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并给予系统全面的护理。结果:本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JOA评分平均增加3.9分,随访12、24、48周,JOA评分分别平均增加6.9、7.6、8.2分。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系统、全面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颈椎管狭窄,对脊髓神经根或血管造成压迫,引起一系列症状,特别是外伤后可诱发或加重临床症状。为使脊髓解除或减轻压迫,需采取手术治疗。方法观察及分析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OPLL45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45例OPLL手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提高3-7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43%。结论OPLL引起椎管狭窄,经X线、CT检查后可确诊。建议OPLL患者出现症状后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有利于早期恢复,可减少因生活中的外伤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和观察急性脊髓损伤(ASCI)患者应用甲泼尼龙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鼠NGF)的治疗方案的价值及护理。方法选取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共53例,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术后采用甲泼尼龙联合注射用鼠NGF的治疗方案,对照组为未采用此方案的常规治疗方法。对2组患者均实施整体护理方案,按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计算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神经功能恢复率,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远期神经功能评分增加按ODOM分级评分。结果2组患者组间术前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O.05);2组1年后随访未发现并发症,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稳定;治疗组术后5d发生感染1例,经抗炎抗生素治疗后治愈。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1周及1年JOA评分均显著增加,治疗组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后治疗组ODOM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泼尼龙联合注射用鼠NGF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同时配合以优质的护理,可改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的疼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11月多中心搜集200例OPLL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特点(JOA评分),参照颈椎正中矢状位CT计算OPLL椎管占位率,同时对OPLL患者进行分型及观察骨化椎体情况。对OPLL占位率与JOA评分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OPLL椎管占位率为19.8%~60.3%,平均42.9%;JOA评分4~15分,平均10分。线性回归显示,OPLL椎管占位率与JOA评分呈负相关(P<0.01)。节段型94例,混合型46例,连续型23例,局灶型37例,C3和C4椎体骨化次数最多。结论 OPLL的临床表现与椎管占位率有密切关系,椎管占位率越大,临床症状越严重。C3、C4为最常见骨化椎体,有脊髓压迫症状的OPLL以节段型常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一后路、后‐前路联合两种不同入路术式治疗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的重度脊髓型颈椎病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合并颈椎 OPLL 的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 组,21例)和后‐前联合入路手术(B 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椎管狭窄率、骨化节段及脊髓压迫率的差异,并分析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 JOA 评分并计算改善率,评价两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30个月,平均20个月,术中未出现脊髓、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A 组手术时间较 B 组手术时间短,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A 组出血量较 B 组出血量少,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脊髓功能均获不同程度改善。 A 组 JOA 评分从术前平均(7.2±2.1)分提高至术后1年平均(12.1±2.7)分,平均改善率为(57.3±5.2)%;B 组 JOA 评分从术前平均(6.8±1.6)分提高至术后1年平均(13.9±0.9)分,平均改善率为(69.8±4.5)%,两组患者术后1年 JOA 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两组患者脊髓功能改善率对比 B 组优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后路或后‐前联合入路治疗合并颈椎 OPLL 的重度脊髓型颈椎病,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根据不同的病例特点,选择合适的术式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关键。但对前后路均受压且椎管狭窄严重的患者,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近期疗效优于单一的颈椎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6.
JOA评分在下颈椎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颈椎损伤是发生在C3~C7的颈椎损伤.依据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标准提出量化分型护理的方法,即抓住"生命-神经功能-脊柱稳定性-功能康复"这条主线,将下颈椎损伤患者分为一~四型,针对不同JOA评分分型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结果 127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因检查搬动而加重神经的损伤,为脊柱脊髓损伤的后续治疗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早期康复效果。方法28例患者分为手术组16例和保守治疗组12例,前者行"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成型术,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后者入院后即行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JOA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但手术组疗效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P〈0.001)。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施行减压手术可取得比保守治疗更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于治疗的7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组组38例,应用大剂量的甲强龙激素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JOA神经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于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以及治疗12个月后的JOA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46例因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后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23),对照组行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行疼痛、并发症预防以及功能锻炼护理。术后随访1年,记录比较2组患者脊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Asia分级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年,2组患者脊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脊髓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且观察组脊椎JOA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患者Asia分级均较术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的康复期护理可以减少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加快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并行保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心理护理组在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前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病例脊髓功能恢复程度低,而心理护理组病例脊髓功能恢复程度较高,对照组JOA评分受伤时(5.7±2.3)分,伤后6个月(9.5±2.7)分,伤后12个月(9.7±2.4)分,心理护理组JOA评分受伤时(5.6±2.0)分,伤后6个月(11.5±3.1)分,伤后12个月(11.8±2.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齐艳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76-1978
<正>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因颈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肢体感觉和运动障  相似文献   

