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累及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SPST)与其CT严重指数(CTS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符合Balthazar CT分级标准C级及以上的累及SPST的AP的MSCT资料。分别观察记录:AP患者的CTSI;横结肠系膜密度增高和增厚情况,SPST积液情况及其范围等。结果:①58例中,CTSI 4~5分者20例,6~7分者23例,8~10分者15例。SPST受累的CT表现为间隙内密度增高、条索影、积液、系膜增厚、系膜血管边缘模糊等;其中,SPST积液者21例。②AP患者的CTSI不同,SPST的纵向受累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P时SPST受累情况与其CTSI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累及横结肠系膜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符合Balthazar CT分级标准C级及以上标准的急性胰腺炎的多层螺旋CT资料,分别观察记录:Balthazar的CT分级;横结肠系膜密度增高情况;横结肠系膜积液情况;横结肠系膜增厚情况;肠系膜上动、静脉边缘显示情况;横结肠系膜血管边缘显示情况等.结果:68例中,Balthazar C级9例,D级20例,E级39例.横结肠系膜受累共51例,其中,横结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51例;横结肠系膜积液17例,横结肠水平段扩张积气、积液12例;横结肠系膜增厚者30例;横结肠系膜血管边缘模糊不清者42例.按照急性胰腺炎Balthazar CT分级,C、D和E级AP病例横结肠系膜积液与横结肠系膜血管边缘模糊的发生率与其CT分级有关(P<0.05),而横结肠系膜增厚的发生率与其CT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良好显示急性胰腺炎累及横结肠系膜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累及右侧肾上腺(right adrenal gland,RAG)的CT表现及其与胰腺外炎症(extrapancreatic inflammation on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EPIC)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行全腹CT扫描AP患者的资料,着重观察RAG改变,并计算出EPIC评分。结果:1EPIC评分0~3分36例,4~7分59例;2RAG受累16例,表现为局部边缘与胰周积液分界不清,可合并RAG密度降低、形态异常等;3AP累及RAG的CT表现与其EPIC评分有相关性(r=0.3587,P0.05)。结论:CT可充分显示AP累及RAG的情况;RAG的受累情况与AP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时左侧肾上腺受累与其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80例行全腹增强CT检查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资料,着重观察左侧肾上腺的受累情况,并探讨其与AP的MCTSI的相关性。结果 1)80例患者中,MCTSI在0~2分者2例,4~6分者37例,8~10分者41例;左侧肾上腺受累者68例(85%);2)急性胰腺炎累及左侧肾上腺的CT分级与其MCTSI有相关性(r=0.4026,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时,左侧肾上腺受累的CT表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患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中横结肠系膜受累的CT表现分级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AP螺旋CT表现,重点观察横结肠系膜受累的严重程度并进行CT分级,同时记录AP的临床严重程度。结果横结肠系膜的CT表现形态评分与AP的临床严重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55,P<0.01)。本组轻症AP 64例,其中7例横结肠系膜积液;34例重症AP,20例横结肠系膜积液。若以横结肠系膜积液作为判断重症AP的阳性标准,则其敏感度为60%(20/34),特异度为89%(57/64),阳性预测值为74%(20/27),阴性预测值为80%(57/71),准确度为79%(77/98)。结论横结肠系膜积液的CT表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P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累及肠系膜与其肠管的CT表现及临床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AP的临床与CT资料,分析肠系膜与其肠管受累的CT表现及其临床相关性。结果本组64例患者中,肠系膜受累18例(28.1%),表现为小肠系膜或其根部水肿、密度增高,其内脂肪见絮状影;肠系膜相应肠管受累5例(7.8%),表现为肠壁增厚或肠管积气、积液;轻症AP发生率为32.8%(21/64),重症AP发生率为67.2%(43/64),重症AP中以小肠系膜受累的发生率最高(27.9%,12/43)。