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86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病人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使用动机性访谈技术进行干预。干预后分别评估两组病人的运动耐力、再次住院率及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病人运动耐力、服药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再次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动机性访谈干预方式可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力和服药依从性、降低再次住院率,效果优于传统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配合动机性访谈在慢性心力衰竭并发便秘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发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微信平台配合动机性访谈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排便恢复情况、护理依从率、生活质量[采用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AC-QOL)]、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排便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护理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个月后PAC-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平台配合动机性访谈在慢性心力衰竭并发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满意,能缩短患者排便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护理依从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动机性访谈组(干预组)94例与对照组92例,干预组采用动机性访谈计划进行院内及院外护理,内容围绕患者自我管理及服药依从性,从访谈中发现患者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并与患者共同协作制定解决方案;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入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分别采用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和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量表对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在自我管理水平上,两组患者入院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药物管理、饮食管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症状管理评分分别为(16.3±2.6),(13.1±2.3),(17.2±2.2),(17.5±2.9)分,高于入院时的(13.5±2.5),(10.1±1.7),(13.0±2.0),(13.9±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1,2.09,2.17,2.14;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服药依从性水平上,干预组有忘记服药的经历、有时不注意服药、自觉症状改善时曾经停药、服药自觉症状更坏时曾经停药较入院时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可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且可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从动机性访谈概述、动机性访谈在腹膜透析病人中的应用现状两方面进行综述,提出相关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动机性访谈在腹膜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生与患者认知水平及生活行为方式紧密相关,针对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是控制和改善慢性病病程的有效措施。动机性访谈(MI)通过探索患者内在,使患者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主动去改变,干预方式相比传统的健康教育,在减少患者不良行为和促进健康行为改变方面有积极作用。现将MI在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综述如下。1 MI相关概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MI)在癌症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0例癌症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及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MI方式进行心理干预。观察并评价两组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活动、手术配合程度及术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生命质量。结果两组术前的心理活动、手术配合程度、治疗依从性及生命质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癌症择期手术患者采用MI的方式,可以改善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提高手术患者术后治疗的依从性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动机性访谈的延续性护理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14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动机性访谈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基于动机性访谈延续护理应用于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内镜术后护理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用药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机性访谈干预在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 12月-2018年12月我院心内科10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54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动机性访谈干预,比较2组服药依从率。 结果 出院1个月及3个月时,干预组服药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χ2=31.906,P<0.001;χ2=44.795,P<0.001);且干预组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时,服药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1,P=0.104)。结论 动机性访谈可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且持续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跨理论模型(TTM)架构的评估方法对患者进行动机性访谈。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两组干预前后采用自我管理量表进行行为改变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干预后自我管理总分及4个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总分及4个维度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自我管理总分及4个维度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动机性访谈可提高CHF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抽样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动机性访谈进行干预。随访观察半年,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康复的情况、生活质量、6min步行试验及因心衰再入院的比例。结果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干预组在运动康复改变中处于前意向、意向、决策、行动和维持阶段的病例数构成情况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P0.001),更多患者进行了运动康复。干预组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偏低(P0.01,P0.01,P0.001);而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干预组6min步行试验(6MWT)的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01,P0.001)。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因心衰再入院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1)。结论动机性访谈可以有效激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运动康复的积极性,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动机性访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管理的影响。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 Med、High Wire、MEDLINE、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这七个中英文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动机性访谈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利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共纳入研究6篇,皆是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动机性访谈与传统健康教育之间,服药依从性(RR:1.37,95%CI:1.15,1.63,P=0.000 4)、饮食管理(SMD:1.45,95%CI:1.20,170,P=0.000 4)、药物管理(SMD:1.57,95%CI:0.70,2.44,P<0.000 01)、心理及社会适应(SMD:1.99,95%CI:1.50,2.49,P<0.000 01)、症状管理(SMD:1.99,95%CI:1.10,2.88,P<0.000 1)、再次入院率(RR:0.56,95%CI:0.38,0.81,P=0.003)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机性访谈可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减少3个月内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3.
张莹  余丽君 《护理研究》2013,(26):2827-2829
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是由Miller等[1]在20世纪80年代初根据治疗乙醇依赖病人的经验建立起来的一种访谈技术。从90年代开始,动机性访谈作为一种干预方法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多个领域,如物质滥用(戒烟、戒酒)、减重、增强体育锻炼、艾滋病的防护等,涉及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9000万,成人患病率达9.7%[1]。不良的生活方式被认为是引起糖尿病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改变患者的行为和认知对其预防和治疗至为关键[2]。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咨询方式,着眼于改变患者的动机,以达到改变其行为的目的[3]。目前在西方国家MI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进行了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4-5],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我国关于MI的应用和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将系统性回顾MI的概念、技术及其在糖尿病患者教育中的应用,阐明MI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动机性访谈(MI)是以病人为主体的交流沟通方式,通过引导病人激发其内在动机而促进病人行为习惯的良性转变,充分发挥病人的积极主动性。脑卒中病人有三高的特点,有70%~80%的脑卒中病人预后不良,会出现各种矛盾心理问题而致病人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下降,提高脑卒中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早已成为我国医疗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综述了MI理论及其在脑卒中病人自我管理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以后MI在脑卒中自我管理中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动机性访谈在肺结核患者戒烟干预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有吸烟嗜好的初治涂阳肺结核10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动机性访谈和一般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戒烟干预,观察两组的吸烟戒断率、肺结核治愈率、治疗期间密切接触者感染率指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研究组吸烟戒断率96.23%,对照组39.58%(χ2=37.09,P0.01),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治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密切接触者感染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在肺结核患者戒烟干预中效果良好,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治疗期间密切接触者感染率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正腹膜透析(PD)是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的一种透析方式,尤其是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终末期肾病(ESRD)替代治疗和支持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因其可居家操作,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保护残余肾功能、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因此应用广泛[1]。但由于患者文化水平高低不一及对相关医学知识缺乏和护理能力低等关系,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直接影响了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所以适当的护理干预对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2-3]。动机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动机性访谈教育模式,使得患者能够实施自我规律的血糖监测并及时纠正不良行为,随访6个月之后,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动机性访谈,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变之前的不良行为,而且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从而减少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MI)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72例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MI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院内常规健康干预方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及服用依从性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4个维度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HF患者应用MI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增强其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及阶段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动机性访谈及阶段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降低,且干预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简明健康状况问卷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干预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动机性访谈及阶段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