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HPV-DNA载量水平对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宫颈癌相关增殖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于海口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宫颈癌患者、7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及8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杂交捕获Ⅱ代技术检测HPV DNA载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各宫颈组织中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BMI-1)、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比较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和BMI-1、C-myc的表达情况,分析高危型HPV感染对宫颈BMI-1、C-myc的影响。结果 宫颈癌组HPV感染率、HPV DNA载量、BMI-1及C-myc阳性表达率均高于CIN组和慢性宫颈炎组(P<0.05),CIN组HPV感染率、HPV DNA载量、BMI-1及C-myc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慢性宫颈炎组(P<0.05);CIN患者宫颈细胞中BMI-1、C-myc表达与CIN分级和高危型HPV感染有关(P<0.05);宫颈癌患者宫颈细胞中BMI-1、C-myc表达与分化程度、FIGO分期及高危型HPV感染有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宫颈癌患者宫颈细胞中BMI-1评分、C-myc评分与HPV DNA载量分别呈两两正相关(P<0.05)。结论 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中,宫颈细胞BMI-1、C-myc高表达,其相互作用可能在宫颈癌的增殖中占据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癌并发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妇女的癌症组织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癌基因C-myc蛋白表达水平。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为CIN组;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所有标本中FHIT、C-myc蛋白表达情况以及HPV亚型。结果 CIN组和宫颈癌组FHIT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C-myc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组FHIT阳性率低于CIN组(P<0.05)。宫颈癌组高危亚型HPV感染率高于CIN组和对照组(P<0.05)。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FHIT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卵巢癌分期(FIGO)和高危亚型HPV感染有关(P<0.05);C-myc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病理类型、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高危亚型HPV感染有关(P<0.05)。结论合并高危亚型H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C-myc表达上调,FHIT表达下调,提示可能对于宫颈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TERC基因扩增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ISH技术检测120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00例各级宫颈病变中,CINⅠ组TERC基因异常扩增为13.3%(4/30),CINⅡ组为71.0%(22/31),CINⅢ/原位癌组及宫颈癌组均为100.0%(39/39)。各组TERC基因异常扩增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时,hTERC基因有扩增,且随着病变的进展,hTERC基因异常扩增几率增加,高度病变和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度病变,可以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宋晓霞  姚丽  刘玉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714-1717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基因(hTERC)与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HPV L1)检测对子宫颈病变诊断及进展风险评估以及指导临床最佳的分流管理与治疗。方法:搜集因宫颈疾病就诊的7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将其分为5组,其中正常/炎症18例、CINⅠ19例、CINⅡ16例、CINⅢ1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8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hTERC基因在正常/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及SCC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PVL1壳蛋白在正常/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及SCC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在正常/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及SCC组中分别为5.56%、21.05%、50.00%、85.71%、100.00%,hTERC基因阳性扩增率随着宫颈组织病理学级别的升高逐渐呈现上升趋势(P<0.01)。②HPV L1壳蛋白在正常/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和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78%、68.42%、18.75%、7.14%、0.00%,HPV L1壳蛋白阳性率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加重呈现下降趋势(P<0.01)。③hTERC基因和HPVL1壳蛋白的4种表达类型以hTERC(-)/HPVL1(+)、hTERC(-)/HPVL1(-)、hTERC(+)/HPVL1(+)、hTERC(+)/HPVL1(-)的组合排序在宫颈病变中随着组织病理学级别增高而呈现上升的趋势(P<0.01)。结论:hTERC基因与HPV L1壳蛋白检测可以作为子宫颈病变早期诊断及进展风险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hTERC、HPV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6月因宫颈疾病接受TCT检查的280例患者,进行高危HPV感染检测、hTERC基因扩增FISH检测及阴道镜下病理活组织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5组:炎症组(非CIN)、CIN1组、CIN2组、CIN3组和浸润癌组。比较TCT、hTERC、HPV检测在CIN筛查中的价值。结果 5组TCT检查与病理学结果吻合率分别为90.9%、59.6%、70.5%、66.7%及80.0%;炎症组高危HPV感染率低于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组与宫颈浸润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扩增率高级别CIN组及浸润癌组明显高于低级别CIN组;联合应用3种检测手段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98.5%和92.3%。