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支持疗法联合责任制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不良心理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心理支持疗法联合责任制干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不良心理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SPBS评分、SAS、SDS评分、SF-36评分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干预前相较,干预后两组SPBS评分(F观察组=346.636,F对照组=126.058;P0.05)、SAS(t=-8.782,P0.05)、SDS(t=-4.868,P0.05)评分明显降低,SF-36评分(F观察组=37.774,F对照组=33.807;P0.05)明显升高;干预后1、3、5个月观察组SPB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SF-36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高(t=-2.043,-12.053,-14.496,4.277,2.440,2.159;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t=-8.782,-4.868;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χ~2=4.910,P0.05)。结论:心理支持干预联合责任制干预应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有效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不良心理情绪、明显提高其生存质量,同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MBSR)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耻感、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遴选90例ACI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基于以上干预基础给予MBSR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周后的病耻感、自我感受负担、正念水平、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关于病耻感量表中疏远因子(t=10.803,5.925;P0.05)、刻板因子(t=10.509,5.562;P0.05)、歧视因子(t=11.519,5.858;P0.05)、抵抗因子(t=9.984,5.519;P0.05)及社会退缩因子(t=9.005,4.159;P0.05)共5项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t=14.173,5.857;P0.05)显著降低,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t=-7.942,-4.904;P0.05)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t=-18.144,-7.994;P0.05)显著提高,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生命质量简表SF-36中生理机能(t=-7.049,-3.658;P0.05)、生理职能(t=-5.834,-3.099;P0.05)、躯体疼痛(t=-7.022,-4.111;P0.05)、一般健康(t=-7.559,-3.516;P0.05)、活力(t=-7.483,-4.438;P0.05)、社会功能(t=-6.224,-2.854;P0.05)、情感职能(t=-7.159,-2.667;P0.05)及精神健康(t=-7.441,-4.125;P0.05)显著降低,以上指标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t=4.612,3.742,4.686,3.091,4.249,5.692,2.210,6.7422.404,2.194,2.459,2.701,2.051,2.528,3.115,2.965;P0.05)。结论:MBSR法可有效减轻ACI患者的病耻感和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其正念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基于PDCA循环管理配合心理疏导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应付方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ICU诊治的VAP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配合心理疏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负性情绪[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应付方式[医学应对问卷(MCMQ)]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WBC、CRP、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6.326,-2.930,-12.359;P0.01);干预后观察组SPBS、HAD-A、HAD-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253,-9.434,-8.877;P0.01);干预后观察组MCMQ问卷中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t=5.853,P0.01),而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t=-5.773,-9.742;P0.01);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22.22%(χ~2=4.181,P0.05)。结论:基于PDCA循环管理配合心理疏导可明显改善ICU病房VAP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减少相关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7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87例,对照组8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并比较。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CL-90各项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03,12.382,9.415,10.363,10.119,8.906,8.804,9.388,5.746;P0.05);干预组SF-36各个角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61,9.453,13.329,10.721,11.190,14.020,9.585,14.071;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对遵医行为、自我效能及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7月入院治疗的96例CH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心理干预方式分为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组(观察组,49例)及常规心理干预组(对照组,47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周后自尊感[自尊量表(SES)]、自我效能[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DSES)]、治疗依从性及积极心理状态[沃里克-爱丁堡积极心理健康量表(WEMWBS)]、幸福感[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IWB)]、生活质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i HFe)]差异,并记录两组出院后12周再入院率。结果:干预6周后,两组自尊感(SES评分)、自我效能(CDSES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积极心理状态(WEMWBS评分)、幸福感(IWB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t=-12.286,-12.044,-27.168,-14.479,-10.526,-9.681,-10.106,-18.572,-10.776,-11.333;P0.05),且观察组自我效能(CDSES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t=2.765,2.239;P0.05);生活质量(Li HFe评分)则较干预前降低(t=19.095,12.106;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4.279,P0.05)。观察组再入院率(6.12%vs 21.28%)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706,P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不仅能改善CHF患者心理健康,还能减少再入院,于患者身心健康均有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团体认知疗法配合心理支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应用及对心理韧性、希望水平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1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n=57)与干预组(n=57),对照组患者予以心理支持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团体认知疗法干预。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压力水平、心理韧性、希望水平以及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尿素氮(t=4.99,P0.05)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生理压力源(t=3.15,P0.05)、心理压力源(t=3.14,P0.05)、社会压力源(t=2.033,P0.05)3个维度评分及HSS量表总分(t=4.83,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坚韧(t=4.66,P0.05)、力量(t=3.08,P0.05)、乐观(t=8.27,P0.05)3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积极的行动(t=4.04,P0.05)、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t=5.61,P0.05)、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t=3.46,P0.05)3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干预后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4.001,P0.05)。