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减量降调节并控制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将2015年12月—2017年7月拟在广东省韶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IVF助孕的POR患者在黄体中期予1.0 m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后,随机分为A、B组,选择不同Gn启动剂量(A组Gn启动剂量150~225 IU,B组Gn启动剂量300~450 IU),对2组Gn总用量、Gn用药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E_2)水平、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可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等进行比较。结果:A组中获卵周期285个,B组中获卵周期292个,对获卵周期进行比较,A组较B组Gn用量减少(P0.05),Gn天数长(P0.05),hCG注射日E2水平低(P0.05),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可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R患者应用长效长方案促排卵行IVF-ET助孕,减量降调节并控制Gn启动剂量,能够改善患者的助孕结局并降低患者的促排卵药物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减量降调节并控制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将2015年12月-2017年7月拟在广东省韶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IVF助孕的POR患者在黄体中期予1.0 m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后,随机分为A、B组,选择不同Gn启动剂量(A组Gn启动剂量150~225 IU,B组Gn启动剂量300~450 IU),对2组Gn总用量、Gn用药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可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等进行比较。结果:A组中获卵周期285个,B组中获卵周期292个,对获卵周期进行比较,A组较B组Gn用量减少(P<0.05),Gn天数长(P<0.05),hCG注射日E2水平低(P<0.05),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可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R患者应用长效长方案促排卵行IVF-ET助孕,减量降调节并控制Gn启动剂量,能够改善患者的助孕结局并降低患者的促排卵药物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对卵巢刺激慢反应患者补充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患者130例,采用常规长方案,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Gn)使用后第6~8 d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并检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_2)、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所有患者均符合卵巢慢反应(suboptimal ovarian response,SOR)标准,根据患者用药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72例)在添加尿促性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 HMG)同时加用GH 4.5 IU/d至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ionic gonadotophin,hCG)日;对照组(68例)只添加HMG。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Gn启动日LH、FSH及E_2水平、窦卵泡数目、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n使用天数、Gn使用量及HMG使用量低于对照组,获卵数目及受精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卵裂数、hCG日E_2水平、优胚数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R患者添加GH可减少Gn用量、Gn使用天数及HMG用量,增加获卵数及受精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GnRH-anta)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0月在该院生殖中心进行的391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分为两组,127个周期为拮抗剂组,与拮抗剂组同日进入周期而采用激动剂长方案促排的264个周期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年龄、促排卵效果、临床妊娠率、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平均年龄、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拮抗剂组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总量、获卵数、双原核(2PN)胚胎数、冷冻胚胎数明显较对照组要少(P<0.01)。结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GnRH-anta具有安全、有效、方便等优点,为促排卵提供了新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拮抗剂促排卵方案中添加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对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患者初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首次行IVF-ET助孕并符合DOR诊断标准的150例患者。依据是否添加LH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用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为对照组(86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日开始添加LH至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为研究组(6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获卵数、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等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性激素水平、窦卵泡计数、体质量指数和抗苗勒管激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总量,Gn使用时间、扳机日P水平、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和获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2PN受精率、可利用胚胎数和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高龄DOR患者拮抗剂方案促排过程中反向添加LH可能有助于改善卵子质量,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黄体中期长方案垂体降调节中应用重组人黄体生成激素(r-hLH,Luveris)与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11月行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ET治疗的正常促性腺激素(Gn)水平患者28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加用外源性LH的不同分为HMG组和r-hLH组.其中HMG组共100个周期,r-hLH组共181个周期.比较2组在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内膜厚度、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和临床妊娠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HMG组总Gn刺激时间少于r-hLH组(P=0.049),前者hCG日雌二醇(E2)水平高于r-hLH组(P=0.033); HMG组OHSS发生率高于r-hLH组(P=0.016); HMG组受精率高于r-hLH组(P=0.000).2组在Gn总量、hCG日内膜厚度、获卵数、正常受精率、种植率、优良胚胎形成率以及临床妊娠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HMG相比,r-hLH可能具有更为安全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与氯米芬(CC)微刺激方案对卵巢低反应(POR)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的432个周期PO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GnRH拮抗剂组(248个周期)和CC微刺激组(184个周期),比较2组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结局。