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33例肝硬化,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乙型肝炎病毒检出率在肝硬化和肝癌中高于丙型肝炎病毒检出率,但在两种疾病之间,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检出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提示乙型、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硬化、肝癌相关,但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  相似文献   

2.
套式PCR法检测间日疟原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滤纸采集间日疟原虫患者血样,煮沸法萃取DNA模板,用间日疟原虫SSUrDNA特异序列为内外引物,进行双温度点套式PCR扩增,其检测原虫率水平为0.84×10^-6,特异性强。检测云南疟区发热患者血样166份,检出率为63.9%,显著高于镜检法的48.2%。以镜检法为参照,本法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61%,阳性预期值和阴性预期值分别为65%和97%,表明是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的一个良好手段,可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体内外均可感染人骨髓细胞(BMC),BMC的HBV感染可能与乙型肝炎患者的慢性化及HBV传播有密切关系。丙型肝炎慢性化程度高,体内能否感染BMC,BMC的HCV感染是否为其慢性化的原因之一,目前报道甚少。我们采用PCR技术检测了34例丙型肝炎患者骨髓细胞内的HCV RNA,研究HCV体内感染人BMC的可能性,并结合血清中HCV RNA,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用PCR—SSCP技术检测并鉴定胃粘膜和唾液中的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检测来自48例患者的胃粘膜和唾液标本中的幽门螺杆菌(Hp)的种系特异性抗原基因,并进一步运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SSCP)鉴定存在于人群之中和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Hp菌株。结果表明:在胃粘膜Hp阳性的36例患者中,唾液标本的检出率为72.2%(26/36)。在胃粘膜Hp阴性的12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唾液Hp呈阳性(16.7%)。进一步的SSCP分型证实:人群中感染的Hp菌株可根据其种系特异性抗原基因区分为6种基本带型。而从26对同时呈阳性的胃粘膜和唾液PCR产物经SSCP分型,其中25例患者呈现相同或相似带型,有1例呈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存在同种菌株的可能性大,但并不排除混合性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PCR法对4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唾液及尿液进行沙眼衣原体(CT)DNA检测,设正常对照30例。结果显示:乙型肝炎患者的CT感染总阳性率为40.0%(16/40),其中血液为15.0%(6/40),唾液为20.0%(8/4O),尿液为17.5%(7/40):正常人总阳性率为10.0%(3/30),其中血液6.7%(2/30),唾液3.3%(1/30),尿液10.0%(3/30),显著低于乙型肝炎组(P<0.05)。CT感染主要表现为隐性感染和携带者。在肝炎患者尿、唾液和血液中查到CT,说明其传播是多途径的,在接吻、输血及性生活中可能传播CT。CT感染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分布主要见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变,这可能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丙肝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RNA存在情况及有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套式PCR检测46例急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丙肝)和4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PBMC中HCVRNA。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RNA检出率显著高于急性丙型患者(P〈0.001),急,慢性丙型肝患者血清和慢性丙肝患者PBMC中HCV RNA检出率显著高于ALT正常的抗-HCV阳性  相似文献   

8.
