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预测食管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1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110例食管癌患者NLR≥4为临界点,将11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高NLR组(即NLR≥4)45例和低NLR组(即NLR4)65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淋巴结转移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10例患者共有87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中高NLR组45例中有43例(95.56%)出现淋巴结转移,低NLR组65例中有44例(67.69%)出现淋巴结转移。高NLR组的淋巴结转移数及肿瘤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均多于低NLR组(P0.05),表明术前NLR水平和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高NLR组的淋巴结转移人数比例、淋巴结转移度均高于低NLR组(P0.05)。肿瘤T分期[OR=1.898,95%CI(1.151~3.130)]、NLR≥4[OR=1.919,95%CI(1.076~3.422)]是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NLR较高的食管癌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性越大、肿瘤浸润越深、远处转移可能性越大,提示应扩大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此外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天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淀粉样蛋白A(SA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及CD4+T细胞、CD8+T细胞、CD4+ T/CD8+T、自然杀伤细胞(NK)等免疫细胞所占比例.结果 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两组患者的CRP、IL-6、SAA及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而CD4+T、CD8+T及NK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炎症因子各指标的上升程度及免疫细胞水平的下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效果显著,且能够降低术后的急性期炎症反应,弱化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卵巢癌组织中CD4+、CD8+、Foxp3+T细胞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卵巢癌组织和12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的CD4+、CD8+、Foxp3+T细胞数,并对卵巢恶性肿瘤组织癌巢及间质中的CD4+、CD8+、Foxp3+T细胞数与年龄、病理分级、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月经史、腹水、单侧/双侧、包膜是否完整、CA125水平及组织学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1卵巢癌组织中的CD4+、CD8+、Foxp3+T细胞的数量及CD4+T/CD8+T细胞的比值与良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卵巢癌组织癌巢内CD4+、CD8+T细胞的数量及CD4+T/CD8+T细胞的比值显著低于间质内(P0.05)。3卵巢癌癌巢内,CD4+、CD8+、Foxp3+T的数量及CD4+T/CD8+T细胞的比值均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CD8+、Foxp3+T的数量还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4卵巢癌组织间质内,CD8+T细胞的数量与FIGO分期、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Foxp3+T细胞的数量与病理分级、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III期、双侧卵巢癌患者CD4+T/CD8+T细胞的比值低于I/II期、单侧卵巢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Foxp3+T细胞和CD8+T细胞在癌巢内及间质内均呈正相关(r=0.516,P0.05;r=0.430,P0.05)。综上所述,卵巢癌组织中CD8+、Foxp3+T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且与FIGO分期呈正相关,提示二者可能共同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晚期卵巢癌组织中Foxp3+T细胞的数量增多、CD4+T/CD8+T细胞比值下降提示患者卵巢局部的免疫反应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原位肿瘤中浸润T细胞数量与临床转移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肺癌组织共140例(其中发生转移的4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在肿瘤组织的浸润情况,对比未转移和转移患者肿瘤组织CD4~+T细胞和CD8~+ T细胞的浸润数量,采用生存分析对比不同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浸润数量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肿瘤组织CD4~+ T细胞比例差异不大,转移组患者肿瘤组织CD8~+ T细胞数量显著低于转移组,且未转移组CD8/CD4比例显著高于转移组, CD8~+ T细胞数量多和CD8/CD4比例高的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优于CD8~+ T细胞数量少和CD8/CD4比例低的患者。结论出现转移的NSCLC患者肿瘤组织CD8~+ T细胞浸润数量、 CD8/CD4比例均显著下降,与NSCLC转移患者预后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检测卵巢浆液性癌患者癌组织中CD4+CD25+及CD8+T细胞的数目,探讨其两种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对疾病发展及预后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双标及单标的染色方法检测41例卵巢浆液性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标本中CD4+CD25+和CD8+T细胞的数目。结果显示,癌灶中CD4+CD25+T淋巴细胞为(19.95±11.50)个/10HPF,CD8+T淋巴细胞为(43.46±16.69)个/10HPF。生存分析发现高CD4+CD25+T细胞组患者总生存期较低CD4+CD25+T细胞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高CD8+T细胞组患者总生存期与低CD8+T细胞组相比延长,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两种T细胞数目与患者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腹水细胞学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P>0.05)。结果表明,卵巢浆液性癌中高CD4+CD25+T细胞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可能与CD4+CD25+T细胞介导的免疫抑制导致肿瘤免疫逃逸有关;癌组织中高CD8+T细胞提示患者预后较好,两种T细胞对卵巢浆液性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可以通过阻断CD4+CD25+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改善卵巢浆液性癌患者的预后,为卵巢癌治疗提供靶目标。