肠系膜与其肠管受累的CT形态评分与AP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43,P<0.05)。结论 AP肠系膜与其肠管受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P的严重程度。掌握AP肠系膜与其肠管受累的CT表现,可为临床判断AP病情及制定对症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胸部SFT的CT表现并复习文献,总结其CT影像特征。结果:本组10例均为原发灶,9例单发,1例多发。1例多发病灶位于左侧胸膜、胸壁;9例单发病灶中2例位于胸腔内(肺内),6例位于胸膜下,1例位于纵隔内主动脉弓旁;4例位于右肺,5例位于左肺。10例肿块边缘均光整,无毛刺,2例有分叶,3例伴胸腔积液。肿瘤长径1.0~15.6 cm,平均(7.4±5.4)cm。7例行CT平扫,2例密度不均,2例伴低密度区,余3例呈软组织密度肿块。10例均行增强扫描,4例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血管影,呈"肿瘤包绕血管征",其中2例伴低密度区及边缘强化,低密度区轻度强化;边缘明显强化;余6例表现为均匀强化。结论:胸部SFT的CT平扫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可有分叶但无毛刺征,不侵犯周围组织;增强扫描较大肿块(直径10 cm)呈不均匀强化,可呈"肿瘤包绕血管征",同时伴轻度强化的低密度区与边缘强化区,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急性肠缺血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肠缺血的CT征象,提高CT对急性肠缺血诊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2004~2005年间经急诊CT平扫及增强扫描,53例被诊断为急性肠缺血,分析其CT征象并与临床治疗和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CT平扫及增强图像显示:①肠腔扩张及积液53例次.②肠壁增厚伴密度改变39例次,其中平扫时肠壁内见散在点状高密度影7例次,肠壁密度降低22例次.增强扫描肠壁黏膜层异常强化15例次.③肠系膜血管走行异常并血管增粗(漩涡征)10例.④肠系膜脂肪水肿及渗出(缆绳征)26例.⑤肠系膜动脉钙化斑26例;其中有5例可见肠系膜动脉内等密度无强化的血栓影;另3例经手术证实肠系膜上动脉近肠小血管襻内血栓形成,但CT未能显示.⑥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4例.全部53例病人中,39例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14例症状未缓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证实10例为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其中3例CT未显示血栓),4例为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肠腔扩张和积液、肠壁增厚、肠系膜血管缆绳征及腹水是急性肠缺血的CT间接征象.CT平扫结合MDCT增强和CTA图像显示肠壁内密度改变、肠系膜血管内血栓形成或血管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漩涡征,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诊断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AM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急性肠缺血患者行MSCT血管成像,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心血管影像医师评估夹层的部位和范围.结果:SISAMD与主动脉夹层CT血管成像(CTA)表现相同,CTA清晰显示撕裂内膜5例,破裂口均位于肠系膜上动脉(SMA)近心端.根据Yun分型:Ⅰ型1例,Ⅱa型3例,Ⅱb型2例,Ⅲ型1例.SMA直径增粗2例,SMA周围脂肪间隙模糊2例,局部回肠壁增厚、水肿2例,升结肠扩张、积液1例,腹腔及盆腔内少量积液2例.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病变特征和累及范围,是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淋巴瘤累及小肠系膜的螺旋CT特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累及小肠系膜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征.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NHL累及小肠系膜的CT表现. 结果 小肠系膜受累主要表现为系膜体部和系膜根部淋巴结受侵,小肠系膜局灶性密度增高13例.系膜体部淋巴结增大22例,其中增大淋巴结均匀强化者20例(90.9%),增大淋巴结有坏死者2例(9.1%).系膜根部淋巴结增大22例,其中增大淋巴结均匀强化者18例(81.8%),增大淋巴结有坏死者4例(18.2%).系膜体部"三明治征"6例,系膜根部"三明治征"12例. 结论 多排螺旋CT可全面显示NHL累及小肠系膜的解剖细节及淋巴结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