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自尊水平、应对方式特点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使用自尊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①医学院校大学生自尊水平与积极应对方式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338,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维度呈显著的负相关(r=-0.156,P<0.01);②自尊水平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应对方式积极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5.54,P<0.01),在消极应对维度上差异性不显著(t=1.15,P>0.05).结论 医学院校大学生自尊水平较高,应对方式上倾向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医学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测量的标准化量表(EOM-EIS-2)、自尊问卷(SES)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齐齐哈尔医学院38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父母不同教养方式对医学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不同维度存有影响;②自尊与自我同一性的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自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尊问卷(SES),应对方式问卷(CSS)和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SLS),对大学城不同学校19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与自尊成正相关(r=0.388,P<0.01),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r=0.368,P<0.01)、求助(r=0.261,P<0.01)成正相关,与退避(r=-0.146,P<0.01)成负相关;②大学生自尊(t=5.11,P<0.001)、解决问题(t=2.96,P<0.01)和自责(t=2.30,P<0.05)能预测学校生活满意度,自尊和解决问题起正向预测作用,而自责起负向预测作用;③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t=3.02,P<0.05)和求助(t=2.16,P<0.05)在自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应对方式在自尊和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即大学生的自尊能通过应对方式对学校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后的Rosenberg自尊量表和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对2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自尊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②大学生较多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而较少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③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求助、压抑、逃避、幻想、抱怨、退缩、问题解决维度的相关达到极显著。结论大学生自尊的高低对应对方式的采用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26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自尊在性别、独生与否上的差异均不显著;父母教养方式部分因子在学生性别、独生与否上有显著差异;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高分组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均高于低分组,而父母拒绝否认高分组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均显著低于低分组;大学生自尊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都呈显著正相关,与母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尊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非典型性进食障碍与身体自尊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非典型性进食障碍及其与身体自尊的关系.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进食态度自评问卷(EAT-26)和青少年及成人身体自尊量表(BE)对浙江师范大学36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非典型性进食障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②大学生非典型性进食障碍的年级、专业差异不显著;③女大学生非典型性进食障碍与身体自尊存在显著相关,男大学生非典型性进食障碍与身体自尊相关不显著;④社会评价和体重满意可以预测女大学生的非典型性进食障碍,外表感知可以预测男大学生的非典型性进食障碍.结论:大学生非典型性进食障碍较严重,并与其身体自尊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287名14~18岁的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研究高中生身体活动与身体意象、自尊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中生身体活动对身体意象有明显的预测能力,较高的整体身体自我概念与较高的整体自尊相联系;在整体身体自我概念特别是活动性、运动能力、灵活性及耐力分量表上的得分男生明显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其与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目的:研究大学生的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其与自尊的关系.方法:运用一般生活满意度量表和自尊量表对12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本组大学生的一般生活满意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女生平均分为4.31,男生平均分为3.65,女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t=3.21,P<0.01);来自城市学生的平均分为4.30,来自农村学生的平均分为3.67,城市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农村学生(t=3.06,P<0.01).120名大学生的自尊总均分约3分,属较高水平,女生高于男生,城市大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差异不显著.高自尊组学生生活满意度高于低自尊组学生.结论:大学生对现在的生活中等程度满意;其生活满意度存在性别和地区差异.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其生活满意度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的关系。方法对40名大学生施测内隐联想测验,同时填答自尊量表和多维度一多归因因果量表。结果①大学生存在内隐自尊效应;②外控总分与大学生外显自尊呈显著负相关;在成功事件上内控总分与其内隐自尊呈显著正相关;③高、低外显自尊大学生在外控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高内隐自尊组大学生在能力、努力因素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内隐自尊组。结论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河南省大学生身体自尊结构并编制河南省大学生身体自尊问卷。方法572名大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515份有效问卷进行研究。结果问卷的α系数为0.8834,分半信度为0.8072,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大学生身体自尊由4个维度构成,验证性因素分析也证明4因素模型相对理想。结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身体自尊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应。身体自尊作为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身体自尊的变化将会引起整体自尊水平的同方向变化。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逻辑分析法对1230名高中生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一次体育锻炼的时间、强度、频率及体育锻炼的持久性对身体自尊的5个因素都有影响,其中一次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对自尊的5个因素都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体育锻炼的频率对身体状况、身体素质有影响,对运动技能、身体吸引力、自我价值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对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自我价值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运动技能、身体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育锻炼项目不对身体自尊的影响也不同。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建议,即加强高中生体育锻炼时间和强度管理,提升身体自尊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高中生提供不同自尊水平需求的平台;帮助学生明确任务定向,从而改善身体自尊因子。本研究对于丰富身体自尊的理论,提升高中生的整体自感和身体自尊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尊、个体归因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归因方式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深圳大学256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自尊、归因与总体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t=0.696,0.466,1.167;P>0.05);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和总分相关并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归因普通特殊维度与总体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并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结论男女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没有区别,自尊与归因方式的不同对主观幸福感总体及各层面的预测作用不同,高自尊者可能比低自尊者产生更强的幸福感,个体归因为特殊性可能比归因为普遍性更容易产生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老年女性身体自尊与运动行为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身体自尊量表及运动行为调查问卷,对中老年女性身体自尊水平及以广场舞运动为代表的体育运动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参加广场舞运动的中老年女性除相貌吸引力(t=-0.506,P0.001)外,身体吸引力(t=5.464,P0.001)、身体状况(t=7.019,P0.001)、身体重量(t=4.048,P0.001)、身体素质(t=9.879,P0.001)、性吸引力(t=6.723,P0.001)得分显著高于不参加运动的女性;参加广场舞运动的中老年女性身体吸引力、身体状况、身体重量、身体素质和性吸引力与周运动天数、单次运动时间、周累计运动时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559,P0.001)。结论:经常参加广场舞运动的中老年女性较不常参加的具有较高的身体自尊,广场舞运动的参与度与身体自尊存在正相关性。身体自尊水平可以预测中老年女性体育运动的参与意愿,体育运动会影响身体自尊。  相似文献   

14.
