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西部高校大学生的乐观、心理健康与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乐观量表、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生活满意度量表与积极情绪量表为研究工具,对西部4所高校的10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应激对乐观倾向和悲观倾向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β=-0.138,P0.01;β=0.199,P0.001),但对自我效能乐观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2应激对悲观倾向与焦虑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β=0.088,P0.01),但对乐观倾向和自我效能乐观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3应激在自我效能乐观和生活满意度关系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β=0.503,P0.01),但对乐观倾向和悲观倾向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4应激在悲观倾向和积极情绪关系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β=0.137,P0.05),但对乐观倾向和自我效能乐观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西部高校大学生乐观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相关,而应激可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近乎完美主义量表、抑郁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自尊量表对389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消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r=0.208,P0.001),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r=-0.194,P0.001);积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r=-0.307,P0.001);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均与抑郁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r=-0.585,-0.236;P0.001);2自我效能感在消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β=-0.557,P0.001);3自尊在积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起调节作用(β=1.127,P0.05)。结论:完美主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以产生消极的影响,其中消极完美主义通过影响自我效能感进而对抑郁产生促进作用,积极完美主义则在自尊的共同影响下对抑郁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和社会支持在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作用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埃森克简易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领悟性社会支持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①人格的外倾性特质显著的正向预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神经质特质显著的负向预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显著地正向预测消极情绪;②核心自我评价和社会支持在外倾性特质预测幸福感的作用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和社会支持在神经质预测幸福感的作用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中,要重视提高自我核心评价能力和领悟社会支持能力,特别是针对神经质特质大学生,提高核心自我评价,既提高他们自信、自尊、自我效能感、自立等能力和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主观幸福感以及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情绪、应对效能对中、日大学生气质性乐观和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了493名中日大学生。结果:①中日大学生在气质性乐观倾向、生活满意度、应对效能及积极情绪各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②生活满意度与乐观、积极情绪、应对效能正相关,与悲观倾向和消极情绪显著负相关;③应对效能和情绪类型在中国大学生的乐观倾向和生活满意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应对效能中的胜任力和认知水平,在悲观倾向和生活满意度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认知水平、自信程度和情绪类型,在日本大学生乐观倾向和生活满意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中日大学生的情绪类型和应对效能在在气质性乐观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职生大五人格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检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改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修订版),对分层整群抽取的575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神经质、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P0.01);2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外倾性、责任心、宜人性(β=0.16,0.18,0.25,0.25,0.18;P0.01)可有效预测个体的生活满意度;3外倾性、责任心和宜人性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部分是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为中介的。结论高职生人格特质不仅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还会间接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在应激/抑郁间的作用机制。方法:对370名大学生施测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D-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采用层次回归分析和复回归分析验证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在应激/抑郁间的作用。结果:社会支持×应激显著预测了抑郁的变化;自我效能感中介了应激与抑郁的关系。结论: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在应激/抑郁间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社会支持是调节变量,自我效能感是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乐观对负性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取样法抽取385名大学生参加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解释风格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问卷的调查。结果:(1)总应激量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20,P0.01),其中人际因子、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因子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18,-0.25;P0.01;r=-0.12,P0.05);消极事件解释风格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11,P0.01);(2)负性生活事件与乐观的交互作用对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F=7.04,P0.01)。结论:解释性乐观是负性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间的调节变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主观社会支持与抑郁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1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问卷(SRRS)对45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抑郁与自我效能感(r=-0.421)和主观社会支持(r=-0.329)呈负相关关系(P<0.001);自我效能感在主观支持与抑郁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3.87%.结论:提高大学生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知能力,并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水平,将有利于减少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三者之间及其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应用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Wallace自我概念量表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等对73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以抑郁为因变量,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共同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时,只有自尊(β=-0.300,P=0.000)和自我概念(β=-0.244,P=0.000)进入回归方程。自尊在自我效能与抑郁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和自我概念对抑郁具有独立预测作用,自我效能通过自尊的完全中介效应对抑郁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领导是否在情绪智力与自我效能间存在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领导力量表、情绪智力量表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随机抽取的4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情绪智力与自我效能、情绪智力与自我领导以及自我领导与自我效能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50,0.67,0.53;P0.001);(2)情绪智力和自我领导均能显著预测自我效能(P0.001);(3)大学生自我领导在情绪智力与自我效能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33,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7%。