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体质量指数(BMI)以及不孕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微刺激组比较,GnRH拮抗剂组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和Gn用量明显增多,内膜厚度、获卵数、有效胚胎数和鲜胚移植率增高,周期取消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CG日雌二醇、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胚数、种植率、妊娠率、继续妊娠率、活产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OR患者采用拮抗剂方案可增加获卵数、有效胚胎数和鲜胚移植率,同时降低周期取消率,可作为POR患者治疗的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刺激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MC-IVF-ET)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和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导排卵的作用比较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384例行MC-IVF-ET助孕的患者进行观察,比较注射GnRH-a和h CG触发排卵两组患者的获卵数、MⅡ卵数、正常受精率、6~8细胞胚胎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下周期囊肿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GnRH-a组OHSS发生率、下周期囊肿发生率显著低于hCG组(P0.05),但两组获卵数、MⅡ卵数、正常受精率、6~8细胞胚胎数、优质胚胎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刺激周期应用GnRH-a诱导排卵能降低OHSS发生率和下周期囊肿发生率,其刺激周期的可重复性和安全性优于hCG。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长效及短效GnRH激动剂长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遗传科接受IVF-ET治疗的1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长效方案组和短效方案组,比较两组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两组平均年龄、BMI、不育年限、基础激素(FSH、LH、E2)值,抗苗勒管激素(AMH)值、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孕酮(P)值,获卵数、MII卵率、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及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总用量、hCG日E2水平、LH水平、可移植胚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卵巢刺激(COS)过程中,应用长效GnRH激动剂和短效GnRH激动剂方案各有利弊。短效方案组患者Gn天数及Gn用药量少,可移植胚胎率高。但最终妊娠结局不受选择方案影响,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中使用改良长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12月本院行IVF/ICSI的DOR患者2299例,分为改良长方案组及拮抗剂组。将年龄、不孕年限、体质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窦卵泡数(AFC)及抗缪勒管激素(AMH)纳入匹配变量,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使两组基本情况达到匹配,匹配后各组595例纳入分析,比较两组促排卵情况、实验室数据及临床结局。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卵巢刺激方案对每新鲜移植周期活产率的影响。结果:与拮抗剂组相比,改良长方案组除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减少外,Gn天数、Gn总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卵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移植囊胚率、临床妊娠率及每新鲜移植周期活产率均显著增高(P<0.05),移植胚胎数及早期流产率无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卵巢刺激方案、优质胚胎数及移植胚胎数为每新鲜移植周期活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采用短效激动剂长方案超促排卵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患者,在卵泡中期开始添加黄体生成素(LH)与只在卵泡晚期添加LH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接受短效激动剂长方案超促排卵的IVF-ET助孕患者129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主导卵泡群直径在12~14mm,即开始添加LH和在15~16mm时开始添加LH将病例分为两组:A组(842例)卵泡中期开始添加LH;B组(455例)卵泡晚期添加LH。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BMI、不孕年限、基础卵巢功能、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及使用总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扳机日的各激素值、获卵数、正常受精数、可移植胚胎数、移植周期的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及宫外孕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BMI、不孕年限、基础卵巢功能、hCG扳机日雌激素(E2)值、获卵数、移植后流产率及宫外孕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泡中期开始添加LH组Gn使用天数、使用总量、hCG扳机日孕酮(P)值、移植胚胎数低于卵泡晚期添加LH组,而hCG扳机日LH值、取卵后正常受精数、可移植胚胎数、移植后临床妊娠率、着床率高于晚期添加LH组(P<0.05)。结论预期正常反应IVF-ET助孕患者采用短效激动剂长方案降调,在超促排卵的卵泡中期开始添加LH较只在卵泡晚期添加LH,能显著减少Gn使用天数及Gn使用总量,降低hCG扳机日P值,提高卵子质量及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改善可移植胚胎质量,提高胚胎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陈艳  贾小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4,(33):5450-5452
目的:探讨低剂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改良超长降调节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术(IVF/ICSI-ET)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既往已行IVF/ICSI-ET 1~3周期未孕患者226例,其中A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86例,B组卵巢低反应患者43例,C组单纯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患者97例,所有患者在前一周期中均为常规长方案促排卵。在本周期中均采用改良超长方案,两次降调节达菲林用量均小于或等于1.25 mg(1/3支),比较3组患者前、后两个不同促排卵周期超促排卵天数、Gn用量、启动日及h CG日血清激素水平、获卵数、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3组患者前、后两个周期h CG日E2值及P值、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改良超长周期Gn总剂量C组增加,A、B两组减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启动日FSH值、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改良超长周期较长方案周期高,Gn天数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降调节改良超长方案对于大多数患者是一种有效、经济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研究增加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垂体降调节时间及剂量对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率和活产率的影响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94例IVF-ET494个IVF-ET周期,根据长效GnRH-a剂量不同分为3.75mg组(n=211)和1.25mg(n=283)组。3.75mg组于月经第三天天单次注射给予长效GnRH-a3.75mg,单次注射,35天d后开始予Gn促排卵;1.25mg组于前次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单次注射予长效GnRHa 1.25mg单次注射,12-14天后开始予Gn促排卵。比较2组两组患者促排卵天天数,促性腺激素(Gn)使用量,获卵数,胚胎数,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婴分娩率。结果:3.75mg组促排卵天数,Gn用量,获卵数,胚胎数,移植胚胎数均显著低于1.25mg组(P0.05),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显著高于1.25mg组(P0.05)。