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脑外伤后主要引起颅内血肿 ,弥漫性损伤及脑挫伤 ,广泛性脑梗塞极为少见 ,现就 5例的临床表现CT表现发病机理等问题 ,加以分析及讨论。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 :1998~ 1999年诊断有头部外伤史者 ,CT表现为广泛性脑梗塞者 5例 ,均为男性 ,年龄最大 36岁 ,最小 4个月 ,其中车祸 3例 ,摔伤 2例。本组病例均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既往史 ,可排除动脉硬化等血管病性梗塞。1 2 CT检查时间与方法 :首次CT检查时间为伤后 1~ 8小时 ,12~ 2 4小时复查对照。  使用GE90 0 0—Ⅱ型CT机 ,以OML (眶耳线 )为基线 ,层厚与层距…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 16例经CT诊断 ,临床证实的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 ,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民族、性别和年龄 藏族 12例 ,汉族 4例 ,男 14例 ,女 2例 ,年龄最小 1岁 6个月 ,最大 5 9岁 ,平均年龄为 30岁。1.2致伤原因 车祸 7例 ,钝器伤 4例 ,高处坠落伤 4例 ,跌倒摔伤 1例。1.3CT检查时间 最短时间为伤后 2h ,最长时间为外伤后5年。1.4机器与扫描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以色列Elscint 2 0 0 0Sprint型全身CT扫描机 ,以OM为基线 ,层厚、层距均为10mm ,时间为 2 .0s进行常规扫…  相似文献   

3.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36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与预后。方法:36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行头CT扫描,药物保守治疗,其中24例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CT扫描梗塞均位于基底节区,其中6例有双侧豆状核钙化。全部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年均无复发。结论:CT扫描和及时复查对本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小儿所处的特殊发育阶段、基底节区供血动脉的特殊解剖结构、豆状核钙化、外伤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和脑血管痉挛为本病形成的主要原因,药物治疗与高压氧治疗是有效的方法,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儿童外伤性脑梗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外伤性脑梗塞李尧(广东省潮州市医院,潮州521011)近年来,我院收治脑外伤后脑血管痉孪致缺血性脑梗塞2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8例,年龄9个月~11岁,其中3岁以内15例,坠落伤11例,摔伤6例,车祸4例。本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理、CT表现、临床诊治及预后。方法 35例患儿均行横断位头颅CT扫描,予扩血管、解痉、神经营养及抗凝等治疗。结果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好发于基底节区,CT扫描均表现为低密度影,治愈33例,CT低密度影消失,好转2例,CT低密度影范围缩小。结论CT扫描和追踪观察对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诊断有重要价值。本病经及早诊断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脑梗塞的分型及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分型及CT表现。方法 分析46例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CT表现。结果 根据其临床特点和CT表现将其分为2型即Ⅰ型(24例),轻微外伤型;Ⅱ型(22例),严重外伤型。Ⅰ型见于小儿,特别是婴儿,外伤轻微,CT表现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灶,79.2%(19/24)双侧豆状核见点状钙化灶。Ⅱ型多见于成人,小儿少见,有严重的颅脑损伤,CT表现为基底节区或和脑叶梗塞及颅脑损伤的征象,如颅内血肿、脑水肿及挫伤等。结论 CT对外伤性脑梗塞有很大的诊断价值,两型可能有不同的发生机制,Ⅰ型主要是潜在性血管病变及钙化致血管痉挛所致,Ⅱ型主要与血管的损伤和受压有关。  相似文献   

7.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探讨了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方法:总结21例头颅CT证实的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预后。结果:小儿外伤性脑梗塞多发生于一侧基底节区,少数发生大面积梗塞、腔隙性梗塞者治疗效果、预后好,大面积梗塞者预后差。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塞机制是由于小儿基底节区供血的血管直角从主干分出,细长迂曲,发育不成熟,调节能力差,在头部外伤时易损伤形成血栓,其次血液动力学改变,微循环障碍也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茹卫芳  陈爱琴 《现代护理》2002,8(8):606-607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证实的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0月-11岁。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是由于外力使基底节区的穿支动脉产生相对运动,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形成血栓,以及外伤后脑血管痉挛所致。小儿脑外伤后早期的影像学检查阴性并不能排除脑梗塞的可能出现,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眼球活动的变化和肢体活动及癫痫发作情况,及对复查CT或MRI,治疗应用尼膜通、甘露醇、激素、神经营养药物,配合积极的护理和功能锻炼等,可取得较好疗效。上述患儿经4-6个月随17例(89.5%)痊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38例外伤性基底节脑梗塞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验总结。认为在急性期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畅通,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恢复期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同时指导家属学会出院后家庭护理技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证实的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0月~11岁.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是由于外力使基底节区的穿支动脉产生相对运动,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形成血栓,以及外伤后脑血管痉挛所致.小儿脑外伤后早期的影像学检查阴性并不能排除脑梗塞的可能出现,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眼球活动的变化和肢体活动及癫痫发作情况,及时复查CT或MRI,治疗应用尼膜通、甘露醇、激素、神经营养药物,配合积极的护理和功能锻炼等,可取得较好疗效.上述患儿经4~6个月随访17例(89.5%)痊愈.  相似文献   