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细胞中c-erbB-2与P-gP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细胞c erbB 2与多药耐药性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细胞c erbB 2和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 4 6例食管癌手术标本中癌细胞P 糖蛋白 (P gp)表达水平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食管癌中c erbB 2表达阳性 12 / 4 6例 (2 6 1% ) ;P gp表达阳性 2 8/ 4 6例 (6 0 9%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情况与c erbB 2和P gp表达比较发现 ,在c erbB 2阳性时淋巴结有转移 (31 0 9%± 5 33% )与无转移 (8 0 4 %± 3 0 3% )组的P gp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0 73) ,而在c erbB 2阴性时淋巴结转移情况与P gp表达无相关性。食管癌临床分期与c erbB 2和P gp表达比较发现 ,在c erbB 2阳性时 ,Ⅲ~Ⅳ期 (33 6 8%± 5 5 1% )与Ⅱ期 (9 30 %± 2 78% )组P gp表达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2 7) ,而在c erbB 2阴性时临床分期与P gp表达无相关性。食管癌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与c erbB 2和P gp表达均无相关性。结论 在c erbB 2表达阳性时食管癌中有淋巴结转移、临床Ⅲ~Ⅳ期患者与P gp表达升高有相关性 ,提示双阳性时肿瘤患者预后较差。但在c erbB 2表达阴性时食管癌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P gp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胃癌术后腹膜转移和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关系,进一步探讨肿瘤标志物CEA、CA19-9及CA125在胃癌术后腹膜转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至2016年因胃癌术后在本院复查的、相关临床资料齐全的181名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有无腹膜转移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Lauren分型、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分期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进一步比较两组间血清CEA、CA19-9及CA125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方法比较这三种肿瘤标志物诊断胃癌术后腹膜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胃癌术后发生腹膜转移组患者原发病灶的浸润深度更深、分化程度更低、淋巴结转移数更多、肿瘤分期更晚,且Lauren分型多为弥漫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发生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术后腹膜转移组的血清CEA、CA19-9和CA125水平均高于无腹膜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中CA 125的诊断效能最高.CEA+ CA19-9+ CA125联合检测诊断腹膜转移的灵敏度高达91.7%,高于CA19-9+ CA125联合检测及三者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原发病灶T分期为T2和T4期、N分期为N2和N3期、中低分化、弥漫型胃癌及Ⅲ、Ⅳ期患者术后发生腹膜转移的几率较高,术后密切随访血清CEA、CA19-9及CA125水平可早期诊断腹膜转移,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不同区域淋巴结及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频数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5例胃癌患者不同区域淋巴结及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标本中Tregs占CD4+T细胞比例,并与胃癌TNM分期、分化程度等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regs在引流区阳性淋巴结、引流区阴性淋巴结、非引流区淋巴结、外周血中比例分别为(20.71±2.72)%、(14.43±2.62)%、(10.09±2.27)%、(9.72±2.13)%,前3组中两两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后2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引流区阳性淋巴结中Tregs细胞比例与肿瘤分期无显著相关(P0.05);引流区阴性淋巴结、非引流区淋巴结、外周血中Tregs细胞比例与肿瘤分期相关(r=0.429、0.453、0.367;P0.05),且Ⅲ+Ⅳ期Tregs比例显著高于Ⅰ+Ⅱ期比例。不同区域淋巴结Tregs分布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分化间差异无相关性。结论 Tregs在不同区域淋巴结及外周血中分布表达呈递减趋势,可能是导致胃癌淋巴结微环境内出现局部免疫抑制,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自控镇痛对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外周血T淋巴哑群的影响.方法:60例ASAI-Ⅱ级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静脉内麻醉(TIVA),观察组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CEGA),术后两组均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麻醉前30 min(T1)、切皮后2 h(T2)、术后4 h(T3)、术后24 h(T4)和术后48 h(T5)5个时点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浓度,计算CD4+/CD8+比值,并观察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观察组切皮后2 h和术后4 h与对照组比较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显著上升、CD8+T淋巴细胞明显下降(P<0.05);术后24 h、48 h时,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段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自控镇痛可以调节食管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细胞免疫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地佐辛联合咪达唑仑麻醉对肺楔形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9 年 11 月至2021年 11 月收治的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 8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3 例.对照组椎旁阻滞前给予咪达唑仑+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椎旁阻滞前给予咪达唑仑+地佐辛麻醉.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的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T 淋巴细胞亚群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2 两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水平较T1 均降低(P<0.05),对照组T3 MAP、HR水平较T2 升高(P<0.05)、T4 较T3 降低(P<0.05),观察组T2、T4两指标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T2 各应激指标水平均较T1 升高、T3 较T2 升高、T4 较T3 升高(P<0.05);但观察组的T2、T3、T4各应激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T1 的CD3+、CD4+、CD8+、CD4+/CD8+水平均无明显差异;术后 48 h对照组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T1 低(P<0.05),且观察组术后 48 h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联合咪达唑仑麻醉应用于肺楔形切除术具有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应激反应及减轻免疫抑制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肿瘤总体积(TTV)及肿瘤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采用益善生物技术公司使用的"免疫去除结合纳米过滤法"Can PatrolTM行CTCs检测。