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PAC)服务对高危人工流产后高效避孕方法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中心门诊2016年10月—2017年3月因非意愿妊娠行人工流产并接受PAC服务的2066例女性,根据有无人工流产高危因素分高危组982例,非高危组1084例,比较两组术后即时及术后3,6个月高效避孕方法的使用率及术后6个月内重复流产率。结果:人工流产女性中高危女性47.5%,高危因素前3位分别为有重复流产史、剖宫产术后1年内和年龄≤20岁。术后高效避孕方法即刻落实率高危组(94.5%)高于非高危组(90.4%)(P0.05);本次意外妊娠避孕失败的原因主要为使用低效避孕方法;两组即时及术后3,6月IUD/IUS落实率两组有差异(P0.05);COC使用率高危组高于非高危组(P0.05),且两组术后第3,6个月使用率与术后即时相比明显减少(P0.05);高危组术后3个月内重复流产率低于非高危组(P0.05)。结论:高危人工流产比例较大,通过PAC服务可促进高危人工流产妇女术后使用高效长效避孕方法,降低6个月内重复流产率,促进女性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流产后服务(post abortion care,PAC)护理对未婚低龄流产患者避孕知识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科门诊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617例未婚低龄孕妇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99例与对照组318例,对照组采用规范PAC服务流程,观察组采用改良PAC服务,即规范PAC服务流程加以人文关怀,比较两组1、3、6月失访率、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和重复流产率。结果观察组未婚低龄妇女人工流产后对避孕知识认知度明显提高,高效避孕率明显上升,重复流产率和失访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AC服务对普及女性避孕知识、落实有效避孕措施及降低重复流产率的效果明显,应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未婚女性流产后关爱(PAC)的微信干预效果。方法:纳入836例计划行人工流产未婚女性, 209例妇女对照组提供常规PAC服务,其余除常规PAC服务外,分别在术后1月(干预1组)、3月(干预2组)、6月(干预3组)再次行微信PAC服务。所有入组女性人工流产前基线调查,流产术后1、3、6、12个月问卷调查人工流产和避孕知识。结果。微信干预的3组人工流产后1、3、6个月避孕问题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PAC服务后效果评估(44.9%、49.7%、69.8%)高于对照组(38.3%)(P0.05)。结论:微信干预能促进PAC服务效果,增加未婚女性对人工流产和避孕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巩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PAC)服务模式对未婚女性流产术后心理与生殖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在本院门诊行人工流产术的未婚女性22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PAC组各110例,分别实施常规术后服务模式、PAC模式。比较两组手术前后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评价术后避孕知识认知度,随访统计术后避孕措施落实情况及术后1年重复流产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PAC组SCL-90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负性情绪(焦虑、抑郁、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评分均低于常规组,而生殖健康知识掌握度、避孕措施落实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6个月、1年,PAC组的重复流产率(1.0%、2.3%)低于常规组(6.9%、15.5%)(P0.05)。结论:PAC服务模式有利于改善未婚人工流产女性术后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殖健康知识掌握度及避孕措施落实率,降低重复流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干预随访调查,探讨昆山市人工流产妇女接受计划生育服务后再次妊娠的发生情况及再次妊娠的结局。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干预医院人工流产妇女接受流产后优质计划生育服务(PAC),对照医院人工流产妇女接受常规的计划生育服务。10个月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采用相同的方法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对象进行电话访谈,完成评估调查。结果干预医院1 116名人工流产妇女接受PAC后再次妊娠率为1.79%;对照医院1 131名人工流产妇女再次妊娠率为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3,P0.05)。扣除文化程度、月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影响后,干预医院人工流产妇女再次妊娠发生率低于对照医院人工流产妇女(OR=0.33,95%CI:0.13~0.74)。干预医院20名再次妊娠妇女有6人再次行人工流产(30.00%),对照组医院72名人流后再次妊娠妇女的再次流产率为62.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P0.05)。结论通过PAC服务,人工流产妇女再次妊娠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议在人工流产妇女中强化流产后优质计划生育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青少年长效可逆避孕方法(long acting reversible contraception, LARC)的认知和应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如何提高青少年LARC的使用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计划生育门诊行人工流产的1 565例<25岁青少年的临床资料,包括LARC调查问卷、流产后关爱(post-abortion care, PAC)咨询指导后落实的避孕方法以及术后1、3、6、12个月随访情况。以放置LARC组为研究组,放置短效可逆避孕方法为对照组,两组从婚姻、年龄、生育史、流产史、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籍贯、居住地、高危因素共9个方面比较LARC的放置率,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青少年流产呈现低龄化、未婚未育比例高、重复流产率及高危流产率高、流动人口多、经济状况差及受教育程度低的特点。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青少年根本不了解LARC或者对其存在认知误区,PAC服务后LARC放置率由流产前的0.26%增加到9.65%。多因素分析显示,婚姻、年龄、生育史、流产史、流产高危因素是青少年选择LARC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开展人工流产后关爱(PAC)服务项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东丽区东丽医院自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60例进行人工流产的妇女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60例需行人工流产术,并实施PAC服务宣教的妇女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高危流产情况,人工流产术后1年内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和重复流产率。