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与高中生行为问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与高中生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以高中生与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中学生行为问题问卷为测试工具,对282名高中生进行测评。结果:①男生违纪高于女生(P<0.05),而女生的神经质行为得分高于男生(P<0.01)。②高中生的大部分行为问题与父母依恋呈显著负相关,女生的退缩和神经质与同伴疏离呈显著负相关。③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对于男生攻击、违纪、退缩和神经质的解释率分别为:11%,8%,21%,19%;对女生的攻击、违纪、退缩和神经质的解释率分别为:21%,22%,20%,32%。结论: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对于高中生的行为问题有影响,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受到的影响更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同伴依恋、网络游戏偏好和自我认同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两所中学的初一到高二共5个年级404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①同伴信任和沟通对PIU的直接预测不显著,疏离对PIU的直接预测显著;②网络游戏偏好在信任与PIU间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在疏离与PIU间的中介效应显著;自我认同完成在信任和沟通与PIU间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结论:青少年的同伴依恋、网络游戏偏好和自我认同完成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依恋、同伴依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27名重庆地区留守儿童施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结果 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分及10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留守儿童的强迫、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因子性别差异显著(t=-2.020,-2.187,-2.151,-2.247;P<0.05);②留守儿童的偏执和心理不平衡因子年级差异显著(F=3.051,4.160;P<0.05);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分与同伴依恋、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呈显著负相关(P<0.05).心理健康各因子与父母同伴依恋各难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P<0.05);④留守儿童的父亲疏离、同伴信任、同伴疏离、母亲疏离和父亲信任共同预测心理健康水平,解释率为25.9%(P<0.05).结论 通过调节父母、同伴依恋状况可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关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高中生网络成瘾状况,探究家庭环境中成功性、组织性、控制性三因素对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随机整群抽查郑州市城区6所高中800名学生,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及自编的网络使用调查问卷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1.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5.0%;网络成瘾率在性别、年级、学校性质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414、0.356、0.112);2.家庭组织性因素对网络成瘾倾向的预测力居首位(β=-0.155),其次是家庭成功性和控制性(β=0.109、0.092)。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组织性、成功性、控制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电脑游戏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研究网络成瘾的一个特定子类型——电脑游戏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电脑游戏成瘾量表(CGAI)和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747名高中生施测,根据在成瘾问卷各维度上的总分是否超过1.5个标准差来区分成瘾倾向组和非成瘾倾向组,然后再分别对这两组的父母教养方式得分进行MANOVA检验。最后对CGAI和EMBU的各维度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成瘾倾向组与非成瘾倾向组在性别分布上存在差异.成瘾倾向组与非成瘾倾向组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显著。专制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下,孩子的成瘾倾向更严重。结论:在青少年中.男性比女性更易电脑游戏成瘾;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与电脑游戏成瘾倾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父母依恋一致性与子女依恋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449名年龄12~18岁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对青少年及其父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青少年依恋问卷进行测量.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父母依恋一致性与子女依恋的关系.结果 父母依恋安全一致时,子女家庭依恋4维度均与父母依恋相关没有显著意义(P>0.05);父母依恋不安全一致时,子女家庭依恋消极维度与父亲焦虑相关有显著意义(P=-0.195,P<0.05);父母依恋不一致时,母亲回避、母亲焦虑与子女依恋家庭消极维度显著相关(P=-0.238,0.292,P<0.05),母亲焦虑与子女家庭依恋依赖维度有显著相关(P=0.238,P<0.05).