多重PCR方法检测EHEC和EPEC毒力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简易实用的检测EHEC和EPEC多种毒力基因的方法。方法 应用多重PCR同时检测大肠埃希菌菌株的stx1、stx2、EPEC和EHEC共同的eaeA(eaeA-gen)等靶基因;用常规PCR检测EHEC O157特异的eaeA(eaeA-O157)基因,以区分EHEC和EPEC的eaeA基因。结果 对分别分离自美国和我国江苏的EHEC O157菌株以MPCR检测,stx1、stx2和eaeA-gen基因均阳性,同时常规PCR扩增eaeA-O157也阳性。在8株分离自杭州的志贺毒素阴性的大肠埃希菌O157菌株中,stx1、stx2和eaeA-O157基因均阴性,仅2株扩增出EPEC eaeA基因。在28株EPEC血清型、12株ETEC血清型、12株EIEC血清型大肠埃希菌菌株中,stx1和stx2基因均阴性;3株EPEC血清型菌株eaeA-gen基因阳性。结论 MPCR技术可同时检测菌株的stx1、stx2和eaeA基因,可为EHEC和EPEC感染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经济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根据GenBank中弓形虫B1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和1条TaqMan探针。从感染弓形虫小鼠尿液提取弓形虫总DNA,先用普通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产物,将纯化的回收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测序证实为目的片段后,制备系列浓度参照品。再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并对体系的灵敏度、重复性、线性、特异性和参照品稳定性进行评价。其灵敏度为104拷贝/ml;批内变异系数为2.42%,批间变异系数为4.18%,线性为103~107拷贝/ml,特异性为100%,参照品稳定。该法检测鼠尿样弓形虫DNA具有方便、灵敏、特异和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PCR方法检测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方法采用PCR方法对难辨梭装芽胞杆菌(以下简称c,d)的毒素B基因和毒素A基因进行扩增,同时和细菌厌氧培养法进行对比.结果36例标本中采用PCR方法有16例扩增出毒素B基因(占46.7%),13例扩增出毒素A基因(占36.1%),用细菌厌氧培养法有7例培养出c,d(占19.2%),而且厌氧培养阳性者,用PCR方法也都扩增出毒素B基因和毒素A基因.结论用PCR方法检测c,d比厌氧培养法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而且特异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用RT—PCR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MDR1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人MDR1基因编码的Pgp过表达引起的MDR(Multidrug resistance)往往导致化疗的失败。利用检测MDR1MRNA的RT-PCR法,对14份正常骨髓标本、29例AL患者30份骨髓标本的MDR1MPRNA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化疗前、后AL患者的MDR1MRNA阳性率分别为19%和75%(P〈0.01):  相似文献   

12.
用EIA和PCR检测牛血清中类HBV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用EIA(enzyme-immunoassay,酶免疫测定)从50头奶牛和120头黄牛的血清中共检测出41份人HBV(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呈阳性的样品;并进一步用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其中的部分阳性(5份HBsAg,5份HBeAg,2份HBaAg+HBeAg,7份抗HBc,1份HBsAg+HBeAg,7份抗HBc,1份HBsAg+抗HB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 (HBV)经血液传播致病已经十分明确 ,但是经体液传播还需有充足的证据来证实 ,并且有必要对其传播能力作出评价。已有文献报道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唾液及尿液中存在HBVDNA[1,2 ] ,而且是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后感染HBV的直接原因 ,其中可能存在“含量与传染性”的关系。我们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竞争聚合酶链反应及其产物酶联杂交法 (PCR ELISA)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液、唾液、尿液以及胃液中HBVDNA ,同时检测乙型肝炎免疫标记物及总胆红素、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和丙氨酸转氨酶 (ALT)。分析血清HBV载量与肝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与传统细菌培养法比较,明确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能否提高沙门氏菌检出率。方法分别应用传统细菌培养法(含生化、血清学鉴定)及普通PCR方法,对300例急性腹泻患者粪标本进行检测,将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300例急性腹泻患者粪标本,传统法分离培养出沙门氏菌29例,阳性率9.67%;普通PCR检测沙门氏菌高侵袭性位点A(hyperinvasive locus A,hilA)阳性65例,阳性率为21.