结果门诊患者高危流产率为41.9%;观察组患者人工流产术后1年内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较对照组高,而1年内重复流产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妇科门诊实施的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项目可以有效提高女性避孕意识,并使得重复流产率减少,在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采用分阶段糖尿病达标管理(SDTM)模式进行9年规范化管理后,患者随访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超过1年以上未来门诊随访定义为失访,将2005年起纳入SDTM管理项目中的糖尿病患者分成失访组和随访组,分析随访依从性及失访率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9年后,3 029例患者中失访312例,累积失访率为10.3%,男性9.2%,女性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随访组平均随访时间(60.2±27.5)月,失访组为(26.7±24.0)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病程、体重指数(BMI)、文化程度、肌酐清除率(eGFR)、随访时间等均是失访率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应针对影响随访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干预,不断改进糖尿病教育模式,提高患者的长期随访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5):679-680
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PAC)模式在门诊人工流产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门诊行人工流产术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人工流产术服务模式,观察组实施PAC模式,两组患者均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观察组随访观察后的SAS、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 WHOQOL-BREF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正确使用避孕措施率与满意度分别为83.75%、 95.00%,均高于对照组的60.00%、 81.25%(P <0.05)。观察组的再次流产率为3.75%,低于对照组的12.50%(P <0.05)。结论 PAC模式能够显著缓解门诊人工流产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正确使用避孕措施率及满意度,降低再次流产率,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PAC)服务对高效避孕方法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行人工流产的763名健康妇女,随机分为两组,PAC组375例在接受人工流产服务的同时接受流产后关爱服务,对照组388例接受传统的人工流产服务,比较两组术后即刻及术后3、6、12个月高效避孕方法的使用率、续用率以及术后1年内重复流产率。结果:PAC组术后即刻及术后3、6、12个月高效避孕方法的使用率优于对照组(P0.05),PAC组术后1年内重复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AC服务可促进女性术后选择高效避孕方法,提高短期内续用率,降低1年内重复流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专科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分别对早产儿系统管理和干预,探索实施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有效模式。【方法】分别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和卢湾区妇幼保健院定期随访早产儿共90例。每次随访对早产儿行发育评估、给予家长针对性干预指导、记录家长的依从性。统计依从性和失访率,比较不同模式下早期干预参与率的差异。【结果】专科模式管理的早产儿失访率较高(39.4%),社区模式失访率较低(12.5%),两种模式失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失访和家长依从性、双亲文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而家长依从性和双亲文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失访原因以家长认为"没必要随访"最多,占总失访数的34.5%;其次为"居住距离远"、"去了外地"和"太忙没时间随访"。【结论】依托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的社区早期干预模式更有效,失访率较低,管理更系统;但还存在参与率较低、家长不重视随访干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非意愿妊娠妇女避孕和流产的相关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712例因非意愿妊娠而接受人工流产服务的妇女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妇女平均年龄(28.45±5.41)岁,初中及以下文化占55.06%,月收入1000元以内的占44.94%。重复流产发生率为63.90%,平均人工流产次数为(1.96±0.96)次,高危人工流产率为26.54%。结论:非意愿妊娠多发生在已婚妇女,以低收入和低学历人群为主,重复流产和高危流产发生率高,有针对性地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比接受传统人工流产服务和流产后关爱(PAC)服务的城市户籍女性的高效避孕措施落实情况,探讨PAC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普陀区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科门诊人工流产女性787例,其中接受人工流产的同时给予PAC服务女性400例为观察组,接受传统人工流产服务的女性387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女性高效避孕措施术后立即使用情况和6个月后续用情况。结果:女性高效避孕措施术后立即使用情况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6个月COC使用率均低于术后COC立即使用率(P0.01),而术后IUD使用率无差异(P0.05)。结论:PAC可有效提高女性流产后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但随着时间推移,使用COC的女性明显减少,应加强COC的宣传,探索更有效的PAC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对门诊人工流产女性立即避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3月在该院进行人工流产的育龄女性1 036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接受现有常规人工流产服务,观察组在常规人工流产服务的基础上,根据标准化的人工流产服务流程进行流产后关爱干预。结果:两组人工流产女性流产后"立即避孕"的意识、避孕方法的落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流产后立即要求避孕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5.0%,高效避孕方法立即落实率为99.7%高于对照组的15.9%。结论:流产后关爱可以明显提高门诊人工流产女性"立即避孕"的意识,即时选择和落实避孕措施,促进高效避孕方法的使用,从而减少重复流产,尤其是1年内的"高危流产"。  相似文献   

15.
