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于2004年12月17日为1例终末期心肺疾病患者施行了首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术后住进移植病房,采取严格有效的消毒隔离,严密的监测,及服用抗排异药物的观察护理等措施,患者顺利地度过了隔离期,恢复良好,术后49日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因先天性多囊肺引起肺源性心脏病,反复发生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肺部感染,多次住院。6月前,再次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受限,靠持续低流量吸氧维持生命。1月前因低氧血症,口唇黏膜紫绀,SaO2<60%,尿少、腹水、下肢水肿,每日需间断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改善缺氧,减…  相似文献   

2.
心肺联合移植术(CHLT)是治疗终末期心肺疾病的有效方法.自1968年美国Cooley开展首例心肺联合移植术以来,国内外运用心肺联合移植术治疗终末期心肺疾病取得了满意的l临床效果.我院于2004年12月17日成功地为1例先天性多囊肺、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实施了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术后并发严重大出血,通过有效的循环呼吸支持治疗、严密的病情监测及精心的护理,恢复良好.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肺联合移植术(CHLT)是治疗终末期心肺疾病的有效方法。自1968年美国Cooley开展首例心肺联合移植术以来,国内外运用心肺联合移植术治疗终末期心肺疾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我院于2004年12月17日成功地为1例先天性多囊肺、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实施了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术后并发严重大出血,通过有效的循环呼吸支持治疗、严密的病情监测及精心的护理,恢复良好。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是患者入住ICU的常见病因,也是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肾功能损伤是脓毒症常见脏器损伤,且与患者病死率相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长期肺动脉高压会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并进一步引起右心肥大甚至心功能不全,严重影响患者心肺功能。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1例老年肺源性心脏病并发胃肠道穿孔、脓毒症休克患者,术后出现低心排、急性肾功能损伤及体循环淤滞,经相关积极救治后顺利出院,现将本例的临床资料及诊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8例心脏移植和1例心肺移植近期的免疫抑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和同种异体原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近期抗免疫排斥治疗经验。方法8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和1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患者,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 骁悉 泼尼松口服联合抗免疫治疗。结果9例患者中1例出现心功能不全;心肺移植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肾功能不全;E细胞病毒感染2例。经调整免疫抑制剂和对症处理后9例患者均于术后7周左右出院。结论重视围术期抗免疫处理,选择合理抗免疫排斥治疗方案,可降低移植术后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法舒地尔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7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33例予以法舒地尔与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研究组34例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分析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心排量(CO)]及肺功能指标[每分钟通气量(VE)、用力肺活量(FVC)]。结果研究组治疗2周后CO、EF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VE、FVC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予以法舒地尔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其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肿瘤术后心肺并发症的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手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心肺并发症组和无心肺并发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手术时间、肺功能指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7个相关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关系。结果352例患者中42例发生心肺并发症;心肺并发症组患者平均年龄(61.2±7.9)岁,手术时间(3.0±0.9)h;无心肺并发症组患者平均年龄(53.5±4.6)岁,手术时间(2.7±0.7)h,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FEV1%、FEV1/FVC%、MVV%、心功能异常者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P<0.05)。结论年龄、手术时间、心肺功能异常可能是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同种异体原位心肺联合移植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总结4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护理,对手术室的术前准备、供体心肺切取的物品准备和术中手术配合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在心肺联合移植的手术过程中,要充分做好手术室的术前准备工作,熟悉手术的相关步骤,术中密切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由于术后移植肺很容易发生感染,因此术中护理还要特别注意无菌观念,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心肺联合移植术治疗艾森曼格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例同种异体心肺移植成功的临床经验.方法:2003年12月及2004年4月分别完成2例心肺联合移植术,受体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1岁及43岁;病因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并Eisenmenger综合征;术前肺动脉压均>130 mmHg,肺血管阻力>12 Wood U,心功能IV级.供体男性1例,女性1例,以 4℃ UW液1 000 mL及HTK液4 000 mL保存供体心肺.移植术后严格消毒隔离,按赛尼哌 环孢素A 霉酚酸酯 激素的方案进行抗排斥治疗,用第3代头孢菌素预防感染.结果:2例患者全部存活,1例术后延迟拔气管插管.1例术后存活至今并随访4年8个月,早期并发白细胞减少,无严重感染或排斥反应发生;另1例术后1年死于肺部真菌感染.结论:良好的吻合技术、完善的心肺保存及术后严格的预防感染、合理的抗排斥治疗是心肺联合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心肺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肺疾患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病人施行心肺移植才能使循环和呼吸两方面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1] 。国外自 6 0年代末期开展此手术以来 ,已取得较为满意的远期疗效 ,而我国自 80年代至今 ,心肺联合移植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2 ] 。我院于 1999年 9月 2 7日为 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施行了心肺联合移植术 ,术后病人生存 18d ,现将该例病人围术期护理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2 2岁 ,运动性心慌、气短 2 0a。查体 :重度紫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的效果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7月接诊的125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及心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心排血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pH值均高于对照组,右心室流出道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能够明显增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肺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心肺指标变化情况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50例开胸手术患者术前1d、术后8h分别进行心肺功能监测,观察每项指标的变化,并制定护理措施。结果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肺活量,心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术前加强健康教育及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及生命体征监测,及时氧疗,有效镇痛和控制感染,可减少开胸术后心、肺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和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3.
肺癌围手术期死亡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引起肺癌手术死亡的高危因素,进一步降低肺癌手术的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手术切除的2439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76例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时间-常数回归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影响肺癌手术死亡的主要因素为术后并发症、术前合并心肺疾病、高龄、手术切除范围(P〈0.01),临床病理分期、癌残留情况(P〈0.05)。多因素分析影响肺癌手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后并发症、合并心肺疾病、高龄、手术切除范围、临床病理分期、癌肿残留。结论 术后并发症、严重肺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及高龄是肺癌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患侧全肺切除、病理分期晚期及癌肿残留也是肺癌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24例终末期肺病患者肺移植术后ICU内的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2年2月本中心24例终末期肺病行肺移植术后患者ICU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心肺功能桥接支持的护理、心肺适应期循环管理的护理配合、移植肺正压通气呼吸支持策略及肺移植术后患者症状群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4例肺移植患者中,18例患者预后良好,3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长期住院治疗,围手术期(术后30 d内)死亡1例,术后30 d以上因并发症死亡2例。结论 在终末期肺病患者肺移植术后ICU内的护理过程中,积极开展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合作管理,尤其注意密切监测患者心肺功能,并及时反馈给医疗团队,做好ECMO备用机的管理以及紧急床旁调整ECMO模式的配合工作,关注患者心肺适应期特殊循环状态的护理要点,熟悉移植肺的特点及正压通气呼吸支持策略,通过监测和不断调整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呼吸支持,同时及时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群并予以干预,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高龄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2000年7月~2004年12月,对行全肺切除术的70岁以上的37例高龄肺癌患者术前术后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占21.62%(8/37),它与患者术前心肺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低氧血症、胸腔压力失衡有密切的关系。结论对高龄、术前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时,只要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情况,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充分地供氧、有效地镇痛;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维持胸腔压力的平衡;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及时正确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地控制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16例使用体外膜肺(ECMO)装置代替体外循环并术后为体外膜肺辅助的临床经验,探讨体外膜肺临床应用的新方法.方法 利用体外膜肺建立体外循环施行心脏直视手术,术后利用同一套装置为体外膜肺辅助.全组患者均使用美顿力体外膜肺机,CB4649离心泵;15例应用541T膜肺,1例应用CARMEDA涂层膜肺.术前均采用股动、静脉切开置管、A-V转流方式.结果 术中及术后转为体外膜肺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本组患者体外膜肺脱机率93.75%,病死率18.75%,出院率81.25%.结论 体外膜肺是治疗重症心、肺衰竭的有效手段.对于预计术后需心肺辅助的患者,术中使用体外膜肺装置建立体外循环,术后转为体外膜肺支持,能够提供术中、术后无间断的心肺辅助,降低炎性反应及血液成分破坏,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心脏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安全吸痰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前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改变,如肺淤血、肺水肿或肺动脉高压形成等,经过体外循环术后又会加重肺功能的损害,因此,术后常规应用呼吸机治疗以维护心肺功能[1].  相似文献   

