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双能X射线骨吸收测定技术对单位面积内的骨密度进行评价,但是该技术测量的结果为三维空间分布的骨组织密度在二维平面内的投影,难以有效反映骨组织的三维空间密度.此外,对于松质骨和皮质骨也难以有效区分,应用效果有限.定量CT技术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该问题,该技术可以对骨组织密度的三维空间分布进行有效检测,能够有效测量任何部位松质骨和皮质骨单位体积内的骨矿物质含量.基于该技术得到的高分辨率影像资料来构建有限元模式,还可以对骨组织强度进行更为准确可靠的评估.文章将近些年取得的研究认识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骨强度的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XA测量骨密度的准确性.方法用DXA(前后位扫描)测量5具浸泡在25cm水深中的猪腰段脊柱,共计20例椎骨,将测量的结果与灰重及灰重密度计算相关性.结果骨矿含量(BMC)与灰重的相关性为0 .94,P<0.01,而骨密度(BMD)较差r=0.4,P>0.05.结论 DXA测量骨密度中骨矿含量(BMC)较准确,而骨密度(BMD)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DXA测量骨密度的准确性。方法 用DXA(前后位扫描 )测量 5具浸泡在 10cm水深中的猪腰段脊柱 ,共计 2 0例椎骨 ,将测量的结果与灰重及灰重密度计算相关性。结果 骨矿含量 (BMC)与灰重的相关性为 0 95 ,P <0 0 1,而骨密度 (BMD)较差r =0 4 7,(P <0 0 5 )。结论 DXA测量骨密度中骨矿含量 (BMC)较准确 ,而骨密度 (BMD)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羊椎体骨的灰重密度为标准,比较腰椎CT值与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对椎体骨密度测量的准确性,探讨腰椎CT值对骨密度的测量价值。方法取42节羊腰椎椎体,去除周围软组织及附件,分别进行CT平扫、DXA检查以测量各椎体骨密度,然后将椎体煅烧得到灰重密度值。首先对腰椎CT值测量方法进行可靠性分析,然后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方法所测量骨密度与灰重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腰椎CT值测量方法的组内相关系数是0.961,组间相关系数是0.975。腰椎CT值为(434.26±63.38),DXA所测骨密度为(0.65±0.06)g/cm~2,灰重密度为(0.29±0.05)g/cm~3。腰椎CT值、DXA测量结果与灰重密度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855、0.905,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CT值测量与DXA测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良好的可重复性。与DXA一样,腰椎CT值可准确判断腰椎椎体骨密度高低,可作为DXA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骨量的生理变化规律,叙述骨骼正常生长的不同时期和影响人体骨密度有关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介绍骨密度测量的常用方法,以及定量超声测定法的优缺点。研究骨生长、检测骨密度、提高骨强度是儿童保健的重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XA)检定结果在临床的应用。方法:按照JJG1050-2009《X、γ射线骨密度仪》规程方法检定DXA的重复性、测量误差,采用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分析校正测量结果。结果:检定某型DXA的重复性<1%,临床上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变化,在0.05显著性水平,对超过2.8%骨密度的变化判断有效;在观察药物疗效的样本量计算时,要发现骨密度增高0.5%,需42例。该型DXA的测量误差范围在1.5%~13.6%,不满足规程要求,经线性校正后为-3.9%~3.9%,骨密度测量结果可信。某4台DXA的测量误差范围在校正前最大为-10.2%~15.0%,校正后最大为-2.0%~6.4%,4台DXA的测量误差变小且互相趋于一致,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结论:骨密度仪重复性可以确定骨密度变化的最小显著变化值及计算观察药物疗效的样本量,对超差骨密度仪线性校正测量值,可使测量误差变小。不同型号DXA的测量标准模体,并对测量值进行线性校正,其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可以互相校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人群瘦体重、体脂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长沙地区各工作岗位的45~81岁绝经一年以上健康女性志愿者185例,采用美国Hologic QDR-4500A型扇形束DXA仪,测量每例受试者腰椎前后位腰1至腰4及髋部总体面积BMD,单位g/cm2.用美国Hologic QDR-4500A型扇形束DXA仪作全身扫描测出头部、躯干、肋骨、骨盆、脊椎、上肢、下肢及全身的骨矿物含量、BMD、体脂含量和肌肉组织重,结合测得的指标,计算出体重、瘦体重和体脂百分比.结果 瘦体重与各个部位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总体脂含量与髋部骨密度呈正相关,体脂百分比与全身骨密度呈负相关. 结论 坚持适当运动以维持瘦体重,有助于减少绝经后女性骨量的丢失.  相似文献   

8.
