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蒯勇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6):205-206
目的了解我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及其与屈光度的相互关系,为LASIK手术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德国GarL-2eiss公司的超声角膜测厚仪对407例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进行测量,包括角膜中央直径为2mm及角膜中周部上方、颞上、颞侧、颞下与鼻下、鼻侧、鼻上、上方9个直径为2mm的测量区的平均厚度,屈光度由-1.0D ̄-16.5D不等,方位角膜厚度与屈光度作直线相关。结果中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的中央区最薄,鼻上方最厚,近视眼患者角膜最薄点多位于颞下方(52.72%),低度、中度、高度三组中,除中度组中的屈光与角膜厚度相关较大外,其他两组相关性较小。结论中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改变多位于颞下及颞侧,且角膜厚度随近视度数增加有变薄倾向。高度近视眼角膜偏薄而屈光度高,术前评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Sirius系统对准分子术前患者的前房参数以及角膜中央厚度进行检测,探讨上述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规律性,以及性别、年龄对其的影响.方法 分组:对210例近视眼患者(420只眼)根据屈光度分为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采用Sirius系统对三组检测眼进行角膜中央厚度、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容积、颞侧及鼻侧房角宽度进行测量,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屈光度数绝对值与颞侧房角呈正相关,中央前房深度与前房容积呈正相关、与颞侧及鼻侧房角宽度均呈正相关.颞侧与鼻侧房角宽度亦呈正相关.年龄与中央前房深度呈负相关.不同屈光度度数组别之间颞侧房角宽度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男性中央前房深度及颞侧房角宽度明显大于女性.结论 Sirius系统可以作为一种便捷、准确且无创的角膜厚度及前房参数的测量工具.近视眼患者的前房参数与屈光度数、中央角膜厚度、年龄、性别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性、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屈光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测定不同程度近视眼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RNFLT),探讨其屈光度数、矫正视力和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 thickness,CCT)对RNFLT可能的影响及相关性,以了解近视眼RNFLT的变化规律.方法 随机抽取2003年7月-200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近视眼患者90例(90眼),根据屈光度数分为3组:低度近视组:≤-3.00 D(14眼),中度近视组:-6.00~-3.00 D(47眼),高度近视组:>-6.00 D(29眼,其中5眼>-9.00 D).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OCT 3000,RNFLT 3.4)测定RNFLT,Pachymeter-SP-3000角膜测厚仪测定CCT,同时进行散瞳验光.结果 3个研究组的年龄、性别、矫正视力、CCT、上下方及鼻侧RNFLT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的颞侧RNFLT有显著性差异(P=0.012).各组RNFLT规律:下方>上方>颞侧>鼻侧.参数法和非参数法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度近视组的总体平均RNFLT与等效球镜值显著正相关(r=0.372,P=0.047),其余参数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 近视眼RNFLT存在独特的变化规律,高度近视的RNFLT受等效球镜值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视眼的屈光度、眼轴、角膜屈光力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近视眼的屈光度、眼轴、角膜屈光力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近视的成因。方法:将204例(348只眼)近视患者分为三组:低度近视组62眼(屈光度<-3.0D);中度近视组159眼(屈光度-3.0D~-6.0D);高度近视组127眼(屈光度>-6.0D)。测量患者眼的屈光度、角膜屈光力及眼轴,与近视程度、角膜屈光力、眼轴的关系。结果:在低度近视组,62只眼屈光度与眼轴长度无显著相关性,而屈光度与角膜水平径、垂直径屈光力呈正相关(P<0.05),相关具有显著性;在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屈光度与眼轴长呈正相关(P<0.05),相关具有显著性,且随近视度数的增加,与眼轴长的相关系数呈递增趋势,而中、高度组患者眼屈光度与角膜水平径及垂直径屈光力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中,低度近视眼患者受角膜屈光力的影响相对较大,而眼轴的作用甚微;在中、高度近视眼患者中,眼轴长是影响近视程度的主要因素,而角膜屈光力几乎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研究近视眼不同屈光度的角膜厚度改变.