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重复使用消毒物品的保存时限,为临床安全应用消毒物品提供依据。[方法]将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干燥处理后的湿化瓶、氧气面罩、呼吸机螺纹管、吸痰器连接管采用市购的食品包装袋包装后随机分为A组(A1组、A2组)和B组,其中A组为独立包装,B组为10件一组包装;A1组、B组分别贮存于临床科室治疗室清洁柜内,A2组存放在供应室无菌柜内,贮存环境温度均为22℃~25℃,湿度为50%~70%,采样监测消毒物品14d内细菌污染情况。[结果]A1组7d内未出现污染,B组从第3天起出现污染;A2组第12天出现污染,A1组、A2组第12天消毒物品污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3天、第14天污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独立包装消毒物品,保存有效期为7d;使用10件大包装,保存有效期为2d。包装完好的条件下备用存放在供应室的消毒物品保存有效期为10d,备用存放在临床科室的消毒物品保存有效期为7d。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打包流程图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保证不同病种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与护理。方法:随机抽查诊疗包装配流程图应用前后6个月内相同数量的包装物品、灭菌物品,检查它们的合格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诊疗包装配流程图应用后,各种诊疗包的不合格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诊疗包装配流程图在供应室中的应用,规范了各种诊疗包的技术操作流程,减少了护理缺陷及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减少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蒋艳  方丹  江一帆 《护理研究》2022,(24):4511-4512
目的:探讨不同包装材料对高水平消毒玻璃拔罐器存储时限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医诊疗室备用玻璃拔罐器100个,随机分为A组、B组各50个,两组均进行高水平消毒,A组使用一次性塑料自封袋包装、B组使用聚乙烯(PE)材质包装,均存储于消毒供应中心Ⅲ类环境中,于消毒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35天和第42天进行采样培养。结果:A组14 d内采样培养均合格,B组28 d内采样培养均合格,B组消毒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35天和第42天相对光单位(RLU)值均低于A组。结论:高水平消毒后玻璃拔罐器使用一次性塑料自封袋储存14 d可以安全使用;使用PE材质包装储存28 d可以安全使用,PE材质包装的抑菌能力优于一次性塑料自封袋。  相似文献   

4.
阮勇华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1):1065-1066
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全院可重复使用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包装、灭菌、无菌物品的储存和发放工作。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回收、分类、清洗可重复使用物品的过程中,随时随处都需与污物接触,有可能发生各种伤害,且各种设备的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打包流程图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保证不同病种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与护理。方法:随机抽查诊疗包装配流程图应用前后6个月内相同数量的包装物品、灭菌物品,检查它们的合格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诊疗包装配流程图应用后,各种诊疗包的不合格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诊疗包装配流程图在供应室中的应用,规范了各种诊疗包的技术操作流程,减少了护理缺陷及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减少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当今医院消毒供应室是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1].诊疗器械从回收-分类-清洗-包装-灭菌-储存-发放形成一个既独立又环环相扣的工作链[2],而器械包装则是其工作链中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无菌物品的终末质量,进而影响到一个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危.据有关调研分析,包装环节是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缺陷发生率最高的环节,占供应室工作质量缺陷的47.95%[3].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认真分析这一环节的质量缺陷及原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医院供应室消毒与灭菌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桂萍 《全科护理》2009,7(29):2708-2708