同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收集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肿瘤最大直径及肿瘤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计算出外周血CD4~+/CD8~+比值、NLR及TTV。根据CD4~+/CD8~+平均值及TTV、NLR中位数将CD4+/CD8+比值、TTV和NLR分为高、低2组;根据肝癌第7版TMN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I+II期和III+IV期2组。分别比较CTCs在2组中的差别。结果:高CD4~+/CD8~+比值组外周血CTCs数及间质型CTCs数明显低于低CD4~+/CD8~+比值组(P0.05)。高TTV组外周血的CTCs数、间质型CTCs数及混合型CTCs数明显高于低TTV组(P0.05);肿瘤分期I、II期组外周血的CTCs数、间质型CTCs数及混合型CTCs数明显低于III、IV期组(P0.05)。高NLR组与低NLR组外周血的CTCs数、间质型CTCs数、混合型CTCs数和上皮型CTCs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CTCs;外周血CTCs与T细胞免疫、TTV及肿瘤分期有显著相关:T细胞免疫越差、TTV越大及肿瘤分期越晚,外周血的CTCs越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72例中晚期胃癌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治疗措施均为先行单纯化学治疗随后接受DC-CIK细胞免疫治疗,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以及NK细胞亚群的百分比水平,观察并比较2阶段治疗前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进一步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得到影响免疫状态的因素。结果 72例中晚期胃癌患者经单纯化学治疗后,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及CD4~+/CD8~+比值水平均无显著变化;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以及NK细胞亚群水平均有显著变化;不同性别、有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中晚期胃癌患者细胞免疫治疗后的免疫状态无差异(P0.05)。不同年龄(P=0.041)、不同肿瘤大小(P=0.025)、不同TNM分期(P=0.017)中晚期胃癌患者细胞免疫治疗后的免疫状态有差异,并且是影响其免疫状态的危险因素。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改善中晚期胃癌患者免疫状态。TNM分期、年龄和肿瘤大小是DC-CIK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后的免疫状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对其免疫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6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患者在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相关干预措施,而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心理特点以及免疫学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和免疫学相关指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较干预前无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术前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同时,观察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此外,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同时,观察组患者的CD3+和CD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进而能够使患者预后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TP1B在ER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与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179例乳腺癌标本中PTP1B蛋白的表达,分析PTP1B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ER阳性乳腺癌中,PTP1B表达水平与T分期(P=0.038)、淋巴结转移(P=0.021)、肿瘤分期相关(P=0.008)。Kaplan-Meier检测结果显示,与PTP1B低表达组相比,PTP1B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更低(P=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和PTP1B表达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R阳性乳腺癌中PTP1B的表达与肿瘤进展和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TP1B可能是ER阳性乳腺癌预后不良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愈合进程及营养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营养辅助治疗方式分为A(n=34)、B(n=30)、C(n=26)三组。A组接受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瑞能)辅助治疗方案,B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能全力)辅助治疗方案,两组均于术后第1天、第2天及第3~7天给予全量的25%、50%和100%后,逐日减少剂量直至过渡到正常饮食;C组接受肠外营养辅助治疗方案,术后第1天起静脉输注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等混合液,以125.52 kJ/kg计算,应用8~10 d后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观察对比三组受试者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创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差异,记录其术前及术后第1、8天时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IL-6]、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变化情况。结果:①三组术后吻合口瘘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②三组创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均长于其他两组(P<0.05)。③术后第1天,三组患者CD3+、CD4+、CD4+/CD8+等免疫指标水平及TP、ALB等营养指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CD8+水平及CRP、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则较术前显著提升(P<0.05),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三组各营养指标仍明显低于术前,但A、B组显著高于C组(P<0.05);各炎症因子指标仍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A、B组显著低于C组(P<0.05)。