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速公路交通伤与战创伤伤情的特点。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解放军第117医院住院的2 588例高速公路交通伤患者的损伤部位、伤员损伤类别、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并与昆明某医院病历记载的战创伤伤员救治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高速公路交通伤伤员的主要损伤部位与战创伤伤员相比,除多部位伤及其他伤外,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损伤类别与战创伤伤员相比,除肢体坏死以外,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创伤的急救护理均为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结论高速公路交通伤急救中护士的快速反应能力、熟练的急救技能、批量伤员快速分流、有效的急救管理模式是交通伤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也是军队护理人员探索平战结合的急救护理重点,也是提高应对战时及突发性事件卫勤保障中救护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是日常生活及战场环境下创伤后最常见的可预期死亡原因[1],对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的防治在战伤救治中至关重要。一项针对2001-10-2011-06期间4 596名战伤伤员死亡分析的研究显示,有约90%的战伤死亡,发生在伤员被送达医疗救治机构之前的"战术环境"[2],其中24%的可预防性死亡伤员中,又有约90%的伤员死于严重出血。这就凸显了战现场急救救命性措施的紧迫性及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救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战创伤救治团队的构建及急救护士的培训管理。方法成立战创伤救治团队,包括组织架构、救治原则、救治流程、工作职责;对战创伤救治团队中的护士进行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及应急能力培训。结果建立并完善了医院战创伤患者的救治流程、急性战创伤急诊服务流程图以及突发重大成批伤病员救治流程。受训护士理论知识平均成绩由(80.5±5.87)分上升至(92.3±4.25)分,操作成绩由(87.0±5.66)分提高至(93.0±4.29)分。战创伤救治团队成功救治18名某地拥挤踩踏事件的伤员。结论在军事战争和非战争灾害救援中,部队医院急救护士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的救治流程、多学科协作下的战创伤救护模式以及有效的培训管理,有助于提高救治效果及急救护士的培训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信息动态     
目的 探讨军队医院战创伤救治团队的构建及急救护士的培训管理.方法 成立战创伤救治团队,包括组织架构、救治原则、救治流程、工作职责;对战创伤救治团队中的护士进行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及应急能力培训.结果 建立并完善了医院战创伤患者的救治流程、急性战创伤急诊服务流程图以及突发重大成批伤病员救治流程.受训护士理论知识平均成绩由(80.5±5.87)分上升至(92.3±4.25)分,操作成绩由(87.0±5.66)分提高至(93.0±4.29)分.战创伤救治团队成功救治18名某地拥挤踩踏事件的伤员.结论 在军事战争和非战争灾害救援中,部队医院急救护士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的救治流程、多学科协作下的战创伤救护模式以及有效的培训管理,有助于提高教治效果及急救护士的培训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规范而科学的成批战创伤伤员院内急救护理人力调配方案。方法通过桌面推演,针对不同等级、不同数量的成批伤员,制定符合医院接受能力的战创伤伤员院内急救护理人力调配方案,将其运用到2017年成批伤员接诊流程中,并与2016年成批伤员接诊进行比较。分析两个年度中护理人员的集结时间、现场参与抢救的管理者在调配人力上的难易程度以及医院组织管理部门对护理人员响应的评价。结果与2016年度相比,2017年采用桌面推演制定的护理人力应急调配方案缩短了护理人员集结时间(P0.01),降低了参与抢救的管理者调配人力的难度,获得了医院管理部门的认可。结论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采用桌面推演制定符合本院的成批伤院内急救护理人力调配方案。  相似文献   

6.
根据海上作战特点,依托战救平台,在平战时作训中应用院前救治流程,通过伤情判断、分类分区救治、战救平台现场急救措施的实施及战救药品器材的补给保障,使伤员从一线救护中得到确定性的救治,提高了海上伤员的营救能力。笔者主要针对依托海上战救平台实施战伤院前救治流程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大批量群体伤事件时,有效、快捷的院内急救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12"地震发生后,我院应用院内急救"A管理模式"在危重地震伤员救治中的效果.结果 应用院内急救"A管理模式"救治623例急危重伤员,存活620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99.51%,与急诊抢救质量标准中的危重病抢救成功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11.97,P<0.01).结论 大批量群体伤事件发生时,应用"A管理模式"救治危重伤员,是有效、快捷的院内急救方法.  相似文献   

8.
探讨汶川地震中大批量伤员救治与护理的有效做法.根据地震伤的创伤特点,通过对大批量伤员救治区域划分,即:伤员分类救治场、紧急手术区、缓冲医疗区和应急治疗区.使伤员能快速通过有效分类及时得到救治.依据地震伤的急救护理特点,采用迅速、果断、准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对伤员施救.及时建立的"一场三区"救治区域和快速而准确的急救护理流程为成功抢救伤员生命赢得了时间.快速的分类区域划分、准确的分类救治、有效的急救护理流程是抢救批量伤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海上显微外科手术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了四肢外伤海上显微外科手术护理流程,包括检伤分类、急救处理(清理呼吸道、建立静脉通道、洗消、包扎、复温)、手术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伤员后送等,通过制定规范化的海上显微外科手术护理流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克服海上手术的困难,提高了海战四肢外伤的急救质量,确保海上急救工作有序进行,减少了伤员的感染率和致残率,为四肢外伤伤员增加康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批量伤员急救接诊流程,提高急救水平。方法批量伤员接诊时流程的启动、预检与救治区域设置、开启绿色通道、严密组织,合理分工、突发批量伤员入急诊科的处理预案,对批量伤员的急救流程进行优化,并应用于批量伤员的急救实践。结果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接诊了13起批量伤员,总人数103人,治愈98人,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5例,及时抢救率为100%。结论急救流程的优化在批量伤员的急救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合理的急救流程能够显著提高批量伤员的急救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战争时人员受伤出血是造成伤员死亡的第一原因[1-2],呼吸道损伤则是死亡的第三原因[3].军事专家卢恒志指出,失血性休克是战时导致创伤死亡的主要原因[4].全军战创伤专家蒋建新指出:止血、通气(包括高级通气——气管捕管及气管切开)和抗休克是战场急救的三大关键技术[5].  相似文献   