方法:利用OrbseanⅡ角膜地形图分析仪检查353眼不同屈光状态的近视眼患者(低度近视组Gl:-1.00~-3.00 D 85眼,中度近视组G2:-3.25~-6.00 D 95眼,高度近视组G3:-6.25~-10.00 D 90眼,超高度近视组G4:-10.25~-15.00 D83眼)的角膜厚度分布,并与381眼正视眼(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中央角膜厚度为(556.1 4±33.7)μm,G1、G2、G3、G4组近视眼的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554.2±33.9)μm、(551.6±32.7)μm、(549.1±30.2)μm和(548.5±31.6)μm,5组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最薄点角膜厚度为(533.6±32.7)μm,G1、G2、G3、G4组角膜最薄点厚度分别为(534.6±33.9)μm、(532.6±34.7)μm、(530.1±29.2)μm和(535.5±27.6)μm,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和最薄点厚度与正视眼无明显差异,角膜中央厚度和最薄点厚度可能与屈光度数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纯性近视眼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与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眼科接受检查的近视眼患者122例(236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眼组(-3.0 D<等效球镜≤-0.5 D)36眼、中度近视眼组(-6.0 D≤等效球镜≤-3.0 D)142眼和高度近视眼组(-13.0D≤等效球镜<-6.0 D)58眼。进行眼科常规检查,以及等效球镜、眼压、眼轴长度和视野检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度近视眼组和高度近视眼组眼轴长度[(25.2±0.7)mm、(26.9±0.7)mm]和等效球镜[(-4.7±0.7)D、(-8.2±1.5)D]高于低度近视眼组[(24.2±0.6)mm、(-2.0±0.5)],高度近视眼组高于中度近视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眼组上象限、下象限和鼻侧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为(138±14)μm、(146±11)μm、(68±6)μm,中度近视眼组分别为(126±14)μm、(130±10)μm、(62±6)μm,高度近视眼组分别为(113±11)μm、(118±10)μm、(50±4)μm,中度近视眼组和高度近视眼组上象限、下象限和鼻侧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小于低度近视眼组,高度近视眼组小于中度近视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和高度近视眼组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553,-0.672,-0.681;r=-0.616,-0.539,-0.882,均P<0.05)。结论单纯性近视眼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年近视眼角膜非球面参数(Q值)及其相关因素。方法:163例(326眼)近视者按低、中、高度近视程度分为3组,采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对Q值进行测量。对Q值与角膜散光和曲率、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及6 mm角膜下、上方平均屈光度差值(I-S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成年近视眼平均Q值为-0.088±0.095。3组平均Q值分别为-0.083±0.107,-0.085±0.094和-0.099±0.085。Q值与角膜散光呈负相关性(r=-0.27,P〈0.05)。Q值与角膜曲率、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及6 mm区I-S值之间无相关性。结论:近视眼Q值与角膜散光有弱的负相关性,与屈光度及角膜其它参数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近视眼屈光度与角膜中央厚度、眼压及角膜曲率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量665例(1250只眼)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非接触眼压、角膜地形图、检影验光,按等效球镜原则将665例(1250只眼)分为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对其屈光度与角膜中央厚度、眼压、角膜曲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高度近视组与中、低度近视组的角膜中央厚度有统计学差异,3组之间的眼压及水平径角膜屈光力K1值无统计学差异,低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的垂直径角膜屈光力K2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角膜厚度随屈光度的增高而变薄,眼压与屈光度之间无相关性,散光是近视发展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青少年近视眼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VEP)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近视患儿62例;根据患儿屈光度数的不同分为2组:低中度近视组40例(低度近视20例+中度近视20例)、高度近视组22例。采用多焦视觉电生理仪检测2组患儿的mfVEP,并分析其视网膜不同区域(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及1环、2环、3环)mfVEP的P波振幅和潜伏期。结果与低中度近视组比较,高度近视组P波振幅在上方、鼻侧、颞侧、1环、2环区域均降低(均P<0.05),而在下方区域及3环区域无显著差异(均P>0.05);高度近视组在上方、鼻侧、颞侧、2环区域的P波潜伏期均较低中度近视组延长(均P<0.05),而在下方、1环、3环区域与低中度近视组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高度近视患儿的mfVEP的特征表现为P波振幅在多个区域较低中度近视下降,潜伏期延长。  相似文献   

10.