11.
小儿外伤后脑梗塞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头部外伤引起脑梗塞的报道并不多,过去很少受重视,往往这些病人就诊时已被误诊或按一般脑外伤对症治疗,痊愈后仍未能考虑到此方面诊断。我院自1996~1998年收治7例比较典型患儿,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5例,女2例,年龄12个月~9岁,平均4岁。高处坠落4例,平地不慎跌倒3例。患儿伤前均无神经中枢疾病病史,伤前患儿一切生活正常。12 梗塞部位 全部病例均经CT扫描最后确诊,发生于右侧基底节区低密度软化灶3例,左侧基底节软化灶2例,小脑近中线两侧低密度软化灶1例,双侧顶叶近中线白质低密度软化灶1例。13 临床表现及CT…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提高对小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认识。方法:对12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和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梗塞灶均位于基底区及内囊区,本病预后良好。结论:小儿有脑外伤史,出现偏瘫及语言障碍时,应考虑外伤性脑梗塞。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18例经手术证实外伤性颅内血肿的CT表现进行了分析,以期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因外伤致颅内血肿118例患者,男76例,女42例,年龄3个月~81岁。外伤距CT检查时间30分钟~7个月,硬膜下血肿47例,硬膜外血肿25例,脑内血肿42例,单纯性脑室内出血4例。本组病例采用2060Q型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检查。矩阵512×512。扫描方法10mm层厚、层距自0M线依次向上扫描9~10层。强化扫描用60%泛影葡胺100ml.静脉推注后即行CT检查。结果硬膜下血肿多位于额损区。硬膜外血肿多位于额额顶区。常多累及2个相邻区。脑室内出血均位于侧脑室。…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脑血管闭塞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大脑中动脉的深穿支动脉及其分支闭塞引起的脑深部软化灶,其直径一般为1.0~1.5mm,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及脑干。在颅脑外伤后,单纯发生基底节一内囊区的腔隙性脑梗塞,文献报道甚少。本文作者收集整理了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36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并就其临床表现、CT特点、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诊断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脑梗塞56例临床CT分析李秀香,李书鹏,邹鑫良,赵鲁彬小儿脑梗塞是一种少见的疾患。但CT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发现此病较前明显增多。现将1989年3月至1994年3月经CT证实的小儿脑梗塞作简要的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56例小儿脑梗塞中男31例,女2...  相似文献   

18.
脑梗塞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随着急性脑梗塞介入溶栓治疗方法的研究和推广 ,需在发病早期及时做出明确诊断 ,以便选择治疗方案 ,减低脑梗塞的死亡率及致残率。而早期脑梗塞 (发病 2 4小时内 )的CT征象多不明显 ,大部分在栓塞后 2 4小时才见到典型的CT征象[1] 。我们总结了 30例经临床确诊的脑梗塞病例 ,回顾分析在脑梗塞早期的CT表现 ,初步探讨CT检查对早期脑梗塞的诊断价值。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从我院 1995~ 1999年 12 7例经临床确诊的脑梗塞病人中 ,搜集 30例在脑梗塞早期 (发病 2 4小时内 )检查的CT片回顾…  相似文献   

19.
32例小儿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脑梗塞在儿科临床中发病率不高,据国外资料报道其年发病率为1.2/10万左右。多年来因限于临床检查方法及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故在儿科临床上对其诊断很少。随着计算机体层扫描诊断(CT)及磁共振成像(MRI)等在临床上的逐步应用,其诊断亦增多。现将近3年来本院32例诊断脑梗塞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脑梗塞在临床上少见,诊断上有一定困难,如果治疗不及时,往往预后欠佳,应提高认识,我们自1992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脑梗塞17例,其中,基底节区12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0个月至<17岁,平均15.6岁。均有明显脑外伤史,坠落伤5例,车祸4例,摔伤2例,打击伤1例。受伤部位枕部较多,4例,颞部2例,顶枕部2例,其它4例。梗塞单侧10例,双侧2例,有颅骨骨折者1例,合并四肢骨折者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