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身体自尊(body esteem)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1].它是整体自尊(global self-esteem)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主观幸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改善其生活方式和提高其身心健康状况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方法:运用一般情况调查、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HLQ)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生活方式总标准分为67.19,运动锻炼维度标准得分最低值为46.83;2女大学生在运动锻炼(t=6.510,P0.01)、压力管理(t=2.258,P0.05)维度得分低于男大学生;3健康责任(t=3.654,P0.01)、人际支持(t=3.185,P0.01)、压力管理(t=3.333,P0.01)、生命欣赏(t=3.026,P0.01)维度得分高年级均低于低年级学生;4健康责任(F=5.829,P0.01)、压力管理(F=4.050,P0.05)维度得分非医学高于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学生;5健康责任(t=-2.957,P0.01)、生命欣赏(t=-3.001,P0.01)维度得分农村大学生低于城市大学生。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方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小学生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特点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儿童自尊量表(CSES)和简明等级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BMSLSS)对494名小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小学生自尊在性别和年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的主效应。女生的成就感、纪律、公德与助人三种自尊(均分分别为3.8±0.8、3.8±0.9、3.9±0.8)高于男生(3.5±0.9、3.2±0.8、3.6±0.9,F=17.2、47.0、16.6,P均<0.01)。二、三年级学生的外表自尊最高(均分分别为3.4±1.1、3.4±0.7),其他年级均分为3.1 ̄3.2;六年级学生的能力自尊最高,均分为3.7±0.9,其他年级2.7 ̄3.4。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小学生在外表(F=4.4,P<0.01)、能力(F=5.7,P<0.01)、公德与助人(F=5.2,P<0.01)三种自尊上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性别和年级的交互效应。(3)小学生生活满意度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性别差异,女生的生活满意度高于男生(F=5.9,P<0.05,均值差=0.1)。(4)小学生的六种自尊均与其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r值范围0.1-0.3),相关有统计学显著性。(5)小学生的能力、纪律、公德与助人三种自尊对其生活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作用。结论:小学生自尊是预测其生活满意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大学生的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的基本状况以及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的关系.方法 对61名大学生进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测试与内隐联想测验.结果 大学生内、外控得分差异显著(t=7.766,P<0.001);大学生内隐自尊效应显著(t=-11.175,P<0.001);大学生内隐自尊与归因的总体情况呈显著负相关(r=0.317,P<0.05),与成功事件的内控归因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450,P<0.001);努力(t=2.076,P<0.05)和能力因素(t=2.261,P<0.05)高分组的内隐自尊高于低分组.结论 大学生倾向于做内控归因,并且内隐自尊呈积极状态;大学生越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在因素,其内隐自尊越高;高内控归因水平的大学生内隐自尊体验高,而外控归因水平高低不影响大学生内隐自尊水平的变化,反映着大学生自我认知的成熟.  相似文献   

18.
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与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攻击行为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自尊量表对481名大学生施测。结果:攻击行为存在性别差异;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均存在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显示,通过性别、父母教养方式以及自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攻击行为的发生。结论: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以及性别具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职大学生自杀意念与自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索自尊、父母教养方式与高职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自尊调查表(SEI)和抑郁状态问卷(DS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面市随机抽取的477名高职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独生子女有较高的自杀意念检出率.自杀意念检出丰与自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呈现显著负相关,与父母亲过分干涉、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呈现显著正相关;自尊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父母亲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存在显著负相关;自尊水平、父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母亲过干涉过保护、情感温暖理解比其它因子更能预测高职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结论 低自尊、更多体验到不良教养方式的高职大学生更易产生自杀意念;自尊可能是父母教养方式影响高职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重要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乐观人格特质与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气质性乐观问卷与自尊量表对某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自尊在父亲受教育程度(F=2.508,P<0.05)与母亲受教育程度上(F=2.648,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②大学生效能感(r=0.525,P<0.01)、乐观维度(r=0.541,P<0.01)以及乐观总分(r=0.625,P<0.01)与自尊显著正相关;失败(r=-0.468,P<0.01)、悲观维度(r=-0.349,P<0.01)与自尊显著负相关;③大学生乐观人格特质对自尊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乐观人格特质对自尊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