结论:使用3.75mg长效GnRH-a垂体降调节行IVF-ET,延迟Gn启动时间至35天d可以增加妊娠率和活产率并,且不增加Gn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妇女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后行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AID)助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61例妇女自然周期或是不同方案促排卵后行AID助孕122个周期,比较不同方案的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周期妊娠率20.83%,累积妊娠率40.98%,不同方案比较,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克罗米芬(clomifene citrate,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促排卵的妊娠率最高,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HCG组妊娠率与他莫昔芬(tamoxifen,TMX)/HMG/HCG组及CC/HMG/HC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妇女调整周期自然排卵可以获得较高的妊娠率,CC/TMX与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结合可以增加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减少Gn的应用时间,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长方案中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启动日两种不同的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3~10月采用长方案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周期,共51例,年龄为30~34岁,按Gn启动日E2水平分为两组,组1(E220pg/ml)28例,组2(20pg/ml≤E230pg/ml)23例,分析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组1、组2的Gn天数、Gn总量、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反应不良取消周期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hypery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作为降调节标准,E230pg/ml较E220pg/ml优越,IVF结局虽无显著差异,但GnRH-a降调节时间可能缩短,并可能减少过度抑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下(IHH)导致下丘脑性闭经(HA)不孕患者的治疗方案和结局。方法收集2003年7月至2010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例确诊为IHH导致HA不孕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分析促性腺激素(Gn)刺激卵巢进行诱导排卵的反应性及治疗结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经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后,采取A方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B方案[hMG+高纯度尿促卵泡素(HP-hFSH)+hCG]两种诱导排卵方案,优势卵泡发育成熟后,指导同房或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排卵后予黄体支持治疗。结果 11例HA不孕患者共计进行26个周期Gn刺激卵巢治疗,以22个周期为治疗有效观察点(因各种原因取消4个周期),则诱导排卵有效率为84.61%(22/26)。在22个有效治疗周期中,11例患者临床妊娠为7例;妊娠结局:自然流产为1例,孕龄8个月时脐带绕颈致胎死宫内引产为1例,足月分娩为5例。周期妊娠率为31.82%(7/22),累积妊娠率为63.64%(7/11)。B方案的Gn用药时间短于A方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CG日优势卵泡数和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与A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Gn是治疗HA和无排卵性不育的有效方法,促排卵率高、妊娠结局较好。但是否值得推广,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长方案中垂体降调节剂量与体外受精(in-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市同济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治疗并进行移植的12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降调节剂量分为A组和B组。A组62个周期,采用达菲林1.25 mg(1/3剂量)降调节;B组67个周期,采用达菲林0.94 mg(1/4剂量)降调节。分析两种不同剂量降调节与IVF/ICSI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A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oin,Gn)量[(2 530.04±782.04)IU]大于B组[(2 231.03±759.79)IU](P0.05);而两组Gn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获卵数、成熟卵细胞个数、卵子受精数、卵子受精率、卵裂个数、卵裂率、优质胚胎数、优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胚胎移植个数、胚胎种植数、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及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效达菲林1.25 mg相对于0.94 mg降调节导致Gn的剂量增加,但Gn使用时间并不延长,因此,对于垂体降调节GnRH-a的用量可根据患者的基础情况来制定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囊胚移植在促排卵周期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不同雌激素水平卵巢高反应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卵巢高反应行胚胎移植1 167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注射hCG日血清雌二醇(E2)的浓度分组:E_25 000 pg/mL的周期中D5单囊胚移植为A组(59个周期)、D3胚胎移植为B组(219个周期);E2≥5 000 pg/mL的周期中D5单囊胚移植为C组(387个周期)、D3胚胎移植为D组(502个周期)。比较A组与B组、C组与D组的一般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A组获卵数、成熟卵子数/MⅡ数、2PN受精率、可移植胚胎数高于B组,双胎妊娠率、双胎分娩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促性腺激素(Gn)剂量低于D组,窦卵泡数(AFC)、获卵数、成熟卵子数/MⅡ数、hCG日E_2、孕激素(P)、2PN受精率、2PN卵裂率、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组着床率高于D组,双胎妊娠率、双胎分娩率及中重度OHSS发生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卵裂期双胚胎移植相比,单囊胚移植在不同hCG日E2水平均获得了相似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同时显著降低了双胎妊娠率、双胎分娩率,尤其在较高雌激素水平下OHSS发生率并未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与氯米芬(CC)微刺激方案对卵巢低反应(POR)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的432个周期PO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GnRH拮抗剂组(248个周期)和CC微刺激组(184个周期),比较2组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结局。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体质量指数(BMI)以及不孕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微刺激组比较,GnRH拮抗剂组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和Gn用量明显增多,内膜厚度、获卵数、有效胚胎数和鲜胚移植率增高,周期取消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CG日雌二醇、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胚数、种植率、妊娠率、继续妊娠率、活产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OR患者采用拮抗剂方案可增加获卵数、有效胚胎数和鲜胚移植率,同时降低周期取消率,可作为POR患者治疗的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灵活剂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方案和标准半量的GnRH-A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微刺激周期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超促排卵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PCOS患者采用克罗米芬微刺激方案联合使用GnRH-A进行IVF-ET助孕,其中46例使用灵活剂量GnRH-A方案(A组),42例使用标准半量GnRH-A方案(B组)。比较各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结局。结果与B组比较,A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日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水平明显降低,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天数、Gn用量、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卵数及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移植胚胎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标准半量GnRH-A方案相比,灵活的GnRH-A联合微刺激方案可获得更多的优质胚胎,提高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