正常人角膜各部位厚度超声测量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超声角膜厚度测量仪对47例正常人(94只眼)进行角膜各部位17个点厚度的测量,并对其中同一半径上不同位,点的角膜厚度进行比较。结果:中央角膜厚度525.65±2.24μm;上方、颞上方、鼻上方角膜略厚于颞下方、颞侧及下方(P<0.05)。同时用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中央前表面曲率度,结果角膜厚度与前表面曲率度无关(P>0.05)。对角膜各位点厚度测量意义及角膜厚度与曲率度及年龄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浅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屈光度数回退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34例(217只眼)近视患者(-6.00~-15.00 D),根据屈光度数分为甲组98只眼(-6.00~-10.00 D)和乙组119只眼(-10.25~-15.00 D),所有患者均行LASIK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屈光度数、角膜厚度以及角膜激光切削直径进行分析,术后随访1年。结果甲组正常术眼比例显著高于乙组(P0.05);甲组正常术眼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角膜厚度以及角膜激光切削直径与回退术眼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乙组正常术眼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以及角膜激光切削直径与回退术眼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甲组回退术眼患者屈光度数与乙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LASIK可有效治疗近视眼患者,术中激光切削直径小者和高度近视术前角膜厚度较薄者术后发生屈光度数回退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 ileusis,LASIK)通过制作角膜瓣,在其下基质中用激光切削组织,改变角膜曲率,达到矫正屈光不正的目的。文中旨在应用共聚焦显微镜探讨LASIK术后远期角膜基质中"低细胞区域"的相关因素。方法设计自身配对实验研究。选择2003年4月至2009年7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屈光手术门诊和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就诊LASIK手术的病例34人(68眼),按等效屈光度分为2组,屈光度<-6.0D为低、中度近视眼组37眼,屈光度>-6.0D为高度近视眼组31眼。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3、7、10、30、60、90天,应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Con-foscan 3.0)观察中央角膜基质细胞形态学改变,测量角膜各层厚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8眼(100%)中央角膜见到平均深度为(44.01±10.67)μm的低细胞区域。低细胞区内的角膜细胞核排列无序,细胞核形态与正常角膜细胞核有异,细胞核反射亮度正常,细胞缺失区呈片状。低、中度近视眼与高度近视眼的界面角膜细胞核数、低细胞区域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原位磨镶术后远期角膜基质出现"低细胞区",分析低细胞区的深度与手术时间、年龄、术前屈光状态、激光削切深度、激光能量、角膜瓣基质厚度、角膜瓣厚度、剩余基质床厚度、上皮厚度以及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测量近视眼的角膜屈光力、眼轴和角膜中央厚度 ,分析角膜屈光力、眼轴和角膜中央厚度与近视程度的关系。方法 :在进行PRK治疗的患者中 ,根据屈光度将 2 78例 (538只眼 )患者分成低、中、高和超高度四组 ,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测定角膜屈光力 ,A型超声波测定眼轴及角膜中央厚度 ,数据用Exce 197软件计算处理。结果 :垂直径角膜屈光力 (4 4 0 1± 1 54D)明显大于水平径角膜屈光力 (4 3 10± 1 4 0D) ,P <0 .0 1。 (角膜总屈光力与屈光度的大小无关 ) ;角膜中央厚度与屈光度的大小无关 ,各屈光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眼轴随屈光度的增大而延长 ,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在近视眼中 ,眼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度数越高 ,眼轴越长 ,而角膜屈光力不起作用或作用甚微。角膜中央厚度与近视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颞侧角膜缘的应用解剖特点,为颞侧角膜缘切口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成人尸体眼球10只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缘的层次结构特点,并测量角膜缘的宽和厚以及前房角主要结构间的距离。另外选取40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患者采取颞侧切口和上方常规切口二次手术,比较不同切口入路患者的术后视力及眼压,以确定颞侧角膜缘切口的治疗效果。结果:尸体测量颞侧角膜缘内界宽为(0.62±0.05)mm,厚为(0.73±0.04)mm。Schlemm管前缘与巩膜突和后弹力层止端的距离分别是(0.44±0.02)mm和(0.24±0.03)mm。青光眼患者上方切口组和颞侧切口组术后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眼压颞侧角膜缘切口低于上方切口(P<0.05)。结论:颞侧角膜缘切口适用于第二次青光眼及并发性白内障手术。  相似文献   

15.
