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是否有所改善。方法:随机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患者(n=40)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患者(n=40)不予认知行为治疗。治疗观察为期6个月。患者在入组前和治疗6个月后,分别进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评分;比较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是否有所改善。结果:大部分分测验项目、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智商总分等在患者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35例。针刺组为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为药物治疗,疗程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数字划销测验(DST)、韦氏记忆测验(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结果治疗后,针刺组WMS、DST总净分和失误率、WCST持续性错误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针刺组治疗后WCST完成第一个归类所需应答数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NSS评分及减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疗法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部分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并认知行为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开放式管理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封闭式管理并一般的心理支持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入组6周时、入组12周时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社会功能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间MRSS、NOSIE-30、SD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组6周时观察组MRSS、NOSIE-30、SDSS、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入组12周时观察组MRSS、NOSIE-30、SDSS、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开放式管理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效果肯定,是精神分裂症病人回归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舍曲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分为抗精神病药合并舍曲林(研究组)与抗精神病药不合并舍曲林(对照组)两组,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观察。在治疗前、治疗后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和STROOP字色干扰测验评定所有患者认知功能,并采用PANSS量表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PANSS量表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意义;研究组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正确反应数、持续错误与分类数分别为(84.97±3.73)分、(80.41±5.93)分、(83.37±5.81)分、(77.26±13.31)分、对照组分别为(75.41±3.95)分、(72.43±5.56)分、(75.87±5.34)分、(72.15±13.1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ROOP—W和STROOP—WC测验结果:研究组分别为(76.11±13.32)、(108.99±6.42),对照组分别为(80.97±14.24)、(117.65±17.02),两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症状的疗效.方法: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支持性心理治疗组以及单纯常规治疗组.90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了研究,85例患者完成研究.结果:认知行为治疗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得分 (F=5.42, df =2,86; P=0.006)和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得分(F=4.99, df=2,86; P=0.009)显著改善.联合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患者的症状无显著改善.回归分析表明,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而只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会更有可能出现症状的恶化,延长住院天数.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按精神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治疗。以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韦氏记忆量表(WM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WCST评分正确应答数和完成分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应答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WMS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WAIS-R操作智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单纯治疗与综合治疗对于稳定期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37名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单纯治疗组70例,综合治疗组67例.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验(TMTA和TMTB)、中国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C)的视觉再生和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评定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线和随访12月末的认知功能,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单纯治疗组12月末WCST总正确数、完成分类数、总错误数均较基线显著改善(P<0.01~0.05),TMTA和TMTB完成任务时间和笔离开纸次数均低于基线(P<0.01),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视觉再生成绩均显著优于基线(P<0.01);综合治疗组12月末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视觉再生、TMTA完成任务时间和笔离开纸次数,以及WCST、TMTB的各项成绩均显著优于基线(P<0.01);综合治疗组12月末WCST各项成绩、TMTA完成任务时间(28.30±10.79)s、TMTA连接正确数(24.97±0.17)个、TMTA连接错误数(0.03±0.17)个、TMTB完成任务时间(56.19±27.15)s、TMTB笔离开纸次数(0.16±0.48)次、数字符号(65.58±7.91)分、数字广度(16.72±1.96)分及视觉再生(10.96±1.96)分成绩均优于单纯治疗组(P<0.01~0.05).结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综合治疗对于认知功能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变化。方法:对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均进行认知功能测验,包括领悟、相似性、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填图、图片回忆、视觉再生、再认、触党记忆和WCST中的总测验数、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且统一服用利培酮治疗。数据采用SPSS 9.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利培酮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相似性、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填图、图片回忆、视觉再生测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WCST中测验总数、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利培酮治疗12周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部分认知功能得到改善,提示这部分认知功能损害具有可逆性。(2)利培酮治疗12周后,仍有小部分认知功能无明显改善,推测此部分认知功能损害具有器质性因素,可能与神经学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将附合条件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只给予以常规治疗护理,指定护士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进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结果:治疗4周、8周后2组NOSIE和PANS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 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认知行为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喹硫平和奥氮平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接受喹硫平、奥氮平治疗。分别在入组时、12周、24周末测定PANSS、WCST、言语流畅性测验、成人言语学习测验、CPT、WMS、WAIS、连线试验测定、手指叩击试验。结果:喹硫平组患者在言语流畅性、CPT和执行功能方面优于奥氮平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认知功能的改善与PANSS量表总分、阴性症状的改善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r=-0.33,P<0.05)。结论:喹硫平、奥氮平均可不同程度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喹硫平在某些方面优于奥氮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符合CCMD-3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两组均予常规精神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根据医嘱按时发药等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WMS-RC总分及SSPI各项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WMS-RC总分及SSPI各项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干预组患者的WMS-RC总分及SSPI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积极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及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有始动性缺乏和社交技能缺陷,导致其出院后就业率下降甚至精神残疾.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有始动性缺乏和社交技能缺陷,导致其出院后就业率下降甚至精神残疾。精神康复发展的历史证明,各种心理社会干预措施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原发性核心症状之一,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社会功能障碍均主要取决于认知损害的程度;社会支持和社会技能训练对认知损害的改善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临床效果如何报告较少。为此,笔者对维持治疗的慢性分裂症患者进行劳动技能训练干预,5年后对其认知功能状况再次评定,以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分析研究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慢性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4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50例采用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干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SPI、PANSS以及RBANS评分与干预前相比,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精神分裂患者接受心理行为干预效果明显,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心理行为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患有慢性精神分裂的病人68位,并将这68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人,然后随机选择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则另一组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进行以往最常用的护理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心理行为护理方式,观察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是否发生认知功能的变化,以及病人的病情是否得以缓解.结果:观察组的简明精神量表、评定社会功能的量表以及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的认知能力改善效果、治疗效果也要明显比对照组好很多,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病情缓解具有积极作用,改善病人的认知能力,有助于病人病情的康复,是一种值得使用并将其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