结论 3种方法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方案,可以极大地提高宫颈癌高度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TERC基因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协助临床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方法:取20例正常妇女及82例宫颈病变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其中CINⅠ11例,CINⅡ26例、CINⅢ22例、宫颈癌23例,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FISH)检测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结果: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患者的hTERC扩增阳性率分别为9.1%、57.7%、100%、95.7%,CINⅢ及宫颈癌的hTERC基因的扩增率明显高于其它组,hTERC预测宫颈高度病变(CINⅡ/Ⅲ及宫颈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10%、96.78%。结论:随着组织学病变程度的增加,hTERC的扩增数逐渐增高,FISH技术可协助临床提高宫颈病变的筛查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分析宫颈病变中宫颈脱落细胞的3号染色体hTERC基因异常情况,及其与HPV感染在宫颈癌中的关系。方法:对120例宫颈疾病患者,采用宫颈疾病三阶梯诊断方法,对正常宫颈(20例)、CIN、宫颈鳞癌、腺癌进行诊断,全面了解宫颈细胞形态学、组织病理学及HPV感染情况,并进行分型、分期,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第2部分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其宫颈脱落细胞进行同步分析,了解3号染色体上hTERC基因扩增情况。第2部分采用反向杂交法检测HPV感染情况,对100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DNA的检测。结果:①100例中宫颈鳞癌30例、腺癌6例、CIN64例,FISH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hTERC基因在3号染色体长臂26.3区域高频扩增,发生率分别为100.0%、100.0%、76.1%。②100例宫颈疾病患者的HPV总阳性率71.0%。在75例hTERC基因扩增阳性的患者中,HPV阳性所占的比例为89.3%(67/75),而HPV阴性所占比例仅为10.6%(8/75)。结论:3号染色体上hTERC基因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扩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类染色体端粒酶RNA(hTERC)在甘肃地区不同程度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FISH)检测甘肃地区22例宫颈炎、7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27例浸润性宫颈癌脱落细胞hTERC的表达情况.结果 甘肃地区hTERC在宫颈炎、CIN 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22.9%,57.1%,72.2%和100%,CINⅡ、CINⅢ、宫颈癌组与正常组比较,hTERC基因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INⅠ与CINⅡ/Ⅲ、CINⅠ与宫颈癌比较、CINⅡ/Ⅲ与宫颈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hTERC基因表达率增加,hTERC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甘肃地区hTERC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提示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myc原癌基因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筛选114例宫颈细胞涂片,按最终病理学结果分组,其中正常宫颈20例,CINⅠ20例,CINⅡ25例、CINⅢ25例、宫颈癌24例;同时选取上述病例的宫颈病理切片,均用FISH方法检测c-my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①C-myc基因在不同细胞学分级中即ASCUS、LSIL、HSIL和SCC宫颈脱落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0%、20.8%、38.9%、61.2%、95.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C-myc基因在不同病理学分级中即正常宫颈、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脱落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0.0%、44.0%、72.0%、90.2%,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在宫颈病理切片组织中C-myc基因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织中依次为0.0%、20.0%、56.0%、80.0%、9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yc基因在各级CIN和宫颈癌的脱落细胞及组织中均有异常扩增,其扩增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提示c-myc基因异常扩增在宫颈病变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位  金平  靳荣  毕学汉  李娟  吴军花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153-3156
目的:研究人染色体末端酶(hTERC)基因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hTERC基因在20例正常宫颈细胞、5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41例宫颈癌中的表达率。结果:①hTERC基因在CINⅠ组、CINⅡ/Ⅲ组及宫颈癌组的扩增均高于正常组(P<0.05);②宫颈癌组hTERC扩增高于CINⅠ组、CINⅡ/Ⅲ组(P<0.05)。结论:①hTERC基因的扩增随着宫颈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②应用FISH技术检测hTERC基因可以作为诊断宫颈病变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尹香花  苏悦  隋玉梅  成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784-5786