近视眼RNFL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蕾  杨亚波  邵利琴 《浙江医学》2008,30(5):433-435
目的 探讨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变化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将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检查的患者109例213眼按近视度数的高低分为3组低度近视组51例,中度近视组91例,高度近视组71例.分别测量3组患者各个象限的RNFL厚度、视盘面积、盘沿面积、杯盘面积比、眼压、瞳孔直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低度近视组患眼上象限RNFL厚度(137.216 4-19.014)μm与中度近视组患眼上象限RNFL厚度(136.549 4-18.507)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近视组患眼的各象限RNFL厚度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上、下、鼻象限RNFL厚度与近视度数呈正相关(r=-0.259、-0.316、-0.183.均P<0.01).颞侧RNFL厚度与近视度数呈负相关(r=0.318,P<0.01);RNFL平均厚度与眼压、瞳孔直径无相关性(r=-0.088、0.050,均P>0.05),与视盘面积、盘沿面积呈正相关(r=0.165、0.262.P<0.05或0.01),与杯盘面积比呈负相关(r=-0.140,P<0.05).结论 上、下、鼻象限RNFL厚度及平均厚度均随近视度数的增高而变薄,颞侧RNFL厚度随近视度数增加而逐渐增厚.RNFL平均厚度随着视盘面积、盘沿面积的增大而增厚,随着杯盘面积比增大而变薄,与眼压、瞳孑L直径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偏头痛对视神经纤维层(RNFL)及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的影响。方法偏头痛患者44例(88眼)纳入偏头痛组,其中无先兆偏头痛13例,有先兆偏头痛31例;另选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2名(44眼)纳入正常对照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测量两组的平均、上方、鼻侧、下方、颞侧RNFL厚度以及平均、最小、颞上、颞下、上方、鼻上、鼻下、下方的GCC厚度。结果偏头痛组颞侧RNFL及颞下GCC厚度较正常对照组薄(均P<0.05),其余方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相比,偏头痛患者颞侧RNFL及颞下方GCC厚度较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纯性近视眼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眼科接受检查的近视眼患者122例236眼,根据患者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和高度近视眼组。进行眼科常规检查,以及等效球镜、眼压、眼轴长度和视野检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男女性和年龄在各组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随着近视眼程度的增加眼轴长度和等效球镜显著性增加;全周平均、上象限、下象限和鼻侧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随着近视眼程度的增加而显著性降低;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和高度近视眼组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呈现为负相关。结论:单纯性近视眼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国人颅骨颞区进行观察、测量,为临床脑外科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0例(200侧)水平切面、矢状切面的成人颅骨颞区进行形态观察和测量。结果测量颞区的翼点及颞区最薄处的厚度与两者的距离。统计翼点、最薄处与前正中线、翼点(区)与最薄处、最薄处与关节结节上方之间的距离,翼点与颞区最薄处的厚度。结论通过对此区的观察、测量,颞窝内颅骨的较薄处并非在翼点(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近视眼患者多个屈光因子及其临床常见相关因素。方法测量不同屈光度组近视患者的屈光当量、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眼压等数据,分析其相关关系,并得出回归公式。结果近视患者多项屈光因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近视眼自身存在一系列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20.
张卫华 《河北医学》2013,19(7):1080-1083
目的:探讨影响近视眼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近视眼患者中央角膜厚度与眼内压之间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拟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眼患者630例(1260眼)临床资料,采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检测近视及近视散光眼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并对手术前后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实际角膜厚度大于预计角膜厚度,屈光度数越高差别越明显,术后屈光度回退也越多;术后1个月非接触式眼压计的改变量为(6.13士2.70)mmHg,角膜厚度的改变量为(111士2.7)Ixm,(r=0.2,P〈0.002)。眼压的改变量与角膜厚度的改变量呈正相关性。结论:中央角膜厚度可以影响非接触眼压计测量4/t,近视眼患者眼内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成正相关,与屈光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