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尿微量白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人选在本院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2例,同时人选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09例,两组人群均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尿微量白蛋白。比较两组人群各种临床指标,并分析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尿微量白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患者PwV和尿微量白蛋白分别为(9.74±1.38)m/s、(49.78±11.35)mg/L,与非高血压组的(8.36±1.49)m/s、(38.34±10.36)mg/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高血压患者PwV与尿微量白蛋白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O.521,P〈O.05);尿微量白蛋白的多元线性回归显示,PwV是尿微量白蛋白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尿微量白蛋白存在显著相关性,是影响尿微量白蛋白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类型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排泄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4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高血压类型分为杓型(198例)和非杓型(45)两组。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体重指数、蛋白尿的发生率及24h尿蛋白排泄量。结果非杓型高血压组尿蛋白阳性率为41.3%、24h尿白蛋白排泄量为(234.6±41.4)mg,均明显高于杓型高血压组23%,(146±35)mg。收缩压、脉压与24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478(p<0.05)、0.637(p<0.05);尤其在非杓型高血压中,脉压与24h尿蛋白量排泄量相关系数r=0.81(p<0.05)远高于杓型(r=0.58,p<0.05)。结论非杓型高血压较杓型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害明显早于和严重于杓型高血压;抗高血压治疗亦应注意合理地控制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3.
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有学者提出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是血管内皮广泛损伤的标志。目前,微量白蛋白尿(MAU)作为一种血管损伤的标志已经获得共识。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高血压患者体内常常存在低度炎症反应。本研究采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对肾损害的影响.方法 229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按24 h平均脉压(MPP)分为EH1(24 h MPP≥60 mmHg,1 mmHg=0.133 kPa)组(128例)和EH2(24 h MPP< 60 mmHg)组(101例).依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生化测定,观察并比较患者脉压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EH1组24 h平均收缩压(MSBP)、24 h MPP明显高于EH2组[(156.20±6.11) mmHg比(143.67±5.46) mmHg,(69.09±5.87) mmHg比(51.15±7.15) mmHg],EH2组24 h平均舒张压(MDBP)明显高于EH1组[(92.52±5.93)mmHg比(87.11±5.5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H1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较EH2组明显增高[(104.80±24.25) mg比(91.29±24.03)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 MPP、24 h MSBP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r=0.259,0.201,P< 0.01),24 h MDBP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r=-0.180,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 MPP与高血压性肾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C测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 6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49例无高血压、糖尿病及肾病的健康老年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尿中胱抑素C、微量白蛋白的含量.高血压组患者缬沙坦治疗6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高血压组中血、尿的胱抑素C和微量自蛋白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治疗6周后血、尿的胱抑素C和微量白蛋白量显著下降(P<0.05),且胱抑素C与微量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614,P<0.01).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含量测定是高血压病近战及心血管并发症的预测因素,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含量的测定有利于心血管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浆脑利钠肽(BNP)和尿微量白蛋白、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测定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产妇的血浆BN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压等指标。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浆BNP、UAER、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产妇(P<0.05),血浆BNP与UAER(r=0.522)和收缩压(r=0.387)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BNP可作为该类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浆脑利钠肽(BNP)和尿微量白蛋白、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测定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产妇的血浆BN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压等指标。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浆BNP、UAER、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产妇(P〈0.05),血浆BNP与UAER(r=0.522)和收缩压(r=0.387)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BNP可作为该类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5,(5):5-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8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骨密度值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低组、骨质疏松组,对比3组的各相关因素。结果:与骨量正常组患者相比,骨量减低或骨质疏松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肌酐水平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肌酐的程度与骨质疏松症具有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的关系。方法:10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并选9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予24h监测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及尿微量白蛋白,比较两组血压变异性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的关系。结果: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以及体重指数等指标方面比较无差异性(P>0.05),高血压组患者昼间SBPV、夜间SBPV和24h SB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压变异程度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具有相关性,可预测高血压早期的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妊娠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其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首诊妊娠高血压患者125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MAU水平将其分为MAU阳性试验组和MAU阴性对照组两组,其中MAU阳性试验组患者55例,MAU阴性对照组患者70例,同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24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及血压变异参数的变化.结果 MAU阳性的试验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等24h动态血压值均明显高于MAU阴性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56.3 ~6.46,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平均舒张压标准差、24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等血压变异参数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4.53 ~6.46,均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MAU可做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早期损伤检测指标,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为实现早期诊治高血压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取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测定的ACR水平分为3组,即ACR正常组(n=52)、微量白蛋白尿组(n=32)和大量白蛋白尿组(n=16),详细记录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心率变异性(HRV)、夜间/白天心率比值(n HR/dHR)及心率减速力(DC)等指标。