高糖可抑制系膜细胞自噬功能,促进系膜细胞氧化损伤,加速细胞衰老;雷帕霉素干预可减轻高糖对系膜细胞自噬功能抑制,减少氧化损伤,延缓衰老;3-MA加重高糖对系膜细胞自噬功能的抑制,进一步加重细胞氧化损伤,加速衰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饥饿对Ana-1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na-1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饥饿0h)和饥饿3、6、9、12、24h组(饥饿组),观察饥饿对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将Ana-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饥饿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3-MA联合饥饿组,孵育24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蛋白水平,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饥饿6、12和24 h组细胞形态表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饥饿6、12和24h组Ana-1细胞中LC3-Ⅱ/LC3-Ⅰ比值,饥饿3、6、9、12和24 h组Ana-1细胞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饥饿3、6、9、12和24 h组Ana-1细胞中Caspase-3水平明显降低(P<0.01),呈时间依赖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饥饿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皱缩、出现碎片,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变化更加明显。与饥饿组比较,3-MA联合饥饿组Ana-1细胞中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Caspase-3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饥饿可诱导Beclin-1依赖的Ana-1细胞自噬并引起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患儿体内所感染的病原体为马尔尼菲青霉菌(PM),并用E-test法测定该菌酵母相的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取患儿血液、骨髓涂片染色镜检和真菌双相培养,观察真菌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特征。并采用M27-p方案中的E-test法测定6株PM的酵母相(yeast)对伊曲康哇、酮康哇、5-氟胞嘧啶、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MIC值。结果PM为双相性真菌,于25℃为青霉相,于37℃为酵母相,并均有典型的菌落形态特征。瑞氏染色可见菌体呈圆形、椭圆型或腊肠样,大小不一,直径2~8μm,胞壁染紫色且清楚连续,在腊状的细胞内可见一明显的横隔。该菌37℃酵母相时伊曲康哇、酮康哇、5-氟胞嘧啶、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MIC范围分别为0.002~0.016μg/mL、0.012~0.125μg/mL、0.032~0.380μg/mL、1.500~6.000μg/mL、0.047~2.000μg/mL,对酮康唑、5-氟胞嘧啶出现耐药株各1株,对两性霉素B耐药株2株。结论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特征性菌落形态和骨髓及外周血发现的真菌孢子对该菌有诊断价值,而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伊曲康唑敏感性最强,其次为5-氟胞嘧啶、氟康唑、酮康唑,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素的制备方法,并评价以马尔尼菲青霉菌素皮肤试验来诊断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价值。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马尔尼菲青霉菌组和白色念珠菌组,每组20只。马尔尼菲青霉菌组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白色念珠菌组感染白色念珠菌,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按真菌抗原提取法制备马尔尼菲青霉菌素并进行部分改良,用Lowry法测定马尔尼菲青霉菌素中纯蛋白衍生物的含量;将马尔尼菲青霉菌素皮内注射于3组新西兰大白兔耳部内侧皮肤,并于注射后24、48、60h观察皮肤红肿反应。结果获得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素原液纯度高,特异性好;抗原效价测定结果显示马尔尼菲青霉菌素中纯蛋白衍生物含量为68mg·L-1,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组和白色念珠菌组各时间点皮肤红肿反应平均直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未出现皮肤反应。注射后24h,马尔尼菲青霉菌组皮肤红肿反应全部为阳性,白色念珠菌组有2只为阳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素皮肤试验方法对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进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0.0%,阳性预测值为90.9%,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对真菌抗原提取法进行部分改良可获得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素;马尔尼菲青霉菌素皮肤试验方法简便,结果稳定,可用于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马尔尼菲青霉特异性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方法利用毕赤酵母系统表达重组马尔尼菲青
霉特异性甘露糖蛋白Mp1p,并利用改良过碘酸钠法标记Mp1p,经棋盘滴定法建立一种可检测马尔尼菲青霉Mp1p特异性抗体
的双抗原夹心ELISA法,并检测100例健康人群对照血清、21例血培养确诊其他真菌感染病人血清和15例血培养确诊马尔尼
菲青霉病人血清,联合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马尔尼菲青霉抗原检测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成功建立一种检测马尔
尼菲青霉Mp1p特异性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法,经健康人群对照及其他真菌感染病人血清评价特异度为100%(121/121),
检测15例马尔尼菲青霉病人血清,Mp1p特异性抗体2例阳性,Mp1p特异性抗原12例阳性,Mp1p抗体与抗原联合检测可明显
提高灵敏度,达到93.3%(14/15)。结论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马尔尼菲青霉Mp1p特异性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联合抗
原检测可提高马尔尼菲青霉感染诊断率。
相似文献
霉特异性甘露糖蛋白Mp1p,并利用改良过碘酸钠法标记Mp1p,经棋盘滴定法建立一种可检测马尔尼菲青霉Mp1p特异性抗体
的双抗原夹心ELISA法,并检测100例健康人群对照血清、21例血培养确诊其他真菌感染病人血清和15例血培养确诊马尔尼
