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骨后间隙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总结我院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67例食管癌切除后胃代食管经不同途径吻合的治疗预后。其中经胸骨后吻合术33例(A组),经胸腔内吻合术34例(B组),对比两组术后的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死亡率及肿瘤复发率。结果:术后随访6—60个月。A组全部治愈出院,其中并发吻合口瘘4例(12.1%),无死亡(0%),吻合口狭窄2例(6%),肿瘤复发7例(21.1%)。B组治愈出院29例(85.2%),并发吻合口瘘6例(17.6%),死亡5例(14.7),吻合口狭窄3例(8.8%),肿瘤复发8例(23.5%)。B组死亡率高于A组(P〈0.05),而两组吻合口瘘、狭窄的发生率及肿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时,胃代食管经胸骨后间隙吻合是安全可靠的,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改良胃食管吻合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胃食管吻合术应用于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食管癌切除术98例病人分为两组,实验组49例施行改良胃食管吻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胃食管单纯吻合法,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49例病人术后随访3~30个月,通过食道吞钡或胃镜检查,提示无吻合口狭窄。对照组49例术后随访3~30个月,通过胃镜或食道吞钡摄片证实12例有不同程度的吻合口狭窄,其中吻合口宽度在0.5~0.7 cm之间8例,吻合口宽度在0.3~0.5 cm之间3例,吻合口宽度<0.3 cm有1例,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达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发生吻合口狭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胃食管吻合术有降低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的优点,有效减轻病员术后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管状吻合器在右径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颈部吻合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55例胸中上段食管癌采用右径三切口+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术中闭合器切除部分小弯侧胃制成管型胃,经裂口、食管床上提至颈部,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 间断全层加固吻合口。结果:术后吻合口瘘1例(1.8%),吻合口狭窄2例(3.6%),无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癌残留。结论:管状吻合器颈部胃食管吻合简便易行,降低了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不同吻合方式在食管癌微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行微创食管癌根治术(MIE)的患者115例,依照吻合方式将患者分为端端吻合组(n=68)与端侧吻合组(n=47)。端端吻合组行端端分层吻合,端侧吻合组行端侧分层吻合。观察2组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比较2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端端吻合组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端侧吻合组(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端端吻合组吻合口瘘、胃食管反流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均低于端侧吻合组(P<0.05),2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端吻合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端侧吻合组(P<0.05)。结论 与端侧分层吻合相比,端端分层吻合应用于MIE,可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及贲门癌切除后,有许多种食管重建的吻合方法,但是无论那一种吻合方法均有一定的术后吻合口并发症。为了预防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我院从1987年1月至1992年2月共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386例,其中贲门癌及食管下段癌切除食管胃端端吻合术254例,占63.4%,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腔镜下Ivor-Lewis术与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Ivor-Lewis组(33例)和McKeown组(29例)。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cKeown组相比,Ivor-Lewis组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胃排空延迟、乳糜胸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下Ivor-Lewis术与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均安全有效,但Ivor-Lewis术在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控制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和探讨胸中段以上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方法 改进,为临床胸中段以上食管癌患者提供另一个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近三年来200例胸中段以上食管癌患者进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所采取的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进一步明确该手术方法 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 对200例胸中段以上食管癌患者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采用左侧开胸,将胃沿食管床经主动脉弓后方向上提至颈部,在颈部左侧胸锁乳突肌内缘做一纵行切口,将胃和食管行端侧吻合,采用4-0的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的方法 进行吻合,并将吻合口包埋入胃内,以减少术后吻合口返流,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采用左胸左颈两切口,颈部食管胃端-侧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并将吻合口套入胃内以抗返流,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为一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左中寅  付庆林 《医学信息》2007,20(7):617-618
目的总结50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口瘘的治疗体会,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总结我院50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口瘘的临床资料,12例二次手术治疗,38例保守治疗。结果保守治疗死亡3例,手术治疗死亡4例,死亡总数7例,总死亡率14%。结论手术切口的选择,保证吻合口的血液供应,大网膜包绕吻合口,营养支持是预防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早期吻合口瘘,如无明显的手术禁忌证,则选择采用二次手术予以治疗。中晚期吻合口瘘患者,保守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秦永跃  边茹  司华 《医学信息》2009,22(6):493-495
