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成人依恋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20名大学生,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C)进行调查。结果①)父母教养方式与成人依恋回避维度相关不显著;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惩罚、严厉与成人依恋焦虑维度显著相关;②父母教养方式因子中父亲过度保护对成人依恋的焦虑有正向预测作用,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对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女的成人依恋有较小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5年制医学本科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本人的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三者间的内在联系。方法:使用量表调查法对某医学院校160名5年制本科医学生做问卷调查。结果:(1)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成就动机、除母亲过分干涉保护、母亲偏爱外,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0.01);(2)主观幸福感与成就动机、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成显著正相关(r=0.378,0.362,0.522;P0.05),与父母惩罚严厉(r=-0.671,-0.666;P0.01)、父亲过度干涉(r=-0.459,P0.01)、父亲偏爱被试(r=-0.216)、父母拒绝否认(r=-0.698,-0.602;P0.01)、父亲过度保护(r=-0.188,P0.05)、母亲过分干涉保护(r=-0.188,P0.05)呈显著负相关;成就动机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有显著正相关(r=0.261,P0.01),和父母惩罚严厉(r=-461,-0.481;P0.01)、父亲过度干涉(r=-0.323,P0.01)、父母拒绝否认(r=-0.485,-0.446;P0.01)、父亲过度保护(r=-0.208,P0.01)呈显著负相关;(3)父亲拒绝否认、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过分干涉保护4个因素进入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方程,均有显著性,能解释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变异的56.1%。结论:医学生的成就动机和他们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医学生个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依恋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情绪表达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上海某大学6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表达量表(EES)、亲密关系经验量表(ECR-R)、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简式中文修订版(sEMBU-c)为工具进行测评。结果:(1)情绪表达、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三者相关显著,情绪表达与依恋亲近呈显著性相关(r=-0.25,P0.001),与依恋焦虑呈显著性负相关(r=-0.11,P0.01),与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度保护呈显著性负相关(r=-0.09,P0.05;r=-0.12,P0.01);(2)父母过度保护对情绪表达具有负向的直接作用(β=-0.16,P0.01);(3)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优度检验证明模型拟合良好(χ~2=561.65,dF=165,RMSEA=0.06,CFI=0.90,TLI=0.91,AGFI=0.87)。结论:父母教养方式通过成人依恋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情绪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北京居民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对北京23所高校的141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所得数据应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在父亲拒绝与父亲过度保护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662,P0.01;t=2.173,P0.05),而女生在父母情感温暖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291,P0.005;t=-2.657,P0.01)。母亲在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维度上显著高于父亲(t=-11.425,-12.732;P0.001);②担任过学生干部和加入社团的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总体水平及各个维度水平均显著高于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t=4.909、2.696、5.843、5.110、5.463,P0.05;t=2.670、3.018、3.540、3.094,P0.05),加入社团的大学生韧性维度不显著;③心理健康和心理资本与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r=0.370~0.436,P0.001),与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156~-0.293,P0.001);④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的各个维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部分通过积极心理资本起作用的,提高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可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人际信任量表(ITS)对黄石市37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整理和相关分析。结果1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亲情感温暖存在显著正相关(r=0.152,P0.01),与母亲情感温暖存在显著正相关(r=0.120,P0.05);2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亲严厉惩罚(r=-0.143,P0.01)、过度干涉(r=-0.150,P0.01)、拒绝否认(r=-0.179,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母亲严厉惩罚(r=-0.132,P0.05)、过度干涉(r=-0.164,P0.01)、拒绝否认(r=-0.183,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3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相关显著。结论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学生外向人格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强迫性倾向的影响.