菲青霉病人血清,联合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马尔尼菲青霉抗原检测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成功建立一种检测马尔
尼菲青霉Mp1p特异性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法,经健康人群对照及其他真菌感染病人血清评价特异度为100%(121/121),
检测15例马尔尼菲青霉病人血清,Mp1p特异性抗体2例阳性,Mp1p特异性抗原12例阳性,Mp1p抗体与抗原联合检测可明显
提高灵敏度,达到93.3%(14/15)。结论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马尔尼菲青霉Mp1p特异性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联合抗
原检测可提高马尔尼菲青霉感染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氟康唑治疗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小结2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经血和骨髓培养证实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以氟康唑0.2,2次/d,iv;联合5-FU 0.1,3次/d。结果 1例治疗1wk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另1例治疗2wk体温正常,皮疹消退。结论 氟康唑和5-FU联合治疗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伏立康唑治疗艾滋病相关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了解伏立康唑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经血/骨髓培养确证的18例艾滋病合并PSM患者,全部给予伏立康唑规范治疗4周,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8例患者CD4+T细胞计数均小于50copies/μl,以反复发热、乏力、咳嗽、消瘦、皮疹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经用伏立康唑治疗14d后,有效6例(33.3%),显效7例(38.9%),无效5例(27.8%),总有效率72.2%。治疗28d时,有效11例(61.1%),显效3例(16.7%),无效4例(22.2%),总有效率77.8%。治疗后TB疗前-疗后为(12.68±20.74)μmol/L(P=0.02)、ALT疗前-疗后(20.80±35.17)U/L(P=0.02)、AST疗前-疗后(86.01±110.07)U/L(P<0.01),三个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疗前-疗后(0.497μmol/L,P=0.62)、BUN疗前-疗后(0.631mmol/L,P=0.53)、K+疗前-疗后[(0.15±0.90)mmol/L,P=0.49],三个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伏立康唑治疗AIDS合并PSM疗效较确切,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少,可达预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抗马尔尼菲青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和鉴定抗马尔尼菲青霉单克隆抗体(mAb)。方法用基因重组马尔尼菲青霉甘露糖蛋白1(MP1)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mAb,并采用ELISA间接法和免疫印迹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筛选出4株稳定分泌抗马尔尼菲青霉mAb杂交瘤细胞株,IgG亚类鉴定均为IgG1,抗体亲和常数分别为8.2×10-9、4.7×10-9、6.5×10-9和2.7×10-9,免疫印迹证实马尔尼菲青霉mAb特异性识别MP1。结论4个杂交瘤细胞株特异性好、亲和力高,为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快速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报道1例晚期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患者为41岁男性,持续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1年余,1个月前因出现头痛症状而住院治疗。脑脊液检查提示脑压及蛋白均明显升高,并高于正常值。头颅CT提示两侧额叶低密度灶,轻度脑积水。初始考虑结核性脑膜炎,给予抗结核及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疗效欠佳而自动出院。出院后脑脊液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是目前发现的唯一温度依赖性双相真菌,可引起致命的系统性真菌病,以前在人类感染性疾病谱中是一个较为罕见的的病原体,但现在是东南亚地区艾滋病患者最为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最常见部位是皮肤、肺脏和内皮网状系统,包括骨髓、淋巴结、肝脏和脾脏,但中枢神经系统罕见。 相似文献
20.
Pr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Penicillium marneffe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prepare and identify 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s) against Penicillium marneffei. METHODS: Recombinant mannoprotein1 (MP1) of Penicillium marneffei was used to immunize BALB/c mice, and anti-MP1 mAbs were obtained by means of hybridoma.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mAbs were subsequently performed with 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Western blotting, respectively. RESULTS: Four hybridomas producing antibodies against Penicillium marneffei were obtained, and the IgG isotypes of the 4 mAbs were identified as IgG1 with affinity constants (K) of 8.2x10(-9), 4.7x10(-9), 6.5x10(-9) and 2.7x10(-9), respectively. Western blotting demonstrated specific recognition of Aspergillus fumigatus MP1 by the obtained mAbs. CONCLUSION: The 4 hybridomas producing anti-MP1 mAbs with high specificity and affinity can be of significan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Penicilliosis marneffei infectio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