目的采用吻合口纵隔胸膜包埋、胃底再造治疗贲门癌,来进行防止术后吻合口瘘和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胃底再造,吻合口下肺韧带包埋术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式。结果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2例,发生率为4%,而实验室无吻合口瘘发生,统计学意义显著(P〈0.001)。结论吻合口纵隔胸膜包埋、胃底再造术治疗贲门癌具有一定的抗瘘效果及明显的抗反流作用。该术式操作较为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可明显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模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胆肠吻合重建,寻找适宜的胆肠吻合术缝线。方法选择健康犬6只,随机分成Prolene组(使用prolene线缝合吻合口)和PDS组(使用PDS线缝合吻合口),每组3只。完成术前准备后行模拟胰十二指肠切除重建术,选择不同的吻合缝线,观察实验犬胆总管内壁直径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2组实验犬术后生存率均为100%,感染率为33. 3%。PDS组术中与术后30 d胆总管内壁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rolene组术中与术后30 d胆总管内壁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术中胆总管内壁直径与术后30 d胆总管内壁直径差值、平均胆管扩张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与肝功能异常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术前、术后7 d、14 d、30 d的ALT、AST、TBIL、ALK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7 d,Prolene组的ALT、AST、TBIL、ALKP值最大。结论在早期预后方面,应用Prolene线缝合胆肠吻合口对吻合口的影响小于PDS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食管胃胸顶吻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51例食管癌采用右胸上腹两切口食管癌切除+胸腹两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并行胃一食管胸顶吻合。采用单层宽边手工吻合,术中充气检查吻合口,对有渗漏者在渗漏处予以加密缝合,最后使用纵隔胸膜舌形瓣覆盖吻合口。结果:351例无一例发生术后吻合口瘘,5例(1.42%)术后继发1~2级吻合口狭窄,无一例出现严重吻合口狭窄。结论:改进的胃-食管胸内吻合法,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欣  赵爱红 《医学信息》2006,19(10):1881-1882
我院自2002~2005年针对近段胃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容易发生吻合口瘘,食管胃液返流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这一临床课题,在我院食管胃植入式吻合的基础上,开展应用贲门胃底再造——食管胃吻合术116例,有效防止了吻合口瘘,狭窄及食管胃液返流并发症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从2000年~2006年,我院胸外科采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端侧吻合方法,治疗中下段食管癌患者481例。手术后均行食管、胸胃造影检查,因为解剖改变、造影剂在胸胃内分流,481例患者中3例被放射科医师误诊为吻合口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食管吻合口瘘作为食管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且病死率较高。X射线造影、CT作为常规检查手段,临床应用较广,而随着内镜技术的日渐成熟,临床提出可将内镜作为术后诊断吻合口瘘的首选。本研究回顾了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及影像学进展,总结影像检查手段在吻合口瘘早期诊断中的优缺点及价值,以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鱼嘴状套叠缝合和保留迷走神经干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在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及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对196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施行吻合口鱼嘴状斜行套叠缝合加保留迷走神经干术(研究组),与对照组60例常规吻合方式的食管贲门癌手术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症状评估、食管pH值的测定、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等结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施行吻合口鱼嘴状斜行套叠缝合和保留迷走神经干能有效降低胃食管返流、吻合口瘘、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防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食管癌已成为消化系统中的最常见恶性肿瘤,而吻合口瘘是其最严重发症之一,不仅引起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经济费用增加,而且容易引起胸腔严重感染、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致死亡[1].因此,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一直是胸外科医生努力探讨的问题.本文共收集食管癌患者256例,术后吻合口瘘18例.现将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防治的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采用下咽胃吻合治疗颈及高位胸上段食管癌的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8例应用胃吻合重建消化道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食管全切除,胃经食管床上徙至颈部行下咽胃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并腹部切口裂开中1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颈部切口感染1例。随访6月-6年,平均2年,3例分别于术后3~5个月发生吻合口不同程度的狭窄,均行扩张后治愈;切端癌残留1例。结论下咽胃吻合治疗食管癌成功的关键是直视下游离、良好的吻合技术和胃组织及血供的充分保护,其手术在基层医院可行并行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大口径内瘘加胃折叠术与改良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18例,将行食管胃结合部大口径内瘘加胃折叠术者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改良Heller术的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既定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造影显示造影剂顺利通过食管贲门及吻合口进入胃腔。观察组术后12个月总体有效率为100%,对照组12个月总体有效率为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食管胃结合部大口径内瘘加胃折叠术,安全性更高,可达到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59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门诊随访1 y,采用胃镜检查评估患者食管狭窄情况并根据狭窄情况的不同,将患者分别纳入狭窄组与未狭窄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询问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59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中发生术后食管狭窄10例(16.95%),未发生食管狭窄49例(83.05%).狭窄组患者病变长度高于未狭窄组,端端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占比高于未狭窄组(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过长、端端吻合、术后吻合口瘘是早期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早期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影响因素为病变长度、吻合方式、术后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减少新生儿小肠闭锁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措施和方法。方法总结近期采用新措施治疗的8例新生儿小肠闭锁,分析可能引发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结果8例两盲端肠管口径相差悬殊的新生儿小肠闭锁采用Ⅰ期吻合加悬吊造瘘的手术方法,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结论悬吊造瘘能有效减低吻合口处的压力,利于吻合口的生长愈合,显著提高新生儿肠闭锁的手术治愈率,降低因为发生吻合口瘘而导致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