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n CRT)早期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在n CRT开始前、治疗早期(治疗开始后2~3周)和治疗结束后接受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测量并计算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DC)及肿瘤大小。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n CRT缓解程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使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于食管癌n CRT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并用logistic回归建立肿瘤完全缓解的预测模型。结果:共32例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0例。在治疗早期及治疗结束后,完全缓解组ADC值均显著高于部分缓解组,肿瘤大小均小于部分缓解组。ROC曲线分析显示,Size_(during)和ADC_(during)能够较为可靠地区分完全缓解患者和部分缓解患者,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08及0.831。通过Size_(during)+ADC_(during)联合模型预测肿瘤完全缓解,AUC为0.89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95.0%。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后处理参数在早期评价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效果有潜在价值,其中肿瘤大小联合ADC值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食管癌n CRT早期治疗效果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摘要目的由于扩散加权成像(DWI)可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预后,本研究中提出了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可能与胶元成分和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假设。本研究旨在确定ESCC治疗前ADC值与食管肿瘤基质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17例ESCC病人纳入研究。利用DWI评分计算ADC值。分析接受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参数评估及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反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分为有效组(n=20)和无效组(n=16)。测量治疗前、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指数(FA)值以及肿瘤最大直径,并搜集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DTI定量参数以及临床因素在不同组间的差异,并评估不同参数预测NACT疗效的诊断效能。结果:治疗前有效组和无效组的ADC值(P=0.008)、年龄(P=0.04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指标(P=0.035)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有效组和无效组的ADC值(P=0.024)和肿瘤最大直径(P<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ROC曲线显示治疗前ADC值结合SCC的联合指标预测NACT疗效曲线下面积(AUC)0.802,高于单个参数ADC值(AUC=0.750)以及SCC(AUC=0.663)。结论:DTI定量参数ADC值以及临床因素SCC指标可在治疗前预测及评估宫颈癌NACT的疗效反应,治疗前ADC值和SCC的联合指标在预测宫颈癌NACT疗效上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的早期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2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42天行常规MRI和DWI检查.根据治疗后第42天肿瘤体积的变化,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有效组14例,无效组18例.结果 2组治疗后第7天肿瘤体积均无明显变化.有效组治疗后第7天ADC值有明显升高(F=12.34,P<0.01),而无效组无明显升高(P>0.05).用治疗后第7天肿瘤平均ADC值升高程度12.8%作为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疗效的指标,诊断的敏感性为82.3%,特异性为77.8%.结论 ADC值可以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做出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辨别子宫颈癌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对68例治疗前的宫颈癌患者行磁共振DWI检查,测量病灶区ADC值。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宫颈鳞状细胞癌(53例)、腺癌(1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分为高分化组(14例)、中分化组(28例)、低分化组(26例)。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和不同分化程度宫颈鳞状细胞癌的ADC值差异。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的ADC值分别为(0.899±0.117)×10~(-3)mm~2/s和(1.075±0.32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57,P=0.0000.05)。以ADC值0.944×10~(-3)mm~2/s为阈值,鉴别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7.5%。ADC值与宫颈鳞状细胞癌高中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67,P=0.0000.05)。结论 DWI定量参数ADC值有助于评估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是常规MRI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对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48名接受全程放化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进行盆腔常规MRI及DWI扫描,每次扫描均测量肿瘤的ADC值,所有ADC值均由b=0,600s/mm^2和b=0,1000s/mm^2两组ADC图得出.