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调查及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6月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手术患者,统计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脑血管痉挛者53例,发生率为26.50%。是否发生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BMI)、饮酒史及糖尿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发生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年龄、出血次数、病灶部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吸烟史、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及高血压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出血次数≥2次、前循环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Ⅲ或Ⅳ级、Fisher分级3或4级、吸烟史、中期手术、手术时间>4 h及合并高血压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高,且年龄、出血次数、病灶部位、H...  相似文献   

2.
蔡菁  李吻  陈树大 《浙江医学》2007,29(6):579-581
前交通动脉瘤是常见的颅内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30%~40%。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常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脑内血肿,此时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率高达30%。90%,可引起严重的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甚至导致脑梗死,成为患者死亡和重残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与CVS的相关因素,对防治CVS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甄永煜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6):51-51,128
目的:分析脑动脉瘤破裂术后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SM)常见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近3年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且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127例,入选对象按术后有无发生SM进行分组,比较SM常见危险因素指标。结果:127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发生SM 38例(29.92%),未发生SM 89例。发生SM患者的年龄、出血量、Fisher和Hunter分级均明显多于未发生SM患者,而Glasgow评分和接受法舒地尔治疗例数均明显低于后者(P均〈0.05~0.01)。结论:年龄偏大、出血量多、Fisher和Hunter分级较高、Glasgow评分下降和未接受法舒地尔治疗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SM。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52-954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以及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入我院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共121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根据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头颅CT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流检测以判断术后脑血管痉挛情况,并将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机、病情分级、动脉瘤是否破裂等情况,与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几率以及预后情况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患者的年龄≤50岁、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d内进行手术、改良Fisher分级>Ⅱ级以及术前SAH次数≥2次以及Hunt-Hess>Ⅲ级的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几率较高(P<0.05),而性别以及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与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几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前应充分估计患者术前风险程度及术后合并症的危险因素,并加强围手术期的检测和护理,以更好的预防和减少动脉瘤夹闭手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结合高压氧(HBO)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并对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研究组予以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结合HBO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栓塞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介入栓塞治疗的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以术后发生急性脑积水的9例患者作为脑积水组,术后未发生急性脑积水的27例患者作为非脑积水组,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Hunt-Hess分级、脑室积血、动脉瘤位置和早期腰池置管持续引流作为可能危险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Hunt-Hess分级和早期腰池置管持续引流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栓塞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前者为危险因素(OR=14.54,95%CI为1.33~158.95),后者则为保护因素(OR=0.04,95%CI为0.00~0.44)。结论术前Hunt-Hess分级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术后预示发生急性脑积水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而早期腰池置管持续引流则是明确的保护因素,有明确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围术期护理,早发现、早处理症状性血管痉挛,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方法对28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护理,并对临床效果进行总结统计。结果 28例患者,5例发生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4例恢复良好,1例遗留肢体轻瘫。结论通过加强病情的观察和护理,可早期发现及治疗症状性的血管痉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讨论破裂动脉瘤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以该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进行破裂动脉瘤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倒,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CVS的发生率为37.5%,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6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为9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疗效为7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破裂动脉瘤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的实现对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发现和治疗,对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脑血管痉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脑血管痉挛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临床资料完整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术后发生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结果血钙水平是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保护因素,而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和再出血是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高血钙能够减少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Hunt-Hess分级和改良Fisher分级越高,发生再出血,患者更容易发生术后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夹闭破裂颅内动脉瘤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经验及体会。方法48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采用罂粟碱溶液冲洗,术后采取腰大池持续引流、尼莫地平经深静脉持续泵入、适度的3H治疗等综合措施。结果48例患者,术后6例(12.5%)发生脑血管痉挛;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34例(70.8%),轻残11例(22.9%),重残3例(6.3%),无植物生存和死亡病例。结论破裂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术后,积极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夹闭和栓塞两种治疗方法对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对12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2组,显微瘤颈夹闭组90例,血管内栓塞组33例.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对治疗方式、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动脉瘤尺寸、部位、数量、Hunt分级、监护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研究,明确影响脑血管痉挛及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子.结果 在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组中,100%的患者发生了脑血管痉挛,75.6%的患者发生了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在血管内栓塞组中,84.8%的患者发生了脑血管痉挛,45 5%发生了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是年龄较大,小动脉瘤,发病至入院时间短,Fisher 分级3、4级,Hunt和Hess分级Ⅲ、Ⅳ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独立预测因子是动脉瘤位于后循环,Hunt和Hess分级Ⅱ、Ⅲ、Ⅳ级.结论 和显微瘤颈夹闭术比较,血管内栓塞治疗术所致脑血管痉挛程度较轻,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也降低.  相似文献   

13.