方法 根据方便取样的原则,在武汉市3所大学抽取在校大学生276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强迫倾向与外向人格(r=-0.231,P<0.01)、父亲情感温暖、理解(r=-0.147,P<0.05)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r=-0.135,P<0.05)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r=0.19,P<0.01)、父亲拒绝否认(r=0.14,P<0.05)、父亲过度保护(r=0.192,P<0.01)、母亲惩罚严厉(r=0.162,P<0.01)、母亲拒绝否认(r=0.184,P<0.01)、母亲过分干涉、保护(r=0.191,P<0.01)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外向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强迫倾向影响时交互作用不显著(外向人格与各种教养方式交互项回归系数对应的P都大于0.05).结论 外向人格及父母教养方式是大学生强迫倾向的2个重要影响因素,但这2个因素是相对独立地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恋的年龄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恋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与自恋人格问卷对唐山市某两所大学共计344名大学生和某2所中学的264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统计方法有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①大学生的自恋水平显著地高于初中生(显性自恋:t=3.037,P<0.01;隐性自恋:t=3.585,P<0.001);②年龄与父母教养方式同时进入对自恋的预测方程(显性自恋:β=0.181;隐性自恋:β=0.125);③大学生的母亲情感温暖、父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对显性自恋有预测作用(β=0.189,0.214,-0.117);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惩罚严厉和父亲情感温暖对隐性自恋有预测作用(β=0.181,0.129,-0.114)。初中生的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和父亲情感温暖对显性自恋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64,0.137);而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定和情感温暖对隐性自恋有预测作用(β=0.283,0.158,-0.133)。结论年龄影响自恋,初中生自恋受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度大于大学生;父母的温暖与控制导致显性自恋,而控制、冷漠拒绝与缺乏温暖导致隐性自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初中生学业拖延现状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成就动机的关系,为减少初中生学业拖延提供依据。方法:在贵州省遵义和六盘水两地区共选取360名初中生,采用拖延问卷、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在学业拖延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得分(t=2.31,P0.05);城镇高于农村(t=3.23,P0.01);学业拖延与父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存在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2、0.159、0.340,P值均0.01),与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存在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210、-0.218,P值均0.01);学业拖延与成就动机存在显著负相关(r值为-0.402,P0.01);成就动机在父亲拒绝、母亲拒绝、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与学业拖延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Ps0.05)。结论:家庭教养方式、成就动机与学业拖延关系密切,父亲拒绝、母亲拒绝、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通过成就动机影响初中生学业拖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山西医科大学551名大学生进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发现父母亲情感温暖、自我效能感和成熟型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P<0.01);父母亲拒绝、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和不成熟型、混合型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P<0.01),父亲情感温暖、自我效能和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P<0.01);②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情感温暖对成熟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149,t=3.694,P<0.001);母亲过度保护、父母拒绝对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156,t=3.550,P<0.001;β=0.162,t=3.823,P<0.001;β=0.115,t=2.533,P<0.05);自我效能对成熟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317,t=7.841,P<0.001),而对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有负向预期作用(β=-0.227,t=-5.792,P<0.001);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对混合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139,t=3.247,P<0.01;β=0.112,t=2.608,P<0.01);③进一步的路径分析显示父亲情感温暖可以直接影响成熟型、非成熟型应对方式,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为中介影响成熟型、非成熟型应对方式;母亲情感温暖通过自我效能间接影响成熟型应对方式。结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之间关系密切,提倡情感温暖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可以对学生成熟的应对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外向人格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强迫性倾向的影响。方法根据方便取样的原则,在武汉市3所大学抽取在校大学生276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强迫倾向与外向人格(r=-0.231,P<0.01)、父亲情感温暖、理解(r=-0.147,P<0.05)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r=-0.135,P<0.05)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r=0.19,P<0.01)、父亲拒绝否认(r=0.14,P<0.05)、父亲过度保护(r=0.192,P<0.01)、母亲惩罚严厉(r=0.162,P<0.01)、母亲拒绝否认(r=0.184,P<0.01)、母亲过分干涉、保护(r=0.191,P<0.01)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外向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强迫倾向影响时交互作用不显著(外向人格与各种教养方式交互项回归系数对应的P都大于0.05)。