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合并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梅毒(TP)的流行现状及其特点,为HIV/AIDS的防控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2010年期间在温州实验室确认阳性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标本共678例,采用ELISA法,分别对标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项目检测。结果:其中,合并感染乙肝的有102例(15.04%),感染丙肝84例(12.38%),感染梅毒145例(21.38%);同时感染乙肝、丙肝的有13例(1.91%),感染乙肝、梅毒有31例(4.57%),感染丙肝、梅毒的有13例(1.91%),同时感染乙肝、丙肝、梅毒的2例(0.29%)。结论:1、HIV感染者中HBV感染率略高于普通人群;HIV与HCV合并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但低于国内外报道的HIV/HCV的30%以上;HIV与TP合并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以及其他地区艾滋病患者。2、合并感染的总体趋势有所控制。  相似文献   

2.
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呈全球分布,我国是高流行地区,由于HBV、HCV基因的高变性,容易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HBV、HCV感染免疫系统细胞,造成机体对HBV、HCV感染的免疫应答异常,并引起组织的损伤,导致肝细胞的慢性持续性感染,并可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细胞肝癌。HBV、HCV主要经血液传播,包括输血与血制品传播、静脉吸毒、针刺、医源性传播、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3.
乙型与丙型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之一。我国约有7 000万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和1 000万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而健康体检是目前我国发现HBV与HCV感染者和患者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此,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相似文献   

4.
启东市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对启东县随机抽取的1017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甲肝病人占63.52%;乙肝病人占37.27%;甲、乙两型重叠感染占8.95%;非甲非乙型占8.16%。全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58.80%具有HBV感染标志,如甲肝高达47.99%。甲肝肝功能检测阳性率明显高,提示甲肝患者肝细胞损害较重,恢复较缓慢。乙肝患者AFP阳性率显著升高,提示乙肝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HBV、HCV和HDV混合感染在慢性肝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127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HBV、HCV和HDV感染标志,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部分患者血清HCV-RNA。HBV、HCV和HDV混合感染共37例(29.1%)。混合感染者发生慢重肝的频率明显高于单独HBV感染者(P<0.05),混合感染占慢重肝病因的74.2%。混合感染所致慢重肝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血清总胆红素及病死率明显高于单独HBV感染者。结果表明:HBV、HCV和HDV混合感染可能是慢性肝病重型化的主要原因,所致慢重肝患者的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重叠感染能促进肝病病情发展并加重。乙、丙型慢性活动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长,残留黄疸不退,GPT反复波动,迁延不愈,易致肝炎后肝硬化及肝癌。乙型肝炎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临床较多见,为了探索其重叠感染后的临床特点及与肝硬化、肝癌的关系,我们调查了九五年住院的62名肝炎中HBV和HCV重叠感染的9人,占总数的14.5%。另外,乙、丙肝重叠感染致肝硬化和肝癌也占一定比例,所以近年来丙型肝炎(HCV)的确认及特异检测方法的建立使HCV与肝癌的关系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7.
吴伟慎 《职业与健康》2014,(19):2818-2820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全球约有3.5亿人(5%)为HBV慢性感染者,其中75%为亚洲人,而HCV的慢性感染者为1.5亿人(2%)。乙型和丙型肝炎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危险因素,肝硬化中的57%和原发性肝癌中的78%为HBV或HCV感染引起。作者将中国、亚洲和美国的HBV、HCV和HCC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述比较,并分析当前危险因素等。在中国和全球其他国家,HBV和HCV仍是HCC的主要危险因素,HBV疫苗的使用显著降低了HBV感染率,进而降低了HCC的患病率,而将来HCV可能取代HBV成为主要危险因素;乙醇作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传染性病原体感染及免疫功能状况,为精神病患者传染性病原体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住院治疗1 400例精神病患者,入院后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抗原或抗体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IgA、IgG、IgM、C3、C4)检测。结果 1 400例精神病患者中68例感染传染病病原体,感染率为4.86%,其中单一病原体感染39例、混合感染29例,分别占57.35%、42.65%,单一感染中以HBV感染所占比例最高占35.29%,混合感染中以HBV+TP感染所占比例最高占23.53%;HBV、HCV、HIV、TP感染者分别有49例、18例、5例、26例,感染率分别为3.50%、1.29%、0.36%、1.86%;传染性病原体感染患者IgA、IgG、IgM、C3及C4水平低于无感染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传染性病原体感染以HBV及HCV感染为主,混合感染者以HBV+TP两种病原体感染多见,传染性病原体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9.
