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语言安抚联合抚摸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儿科收治的1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发病期两组均予以抗感染、吸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以语言安抚,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语言安抚联合抚摸护理联合干预,4周后观察疗效,采用艾森克个性(儿童)手册(EPQ)评估患儿治疗前后疾病个性特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干预前后情绪状态,并采用哮喘生活质量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疗程结束后随访半年,使用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父母问卷)评估患儿半年来的行为表现,并统计患儿支气管哮喘再发次数。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3.7%,显著低于观察组95.0%(χ~2=13.70,P0.05);干预后,观察组精神质、外向、掩饰性评分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3.12,22.80,20.70;P0.01);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77,6.73;P0.01);干预后观察组哮喘发作症状、情感状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18,5.66;P0.05);干预后观察组行为障碍、再入院率依次为6.3%、16.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01,4.97;P0.05)。结论:语言安抚联合抚摸护理可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减少不良情绪发生,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优质干预模式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及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6月-2018年6月诊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146例展开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方式,观察组给予优质干预模式。随访4周后;采取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对患者家属进行评估,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的应对方式和肺功能指标,观察其经济学指标及干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肺功能(PEF、FVC及FEV1)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7.710,6.042,9.083;P0.001);两组干预前的MCMQ评分中面对及回避、屈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MCMQ评分中面对得分高于对照组,屈服、回避得分低于对照组(t=3.622,-6.156,-6.388;P0.001);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及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14.634,-12.197;P0.001),干预后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t=3.520,P0.001);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前的疾病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性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干预后的疾病不确定感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3.025,-23.215,-20.080,-21.561,-16.645;P0.001)。结论:优质干预模式能有效的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家属疾病的不确定感,改善其肺功能,提高应对能力及干预满意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居家手足口病儿童父母隔离依从性与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手足口病儿童10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及家长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儿及家长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连续干预8周,观察两组患儿家长隔离相关知识知晓程度、焦虑抑郁程度、卫生行为实施率及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结果:经过干预,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隔离要求的了解程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06,P=0.027);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焦虑自评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t=-15.236,P=0.000);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19.845,P=0.000);观察组患儿发热缓解时间低于对照组(t=-33.848,P=0.000)、皮疹消退时间低于对照组(t=-28.354,P=0.000)、溃疡缓解时间低于对照组(t=-23.643,P=0.000);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卫生习惯优于对照组(χ~2=4.513,P=0.034),七步洗手法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Z=2.805,P=0.037)。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居家手足口患者父母的依从性,降低焦虑抑郁程度,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防止交叉感染,保障患儿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更佳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10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出院前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儿给予微信平台延续护理;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延续护理。观察两组患儿1年内的病情控制情况(急性加重的次数及住院次数;哮喘控制测试得分;最高峰值流速变异率)及家长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复诊急性加重的次数及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最高峰值流速变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控制测试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满意度及疾病知识掌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平台的应用有助于儿童哮喘病情控制,患儿家长满意度高;采用"微信"平台进行护理干预是一种较佳的延续护理管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线上结合线下病友互动模式用于冠心病干预中对患者心理状态、自我和谐水平等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13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奇偶数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行线上结合线下病友互动模式干预,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评定量表(GAD-7)评价患者心理状态,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自我效能水平,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评价自我和谐水平,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PHQ-9、GAD-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0.132,-10.961;P0.05);观察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8.789,P0.05);观察组SCCS评分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134,-6.005;P0.05),自我灵活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307,P0.05);观察组SAQ评分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情况(AS)、心绞痛发作频率(AF)、治疗满意度(TS)、疾病认知水平(DP)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031,5.881,4.104,3.829,3.619;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线上结合线下病友互动模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及自我和谐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聚焦解决模式认知干预对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负性心理、病耻感、心理弹性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皮肤科90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并给予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认知干预,观察组给予聚焦解决模式认知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采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评价病耻感,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价心理弹性水平。