王敏 《家庭医学》2022,(4):18-19
什么是骨质疏松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但骨量下降也不都是骨质疏松,必须达到一定标准.用双能骨密度仪(DXA)测定,对于停经后女性或50岁以上的男性,定出以下4项指标:①骨密度正常,-1.0≤T值≤1.0;②低骨密度或骨含量减少,-2.5<...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女中学生全身骨密度与肌肉、脂肪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女中学生48名,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及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全身骨密度、骨矿含量(BMC)、肌肉含量(LM)、脂肪含量(FM),分析全身骨密度与肌肉、脂肪的相关性。结果用DXA及BIA测得48名女中学生的脂肪含量百分比(FM%)、L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与BM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名女中学生全身骨密度与体质量、体质指数(BMI)、LM均呈正相关性(P0.05),与FM无相关性(P0.05)。13岁和14岁女中学生全身骨密度与体质量、LM无相关性,15~17岁女中学生全身骨密度与体质量、LM均呈正相关;各年龄段女中学生全身骨密度与FM均无相关性。结论女中学生全身骨密度与体质量、BMI呈正相关,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肌肉组织,与脂肪组织关系不大。青春期女性应加强营养,注意体育锻炼,增加肌肉含量及瘦体质量,促进骨骼发育,积累更高的峰值骨量。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是人类机体老化而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是一种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改变及骨折危险增大的系统性骨骼疾病。它的诊断除根据年龄、骨痛、肌痛、龟背、身高降低、多发骨折等临床表现外,主要依靠物理学方法作骨量(BMC)或骨密度(BMD)测量;用生化方法测定骨代谢的特殊物质。前如X光、CT、B超、单/双光子骨密度测量等,这些方法能测定骨的矿物质含量和密度.井能对骨质疏抡的部位加以确定,但其变化必须累积到一定程度才能被发现。生化方法测定骨代谢的特殊物质.能及时反映代谢的变化,适合于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1.
自幼补钙增加雌性鼠峰值骨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0只8周龄Wistar雄鼠分为5组分别喂饲不同含钙量饲料32周后,每组半数动物处死,剩余大鼠除假去势组外均作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大鼠喂饲相同含钙量膳食10周后处死。处死大鼠作骨密度,骨矿含量,骨组织切片及血清有关指标检测。结果:高钙组峰值骨密度明显高于低钙组(P<0.01),去势10周后以低钙组骨密度最低(P<0.05),骨组织形态学显示骨峰值期高钙组骨皮质较低钙组厚,骨小梁多且粗大。结论:自幼补钙有利于形成较高的峰值骨密度,而较高的峰值骨密度可延缓去势后骨量的丢失,从而对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胫骨定量超声(QUS)和双能X线吸收法(DXA)在骨密度(BMD)测量和骨质疏松(OP)诊断中的一致性。方法用胫骨QUS测量1596例健康女性的胫骨超声传播速率(SOS),同时用DXA测量受试者腰椎后前位和侧位、髋部和前臂BMD。结果胫骨SOS与DXA测量的各部位BMD均有良好的相关性(P=0.000)。QUS与DXA测量各部位诊断OP的齐同率为(47.9±26.4)%。QUS对OP的检出率在60岁以上女性与DXA测量腰椎整体体积BMD和前臂多数区域BMD对OP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XA与QUS测量诊断OP的齐同率以在前臂各区最高(61.6%~100.0%),股骨颈最低(12.6%~20.5%)。结论胫骨QUS与DXA的骨密度检查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BMD测量法的互补手段和骨质疏松的一种筛查方法;胫骨QUS可能更适合于年龄相对较大(60岁以上)的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生物电阻抗法(MF-BIA)和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成年超重、肥胖人群骨矿含量的一致性,建立MF-BIA法校正预测模型,为MF-BIA法准确测量我国成年超重、肥胖人群的骨矿含量提供依据。方法志愿招募成年超重、肥胖者1323人,分别采用MF-BIA法和DXA法测定受试者的骨矿含量,分析2种方法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建立MF-BIA法校正预测模型。结果 MF-BIA法测量成年超重男性、肥胖男性、超重女性、肥胖女性的骨矿含量与DXA法测量的骨矿含量差值分别为0.28、0.38、0.24和0.36 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超重男性、肥胖男性、超重女性、肥胖女性MF-BIA法与DXA法测量骨矿含量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787、0.796、0.741和0.788,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F-BIA法校正预测模型为:超重男性人群,骨矿含量(DXA法)=-0.297+1.005×骨矿含量(MF-BIA法);肥胖男性人群,骨矿含量(DXA法)=0.302+0.799×骨矿含量(MF-BIA法);超重女性人群,骨矿含量(DXA法)=0.780+0.598×骨矿含量(MF-BIA法);肥胖女性人群,骨矿含量(DXA法)=0.755+0.597×骨矿含量(MF-BIA法)。结论 MF-BIA法和DXA法测量中国成年超重、肥胖人群骨矿含量一致性较差;在中国成年超重、肥胖人群中,使用MFBIA法测量骨矿含量需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4.