根据治疗结束后的结果将患者划分为完全有效组(CR)、部分有效组(PR)及无效组(SD),并根据ROC曲线比较两组ADC图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价值.结果 治疗2周及4周后CR组的ADC值提高百分比在两组ADC图中均高于RP及SD组;治疗结束后,CR组的ADC值在两组ADC图中均高于RP及SD组;其中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高b值组(b=0,1000s/mm^2)区分CR组与PR/SD组的能力高于低b值组(b=0,600s/mm^2) (P<0.05);低b值组所测数据的标准差均大于高b值组.结论 高b值DWI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整体价值高于低b值DWI,且数值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DWI评估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12例。依据治疗效果分为A组(有治疗反应组)5例和B组(无治疗反应组)7例。对2组治疗前后病灶最大径和ADC值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A组病灶在MRI T1WI和T2WI信号增大,DWI信号无明显变化;B组病灶的T1WI、T2WI、DWI信号均无明显变化。与B组比较,A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病灶的最大径均偏大(均P0.05)。A组治疗前后ADC值明显变化,而B组ADC值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前,A组病灶最大径与ADC值(b=500 s/mm2)呈正相关性(r=0.556,P=0.038);B组病灶最大径与ADC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DWI可及时、准确评估晚期肝细胞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弥散加权成像评价肝癌患者伽玛刀治疗效果,为临床早期评价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72例肝癌患者(原发肝癌62例,转移性肝癌10例)共77个癌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天、治疗后3个月行MR检查,包括常规序列及DWI扫描.以治疗后体积变化分为有效组、稳定组、进展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肿瘤中心及边缘肝组织的ADC值变化.结果:有效组及稳定组肿瘤中心ADC值治疗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进展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肿瘤周边组织的ADC值在三组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进展组治疗前ADC值明显高于有效组及稳定组.结论:ADC值能够反映肝癌伽玛刀治疗后肿瘤组织内部的病理变化,为早期疗效的判断提供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循环肿瘤细胞(CTCs)预测食管鳞癌(ESCC)患者放化疗短期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6年11月-2018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ESCC并接受放化疗治疗的51例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行DWI检查和检测外周血CTCs;在DWI上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CTCs分离采用CanPatrolTM CTC-二代富集技术,并根据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标志物表达情况,分为上皮型、间质型、混合型3种类型;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RECIST 1.1)标准进行短期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分为缓解组,病变进展(SD)和病变稳定(PD)分为未缓解组。比较两组各参数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治疗前ESCC的ADC值及CTCs分别及联合预测疗效的诊断效能。结果:51例患者中,缓解组34例,未缓解组17例。治疗前疗缓解组ADC值[0.72(0.51~0.97)×10-3mm2/s]低于未缓解组[1.20(0.86~1.42)×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57,P=0.004)。治疗前缓解组、未缓解组的间质型CTCs分别为1(0~2.2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3,P=0.020),而上皮型CTCs、混合型CTCs、CTCs总数在缓解组和未缓解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7、0.771、0.734)。ADC值、间质型CTCs和两者联合预测ESCC放化疗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7、0.689和0.825,预测放化疗疗效的敏感度分别为76.5%、70.6%和70.6%,特异度分别为79.4%、61.8%和85.3%。结论:ADC值和间质型CTCs可以作为预测ESCC放化疗短期疗效的方法,两者联合预测放化疗短期疗效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对35例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在化疗前、化疗2个疗程、化疗后术前进行MRI检查,做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按手术病理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组(MHR组)和非组织学显著反应组(N-MHR组),比较两组表观扩散系数(ADC)、肿瘤最大径及体积变化率的差异,分析ADC变化率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预测获得MHR的ADC变化率临界值(cut-off value).结果 在化疗2个疗程后,两组ADC值,有显著性差异,P值=0.009;肿瘤最大径、肿瘤体积变化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244和0.313.以ADC值升高12.5%为ADC值变化率诊断分界点,预测获得MH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7%和81.2%.结论 化疗中监测ADC值变化,有可能是早期预测NAC是否能获得MHR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DW-MRI对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病人残留病变的早期病理学评估预测能力。方法筛查2010年10月—2014年6月间108例经组织学证实宫颈癌的病人,88例被纳入研究。在放化疗前(基线MRI)和放化疗2周后(早期MRI)测量肿瘤体积(TV)和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_(mean))。根据组织病理学、治疗反应将病人分为完整组(CR)或部分组(PR)。对数据用Mann-Whitney、Wilcoxon和χ2检验进行比较。