12.
Spinal Stenosis Syndrome (SSS) causes varying radiculopathies and myelopathies by compressing the spinal cord, rootlets and nerves within the bony canal. An enlarged and ossified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a rare cause of the syndrome, can occupy up to 80% of the cervical spinal canal resulting in severe, sometimes permanent myelopathy. The clinical and the radiographic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间盘、椎体及后纵韧带部分切除,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在治疗伴有后纵韧带压迫颈髓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方法单个椎间隙者13例手术采用前路间盘及相应部位后纵韧带部分切除,其余手术采用前路椎体大部分切除及相应部位后纵韧带部分切除,18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融合,38例采用钛网笼内填充减压椎体之松质骨植骨,最后均予带锁钢板内固定. 结果术后复查MRI:见颈脊髓神经压迫去除满意.56例平均随访18个月,植骨全部于术后3~4个月骨性愈合.术后已恢复椎间隙高度没有发现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弧度恢复良好. 结论颈椎间盘及后纵韧带大部分切除术,颈椎及后纵韧带大部分切除术适用于部分伴有后纵韧带颈脊髓神经和神经根压迫症患者,有利于彻底解除神经压迫.  相似文献   

14.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病理现象,表现为颈椎后纵韧带内异位骨的形成,骨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造成严重脊髓损害,并且短时间内会出现四肢瘫痪。我科自2008年9月~2010年9月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30例,效果良好,通过对这些病人的护理,我们认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充分术前评估,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加之及时康复指导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人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8年6月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32例。实验组采用Crede手法按摩、电针刺激、间歇性导尿术等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留置导尿和间歇性导尿术。训练期间定期查尿常规和中段尿培养,进行尿路感染率比较;监测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结果(1)实验组、对照组尿路感染率分别为12.5%(2例)和25.0%(4例),有统计学意义(P〈0.05);(2)膀胱容量测定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实验组少于对照组。结论脊髓损伤后早期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膀胱功能障碍的恢复、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廖明珍  蓝佼晖  罗丹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504-1505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膀胱功能训练和康复护理疗效。方法53例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施以间歇性导尿结合手法训练、局部音频电疗、微波治疗等膀胱功能训练等康复护理。结果53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结论康复护理结合膀胱功能训练,配合局部音频电疗、微波治疗,能使脊髓损伤病人的膀胱训练达到平衡和恢复自主排尿,减少并发症,缩短康复期。  相似文献   

17.
封闭负压引流在骶骨脊索瘤术后难愈性创面的应用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索瘤是发生于中轴骨以膨胀性生长为主,好发于骶尾部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加局部放疗是标准治疗方式。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广、术后放疗均可造成组织缺损和死腔,成为临床处理难点。2007年6月-2008年10月我院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进行伤口床的准备7例,为创面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范萍  苗军  张蕾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1426-142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脊髓损伤患者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Waring报道,脊髓损伤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25%。Myllynen胡采用汜125I纤维蛋白原标记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筛查后发现,患者中存在深静脉血栓者几近100%,但其中大部分是小腿静脉丛血栓,无明显临床症状。研究表明,DVT是引发死亡率极高的肺栓塞的高危因素,DVT继发肺栓塞的发生率为1.5%~30%。由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在脊髓损伤患者发生率很高,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因此,早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介入进行预防或治疗,对降低DVT发生率、预防肺栓塞、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颈椎椎管狭窄患者术后发生脊髓再灌注损伤及神经根性水肿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椎管狭窄患者,分析术后发生脊髓再灌注损伤及神经根性水肿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及效果。应用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VAS)测试与SF-36健康调查量表来评估护理疗效。结果通过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脊髓神经功能观察护理、呼吸道管理、引流管与切口敷料护理、卧位与翻身指导、饮食护理与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患者未发生脊髓休克,神经根压迫症状显著改善。与术前相比,术后的VAS评分及SF-36评分显著改善(P〈0.05)。结论予以有针对性的、系统性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颈椎管狭窄患者术后脊髓再灌注损伤及神经根性水肿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1],特别是高龄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护理不当更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做好高龄脊髓损伤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制定一份合理的个体化出院健康教育计划并进行正确有效的指导,能帮助患者消除或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我院骨伤科从2008年开始,针对高龄脊髓损伤患者出院时处于不同的疾病康复阶段,由责任护士和家属共同制定一份个体化出院健康教育计划,护士在患者出院前教会家属各种护理技巧,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家庭护理中,起到了很好的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