结论外向人格及父母教养方式是大学生强迫倾向的2个重要影响因素,但这2个因素是相对独立地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交往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社交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方法对被试进行社交焦虑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测量。结果样本的平均焦虑水平高于总体平均水平,男生和女生无显著差异(t=41.2±8.51/38.9±8.59;P0.05)。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t=-0.566,P0.01/t=-0.31,P0.01),父亲的拒绝、否认与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t=0.190;P0.05/t=0.372;P0.01)。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有所差异且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交往焦虑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行为问题学龄儿童的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模式及父母养育模式对儿童人格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筛查行为问题儿童,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幼年版)(EPQ-Junior)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估56例行为问题儿童(研究组)及56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结果:(1)研究组的内-外向(E)维度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情绪稳定性(N)维度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6,P0.05;t=4.020,P0.01);(2)EMBU的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两个因子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448,P0.05;t=-4.607,P0.01),父亲惩罚、严厉与父亲过分干涉两项因子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307,P0.01;t=2.168,P0.05);(3)研究组内-外向(E)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307,0.299;P0.05),情绪稳定性(N)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r=-0.292,-0.264;P0.05),与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因子、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及父亲过分干涉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361,0.359,P0.01;r=0.300,P0.05)结论:行为问题学龄儿童的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模式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其人格特征与父母不良养育模式可能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关系以及移情在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武汉市773名初、高中生为被试填写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基本移情量表和网络欺负量表,并用SPSS和AMOS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和青少年网络欺负显著相关,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与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r=0.180,0.155;P0.001),父母情感温暖与网络欺负显著负相关(r=-0.136,P0.001);(2)父母拒绝通过认知移情间接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欺负(ab=0.01);父母情感温暖不仅对网络欺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c’=-0.02,P0.001),还通过认知移情间接预测网络欺负(ab=-0.01);父母过度保护只能直接预测青少年网络欺负(c’=0.05,P0.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欺负有显著预测作用,认知移情在父母拒绝、情感温暖与网络欺负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二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方法:以潍坊市某所初级中学选取初中二年级的122名学生为被试,选用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修订版(EMBU)和考试焦虑量表(TAS)作为测量工具测量被试的反应。结果:(1)不同性别的初二学生在考试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t=-2.23,P0.05);不同性别的初二学生仅在家庭教养方式中母亲的惩罚、严厉这一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t=2.516,P0.05);(2)不同焦虑程度的初二学生在家庭教养方式中的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3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3.353,P0.01;t=2.574,2.050;P0.05);(3)初二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与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母亲过度干涉、保护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22,P0.05),与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0.36,-0.27;P0.01)。结论:(1)初二女生比男生有更严重的考试焦虑,男生比女生更多受到来自母亲的惩罚;(2)初二学生群体中有普遍性的考试焦虑;(3)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对考试焦虑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社区学校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学习自主性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629名来自两个社区学校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普通民众学校小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强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总体得分高于政府公务员学校小学生(t=6.14,P<0.001;t=2.44,P<0.05;t=2.64,P<0.01);2政府公务员为主的小学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显著高于普通民众为主的小学,其他维度则相反(t=-5.00,-6.59,P<0.001);3自我检查与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显著正相关(r=0.229,0.223,0.140,0.138;P<0.01);自我总结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显著正相关(r=0.348,0.355;P<0.01),与父亲惩罚、严厉,以及父母的拒绝否认显著负相关(r=-0.110,-0.117,-0.121;P<0.01);自我评价与除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之外的所有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自我强化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显著正相关(r=0.253,0.247,0.158,0.111,0.224;P<0.01)。