<正>人工流产后关爱(PAC)是一个新的临床干预模式,其标准化的服务流程是通过一对一咨询和集体宣教,向前来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妇女宣传避孕知识,及时落实有效的避孕方法,避免重复流产的发生~([1])。笔者旨在观察利用网络平台(如电子信箱、QQ、微信等)进行随访,配合指导实施个性化方案,建立优化电子系统统计数据,降低漏访和失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高危儿的疾病特征、随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50例高危儿的疾病特征和随访情况进行分析;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失访原因和随访依从性调查。结果首次参加随访的高危儿中,前4位高危因素包括低出生体重、高胆红素血症、窒息或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累计比例占83.6%。随访1~2次的高危儿占45.3%,随访≥6次的占40.4%,随访≥12次的占23.1%。失访原因主要源自家长的主观因素。父母文化水平、家长的认知和家长培训情况等因素影响高危儿的随访依从性。结论高危儿随访的失访率仍相对较高。应通过不断完善高危儿的系统管理,加大对高危儿家长宣教力度,以降低失访率,减少高危儿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据统计,我国目前每年约有1300万人工流产术[1],其中重复流产率占50%。流产主要原因就是女性避孕意识淡漠及避孕方法使用错误。人工流产术,尤其是重复流产可引发较多的并发症,如继发性不孕症和子宫内膜再生障碍等相关问题[2]。为保障女性生殖健康,2010年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制定了《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指南》,倡导流产后关爱(PAC)服务。本院自2015年6月开展PAC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高危儿的随访情况以提高随访率,使高危儿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方法:对2008年9月8日~2010年9月9日到该院高危儿随访专科就诊的高危儿1 268例进行研究,分析其高危因素的具体构成比、各类高危因素患儿随访次数、失访情况及原因。结果:高危因素中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窒息或缺血缺氧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为前4位因素,所占的比例高达88.5%;仅随访1次的高危儿占54.6%,随着高危儿年龄的增长,各类高危因素患儿的失访率均增高明显;失访原因以家长对随访重要性认识不足为主要原因。结论:完善高危儿系统管理,定期总结随访情况,加大对高危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活动,对降低失访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PAC)服务对术后高效避孕方法落实情况的影响。方法 :对人工流产术后妇女给予PAC服务,与对照组比较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半年内再次意外妊振(1.5%)低于对照组(17.0%);人工流产后立即落实避孕措施比例(96.2%)高于对照组(18.4%);避孕知识得分60分以上比例(98.8%)高于对照组(30.3%);观察组使用高效避孕措施(75.0%)高于对照组(29.8%)(均P0.05)。结论:PAC服务可有效提高人工流产妇女对避孕知识的知晓率和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疆男男性行为人群(MSM)队列失访率和随访保持率以及分析失访原因。方法于2010年6月—2015年3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伊宁市、阿克苏市3个地区招募HIV抗体阴性MSM,建立前瞻性队列研究。每3个月进行定位随访,每6个月进行行为学调查和HIV抗体检测。单因素分析采用多组比较的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队列共纳入1 041名调查对象,6个月随访人数900人(86.46%),12个月随访884人(84.92%);6个月失访141人(13.54%),12个月失访157人(15.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户籍所在地、月收入、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地区、参加队列原因、寻找性伴场所、安全套使用频次、近6个月性伴数量以及感染丙肝状况是MSM失访与随访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变量(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OR=0.089,95%CI=0.060~0.133,P 0.001)、调查地区(OR=1.800,95%CI=1.231~2.632,P=0.002)、参加队列原因(OR=0.663,95%CI=0.465~0.946,P=0.023)、近6个月性伴数量(OR=4.070,95%CI=2.002~8.278,P 0.01)是队列失访的影响因素。结论新疆MSM队列失访率较高,文化程度、调查地区、参加队列研究的原因以及近6个月性伴数量均与队列失访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