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病耻感得分、CDRISC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3个月干预,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时的SAS评分(t=-11.283,P0.001)、SDS评分(t=-7.851,P0.001),病耻感得分(t=-9.242,P0.001)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DRISC评分(t=6.793,P0.00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77.7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13,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认知干预在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和病耻感,并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和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模式健康教育对重症患儿家长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患儿114例及家长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对患儿家长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儿家长进行思维导图模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家长知信行问卷评分及干预后家长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患儿家长SAS和SDS评分降低;观察组干预后患儿家长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8.914,-9.165;P0.05)。两组干预后知识、信念、行为和总分增加;观察组干预后知识、信念、行为和总分高于对照组(t=6.944,8.753,7.310,10.072;P0.05)。观察组干预后家长总满意率(96.49%)高于对照组(77.19%)(χ~2=9.289,P0.05)。结论:思维导图模式健康教育可明显减轻重症患儿家长抑郁、焦虑负性心理情绪,且可提高家长满意度,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整合性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对哮喘儿童心理韧性、生活质量及家长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哮喘患儿110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整合性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心理韧性、生活质量及家长认知水平。结果:①心理韧性: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目标专注(t=2.581,P0.05)、情绪控制(t=2.494,P0.05)、积极认知(t=2.617,P0.05)、人际协助(t=3.917,P0.05)、家庭支持(t=2.516,P0.05)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②生活质量: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总体健康(t=2.441,P0.05)、活力(t=2.177,P0.05)、情感职能(t=2.256,P0.05)、精神健康(t=2.108,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③家长认知水平:干预后,观察组家长哮喘知识(t=3.029,P0.05)、信念和态度(t=2.257,P0.05)、家长行为(t=2.433,P0.05)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整合性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可提升哮喘儿童心理韧性,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家长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结构式心理护理对行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结构式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分、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同时比较干预后6个月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USI及各维度评分降低程度更加显著(t=-8.956,-4.685,-9.413,-6.894,-8.009;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显著降低(t=-4.117,-4.20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71.05%)(χ~2=4.290,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PF、RP、BP、GH、VT、SF、RE、MH和SF-36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964,4.954,3.112,3.621,4.968,3.326,4.040,3.269,7.841;P0.05)。结论:结构式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对疾病不确定感,降低患者心中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基于正念减压疗法(MBSR)的心理干预对冠心病(CHD)支架植入患者负面情绪、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CHD支架植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干预+基于MBSR的心理干预,n=60)与对照组(常规干预,n=60),比较两组负性情绪、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自我感受负担及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化(t=-6.61,P0.05)、强迫症状(t=-5.65,P0.05)、人际关系(t=-3.41,P0.05)、抑郁(t=-5.54,P0.05)、焦虑(t=-10.36,P0.05)、恐怖(t=-5.01,P0.05)及偏执(t=-3.70,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Hc=5.66,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t=4.69,P0.05)、心绞痛稳定状态(AS)(t=4.68,P0.05)、心绞痛发作情况(AF)(t=4.58,P0.05)、治疗满意度(TS)(t=3.89,P0.05)、疾病认知程度(DP)(t=2.96,P0.05)及总得分(t=6.52,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身体负担(t=-9.37,P0.05)、情感负担(t=-4.48,P0.05)及总得分(t=-3.45,P0.05)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5.44,P0.05)。