骨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器官,在一生中骨量不断积累,使骨的构筑结构坚固并能承重,在30—40岁骨质达到峰值并保持稳定。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945名健康人,其中包括50个家庭的骨密度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治疗体会,浅析北方地区人群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骨龄与骨密度的关系,为骨龄的评估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698名6~14岁儿童手腕部骨密度和采用TW2法对左手腕骨平片计算儿童骨龄。结果:6~14岁儿童骨龄与骨密度、年龄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对儿童进行骨密度的测量可以初步预算儿童骨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Cbfα1、PPARγ对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探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塑料包埋椎骨组织,通过Goldner′s Massion Triehrome染色,通过骨量测量,分析骨密度正常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椎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不同组成骨细胞中Cbfα1、PPARγ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三组中的差异及其与骨计量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与正常组相比,成骨细胞中Cbfα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骨小梁间隔呈负相关,与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占全部骨小梁体积呈正相关;基质细胞中PPARγ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骨小梁间隔呈正相关,与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占全部骨小梁体积呈负相关。结论Cbfα1、PPARγ蛋白具有使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别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潜能。两者表达水平的失衡导致成骨细胞生成减少,脂肪细胞生成增多,骨吸收增强,骨量丢失增加,这可能是骨质疏松发病的又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徐州市贾汪区居民骨量低下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13年9月3日—9月30日对徐州市贾汪区1 979名40~69岁居民进行统一问卷调查,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进行骨密度测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骨折史、绝经年数、豆制品摄入、骨质疏松症易患人群知晓情况、预防骨质疏松均衡饮食知晓情况及骨健康基本补充剂知晓情况可能与骨量低下有关(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骨折史和绝经年限长是女性骨量低下的危险因素(P均<0.05);年龄大、豆制品食用频次低是男性骨量低下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绝经年限长对女性骨量低下的贡献较大,年龄大是男性骨量低下的主要危险因素,适量食用豆制品可以降低男性发生骨量低下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定量超声检测在社区骨质疏松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7例研究对象分别行右侧跟骨定量超声检测(QUS)和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腰椎及髋部骨密度、t值,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了解QUS的诊断价值。以DXA法为诊断骨质疏松症金标准,分析QUS诊断ROC曲线,确定最佳阈值,判定灵敏度、特异度,评估诊断效能。结果入组对象骨量减少227例(63.6%),骨质疏松112例(31.4%);QUS-T和DXA-T呈正相关。QUS-T与DXA-T腰椎、髋部的相关性系数男性分别为0.092、0.234,女性为0.308、0.218。QUS检测骨量减少的ROC曲线面积为0.716,最佳界值为-2.325,敏感度为0.90,特异性为0.50,尤登指数为0.400。骨质疏松的ROC曲线线下面积为0.687,最佳界值为-2.48,敏感度为0.870,特异性为0.420,尤登指数为0.290。结论 QUS检测虽不能用于骨质疏松的诊断,但可作为社区筛查骨质疏松的有效工具,根据筛查结果适时用DXA确诊,有益于家庭医生早期开展干预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所致的骨折中,以股骨颈骨折影响最大,严重者可因骨折的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对性别、年龄和测量部位的骨量峰值及其骨量下降速度和程度的分析,均有助于骨折危险因素的评估。无论是单独测量腰椎还是股骨颈的骨密度值,都可预测脊椎和股骨颈骨折发生的危险性,但在预测股骨颈骨折危险性方面,股骨颈骨密度测量的敏感性优于腰椎骨密度测量的敏感性;而在预测脊椎骨折危险性方面,股骨颈  相似文献   

20.
许海容 《现代医院》2013,13(3):143-144
目的了解本地区中老年妇女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探讨骨质疏松流行现状。方法应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Achilles Insight对女性右跟骨骨密度进行测定,以测定中的骨密度T值>-1为骨质正常,T值-1~-2为骨量减少,T值>-2为骨质疏松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河源地区中老年妇女人群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平均骨量减少率为22.96%,骨质疏松症平均患病率为25.63%。结论骨密度测量能较客观地反映骨量,是评价骨量和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手段;40~49岁年龄段的女性开始出现骨量丢失,60~69岁年龄段的女性处于骨量快速丢失期,应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