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传统法分离培养阳性的标本,PCR检测均为阳性。PCR法扩增阳性的65例粪标本hilA基因测序结果与基因库标准菌株序列一致率为100%。结论与传统细菌培养生化法相比,PCR法可提高腹泻患者沙门氏菌的检出率,缩短检出时间,适于临床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免疫学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35例血液透析(血透)、14例腹膜透析(腹透)患者的84份血清进行了检测。血透组抗-HCV阳性率82.9%,HCVRNAPCR阳性率51.4%;腹透组抗-HCV阳性率仅7.1%,HCVRNAPCR均阴性。HBsAg和(或)HBeAg在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5.7%和21.4%;HBVDNAPCR阳性率分别为45.7%和64.2%。透析患者HCV和HBV感染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血、腹透两组HCV感染率相差非常显著,血透患者抗-HCV和HCVRNAPCR阳性高于腹透患者,表明血透过程在丙型肝炎传播方面起重要作用。作者还采用多重和套式PCR方法,将HBVDNA和HCVRNA在合并的逆转录和PCR扩增系统中,连续进行逆转录和第一轮多重PCR扩增,再进行第二轮多重PCR,具有特异、敏感、简便、快速和经济等特点,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非肝炎口腔科患者血清及唾液中HGV 和TTV感染率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杭州地区非肝炎口腔科患者血清和唾液标本中庚型肝炎病毒(HGV)和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率,进一步了解HGV和TTV传播途径和感染的高危人群。方法 分别从上述患者血液和唾液标本中提取RNA和DNA,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 PCR)和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PCR)分别检测HGV5′-NCR RNA和TTV N22区DNA,部分DNA,部分HGV和TTV扩增产物克隆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 226例血清标本中,仅HGV阳性27例(11.9%)、仅TTV阳性21例(9.3%)、HGV和TTV均阳性7例(3.1%);226例唾液标本中,仅HGV阳性10例(4.4%)、仅TTV阳性9例(3.9%)、HGV和TTV均阳性2例(0.9%);未见血清标本HGV和/或TTV检测结果阴性而唾液标本阳性者。2例患者血清标本及唾液标本HGV和TTV均阳性的扩增产物分别与报道的HGV和TTV核苷酸序列比较,同源性为88.65%~91.49%和65.32%~66.67%,但各自的血清标本与唾液标本HGV和TTV扩增产物同源性分别高达98.58%~99.29%和98.65%~98.20%。结论 杭州地区非肝炎口腔科患者HGV或TTV感染率均较高,其中部分携带病毒的患者唾液中均可检出HGV或TTV,提示HGV或TTV可能存在唾液传播途径,口腔科医师则是HGV或TTV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后不产生抗-HBs的原因,作者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正常人君中乙肝疫苗免疫后15例不产生抗-HBs和20例产生抗-HBs者血清的HBV DNA,同时用Abbott试剂检测血清的HBeAg。结果发现,不产生抗-HBs者的15例中有6例(40%)第2次PCR扩增HBV DNA为阳性,其中3例(50%)为HBeAg阳性,产生抗-HBs者的20例其血清HBV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简便、灵敏、低本底、可同时检测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套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系统。 方法 应用标签引物扩增技术、Primer Premier 5.0软件、美国生物信息中心(NCBI-BLAST)网络资源和矩阵试验法优化套式/多重PCR,检测疟疾患者滤纸血样并与镜检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新建立的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检测模拟现场滤纸血样的敏感性为恶性疟原虫1~2个虫/μl血,间日疟原虫5~10个虫/μl血。检测71份现场采集的镜检疟原虫阳性滤纸血样(恶性疟24份和间日疟47份)的结果与镜检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87.5%和100%。 结论 通过标签引物扩增技术优化的套式/多重PCR系统,适用于检测现场采集的滤纸血样,其检出低原虫血症的敏感性和鉴定虫种的准确性均优于镜检法,是很有潜力的疟疾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20.
套式PCR检测滤纸干血滴中恶性疟原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简易、实用的套式PCR检测恶性疟原虫(P.f.)的方法。方法:以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SSUrDNA)为目的片段的双温度点套式PCR扩增滤纸干血滴中P.f.DNA,并将结果与镜检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43例标本中两法均阳性和均阴性分别有55份和51份,镜检阴性而PCR阳性者34份,镜检阳性而PCR法阴性3份。套式PCR总阳性率为62%,显著高于镜检法的41%,两者符合率为74%。结论:本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具有一定的现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