目的:通过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阴性的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p14AR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s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早期诊断、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以PCR方法筛查HPV阴性的慢性宫颈炎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5例及宫颈浸润癌3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染色法检测p14ARF蛋白在其中的表达,分析p14ARF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p14ARF蛋白特异性表达在HPV阴性的CIN病变、宫颈癌细胞核及胞质中,在正常鳞状上皮和腺上皮中无任何阳性表达信号,且与临床分期无关,与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p14ARF蛋白检测可作为HPV阴性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指标,并可作为预测宫颈癌侵袭转移潜能和临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周波  李婷  周晨  陈忠东  谢宛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077-4080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RNA(hTERC)基因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11月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5例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病理学检查确诊CIN患者69例,宫颈鳞癌(SCC)患者26例,正常细胞学妇女20例。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脱落细胞hTERC基因的表达。结果:①hTERC基因在CINⅠ、CINⅡ、CINⅢ及SCC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2.00%、75.00%、100.00%和100.00%。CINⅠ、CINⅡ、CINⅢ和SCC组与正常组比较,hTERC基因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INⅠ与CINⅡ、CINⅢ比较,CINⅠ与SC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着病变程度增加,hTERC基因的表达率增加。在CINⅠ中hTERC基因扩增的异常细胞仅占6.5%,而在CINⅡ、CINⅢ及SCC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扩增的异常细胞所占比例依次递增为25.50%、30.60%和50.80%(P<0.05)。FISH检测结果显示,CINⅠ组细胞中hTERC基因异常扩增信号为2∶3型占60.00%,而在SCC中仅占36.44%。SCC中,4∶4型和5∶5型所占比例最多,其中5∶5型拷贝数是各级CIN的总和。hTERC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的程度关系密切。结论:hTERC基因在CIN和SCC中表达异常,且随病变程度增加阳性表达率增加,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生物遗传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中HPV负荷量和端粒酶(human telomerase gene,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以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PV-DNA含量并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方法对HCⅡ检测剩余宫颈细胞保存液进行hTERC检测。结果:①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高危型HPV的病毒负荷量也增高,慢性宫颈炎组与CINⅠ组、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与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癌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深,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逐渐升高。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除慢性宫颈炎组、其他各组与正常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慢性宫颈炎组与CINⅠ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与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与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随着HPV-DNA负荷量的增加,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也逐渐升高(r=0.995,P<0.01)。结论:HPV-DNA负荷量的增加与hTERC基因扩增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kp2、C-my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宫颈、宫颈内瘤样病变各10例、宫颈癌组织30例中Skp2、C-myc的表达.结果 Skp2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6.7%,高于宫颈内瘤样病变(均为阴性)(P<0.05)和正常宫颈组织(均为阴性)(P<0.05).Skp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有关,与淋巴转移无关(P>0.05).C-myc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是83.3%,显著高于宫颈内瘤样病变(P<0.01)和正常宫颈(阴性表达)(P<0.01).C-myc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与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无关.结论 C-myc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Skp2的表达提示预后不良.Skp2、C-myc蛋白的检测可为判断宫颈癌恶性进程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HPV16/18、Hpa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宫颈癌石蜡标本45例、CINⅢ25例、CINⅠ~Ⅱ20例、正常宫颈组织10例进行HPV16/18及Hpa基因检测。结果:①HPV16/18在宫颈癌组织、ClNⅢ、CINⅠ~Ⅱ、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76.0%、25.0%、10.0%。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表达和阳性表达率普遍高于CIN组织和正常组织(χ2=11.91,P<0.05;χ2=20.53,P<0.01)。Hpa蛋白在宫颈癌组织、CINⅢ、CINⅠ~Ⅱ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28.4%、21.4%和10.0%。宫颈癌组织中Hpa阳性表达率普遍高于CIN组织和正常组织(χ2=31.169,P<0.05;χ2=12.94,P<0.05)。Hpa的表达与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②在宫颈病变中HPV16/18感染和Hpa基因表达之间呈正相关(χ2=4.288,P=0.038,r=0.363)。结论: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及Hpa基因的表达提示二者在宫颈癌的病因学中起作用,Hpa可作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刘金风  胡培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617-4618