<正>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 is a typical neurosurgical emergency. The patient’s prognosis is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the initial illnes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especially 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并发术中再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678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结合多因素分析探讨术中再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引起术中再破裂事件的危险因素有血管痉挛、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瘤大小(P<0.05),而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Hunt-Hess分级、瘤颈特征、治疗方案及治疗时间与术中再破裂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血管痉挛、动脉粥样硬化及微小动脉瘤是血管内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并发术中再破裂的危险因素,临床需谨慎选择手术方案,充分做好术中再破裂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儿童中重度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情况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赣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所收治的儿童中重度颅脑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床边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作为判断脑血管痉挛的方法,分析不同分组脑血管痉挛的情况以及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伤后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结果 76例患儿纳入研究,GCS评分低、出血量多患者平均VmMCA显著增高.对脑血管痉挛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GCS评分,有无复合伤,有无合并脑疝是儿童中重度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中重度颅脑损伤后GCS评分,颅内大量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程度重;儿童伤后低GCS评分、脑疝以及复合伤是引起血管痉挛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及时进行干预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脑血管痉挛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查诊断脑血管痉挛。术前、术后行CT检查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SAH)Fisher分级和脑梗塞。结合Fisher分级、手术时机、术前动脉瘤破裂出血次数、术中动脉瘤破裂、术后脑内脑室内积血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有17例发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56.7%,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1例,发生率为36.67%;头部CT发现由脑血管痉挛引起脑梗塞7例,发生率约为23.33%。结论:TCD为检测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方法;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与术前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时机、术前SAH次数、术后脑内血肿和脑室内积血有关;TCD可一定程度上预测延迟性脑缺血、脑梗塞的发生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盐酸法舒地尔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后Rho-激酶的调控及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作用。方法收录我院于2010年6月~2016年5月a SAH患者43例,均行介入栓塞治疗处理动脉瘤,术后分别应用盐酸法舒地尔或尼莫地平进行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治疗,测定不同时间段脑脊液Rho-激酶mRNA含量及相应时间段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分析盐酸法舒地尔对于不同病程aSAH后Rho-激酶的调控和对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作用。结果盐酸法舒地尔组及尼莫地平组在治疗14 d后GC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两组病例Rho-激酶在SAH后1周内均逐渐升高,在第2周下降,相比尼莫地平组,盐酸法舒地尔组在第3、7和14天Rho-激酶的浓度更低(P0.05),且在相同时间点,盐酸法舒地尔组能够更有效降低大脑中动脉流速(P0.05)。结论 Rho-激酶在aSAH后1周内逐渐升高,在第2周下降,盐酸法舒地尔能够有效的抑制a SAH后Rho-激酶的表达,降低Rho-激酶在脑脊液中的浓度,从而降低相应时间段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其对脑血管痉挛的预防效果优于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8.
脑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0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对126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88例采用旋转血管造影和三维血管重建技术),栓塞材料采用GDC或DCS(铂金弹簧圈),其中28例宽瘤颈动脉瘤采用血管内球囊辅助技术(Remodeling techn ique)或血管内支架(Neuroform)置入后行介入栓塞治疗,介入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结果126例脑动脉瘤,123例成功栓塞,成功率达97.6%;失败3例,占2.4%;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7例,占5.6%,破裂的脑动脉瘤均继续行栓塞并治疗成功;动脉瘤栓塞术后造成轻偏瘫3例,占2.4%;死亡2例,占1.3%。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行外科治疗的患者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动脉瘤破裂后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病案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入院时 Hunt‐hess 分级、手术方式等。患者预后情况采用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作为评价标准。先对可能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年龄、入院时 Hunt‐hess 分级、高血压、手术方式、CT Fisher 分级、症状性血管痉挛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入院时 Hunt‐hess 分级、症状性血管痉挛、CT Fisher 分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入院时 Hunt‐hess 分级、症状性血管痉挛、CT Fisher 分级能显著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外科治疗患者的预后,重视这些指标的预测价值对降低患者术后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