采用SPSS 24.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χ2检验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HRV指标中所有心脏搏动RR间期的标准差(SDNN)、DC均明显低于ACR正常组,且大量白蛋白尿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HRV指标中低频(LF)、低频/高频(LF/HF)、nHR/dHR明显高于ACR正常组,且大量白蛋白尿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R与LF/HF、nHR/dHR呈显著正相关(β值分别为0.122、0.123),与SDNN、DC呈显著负相关(β值分别为-0.436、-0.29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以SDNN、DC相关性最强。结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指标ACR与部分HRV指标、nHR/dHR和DC密切相关,提示高血压早期靶器官损害与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有关,早期发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并及时予以药物干预对延迟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RHR)与尿微量白蛋白(M alb)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95例,按SBP水平分为:Ⅰ组:SBP<160mmHg,Ⅱ组:160mmHg≤SBP<180mmHg,Ⅲ组:SBP≥180 mmHg。按RHR水平分为:RHR1组:RHR<70次/m in;RHR2组:70次/m in≤RHR<80次/m in;RHR3组:RHR≥80次/m in3组。测量患者血压、心率、M alb、血肌酐。结果不同RHR组间比较,在年龄、性别、肌酐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SBP随RHR增加而升高(P<0.01);在不同SBP分组中,随着RHR的增高,尿微量白蛋白依次增高(P<0.01)。尿微量白蛋白随着RHR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且RHR和M alb呈正相关,其r值为0.612,P<0.01。结论静息心率的增快是造成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微量白蛋白尿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微量白蛋白尿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及心脏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病2~3级按有无微量白蛋白尿各64例(观察组、对照组)。观察各组病人GFR、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肌酐(Cr)、尿素氮(BUN)等。结果观察组的GFR、左室舒张功能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左室重量指数(LVMI158.4±8.4)高于对照组(124.1±7.2)(P<0.01)。结论微量白蛋白尿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早期靶器官损害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择取3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为依据将其分成三组,尿白蛋白正常组280例,尿白蛋白微量组30例,尿白蛋白大量组40例,对三组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之间联系。结果:三组血脂指标、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年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尿白蛋白正常组病程比尿白蛋白微量组、尿白蛋白大量组短,P0.05;尿白蛋白正常组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比尿白蛋白微量组、尿白蛋白大量组低,尿白蛋白微量组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比尿白蛋白大量组低,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越高越容易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呈正向相关关系,对于此若发现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异常,则需要及时进行眼底筛查,以便于预防视网膜病变,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镁水平与微量白蛋白尿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24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测定空腹血糖(FP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镁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ER)。根据血镁的下四分位数为切点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低镁组与高镁组。微量白蛋白尿定义为:30mg/g≤UAER〈300mg/g。结果:与高镁组比较,低镁组UAER明显增加(12.52vs.10.49mg/g,P〈0.05),其微量白蛋白尿的检出率明显升高(14.3%vs.10.7%,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UAER与病程、SBP、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和HbA1c呈正相关,而与镁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提示,低镁组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风险较高镁组增加1.23倍(OR=1.23,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低血镁与微量蛋白尿关系密切,提示血镁的降低在糖尿病早期肾脏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与微量白蛋白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一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1):9-11
目的 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在经过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ixed-HSCT)后。应用供体淋巴细胞输洼(DL1)+白介素-2(IL-2)作为后续免疫生物治疗措施的意义。方法 8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在完全缓解期实施了Mixed-HSCT,于造血恢复后,给予DLI+IL-2治疗2~7次,并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且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经过1~5年观察,8例患者Mixed-HSCT后应用DLI+IL-2治疗的患者长期生存率为62.5%。结论 Mixed-HSCT后应用DLI+IL-2。可能是有效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免疫生物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子痫前期孕妇及围产儿发生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作为不良预后预测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分娩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孕妇共420例,其中子痫前期组130例,正常组290例,比较两组UACR水平。分析子痫前期组UACR与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UACR作为子痫前期组母儿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1)子痫前期组UACR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未发生不良预后人群相比,子痫前期组发生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低蛋白血症导致的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胎儿生长受限,医源性早产、引产,新生儿窘迫时UACR水平升高,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升高,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子痫前期组UACR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83),与不良预后的发生之间呈正相关(r=0.53),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UACR作为预测子痫前期孕妇发生母儿不良预后情况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UACR的最佳诊断界值为584.8 m... 相似文献
18.
李发芝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51-51,90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尿微量白蛋白的患者,采用对照法比较,观察缬沙坦治疗12周血压和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压和24h尿微量白蛋白较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能有效降压并改善早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20.
近期研究提示,尿微量白蛋白(Urine microalbuminuria,MAlb)是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和肾动脉狭窄的一个危险因素。尿中出现的MAlb常是由肾小动脉内皮受损、肾小球动脉硬化所致,MAlb既是反映肾血管和肾微血管病变的指标,也是全身血管病变的早期表现。本课题旨在研究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24h mAlb)与冠心病、肾动脉狭窄的关系,以及24h mAlb是否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包括体重、性别、血压、血脂、吸烟和年龄等),从而探讨24h mAlb对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肾动脉狭窄的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