在单变量分析中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生成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CR组和PR组分别有40例和48例病人。在基线MRI中,TV在组间没有差异。在早期MRI中,PR组的TV高于CR组(P=0.001)。PR组中治疗后的ΔTV减小低于CR组(63.6%∶81.1%;P=0.001)。在基线MRI和早期MRI中,ADC_(mean)在PR组和CR组之间无差异。ROC曲线显示ΔTV减少达73%是预测病理性PR的最佳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3%、72.5%、72.7%、76%、69%。结论评估治疗前和早期治疗后TV可以预测LACC的病理反应,而ADC_(mean)与治疗结果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DWI评估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化学药物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选取28例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并接受首次化学药物治疗的患者,分别于化学药物治疗前1周内、化学药物治疗1周期结束后(化学药物治疗第2周期前2~3天)进行胸部MRI常规及DWI检查。根据RECIST标准,分为部分缓解组(PR)及疾病稳定组(SD)。比较两组ADC值增长率和肿瘤最大径,分析化学药物治疗1周期后ADC值变化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两组ADC值于化学药物治疗后升高,PR组化学药物治疗第1周期后ADC值变化率高于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肿瘤最大径变化不明显; PR组化疗第1周期后ADC值变化率ROC曲线显示,以ADC值升高15. 82%作为诊断分界点,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0%。结论 化学药物治疗前后ADC值的变化率可以作为早期预测肺癌化学药物治疗疗效的敏感指标,能够早于肿瘤最长径的变化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化学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预测、监测直肠癌放、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动态监测15例行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于放化疗前、放化疗结束和放化疗后4~5周行3次常规MRI及DWI。测量直肠癌的长度、肿瘤侵犯直肠壁厚度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放化疗前、后各时间点的变化,并分别进行比较;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分组,比较各组在放化疗前ADC值之间的差异。结果直肠癌放化疗结束时,肿瘤侵犯肠壁的厚度较放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0.05);而对于放化疗结束与放化疗后4~5周,三者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放化疗前部分缓解(PR)与病灶稳定(SD)组之间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0.05)。结论 DWI可优先、准确评价直肠癌放化疗的疗效相对于肿瘤形态学变化;而放化疗前ADC值对于预测直肠癌放化疗的疗效无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0 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估鼻咽癌(NPC)放化疗(CRT)疗效中的价值,预测NPC对CRT的敏感性。方法收集32例经病理证实的NPC病人,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测量CRT前与CRT5周时NPC及转移性淋巴结最大者的体积和ADC值。以CRT后1个月病理活检和MRI检查作为疗效评价标准将NPC分为低敏感与高敏感组,比较CRT 5周时NPC低敏感组与高敏感组ADC值、治疗前后ADC值变化率(ΔADC)及体积消退率(ΔV)的差异;分析影响NPC CRT敏感性的相关因素。结果CRT 5周时NPC ADC值、ΔADC及ΔV在高、低敏感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ΔADC为鉴别低敏感与高敏感组最佳指标,其截断值为98.125%,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90%。非线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PC CRT敏感性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治疗方式、T分期及ΔADC),结果显示ΔADC是影响NPC CRT敏感程度的独立预后因素,其相对风险度为1.155。结论 DWI对于评价NPC CRT疗效有重要作用。CRT 5周时NPC ADC值、ΔADC及ΔV都能有效预测NPC CRT敏感性,ΔADC是预测NPC CRT敏感性的最佳指标及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用于判断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治疗结束后有无残余癌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因宫颈癌行同步性放化疗、结束后再行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25例。分别评价常规 T2 WI、DWI 联合 T2 WI 对治疗宫颈癌灶残余的判断情况,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根据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分析 T2 WI 图像、DWI+T2 WI 图像、ADC值用于判断残余灶的准确性。结果25例患者手术后病理可见癌残余9例,无癌残余16例。T2 WI 单独阅片、DWI+T2 WI 联合阅片判断的准确性分别为56.0%和72.0%,敏感性77.8%和66.7%,特异性43.8%和75.0%,联合 DWI 后判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提高(P<0.05),敏感性稍下降。ADC 值在有无残余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RI 可以用于评价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结束后的残余癌灶情况,DWI 具有良好的辅助价值。常规 T2 WI 联合 DWI 后可以显著提高特异性及准确性,但仍然存在降低敏感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DWI及ADC值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临床确诊的脊柱转移瘤30例脊柱转移组,脊柱良性病变25例(良性病变组)。55例均行常规矢状位、横轴位及DWI扫描,b值取0、800 s/mm2,分别测量得2组病变ADC值。主观评价并比较2组的DWI病灶信号强度。采用ROC曲线,获得最佳DWI及ADC值界值,以及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两者联合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椎体病变T1WI呈低信号或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T2WI脂肪抑制后为高信号、混杂高信号。