消毒供应室是面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搞好供应室的消毒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疗护理质量,所以医院供应室应加强消毒与灭菌的管理,确保每一件无菌物品安全使用,有效防止院内交叉感染。1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管理1.1污染区管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减少污染区人员流动,坚持分类存放,分类清洗,并按先消毒后清洗的原则。对有严重感染或传染性强的物品,用专门污染袋封闭包装,在进入供应室前应先消毒或灭菌。1.2清洁区管理清洁区的职能是将污染的物品清洗后做进一步处理,分类包装,然后送交灭菌。1.3无菌区管理人员应相对固定,较少流动,每天坚持空气消毒制度,如紫外线照射。工作人员进无菌区要更换衣帽、鞋及戴口罩,做好手的清洁消毒。灭菌物品均标明灭菌有效期。超过有效期的物品必须重新灭菌后再发放。发出的无菌物品不可再放回无菌间。2医疗物品的清洁消毒2.1认真了解清洗前消毒的重要性污染的医疗器械在清洗前的消毒直接影响灭菌质量。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可携带许多危险的病菌,这些病菌可通过污染的器械,经人体损伤的皮肤黏膜而获得感染,也可在清洗过程污染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压力蒸气灭菌包内化学指示卡不同放置位置的变色情况与灭菌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选取需要灭菌的物品包168个,按照随机的原则逐一编号均分为A、B2组各84个,分别将化学指示卡放在不同的物品包内不同的位置.观察2组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和细菌学检测的合格率.结果 A组84个化学指示卡中有9个出现变色不均匀现象,发生率为10.71%,高于B组的发生率.A组84个物品包灭菌后细菌学检测不合格数量为2个,不合格率为2.38%,虽高于B组的细菌学检测不合格率1.19%.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化学指示卡可以真实地反映物品包内的灭菌效果,但是放置位置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显示结果.在两层包装之间放置指示卡变色均匀,既可以为临床医生判读灭菌效果提供有力证据,又可以为消毒供应室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值得在消毒供应室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不同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个氧气湿化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供应室集中消毒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浸泡消毒法。分别于消毒后的第1、3、5、7 d的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观察组在消毒后3、5、7 d的细菌总数均小于对照组。结论中心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氧气湿化瓶,可以保证消毒效果,防止由氧气湿化瓶污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肖峰  彭助力  梁焕友  李磊 《新医学》2011,42(8):544-546
目的:观察脉冲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治疗磨牙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磨牙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136例(192牙),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各64牙。3组患牙均予必要的调袷及牙周固定术。在此基础上A组予脉冲Nd:YAG激光消毒牙周及根管,B组予脉冲Nd:YAG激光消毒根管,两组照射完成后行一次性根管充填。C组予导入氢氧化钙糊剂消毒根管,7d后复诊无症状时进行根管充填。分别于治疗1d、3个月、1年后检查患牙,记录自发痛、咬验痛、叩击痛、松动度、X线片、龈沟探诊出血指数以及牙周袋深度等情况。结果:治疗1d后A、B组患牙叩诊无痛的比例高于C组(P〈0.05),治疗3个月后A、B组患牙临床症状好转的比例均明显高于C组(P〈0.05),治疗1年后A组患牙保存达优的比例高于B、C纽(P〈0.05)。结论:脉冲Nd:YAG激光辅助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流动水清洗氧气雾化面罩的除菌效果。方法对开腹术后患者使用过的氧气雾化面罩采用流动水清洗方法除菌,于第1次使用后和每次清洗晾干后采样,连续3d进行细菌学检测,分析除菌达标率。结果第1次使用后清洗前达标率为59.3%;流动水清洗氧气雾化面罩后3d的达标率分别为89.8%,84.7%和96.6%,与第1次使用后清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氧气雾化面罩使用后存在致病菌污染,用流动水清洗氧气雾化面罩有显著的除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
ICU复用性呼吸机管道不同清洗消毒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不同清洗消毒方法用于复用性呼吸机管道系统的消毒效果。方法ICU病人连续使用7d的复用性呼吸机管道和湿化器,分别采用5%有效氯清洗消毒剂浸泡(对照组)、全自动清洗消毒器经济程序(观察组1)和全自动清洗消毒器经济程序加蒸汽灭菌消毒程序(观察组2)方法清洗消毒,每组各30套。分别于消毒前、消毒后放置治疗室后3d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及细菌菌落计数,比较3组的细菌杀灭率和细菌阳性率。结果(1)消毒前所有样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呼吸机管道细菌数超过1万cfu/cm^2,湿化器中湿化水细菌数为29万~69万cfu/ml。(2)消毒后3组细菌杀灭率均达标。(3)消毒后放置治疗室3d后,观察组2的细菌阳性率为零,优于其他两种方法(P〈0.05);对照组同观察组1存放3d后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管道和湿化器的污染相当严重,3种消毒方法均能达到高水平消毒,但全自动清洗消毒器经济程序加蒸汽灭菌器消毒程序对ICU内复用性呼吸机管道系统的消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消毒后备用湿化瓶的干燥方法及存放时间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氧气湿化瓶是输氧装置的一部分,使用率高,是一个极易带菌的感染源,其造成的医院内感染已被临床所证实[1],但其保存方法在护理操作中尚未规范化[2]。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氧气湿化瓶及其管道,用毕应终末消毒,干燥保存[3]。由于氧气湿化瓶及其管道是塑料制品,不能采用高  相似文献   

14.