结论:对MHD患者应用团体认知疗法配合心理支持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降低压力水平,增加患者心理韧性,提高患者希望水平,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协同干预模式(CCM)在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将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年收治的86例AIS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观察两组干预后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感受负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SAS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42,P0.05),两组SDS量表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半年发现,观察组患者SAS及SDS量表得分均较出院时显著下降(t=10.85,13.77;P0.05),对照组SAS及SDS量表得分与出院时无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出院半年后两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7.94,-7.12;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身体负担、经济负担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情感负担及SPBS量表总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24,-2.41;P0.05),随访半年发现,观察组患者身体、情感负担及SPBS量表总得分均较出院时显著下降(t=8.75,11.20,15.31;P0.05),经济负担显著上升(t=-3.57,P0.05),对照组身体、情感负担及SPBS量表总得分均较出院时显著下降(t=6.55,12.06,11.11;P0.05),经济负担显著上升(t=-2.89,P0.05),且观察组患者出院半年后,身体、情感及SPBS总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67,-4.86,-5.88;P0.05);出院时,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半年发现,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较出院时得以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与出院时无显著性改善(P0.05),且观察组出院半年后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主要照护者饮食(t=4.69,P0.05)、康复训练(t=5.48,P0.05)、心理干预(t=4.10,P0.05)、药物干预(t=3.91,P0.05)及疾病干预能力总得分(t=9.62,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半年发现,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中身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健康、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33,9.69,9.53,5.45,6.46,5.00,5.38,5.39,14.84;P0.05)。结论:CCM能有效提高AIS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疾病干预能力,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及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患沟通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自我感受负担的干预效应.方法 研究对象80例,在完善常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护患沟通干预,包括:交际性沟通、评估性沟通、治疗性沟通、延伸性沟通.并且在干预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系统沟通干预后6个月,再次采用上述3种量表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测评数据利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 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干预前与国内成人常模比较(t=9.374,8.910;P <0.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较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自身干预前后比较(t =6.020,7.502;P <0.001),也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系统沟通干预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缓解或减轻;②系统性护患沟通干预前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得分结果比较(t=5.047,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系统性护患沟通干预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明显减轻.结论 对终末期肾衰竭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系统性护患沟通可满足患者需要,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实施结构性心理教育干预对肺癌患者自我感受及心理和谐程度的影响。方法抽取肺癌患者183例作为被试,在入院后完善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结构性心理教育干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应激处理、应对技巧、心理支持。并在实施结构性心理教育前后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进行测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施结构性心理教育干预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中的身体因素、情感因素、经济因素各维度得分明显降低,较干预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9.014,8.130,5.001;P0.01);患者的心理和谐各维度得分也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其中自我和谐维度与干预前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8.024,P0.001),人际和谐和人事和谐维度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t=6.901,7.510;P0.01)。结论对肺癌患者实施结构性心理教育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促进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支持性心理干预在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百草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院于2013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按照住院号奇偶数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支持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干预期间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1周后,观察组HAMA(t=-6.733,P0.05)、HAMD(t=-5.910,P0.05)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HI评分(t=5.949,P0.05)、GSES评分(t=4.688,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期间观察组依从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332,P0.05)。结论:支持性心理干预用于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百草枯中毒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疏导对初发宫颈癌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发宫颈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治疗前给予早期心理疏导。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Herth希望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希望水平和自我效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希望水平总分、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采用积极行动的态度、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各维度得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8.67,-6.22,-8.24,-7.68;P0.01),且高于对照组(t=10.39,6.32,9.76,7.50;P0.01)。治疗后观察组自我效能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t=-10.35,P0.01),且高于对照组(t=8.9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Z=2.27,P=0.02)。结论:早期心理疏导能显著改善初发宫颈癌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对促进宫颈癌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标准化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1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心理干预;分别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价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干预前后各进行1次。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6,-2.083,-3.064;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抑郁心理、焦虑心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20,-2.017,-4.137,-8.852;P0.05)。结论:标准化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分析及心理康复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析两组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然后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实施心理康复干预,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弹性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弹性量表总评分分别为(60.1±8.1)和(61.2±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两组患者心理弹性量表总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73,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较低,心理康复干预可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有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纽曼综合模式心理干预模式对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S)患者的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取我院肿瘤科2016年1月-2017年6月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80例,根据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常规干预结合纽曼综合模式心理干预模式,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干预结合常规心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自我效能(自我效能量表)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量表)。