目的:分析宫颈癌及高危型癌前病变组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载量、HPV多重感染情况,探讨HPV载量及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方法: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TCT)、高危型HPV-DNA(HC-Ⅱ)检测,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筛查异常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宫颈癌(ICC)及高危型癌前病变(CINⅡ、CINⅢ、原位癌),术前未进行放疗及化疗为研究对象。运用SPF10-PCR技术对HPV阳性标本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筛查异常510例,活检病理确诊:宫颈正常(≤CINⅠ)398例,高危型癌前病变(≥CINⅡ)64例,宫颈癌48例。HC-Ⅱ检测筛查,HPV阳性465例(91.18%)。其中,≤CINⅠ356例(89.45%),≥CINⅡ63例(98.44%),ICC46例(95.83%),差别有显著性。HPV载量分5组,1~9、10~99、100~999、≥1000。各组比较,≤CINⅠ、≥CINⅡ、ICC差异均有显著性。组织学检测HPV感染,≥CINⅡ组62例(96.37%),ICC组46例(95.83%)。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型别混合感染分别为30.43%、38.71%,较正常宫颈明显增高,且均有高危型别参与感染。结论:HC-Ⅱ检测是筛查宫颈病变,预防宫颈癌发生的有效手段,但HPV载量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表达不确定。HPV多型别混合感染对宫颈病变发展程度有潜在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hTERC(human telomerase RNA gene component)基因荧光原位杂交的拷贝数扩增情况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预测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hTERC基因在72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拷贝数的变化,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检测每一患者的2种HR-HPV DNA(HPV16/18),并同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应用荧光标记探针GLP TERC/CSP 3;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正常骨髓淋巴细胞为阳性对照,正常宫颈细胞为阴性对照.结果 在72例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CINⅡ的阳性表达率为60.00%,CINⅢ的阳性率为83.33%,与正常或炎症/CIN 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在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正常骨髓淋巴细胞中基因扩增阳性;HR-HPV DNA检测阳性32例,炎症/CIN Ⅰ的阳性表达率为42.86%,CIN Ⅱ的阳性表达率为70.00%,CINⅢ的阳性率为66.67%,宫颈癌的阳性率为75.00%,hTERC基因FISH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阳性预测值(PPV)和特异性(Sp)明显高于HC-2 HR-HPV DNA检测.结论 hTERC基因参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标志物之一,TERC基因的FISH检测比HC-2 HR-HPVDNA检测能够更可靠地鉴别宫颈良恶性病变,二者联合检测将为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提供更有效、更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季修庆  成建  林颖  胡平  许争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1):4813-4815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hTERC(human telomeraseRNA component)基因扩增,探讨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行膜式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检查剩余液体133例,经活检证实,正常或炎症30例,CINⅠ38例、CINⅡ29例、CINⅢ25例、浸润性鳞癌11例。采用FISH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内hTERC基因扩增情况,以正常标本的检测结果建立阈值。结果:正常阈值为6%,在不同组病例中扩增阳性率率分别为:CINⅠ15.79%(6/38)、CINⅡ34.48%(10/29)、CINⅢ72.00%(18/25)、鳞癌100.00%(11/11)。随着病变级别的增高,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不断升高。CINⅢ及CINⅢ以上者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及CINⅠ、CINⅡ者(P<0.01)。结论:在不同宫颈上皮内瘤病变中都有可能发生hTERC基因的扩增,且随着病变程度加重基因扩增发生的阳性率升高,可以作为预测宫颈上皮内病变进展的标志物,成为宫颈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与宫颈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宫颈癌、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χ2检验分析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58例子宫颈浸润癌患者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阳性表达的43例,阳性表达率为74.14%。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INⅠ~Ⅱ和宫颈原位癌。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宫颈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年龄无明显关系。结论:Hpa可能在宫颈癌的发展、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预测宫颈癌浸润转移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和有价值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宣城地区绝经后女性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流行病学及C-myc基因扩增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9年12月于宣城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并接受妇科检查的宣城地区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异常患者行阴道镜及病理活检,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细胞C-myc基因扩增情况。结果入组1 584例受试者共450例高危型HPV阳性,HPV感染率为28.41%,各亚型中HPV52、HPV16、HPV58检出率最高,分别为6.63%、6.00%、5.18%。入组1 584例受试者中共303例存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率及混合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050,338.272;均P0.001)。正常或炎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子宫颈癌组检出C-myc基因扩增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3.406,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高危型HPV感染、C-myc基因扩增是宫颈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宣城地区绝经期妇女HPV感染率较高,HPV感染、C-myc基因扩增与宫颈病变发生及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