结论 父母依恋与子女依恋关系受父母依恋一致性影响;母亲依恋与子女依恋的关系比父亲依恋与子女依恋关系更紧密;从各维度探讨父母与子女依恋关系,与用类型方法探讨父母与子女依恋关系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对父母的依恋与学业成就和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中生对父亲和母亲的依恋与学业成就和自尊的关系。方法:使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自尊量表(SES)和自评学业成就对四个地区的高中生施测。结果:①方差分析发现,对父亲倾注型依恋被试的学业成就得分显著的低于对父亲轻视型依恋被试的学业成就得分(P〈0.01)。②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对父亲的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及孩子的自尊与孩子的学业成就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r分别为0.195,0.166和0.325);③回归分析的结果说明对父亲的依恋回避可以预测孩子的学业成就。结论:对父亲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可以预测高中生的自尊和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依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明确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依恋的关系。方法:490名大学生被试完成青少年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依恋问卷。结果:被试总体的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6%;网络成瘾组在家庭矛盾性上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在依恋关系上,成瘾组的母爱缺失、父爱缺失、父亲拒绝、母亲消极纠缠、父亲消极纠缠、对母亲愤怒、对父亲愤怒得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0.001)。结论: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和消极的依恋关系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者家庭功能方面的特点,为预防和干预网络成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PIUS)和家庭功能评定问卷(FAD)对来自5所学校的682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选取部分网络成瘾学生进行访谈。结果:1高中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4.7%;2男女高中生在网络成瘾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χ2=20.360,P0.001);3来自单亲家庭的高中生比来自非单亲家庭的高中生具有更高的网络成瘾倾向(χ2=5.037,P0.05);4高网络成瘾倾向组与低网络成瘾倾向组在沟通(χ2=4.199,P0.001)、角色(χ2=2.034,P0.05)、情感反应(χ2=2.565,P0.05)、情感介入(χ2=3.857,P0.001)和总的功能(χ2=4.310,P0.001)几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情感介入(F=37.633,P0.001)可以作为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的预测指标。结论: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家庭功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大学生同伴依恋和爱情观的特点及其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爱情观问卷(LAS-R)和青少年依恋问卷对3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男性与女性在游戏型(t=4.39,P0.001)和朋友型(t=2.96,P0.01)爱情观维度上存在差异,且男女生在同伴依恋的4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2同伴依恋的4个维度与爱情观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3同伴依恋可以显著预测爱情观的类型,且性别与同伴依恋总分的乘积项能显著预测游戏型爱情观(β=0.384,P0.05)。结论:大学生同伴依恋与爱情观存在紧密关系,性别在同伴依恋总分对爱情观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中生对父母依恋的关系与其职业成熟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依峦量表和职业成熟度量表对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依恋关系与职业态度、职业知识、成熟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典型相关(r=0.273,P<0.05;r=0.064.P<0.05;r=0.062.P<0.05);在父母依恋中,父亲依恋对高中生的影响最大.结论 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与同伴依恋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46名初二、初三、高一和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父母养育方式和同伴依恋进行研究。结果父母养育方式中的F2、F3、F4、F5、F6、M5这6个因子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t=3.045,3.499,-3.430,3.277;P<0.01;t=2.094,-3.644;P<0.05);F4因子与M5因子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5.720,6.248;P<0.01);父母养育方式中的F1和M1因子与同伴依恋呈显著正相关(r=0.331,0.367;P<0.01);F2、F5、M3、M4这4个因子与同伴依恋呈显著负相关(r=-0.213,-0.276,-0.224,-0.165;P<0.01)。