消毒后备用湿化瓶的干燥方法及存放时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毒后备用湿化瓶干燥方法及存放时间,为其妥善保存提供依据,减少因湿化瓶保存不当而污染造成的医院内感染。方法对消毒后的84个氧气湿化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2个,分别采用自然晾干和氧气吹干2种不同的干燥方法,在不同月份连续7d进行细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氧气吹干法的湿化瓶比自然晾干法的湿化瓶可多保存1d。结论消毒后备用湿化瓶的保存时间,应根据季节不同,干燥方法不同,确定不同的有效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复用呼吸机管路和附件清洗消毒与管理措施,保证清洗消毒质量。方法通过目测法、STF清洗效果检测卡和活菌计数技术,对呼吸机及其附件清洗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建立管理措施。结果该医院对呼吸机管路和附件采用集中清洗消毒,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质量监控,取得良好效果。经对29批次呼吸机及其附件清洗消毒后检测证明,目测法和清洗效果检测卡监测清洗质量全部合格,细菌培养结果达到全部无菌生长。结论医院呼吸机管路和附件采取集中清洗消毒管理,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便于统一管理,消毒质量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不同消毒方法对输氧装置的不同部位进行细菌学调查,强化对输氧装置的消毒管理.方法 对我院4个病区输氧装置中湿化瓶、中心供氧孔、输氧连接管口3个部位各300份样本于消毒前采样分析污染程度,并采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0.5%过氧乙酸溶液和0.2%碘附消毒,比较最佳的消毒模式.结果 消毒前所有样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湿化瓶菌落均数超过3万cfu/ml,中心供氧孔菌落均数超过28万cfu/ml,输氧管菌落均数超过1万cfu/ml,消毒后各组灭菌率均达标,500 mg/L含氯消毒剂灭菌率达100%.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溶液和0.5%碘伏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氧连接管口和湿化瓶的污染相当严重,3种消毒方法均能达到高水平消毒,但含氯消毒剂消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两种不同方法对呼吸机管道及附件消毒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重复性呼吸机管道及附件的消毒质量,探讨呼吸机管道及附件的消毒方法。方法选择在ICU、急诊室等科室120例病人使用过的呼吸机管道及附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传统消毒方法把病人使用过的呼吸机管道及附件采用5%有效氯消毒剂浸泡;实验组采用自动清洗消毒器(程序P3)加蒸汽灭菌器(程序P5)进行消毒;并对两组呼吸机管道及附件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实验组消毒后的呼吸机管道及附件与对照组进行细菌学检测,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01。结论利用蒸汽灭菌器对呼吸机管道及附件进行消毒,有效降低了细菌阳性率,是理想的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人单用高压氧舱通氧管道内细菌污染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09年9-11月某院需进行高压氧治疗的56例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面罩专用,Y型管、吸氧管、排氧管共用;观察组患者面罩、Y型管、吸氧管、排氧管全部单人单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的第2、4、6、8、10天检测通氧管道内细菌污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共采集280份标本,其中阳性标本为92份,占32.9%。对照组共检测出68份阳性标本,阳性标本检出率为48.6%;观察组共检出24份阳性标本,阳性标本检出率为17.1%,两组患者在阳性标本检出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02,P〈0.05)。对照组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阳性率为16.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阳性率为21.4%,革兰阴性杆菌的阳性率为10.7%;观察组标本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阳性率为17.1%,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两组患者治疗的第2、4、6、8、10天,总阳性标本检出率分别为13.0%、19.6%、21.7%、23.9%及21.7%。观察组患者前3d未出现细菌污染。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阳性标本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高压氧治疗患者的通氧管道单人单用,并于4d后加强消毒,以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9.
酸性氧化电位水在综合ICU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应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对综合ICU病床、床头桌、地面、墙面等物体表面擦拭及呼吸机螺纹管清洗消毒,了解酸性氧化电位水杀菌的消毒效果。方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对物体表面及环境地面样本采集进行观察。结果:酸性氧化电位水对综合ICU的物体表面、环境地面擦拭接触3min,呼吸机管路各部件浸泡作用3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大于1,消毒合格。应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对环境物体表面及诊疗护理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可以达到理想效果,能有效预防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Prefilled disposable oxygen humidifiers are considered to prevent nosocomial pneumonia in hospital wards. However, their usefulnes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s) has not yet been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contamination in prefilled disposable oxygen humidifiers and that in reusable oxygen humidifiers. METHODS: Six oxygen outlets in the ICU were used. Prefilled disposable oxygen humidifiers and reusable oxygen humidifiers were attached to each wall-mounted oxygen outlet using a 2-way connector. Nonsterile nasal cannulae and tubes were connected to the humidifiers through which 5 L/min of oxygen was delivered continuously. Water samples (5 mL) from each humidifier were collected on the first day and every 7 days thereafter for a period of 56 days. Each water sample was incubated aerobically at 35 degrees C for 48 hours and observed daily for bacterial growth. RESULTS: Bacterial growth was observed only once in one sample from each humidifier type. Gram-positive cocci, 40 colony-forming units in the disposable oxygen humidifier and 10 colony-forming units in the reusable oxygen humidifier, were detected. Dust was observed from the 35th day onward only in the reusable oxygen humidifier. CONCLUSION: In the ICU,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does not occur in oxygen humidifiers even after 56 days of continuous use. However, dust does accumulate in the reusable oxygen humidifier after 35 days of continuous 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