12.
护理急救法     
95。。48批量伤员的急救护理与体会/孔庆鸳//护士进修杂志.-1994.9(4)二36 文内介绍该院急诊科一次收治空难伤员31名,在短时间内对所有伤员进行了迅速的急救处理.分类,使伤员得以及时救治。通过此次对大批急危重伤员的救治体会到,除院领导的指挥协调、全院各科室大力配合外,急救科的医护人员必须成为抢救的骨二于力量。平时的严格岗位责任制、充分备足急救药品、抢救器械,均有人保管,时时处于良好状态,平素的强化应急反应训练,是批量伤员抢救成功的关键。今后如何合理运用急诊室空间,备有余地,有后备检查床,有迅速的转送系统有待加强。(孔庆…  相似文献   

13.
对40例"5·12"汶川大地震伤员做好火车转运护理工作.转运前准备好急救药品、急救器械,及时制定护理评估单,正确搬运.转运途中做好基础护理,安全管理,及时对伤员进行心理干预,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有效控制病原菌扩散,同时医院做好接收伤员的准备.结果安全、顺利完成转运护理工作.认为转运过程安排合理,护理工作全面、到位,可使伤员得到良好照护.  相似文献   

14.
煤矿创伤伤员一体化救治模式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巫彩奕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0):694-695
目的探讨对煤矿创伤伤员采取一体化救治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制订一体化救治流程;完善指挥、通讯、运输系统;健全三级急救组织;培训各级护理急救人员。结果 1 049例创伤伤员安全转运到医院急诊科、专科病房或ICU。伤员死亡率为0.67%;伤员及事故单位对出诊、急救满意度达98.00%;投诉率为零。结论对煤矿创伤伤员实施一体化救治模式,建立了急救生命的绿色通道,降低了伤员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大地震中,我院共收治1672例伤员,其中接受手术治疗1278例次.此次巨大的公共事件突发性强、伤员数量巨大、伤情复杂、危重伤员多,且来院速度之快,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属首例.我院作为德阳重灾区唯一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更是首当其冲地承担起患者的救治工作.面对如此特大批量的伤员,在抢救过程中易造成工作混乱,出现急救力量不足与伤员需要抢救的矛盾;急救物质短缺与需要量的矛盾;重伤员与轻伤员都需要急救的矛盾.因此建立有效的手术救治模式,赢得抢救重危患者的"黄金时间",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本文就如何做好特大批量伤员的手术术前分诊工作进行讨论,规范分诊模式,总结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根据"把伤病员送到医院"的急救模式[1].离震中最近的国家级大型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本次抗震救灾中接受了大量的地震伤员.5月12-27日共接受了2224例的地震伤员,其中住院伤员1522例.  相似文献   

17.
我院120急救中心自1998年2月成立以来,2年多的时间内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急诊抢救系统,在处理创伤急救工作过程中,在“急”上下功夫(夏季3min内,冬季4min内出车),组织管理方面做文章(分急救网络管理、组织协调管理、急救设备管理、制度职责管理四个方面),迅速、妥善地将伤员实施分类抢救、治疗(根据伤员伤情轻重,本着先重后轻的原则),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抢救效果,上作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医疗队员外出前接危重伤员时护理人员能迅速、齐全地准备好急救物品,我们结合本次参加"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工作经验,对便携式急救箱内的急救药品器材进行了规范设置与严格管理,有效提高了危重伤员就地抢救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可为今后应急条件下的医疗保障任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开展战术战伤救治(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TCCC)战术区域救护阶段通气模块教学,为军医大学演习学员更好掌握通气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5月对参加"联卫-2017"演习的军医大学应届毕业学员进行TCCC战术区域救护阶段通气模块教学,对教学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学员进行访谈,了解其对TCCC战术区域救护阶段通气模块教学的看法。结果 425名学员参加TCCC战术区域救护阶段通气模块考核,333名学员(78.4%)考核结果为优秀,78名学员(18.4%)出现不同程度的操作步骤错误,有3名学员(0.7%)伤情判断出现错误,采取了错误的通气技术,延误伤员病情,考核结果为不合格。访谈结果显示,学员认可TCCC战术区域救护阶段通气模块教学,认为有助于其掌握通气技术。结论 TCCC战术区域救护阶段通气模块教学设计较为合理,能够有效促进演习学员对战术区域救护阶段通气技术的掌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在严重创伤伤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5-03-2007-10问进人我院急诊抢救室的1692例伤员的资料,根据是否为网络内单位伤员,分为网络组和非网络组.比较和分析两组伤后至就诊的时间间隔、致伤原因、送院工具、通讯联络、院前及院内处置.结果 网络组1 h内入院率明显高于非网络组.网络组伤员送院前417例(89%)有预报,非网络组108例(13%)120送院前有预报.结论 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在严重创伤伤员的救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