结论普通民众学校和政府公务员学校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均明显不同,且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问题现状及与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用人际关系诊断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对186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用相关、回归和路径分析的统计方法研究了大学生人际问题的现状,并探讨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人际问题总分与父亲温暖理解、母亲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人际问题总分与个体依恋焦虑和回避显著正相关(P<0.01);个体依恋焦虑,母亲的温暖理解,父亲的过度保护,家庭环境的亲密度、矛盾性和情感表达进入了回归方程,路径分析发现母亲的温暖理解、父亲的过度保护通过个体依恋焦虑影响人际问题,个体依恋焦虑直接影响人际问题,而家庭环境的情感表达和亲密度直接影响人际问题,矛盾性既可以直接影响人际问题,又可以通过个体依恋焦虑影响人际问题。结论大学生人际问题与父母和家庭有很大关系,个体依恋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往虽有研究探讨教养方式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但极少揭示其作用机制。教养方式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本文假设教养方式首先影响情商这一内因,后者又进一步影响学业成绩。方法:使用sEMBU-C和WLEIS测量635名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情绪智力,以本学期期末考试的语数外3科总分作为学习成绩的测量指标。结果:拒绝和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对学习成绩有直接不利影响(母亲拒绝:β=-0.17,P0.001;母亲过度保护:β=-0.12,P0.01;父亲拒绝β=-0.14,P0.01)。温暖型教养方式则对学习成绩产生直接(母亲情感温暖:β=0.21,P0.001;父亲情感温暖β=0.14,P0.001)和间接的积极影响。情商起部分中介的作用,即拒绝、过度保护和温暖型教养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部分地通过影响情商发展而起作用。结论:家长尽量采用情感温暖式的教养方式,避免拒绝和过度保护并重视儿童情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父母养育方式对中学生创造力倾向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中学生创造力倾向和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父母教养方式对二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06例在校初、高中生进行研究,研究工具包括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和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结果女生、男生的教养方式在父亲惩罚、严厉(t=-3.55,P=0.00)和父亲拒绝、否认(t=-2.47,P=0.01)二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创造力的想象力因子上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P=0.00),其余各因子男、女生得分差异不显著。初中、高中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t=-2.07,P=0.04),父亲过度干涉(t=-2.57,P=0.01),父亲过度保护(t=-2.32,P=0.02),3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P=0.00),其余各因子在年级上差异不显著(P>0.05)。中学生父、母情感温暖分别与除想象力之外的创造性倾向和自我效能感各因子呈正相关;父、母亲的拒绝、否认与中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呈负相关;父亲的过度保护与创造力总分、冒险性和好奇心呈正相关;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与创造力倾向总分、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战性呈正相关,母亲的惩罚、严厉与自我调整学习呈负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的创造力倾向和自我效能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广东省1037名流动青少年,以家庭功能评定(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进行测量。结果: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健康程度分化明显,84.3%家庭功能良好,12.8%的家庭功能不健康;再婚(P0.05)、离婚/分居(P0.05)与已婚的家庭功能差异显著;"家庭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家庭功能明显优于"家庭月收入1000~2000元"的家庭(P0.01);在过度保护(t=12.62,P0.01)、情感温暖(t=8.44,P0.01)、"拒绝"(t=3.28,P=0.01)的子维度上,母亲得分明显高于父亲;以家庭功能总得分作为因变量,父母教养方式的拒绝维度最终纳入方程。结论:"母溺父冷"的教养方式成为流动青少年家庭教养的典型模式,而父母拒绝与情感温暖等家庭教养方式能有效地预测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自尊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对719名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网络成瘾方面差异显著,男生的网络成瘾现象比女生严重(t=2.42,P0.05);父亲偏爱被试(B=0.10,P0.01),父亲拒绝否认(B=0.11,P0.05)和父亲过度保护(B=0.12,P0.001)的教养方式,母亲过干涉、过保护(B=0.12,P0.01),母亲拒绝、否认(B=0.12,P0.05)和母亲偏爱被试(B=0.09,P0.05)的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父亲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B=0.23,P0.001),母亲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B=0.22,P0.001)对自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父亲偏爱被试(B=-0.08,P0.05),父亲过度保护(B=-0.12,P0.01)的教养方式和母亲过干涉、过保护(B=-0.11,P0.01),母亲偏爱被试(B=-0.09,P0.01)的教养方式对自尊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自尊对网络成瘾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B=-0.12,P0.05);父亲教养方式、自尊和网络成瘾的关系模型拟合较好(χ2/df=1.857,GFI=0.989,AGFI=0.970,NFI=0.983,IFI=0.992,CFI=0.992,RMSEA=0.035);母亲教养方式、自尊和网络成瘾的关系模型拟合较好(χ2/df=1.905,GFI=0.990,AGFI=0.971,NFI=0.984,IFI=0.992,CFI=0.992,RMSEA=0.036)。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