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纽曼综合模式心理干预后1个月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7.046、-5.791,P0.05);观察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035,P0.01);观察组QOL量表各分项目条目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5.749、-12.727、-14.945、-12.563、-24.563,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过常规干预结合纽曼综合干预模式的心理干预能够减少NSCLS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影响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血液透析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分析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改善情况,自制问卷评估两组干预后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机能、精神健康得分均比对照组、得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58,4.137;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693,-6.723;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67,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情绪状态、满意度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贵州省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开发方案"对于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效果。方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以积极心理资本量表作为测量工具。结果:1实验组一与对照组一、实验组二与对照组二的前测结果差异不显著;2实验组一与对照组一、实验组二与对照组二的后测结果差异显著,实验组一在积极心理资本及自我效能、希望、乐观3个维度(t=10.279,5.962,3.177,2.165;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一,实验组二在积极心理资本及自我效能、希望、乐观(t=5.354,4.067,4.232,4.426;P0.001)3个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二;3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结果增量差异显著,实验组一在积极心理资本及自我效能(t=13.04,4.70;P0.001)维度的增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一,实验组二在积极心理资本及自我效能、希望、乐观(t=7.12,3.75,5.27,4.04;P0.01)3个维度的增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二;4将前测结果作为协变量进行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一与对照组一、实验组二与对照组二的组间差异显著,其中实验组一在积极心理资本及自我效能、希望、乐观(F=309.87,35.97;P0.001;F=9.43,P0.01;F=4.56,P0.05)3个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一,实验组二在积极心理资本及自我效能、希望、乐观(F=49.27,17.20,24.57,22.04;P0.001)3个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二。结论:研究设计的"贵州省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开发方案"对提升贵州省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水平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及自我效能感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26例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入选者均已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同时依据其是否接受心理疏导干预,进一步划分为对照组(未接受心理疏导干预,63例)与观察组(接受心理疏导干预,63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创伤后成长、自我效能感及负性心理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0d后,观察组患者PTG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7,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0d后,观察组患者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81,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0d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06,P0.01)。结论: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疏导,可有效促进创伤后成长,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减轻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自我管理在支气管哮喘(BA)儿童中的应用及对自我效能、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稳定期BA患儿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管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自我管理方案进行干预,比较干预6个月时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效果及患儿自我效能、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和自我管理行为。结果:干预6个月时,两组FEV1%(t=-9.711,-5.970;P0.05)、PEF%(t=-8.887,-5.143;P0.05)及C-ACT评分(t=-7.810,-2.181;P0.05)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FEV1%、PEF%及C-ACT评分高于对照组(t=2.632,2.548,3.829;P0.05);两组CDSES量表完成自我管理(t=-8.406,-5.197;P0.05)、一般自我效能(t=-7.400,-4.767;P0.05)、达成结果(t=-8.065,-4.165;P0.05)及应对问题(t=-10.981,-6.507;P0.05)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完成自我管理、一般自我效能、达成结果及应对问题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004,2.136,2.157,2.184;P0.05);两组CICRS量表个性特征(t=-7.849,-4.173;P0.05)、应对方式(t=-7.447,-3.750;P0.05)、人际关系评分(t=-6.115,-3.124;P0.05)及心理韧性平均分(t=-6119,-2.440;P0.05)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及心理韧性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t=2.350,2.163,2.466;P0.05));两组CODI量表逃避(t=7.759,-3.831;P0.05)、远离(t=6.164,3.247;P0.05)及负性情绪反应(t=6.003,2.938;P0.05)评分均明显降低,幻想(t=-6.158,-2.535,P0.05)、自我安慰(t=-8.408,-5.108;P0.05)及接受(t=-8.786,-6.785;P0.05)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逃避、远离及负性情绪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t=-2.261,-2.652,-2.523;P0.05),幻想、自我安慰及接受评分高于对照组(t=2.231,2.084,2.063;P0.05);两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日常生活管理(t=-14.555,-7.415;P0.05)、疾病医学管理(t=-14.450,-9.218;P0.05)、社会心理管理(t=-25.510,-11.651;P0.05)评分及总分(t=-21.245,-10.272;P0.05)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社会心理管理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5.793,3.961,9.748,7.356;P0.05)。结论:采用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自我管理对哮喘儿童进行干预可有效增强患儿自我效能和心理韧性,改善患儿应对方式并提升患儿自我管理水平和哮喘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新生跆拳道锻炼对自我效能和身体自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大学新生跆拳道练习对身体自我概念和一般自我效能的影响效果。方法在珠海两所大学随机选取两组被试,实验组62人,控制组61人,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两次跆拳道练习的实验干预,控制组不加实验干预。实验前后均采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两组被试测试。结果1经过8周实验干预后,实验组身体自我概念总得分(t=-3.883,P<0.01)与分量表协调(t=-3.398,P<0.001)、运动能力(t=-3.241,P<0.01)、整体身体(t=-3.329,P<0.01)、力量(t=-2.964,P<0.01)、灵活(t=-4.598,P<0.01)、耐力(t=-3.049,P<0.01)均较干预前高,且实验组中女生(P<0.01)身体自我概念的提高较男生(P<0.05)明显;2控制组身体自我概念总得分变化不显著(P=0.087>0.05),只有4个分量表有显著改变;3两组被试在一般自我效能上的改变均不显著,但实验组(P=0.247)一般自我效能的变化较控制组(P=0.954)大一些。结论跆拳道练习对身体自我概念的改变有积极影响,尤其是大学女生;对一般自我效能的提高不明显,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抑郁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血透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在两组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t=5.1372,P=0.0000;t=7.6616,P=0.0000),且显著低于对照组(t=3.2612,P=0.0019;t=5.1975,P=0.0000);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92,P=0.0873;t=1.8691,P=0.0667)。结论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显著改善MHD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