18.
叶卫国  夏柳勤  王婷  朱明丽   《护理与康复》2018,17(10):44-47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联合心肺复苏治疗暴发性心肌炎不可逆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做好系统治疗及护理,积极预防及处理并发症。5例患者心功能恢复正常,2例患者由于心功能无法逆转最终死亡。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发展,外科手术适应证的选择越来越宽,复杂、疑难手术以及老年患者手术越来越多。手术时间长且范围广,麻醉和手术等一些不良因素导致的患者围术期心肺功能紊乱难以避免。肺康复作为ERAS的重要环节贯穿围术期全程~([1]),对围术期患者进行综合的心肺  相似文献   

20.
近 10余年来由于肺移植手术的开展 ,推动了肺手术麻醉研究的巨大进展[1] 。本文予以介绍。1 一般肺手术麻醉的进展1 1 肺可切除范围的增大  10余年前认为不可能切除的肺癌 ,通过肺移植手术扩展了人们对肺力学和肺切除后早期肺功能的认识 ,成功地施行了肺切除术[2 ] 。麻醉医师修订了对这类病人的术前评估和术中处理。根据呼吸的 3个情况 :肺力学、气体交换和心肺联合情况来评估预计术后 (predictedpost-operative ,PPO)肺功能 ,这是非常实用的评估手段。Nakahara等[3 ] 认为 ,预计术后用力呼气 1s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