结论:基于MBSR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CHD支架植入患者负面情绪及身心感受负担,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配合家长心理辅导对尿道下裂患儿社会心理及社会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11月-2015年4月行常规干预的200例尿道下裂患儿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0月实施心理行为干预配合家长心理疏导的综合干预模式的200例尿道下裂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分及主观生活质量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干预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9.708,-6.043;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尿道裂开、尿瘘、尿道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092,14.414,6.926;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5.077,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3个月抑郁、交往不良、社交退缩、多动及攻击性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190,-9.474,-8.072,-9.226,-7.003,-12.789;P0.01),社会生活质量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01,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配合家长心理辅导能明显缓解尿道下裂患儿家长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儿心理行为及其社会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对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疾病认知度、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品管圈活动,n=60)与对照组(常规护理,n=60),研究品管圈活动在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病知晓度调查量表中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康复方法、自我保健及总得分(t=4.87,2.66,4.15,3.59,3.50;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75,-2.35;P0.05);观察组干预后,应对方式问卷(CSQ)中解决问题、求救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2.57,8.53;P0.05),自责、退避、幻想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7.31,-19.15,-22.38;P0.05);观察组干预后,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中躯体活动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识程度及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67,-2.39,-2.74,-4.98;P0.05);观察组6个月复发率为3.33%,对照组为11.67%(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疾病知晓度、降低其焦虑、抑郁程度、改善其疾病应对方式,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模式健康宣教干预对肥胖型哮喘患儿身心健康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90例肥胖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多模式健康宣教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依从性、肺功能指标水平、出院后1年内复发次数及再次入院次数。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SD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769,-6.306;P0.05)。观察组患儿的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和营养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65,5.414,9.680;P0.05)。观察组干预后患儿FVC、FEV1、PEF水平高于对照组(t=3.572,2.499,7.253;P0.05)。出院后1年内观察组患儿哮喘复发次数、入院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t=-13.234,-8.361;P0.05)。结论:多模式健康宣教干预应用于肥胖型哮喘患儿,能显著改善患儿心理状态、肺功能情况,同时提高治疗依从性,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互动式团体讲座对减轻北京农村初中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某农村地区中学,随机抽选4个初二年级班级,选择2个班为干预组共90人,另2个班为对照组共90人,对干预组进行4次、每次50分钟的互动式团体讲座,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和自编干预效果及满意度量表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实施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得分差值比较,焦虑(t=2.258,P<0.05)和抑郁(t=2.572,P<0.05)总分显著降低;不合理信念总分(t=3.475,P<0.01)显著降低,自我效能感(f=-2.698,P<0.01)、应对方式积极雏度得分显著升高(t=-2.720,P<0.01).结论 互动式团体讲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受干预学生不合理信念的理性化,缓解了部分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其自我效能感,增强了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协同干预模式(CCM)在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将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年收治的86例AIS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观察两组干预后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感受负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SAS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42,P0.05),两组SDS量表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半年发现,观察组患者SAS及SDS量表得分均较出院时显著下降(t=10.85,13.77;P0.05),对照组SAS及SDS量表得分与出院时无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出院半年后两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7.94,-7.12;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身体负担、经济负担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情感负担及SPBS量表总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24,-2.41;P0.05),随访半年发现,观察组患者身体、情感负担及SPBS量表总得分均较出院时显著下降(t=8.75,11.20,15.31;P0.05),经济负担显著上升(t=-3.57,P0.05),对照组身体、情感负担及SPBS量表总得分均较出院时显著下降(t=6.55,12.06,11.11;P0.05),经济负担显著上升(t=-2.89,P0.05),且观察组患者出院半年后,身体、情感及SPBS总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67,-4.86,-5.88;P0.05);出院时,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半年发现,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较出院时得以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与出院时无显著性改善(P0.05),且观察组出院半年后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主要照护者饮食(t=4.69,P0.05)、康复训练(t=5.48,P0.05)、心理干预(t=4.10,P0.05)、药物干预(t=3.91,P0.05)及疾病干预能力总得分(t=9.62,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半年发现,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中身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健康、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33,9.69,9.53,5.45,6.46,5.00,5.38,5.39,14.84;P0.05)。结论:CCM能有效提高AIS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疾病干预能力,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及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儿童社交障碍的影响因素,为患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哮喘患儿380例,采用DSM-IV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SCID-I/P)联合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评分对380名哮喘儿童进行一对一问诊,确诊存在社交障碍的患儿94例设置为观察组,其余社交正常患儿为对照组(28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史资料,对其应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Spence儿童焦虑量表(SCA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支气管哮喘儿童社交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支气管哮喘儿童社交障碍检出率为24.7%,其中男58例,女36例,不同性别哮喘儿童社交障碍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072,P=0.788);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生长地、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水平、母亲受教育程度、父母对哮喘的认识态度、阳性精神疾病家族史、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病程、DSRSC、SCAS、CARS评分等11个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χ~2=7.851,13.715,4.253,13.109,18.887,4.656,4.095,8.481,16.228,18.750,13.099;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患儿母亲受教育程度和父母对哮喘的认识态度对患儿社交障碍的影响最显著(Waldχ2=-12.01,10.42;P0.05),家庭经济水平影响最小(Waldχ2=3.42,P=0.021),余下影响因素从大到小分别为DSRSC评分、SCAS评分、CARS评分、家庭结构(单亲家庭)、病程2年、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重-极重度)、生长地(农村)(Waldχ2=9.17,8.95,8.86,8.73,7.16,6.23,6.11;P0.05)。