从感染模式、对临床的影响以及危险因素探讨等方面对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流行病学进行研究 ,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 :将 1998~ 2 0 0 0年佛山市和广州市 8家市级以上的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 82 3例分为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病例 4 15例 ,单纯乙型肝炎 (乙肝 )感染者 4 0 8例。多重感染的诊断标准为各种病毒性肝炎感染指标中的任何一项阳性即判为该型肝炎病毒感染 (单纯抗 HBs阳性除外 ) ,≥ 2型感染者判为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收集各个病例的临床诊断以及有关临床症状、体征和生化检验指标。从多重感染者中选择包含乙肝感染且首次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或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死亡原因,分析HCV和/或HBV协同感染对HIV感染者最终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某院收治的36例住院死亡的HIV感染者(其中合并HCV和/或HBV感染者26例)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死于呼吸衰竭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在单纯HIV感染者中分别占50.00%(5/10)和30.00%(3/10),在合并HCV和/或HBV感染者中分别占50.00%(13/26)和23.08%(6/2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HIV感染者中未见死于肝衰竭者;合并HCV和/或HBV感染者中死于终末期肝病者6人,占合并HCV和/或HBV感染者的23.08%。结论肺部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仍是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样也是HIV合并HCV和/或HBV感染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另外,也应重视防治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就诊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3年的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对照组(未发生肝癌)152例和原发性肝癌组28例。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脂肪肝、糖尿病、肝功能指标、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水平等原发性肝癌的可能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患者男性、吸烟史、饮酒史、肝癌家族史、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原发性肝癌组患者糖尿病比例、总胆红素水平、白蛋白水平、HBV-DNA阳性比例均明显升高,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脂肪肝比例以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糖尿病、HBV-DNA阳性率是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原发性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抗病毒治疗是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原发性肝癌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应...  相似文献   

12.
HBsAg是机体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标志之一,也是机体血清中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可以见于急性乙肝患者的潜伏期、急性期,慢性乙肝,无症状携带者,部分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血清中。正常人一般在感染HBV后4~6周可出现HBsAg阳性。乙肝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血清低病毒载量HBV DNA(<1 000 IU/mL)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检测,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高灵敏度HBV DNA检测水平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肝癌临床治疗的帮助。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的,普通荧光探针法HBV DNA水平持续小于1 000 IU/mL的96例HCC患者血清,进行血清高灵敏度HBV DNA检测,分析患者血清免疫学标志、肝功能指标与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结果 96例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当中,HBV DNA水平大于10 IU/mL有74例(77.1%)。HBV DNA水平大于10 IU/mL者的肝硬化发生率、肝功能指标(ALT、γ-GT)异常率均较HBV DNA水平小于10 IU/mL者高。结论乙型肝炎相关性HCC与乙型肝炎病毒持续复制有关,高灵敏度HBV DNA检测较普通荧光探针法HBV DNA检测更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57年Steiner等首次提出肝炎病毒可能为肝癌的病因。自后有许多成功的研究并指出,肝细胞癌(HCC)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被证明为肝癌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乙型病毒肝炎——大结节性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假设。乙型肝炎病毒(HBV)与HCC的联合存在,可从以下几点得到认识:一、HCC时慢性HBV感染;二、临床和实验室证实HBV与HCC相关状态;三、HCC时HBV的病因作用;四、肝癌发病机制与HBV有关。一、肝细胞癌与慢性HBV感染:HCC时与HBV感染之间关系密切。