三组中A组术后第8天各免疫指标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术前降低,CD8+水平则明显提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予以肠内营养辅助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其预后质量,对缩短愈合进程、提升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态等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E2F转录因子3(E2F3)表达与CD8~+T细胞浸润的特点及其与膀胱癌恶性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10例不同病理分期、分级的膀胱癌组织和相应正常膀胱组织中E2F3的表达情况及CD8~+T细胞浸润特征,Western blot法检测82例膀胱癌组织及相应正常膀胱组织中E2F3、CD8蛋白水平,直线相关分析方法分析E2F3表达与CD8~+T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膀胱癌组织中E2F3高表达,膀胱癌组织中E2F3表达随肿瘤分期、分级增加逐步增高,而相应肿瘤内CD8~+T细胞浸润数目逐步减少,E2F3高表达组肿瘤内CD8~+T细胞浸润数目显著低于E2F3低表达组。E2F3阳性率及CD8~+T细胞的浸润数量减少与肿瘤病理分期、分级、肿瘤大小、伴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等肿瘤临床侵袭性指标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肿瘤E2F3表达水平与肿瘤内CD8~+T细胞浸润数目呈负相关。生存分析表明E2F3高表达患者术后5年预后更差。结论膀胱癌组织中E2F3水平与肿瘤侵袭性关系密切,与肿瘤内CD8~+T细胞浸润数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大肠癌患者抑郁、焦虑等症状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相关性,探索抑郁、焦虑症状影响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法选取大肠癌病例组72人及正常对照组44人,评估焦虑、抑郁状态,人格特征等;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性T细胞所占比例。结果大肠癌组抑郁及艾森克人格量表(EPQ)的神经质维度(EPQ-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癌组抑郁不同程度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癌组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肠癌组焦虑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大肠癌组和正常对照组的CD4~+(%)和CD4~+/CD8~+无差异(P0.05),大肠癌患者的调节性T细胞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总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大肠癌组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质人格的发生比率高于一般人群。大肠癌患者术前调节性T细胞升高,存在免疫抑制,但其调节性T细胞与抑郁症状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Foxp3基因在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差异。方法:46例初诊、初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Real-time PCR检测Foxp3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环境中Foxp3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外周血及肿瘤组织匀浆中的TGF-β和IFN-γ水平。结果:Foxp3基因在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明显强于无转移的淋巴结,有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微环境中的Foxp3表达明显强于无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前者肿瘤组织匀浆中的TGF-β水平也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Foxp3基因的表达及TGF-β、IFN-γ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有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微环境中存在Foxp3基因表达增强及TGF-β水平增高的现象,提示该类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局部肿瘤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经胸切除术治疗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食管癌的根治效果与肺保护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合并COPD的食管癌患者102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不经胸切除组与经典组,每组51例。不经胸切除组采取不经胸食管癌切除术,经典组采取传统经典根治术。统计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1 d、3 d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血清皮质醇(Cor)、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水平,术前及术后1 d、1个月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不经胸切除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短/少于经典组(P 0. 05);术后1 d、3 d,2组患者血清WBC、CRP、IL-6、Cor、SOD、MDA水平均较术前提高(P 0. 05),但不经胸切除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均低于经典组(P 0. 05);术后1 d、3 d,2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 0. 05),但不经胸切除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经典组(P 0. 05);术后1 d、1个月,2组患者MVV、FEV1、FVC均较术前降低(P 0. 05),但不经胸切除组MVV、FEV1、FVC高于经典组(P 0. 05);不经胸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典组(P 0. 05)。结论 与经典根治术相比,不经胸切除术治疗合并COPD的食管癌创伤较小,手术创伤所致炎性应激反应较小,可减少对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损害,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3和CD4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64例癌旁正常组织中B7-H3与CD44的表达,分析B7-H3、CD4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B7-H3和CD4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B7-H3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块大小均无关(P0.05)。CD44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块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B7-H3与CD4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3,P0.05)。结论 B7-H3、CD44均与食管癌侵袭性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提示B7-H3和CD44协同参与肿瘤的进展,促进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