结论:影响患儿社交障碍的主要因素有母亲受教育程度较低,父母对哮喘的认识态度不正确,存在抑郁、焦虑、孤独的人格特质,家庭结构为单亲家庭,哮喘病程较长,哮喘发作时病情较重,生长地在农村以及家庭经济水平较差,对于这部分患儿,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情景游戏为中心的干预措施对小儿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确诊哮喘患儿80例,按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字进行分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患儿常规干预,观察组予患儿以情景游戏为中心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心理发育及哮喘控制情况,并随访记录干预后两组患儿及家属对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信任干预人员、遵医嘱服药及掌握雾化吸入的人数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信任医护人员、遵医嘱服药及掌握雾化吸入的人数均高于对照组(χ~2=6.746,4.242,5.708;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HAMA、HAMD、SASC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HAMA、HAMD、SAS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589,3.601,4.263;P0.01);干预后,两组患儿哮喘症状、SF-36评分、ACT评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哮喘症状、SF-36评分、A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6.089,11.001,8.996;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251,P0.05)。结论:情景游戏模式干预可显著提高小儿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缓解患儿负性情绪,提高患儿的哮喘控制能力,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情绪障碍、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60例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0例。两组均应用常规健康宣教等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赋能教育。干预前、干预3月后,评估两组疾病认知水平、情绪障碍[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核病相关病耻感量表]、心理韧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我管理[自我照护能力量表(ESCA)]。结果:①干预前,两组疾病认知调查表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疾病认知调查表得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增幅大于对照组(t=12.479,P0.05);②干预前,两组SDS、SAS、结核病相关病耻感量表得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SDS、SAS、结核病相关病耻感量表得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t=-3.224,-6.875,-9.970;P0.05);③干预前,两组CD-RISC中坚韧、力量、乐观维度得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CD-RISC中坚韧、力量、乐观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增幅大于对照组(t=14.416,10.339,8.134;P0.05);④干预前,两组ESCA量表技能、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得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ESCA量表技能、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得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增幅大于对照组(t=15.025,18.597,14.642,25.088;P0.05)。结论:赋能教育应用于肺结核患者效果良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情绪障碍、心理韧性和自我干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背景音乐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行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患者焦虑情绪及检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门诊行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查干预,观察组给予背景音乐疗法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疼痛感受[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检查总时间及检查成功率、检查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9.219,-5.352;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750,-5.424,-4.348,-4.408;P0.05);观察组检查总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t=-4.430,P0.05),检查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505,P0.05);观察组检查环境、服务态度、检查技术、医患沟通各项满意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666,3.455,2.657,3.666;P0.05)。结论:对行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患者给予背景音乐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检查焦虑状态及疼痛感受,使患者生命体征更接近正常状态,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成功率及检查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ABC合理情绪疗法对食管癌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及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某院120例食管癌患者的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ABC合理情绪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Mishel制定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主观幸福感[幸福感量表(MUNSH)]及生活质量[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IEF)]。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UIS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24,-3.60,-3.05,-5.05,-8.12;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33,-4.45;P0.05);干预后,观察组正性因子、MUNSH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16,5.45;P0.05),负性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t=-4.73,P0.05);干预后,观察组WHOQOL-BRIEF各维度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71,4.90,4.93,3.37,7.60;P0.05)。结论:与常规干预相比,ABC合理情绪疗法可降低食管癌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缓解不良情绪,增加主观幸福感,提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