结论:大学生自我领导是情绪智力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ASLEC)、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E)及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以522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Mplus7.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压力性生活事件、核心自我评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间的关系。结果:(1)压力性生活事件、核心自我评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四个变量均显著相关;(2)核心自我评价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间起中介作用;(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间起中介作用;(4)核心自我评价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间起链式多重中介作用。结论:压力性生活事件可以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影响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积极情绪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280名青少年进行测试。结果相关分析发现核心自我评价和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r=0.297,0.441;P<0.01),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r=0.355,P<0.01),回归分析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对生活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02,P<0.001),积极情绪在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间作用。结论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密切,提高青少年的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增加青少年积极情绪的正性体验,对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尽责性人格特质、正念、积极情绪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简式版、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积极情绪消极情绪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1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尽责性与正念、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正相关;积极情绪、正念与生活满意度正相关;在尽责性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正念通过调节尽责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而影响生活满意度;正念对尽责性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调节作用也是通过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而实现的。结论:尽责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是有中介的调节效应,这一结论揭示了尽责性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何时"更强或更弱以及尽责性"怎样"影响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社会支持、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对未来时间洞察力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多重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情感量表2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607名面临找工作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未来时间洞察力能够对主观幸福感造成显著的正向影响;(2)社会支持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其中介过程有双重中介和链式中介。结论: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幸福感既有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多重中介效应来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航海类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资本问卷(PCQ-24)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49名航海类专业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1)与大学生常模相比,航海类大学生躯体化、抑郁和焦虑3个因子显著低于常模(t=-2.01,-4.65,-2.38;P0.05),其他各因子与常模无显著差异;结合与成人常模、远洋船员职业样本的比较,航海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待提高;(2)心理资本四维度与心理健康症状各因子均显著负相关(r=-0.17~-0.49,P0.05)。回归分析中,各维度对相应心理健康症状的作用效果不同,产生15%~28%的方差变异;其中乐观属于通用型心理能力,对9种症状均有显著影响(β=-0.191~-0.358,t=-2.323~-4.758,P0.05);另外3个维度分别与乐观组合后,则既有互补性又各有指向性:希望对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5种症状(β=-0.173~-0.279,t=-2.124~-3.707,P0.05),自我效能对躯体化、焦虑、敌对3种症状(β=-0.232~-0.275,t=-2.961~-3.354,P0.01)、韧性对精神病性症状(β=-0.212,t=-2.617,P0.01)作用更为显著。结论:航海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基本一致,未能突显独特性,这不利于将来适应海员职业特性要求;心理资本能够降低心理健康症状,且不同心理资本维度组合对于各症状有不同的协同作用力,其中乐观作用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依恋对爱情关系的影响,以及是否独生在二者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关系评定量表(RAS)对广东省5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爱情关系满意度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t=3.53,P0.001);(2)依恋的回避因子与爱情关系满意度存在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0.51),焦虑因子与爱情关系满意度存在较弱的负相关(r=-0.28);(3)是否独生在依恋与爱情关系之间起调节作用。结论:相较于独生大学生,非独生能降低依恋中的焦虑因子对爱情关系满意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活满意度、孤独感、神经质、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对自我效能感的预测。方法:在社区向老人发放、并回收167份问卷,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孤独感量表、神经质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老年人的相关特征进行测量。结果:生活满意度(β=0.300,P0.01)、孤独感(β=-0.236,P0.01)、神经质(β=-0.156,P0.05)、积极应对方式(β=0.218,P0.01)、消极应对方式(β=0.218,P0.01)可以显著预测自我效能感。逐步回归显示,生活满意度对自我效能感的预测力最大(R~2=0.20)。结论:自我效能感可以被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所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情绪智力和自我领导对大学压力应对方式影响中积极情绪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方法:对575名大学生施测情绪智力量表、自我领导量表、积极情绪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与压力应对方式量表。结果:1积极应对方式与情绪智力、自我领导、自我效能感、积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2自我效能感是情绪智力与积极应对关系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自我领导方式对积极应对直接效应显著。结论:情绪智力与自我领导对积极应对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情绪智力与积极应对关系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伴依恋与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关系,并检验情绪调节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同伴依恋量表,情绪调节效能感量表和抑郁量表,对858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同伴依恋、情绪调节效能感与抑郁相关显著(P0.01);②同伴依恋(B=-0.18,P0.001)、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B=-0.04,P0.001)、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B=-0.11,P0.001)可负向预测青少年的抑郁症状;③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和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在同伴依恋影响青少年抑郁中均发挥中介作用。结论:安全的同伴依恋有助于青少年形成积极地情绪调节信念,这对降低青少年的抑郁症状起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心理资本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资本量表和婚姻满意度量表对279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理资本与婚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127,P0.05),婚姻满意度与心理资本4个维度中的自我效能、希望、乐观3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199,P0.01;r=0.152,P0.05;r=0.165,P0.01),与韧性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169,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韧性、自我效能、乐观3个维度对婚姻满意度都有预测作用(P0.01)。结论:心理资本与婚姻满意度呈正相关,其中自我效能、乐观对婚姻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韧性对婚姻满意度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