通过大量的血清学研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精神病住院患者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为精神病患者病毒性肝炎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洛阳荣康医院住院治疗的1 874例精神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抗HAV-IgM、HBV表面抗原(HBsAg)、抗HCV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1例患者检测出抗HAV-IgM、HBsAg、抗HCV阳性,感染率为17.66%,抗HAV-IgM、HBsAg、抗HCV阳性患者分别有18例、324例、11例,HAV、HBV、HCV感染率分别为0.96%、17.28%、0.59%。单一抗HAV-IgM、HBsAg、抗HCV阳性患者分别有4例、308例、3例,抗HAV-IgM+HBsAg阳性、抗HAV-IgM+抗HCV阳性、HbsAg+抗HCV阳性、抗HAV-IgM+HbsAg+抗HCV阳性患者分别为10例、2例、4例、2例,构成比分别为1.21%、93.05%、0.91%、3.02%、0.60%、1.21%、0.60%;病毒性肝炎(HAV、HBV、HCV)病毒感染率女性、有流浪史患者分别为20.27%、22.63%,高于男性、无流浪史者15.68%、16.61%,年龄21~岁、31~岁者感染率分别为23.58%、28.70%,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别精神病患者之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住院精神病患者HBV感染率相对较高,HAV及HCV感染率相对较低,以单一感染为主,女性、有流浪史的年轻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更为恶劣,精神病患者病毒性肝炎危害应当提升到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加以重视,为该人群提供更多病毒性肝炎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静脉吸毒人群HIV/HBV/HCV混合感染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了解静脉吸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412例静脉吸毒者进行抗HIV、抗HBV和抗HCV抗体检测。结果 在412例静脉吸毒人群中,HIV阳性检出率为41.75%;在HIV阴性的静脉吸毒人群中,单纯HCV感染比例最高(45.1%),其次为抗HCV阳性伴抗HBs阳性(35.83%);在,HIV阳性的静脉吸毒人群中,单纯HCV感染比例最高(55.81%),其次为抗HCV阳性伴抗HBs阳性(36.05%)。结论 静脉吸毒是HIV、HBV和HCV多重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且HIV合并HCV感染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7.
应用ELISA方法对哈密地区三个民族正常人群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HAV及HBV感染率以维吾尔族为高,分别为89.26%和28.29%;HBsAg携带率以汉族最高(5.48%);HCV及HEV感染率也以维吾尔族为高,分别为4.88%和2.93%.同时揭示了各型病毒性肝炎在不同年龄、性别上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浙江省台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及EB病毒(EBV)合并感染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台州市所有可定期随访的167例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其中男性113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40岁。采用ELISA方法检测确定其HBV、HCV和EBV的血清阳性率。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数据。结果研究经异性性接触感染HIV 115例(68.9%)。HBV、HCV、EBV的感染率分别为7.2%、21.0%和93.4%;有2例HIV感染者同时感染了HBV、HCV、EBV等3种病毒;有35例(21.0%)HIV感染者同时感染了HCV和EBV。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V感染者中,农民的HBV感染率高于从事商业服务者,经血液途径感染HIV者的HCV感染率高于经性途径感染HIV者,已婚者的EBV感染率高于未婚者。结论当地HIV感染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HBV、HCV和EBV共感染者,不同特征的HIV感染者中HBV、HCV和EBV的共感染率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丁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丁型肝炎(HD)的临床特点,了解HD患者肝炎后肝硬化、重症肝炎的发生率。[方法] 用酶联(ELISA)法检测3460例乙型肝炎(HB)患者血清HDAg、抗HD-IgM,提出HB重叠HDV感染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HDV的感染率7.2%,250例HDV感染者起病隐匿占43.6%,有HB家族史28.8%,有明确输血史14.8%,有多次肝炎复发史者占48.8%,肝炎后肝硬化达46.0%,重症肝炎发生率14.4%。病死率14.0%。HD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88.8%,提示HBV复制与HDV感染呈正相关。[结论]HD的肝硬化及重症肝炎发生率高于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HBV和HDV感染有相加或协同作用,导致肝损害加重并加速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安徽安庆地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所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构成,并探讨不同HBV基因型患者的血清HBV DNA、PreS1、HBeAg检测结果及临床价值,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个体化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慢性乙肝患者共226例,采用巢式PCR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分型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血清PreSl抗原与HBeAg。结果在调查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以B基因型(占58.0%)与C基因型(占41.1%)HBV感染为主。B基因型患者血液中HBV DNA阳性率(57.2%)与C型患者(63.4%)没有统计学差异;B基因型患者血液中PreS1抗原阳性率(48.1%)与C型患者(48.4%)也没有明显差异;C基因型HBV感染的患者血液HBeAg阳性率(46.2%)高于B基因型患者(32.1%)。结论安徽安庆地区在慢性乙肝的卫生防治策略上,应重点关注B、C型基因型HBV感染的防治。而C基因型HBV感染患者具有高HBeAg阳性率,应采取更积极、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