结论积极的父母养育方式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与成人依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也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由网络成瘾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障碍也逐年增加,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威胁大学生学业、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1]。精神分析理论所持的一种观点认为,成瘾行为是依恋失调的一种表现[2]。本文拟在此理论基础上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成人依恋的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高中生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同伴关系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WJZ心理测验中的自我概念量表(SCT),岳冬梅等人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以及以同伴提名形式的社会测量法对258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高中生父母的过度保护,拒绝否认,过分干涉与其自我概念有显著正相关,消极提名的同伴关系指标与自我概念呈负相关;父亲的过度保护与消极提名的同伴关系指标对大部分的自我概念因子有显著预测力。结论 高中生的父母养育方式的部分因子与同伴关系对自我概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父母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的特点及其对不同群体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作用。方法:采用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北京和济南的1233名中学生匿名施测。结果:①母亲的行为和心理控制均高于父亲;②父母行为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正相关,心理控制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③父、母的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会因性别和年级的不同而不同。结论:父母的行为、心理控制在不同群体青少年中对网络成瘾有不同作用,针对性地调整父母的行为和心理控制对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马两国青少年的父母和同伴依恋关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中国大陆青少年、马来西亚华人青少年及马来青少年的父子、母子和同伴的依恋关系。方法:将“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进行编译后,对三种不同文化下的1694名青少年(315名马来西亚马来青少年、666名马来西亚华人青少年、713名中国大陆青少年)进行跨文化比较。结果:差异检验表明,马来青少年在评价与父母、同伴的依恋关系时比中国大陆青少年和马来西亚华人青少年更积极:马来西业华人青少年则最弱。结论:依恋关系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因此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依恋研究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青少年同伴依恋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归属需要满足的中介作用以及母子依恋在中介作用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同伴依恋问卷、学习中的归属需要满足量表、亲子依恋问卷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等测量工具,选取北京市八所中学发放问卷,有效被试2263人。结果:(1)同伴依恋对网络成瘾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加入归属需要满足作为中介变量后,同伴依恋仍能显著预测网络成瘾,归属需要满足部分中介了同伴依恋对网络成瘾的影响。(2)母子依恋显著调节归属需要满足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只有母子依恋高的个体,归属需要满足才能显著预测其网络成瘾。结论:青少年同伴依恋可通过改变归属需要满足状态进而影响其网络成瘾发展,母子依恋则调节青少年归属需要满足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日常情绪体验及与亲子、同伴依恋的关系。方法:选取学生694例(小学177例,初中283例,高中234例),采用儿童青少年积极和消极情绪体验量表(PANAS-C)和人际依恋量表(IPPA)对其日常积极(PA)和消极(NA)情绪体验及母子、父子和同伴依恋进行评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初中男生PA和NA得分均高于女生[(2. 2±0. 7) vs.(1. 9±0. 6),(1. 5±0. 5) vs.(1. 3±0. 3),均P 0. 05],高中男生NA得分低于女生[(1. 3±0. 3) vs.(1. 5±0. 4),P 0. 05]。母子依恋直接或通过同伴依恋正向预测小学生PA,中介效应占比16. 1%,同时直接负向预测小学生NA (β=-0. 21,P 0. 05),直接正向预测初中生PA和NA (β=0. 28,0. 16,均P 0. 05);父子依恋对三个年级段学生PA正向预测均通过同伴依恋实现,中介效应分别占比38. 5%,76. 9%和53. 3%,同时直接负向预测初中生NA (β=-0. 24,P 0. 05),通过同伴依恋负向预测高中生NA,中介效应占比16. 7%;同伴依恋对小学生和初中生NA无预测作用。结论:相比而言,母子依恋对小学生情绪体验更为重要,父子依恋对初中生更为重要,同伴依恋对高中生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亲子依恋关系和人格特质对网络成瘾的作用途径。方法:选取福建省5所中学共1 437名中学生,通过网络成瘾量表、青少年亲子依恋量表和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进行在线调查。使用EBICglasso模型分析网络成瘾和亲子依恋、人格的关系;使用强度和桥连强度发现网络成瘾和亲子依恋网络的关键节点。结果:网络分析模型显示,网络成瘾以症状“因不能上网而烦躁不安”(强度=1.47)为中心形成稳定的网络结构;父子依恋核心条目为“向父亲倾诉”(强度=1.53),母子依恋条目为“我认为母亲很称职”(强度=1.45)。桥连强度结果显示,亲子依恋通过亲子疏离维度网络与网络成瘾产生联系;神经质(桥连强度=0.77)是青少年亲子依恋和网络成瘾的重要桥连节点。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状以戒断反应和现实社会功能问题为主;亲子疏离和神经质是亲子依恋关系与网络成瘾关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