良性病变组DWI以稍高信号为主(17/25),脊柱转移瘤组DWI以高信号为主(24/3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77,P0.001)。测得平均ADC值:脊柱转移瘤组为(0.843±0.189)×10-3mm2/s;良性病变组为(1.204±0.184)×10-3mm2/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1,P0.001)。当病变DWI为稍高信号,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敏感度80%,特异度80%;2组ADC值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最佳临界值为0.947×10-3mm2/s,敏感度76.67%,特异度96%。DWI病变信号为稍高及高信号,ADC值≤0.947 4×10-3mm2/s,满足其中之一诊断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90%,特异度80%。结论:常规MRI结合DWI及ADC值对诊断脊柱转移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r FOV DWI)研究肾透明细胞癌,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其分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行r FOV DWI扫描,b值为(0、800s/mm2),术后病理分级采用Fuhrman病理分级法进行分级,共分为Ⅰ~Ⅳ级,其中Ⅰ~Ⅱ级为低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Ⅲ~Ⅳ级为高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比较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参数价值的准确性。结果高级别组透明细胞癌ADC值较低级别组显著偏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8,P0.001)。AD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最优阈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26×10-3mm2/s,81.0%,100%。此外,Ⅲ级与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P=10);Ⅰ级与Ⅱ级、Ⅰ级与Ⅲ级、Ⅰ级与Ⅳ级、Ⅱ级与Ⅲ级,Ⅱ级与Ⅳ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r FOV DWI的ADC值对透明细胞癌的分级评价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各周期ADC值及其变化率(△ADC%),探讨两种参数对新辅助化疗病理反应性评估的价值.方法 35例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化疗第2和第3周期之间、化疗第4周期后行MR DWI及增强扫描,根据其术后病理对化疗反应的分级将其分为组织学反应显著(MHR)与非显著(NMHR)2组,利用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分析2组患者癌灶区与对应正常腺体的ADC值,采用秩和检验分析3次ADC值及△ADC%,并应用ROC分析其对病理反应性评估的效能.结果 MHR组的乳腺癌灶手术前ADC值[中位数(范围)]为1.54×10~(-3)mm~2/s[(1.01~1.88)× 10~(-3)mm~2/s],△ ADC%为42.70%(6.31%~67.86%);在化疗第4周期后明显高于NMHR组的1.22 × 10~(-3)mm~2/s[(0.83~1.83)×10~(-3)mm~2/s]和14.88%(-28.87%~3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77、-4.10,P值均<0.05),而化疗早期MHR组ADC值为1.15×10~(-3)mm~2/s[(0.85~1.62)× 10~(-3)mm~2/s],△ADC%值为12.00%(-12.96%~30.65%);NMHR组ADC值为1.15×10~(-3)mm~2/s[(0.94~1.60)×10~(-3)mm~2/s],△ ADC%值为10.74%(-20.80%~41.8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病灶ADC及△ADC%为评估值,对MHR和NMHR组进行ROC分析,其中只有△ ADC3%的评估效能较高(Az△ADC3%=0.88).结论 化疗晚期△ADC%可以较准确预测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的最终病理反应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扩散成像评价晚期宫颈癌放化疗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为晚期宫颈癌并接受放化疗的患者,在治疗前和开始治疗后2周、及治疗结束后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测量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肿瘤最大径和ADC值,按治疗后肿瘤直径的变化进行分组,分析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ADC值差异。结果:治疗后2周ADC值升高,完全缓解(CR)组ADC值变化高于部分缓解(P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扩散成像可以作为晚期宫颈癌放化疗早期评价的指标,并可根据ADC值升高情况预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动态监测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42例病理证实为中晚期(Ⅱb 期以上)宫颈癌拟行放化疗的患者,于放化疗前、结束时及结束后1个月行盆腔 MR 扫描。3例患者于放化疗结束后立即行手术切除,其余39例患者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28例完全缓解(CR ),10例部分缓解(PR),1例病灶稳定(SD)。28例 CR 中,11例于放化疗结束时病灶即完全消失(即刻反应组),17例于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病灶才完全消失(延迟反应组)。比较不同疗效组肿瘤最大径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CR 即刻反应组基线肿瘤最大径(3.6 cm±0.9 cm)显著小于 PR 组(5.3 cm±2.5 cm,P =0.046)和治疗结束时尚有病灶残留的患者(5.1 cm±1.9 cm,P =0.021)。治疗后1个月 CR 组病灶 ADC 值(1.43×10-3 mm2/ s±0.04)显著高于 PR 组(1.29×10-3 mm2/s±0.11,P <0.001)。不同疗效组患者肿瘤最大径及ADC 值有不同的变化规律,且放化疗结束时肿瘤 ADC 值与最大径二者变化率存在显著相关性(r=0.421,P =0.005)。结论肿瘤最大径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不同疗效组肿瘤最大径和 ADC 值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肿瘤 ADC 值可以作为疗效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