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体感游戏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技能、动作技能和日常生活技能的效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利用体感游戏(康复游戏训练系统,V1.0)对实验组儿童进行每周一次、每次30分钟、为期8周的干预,并在实验前后采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PEDI)对两组被试进行评估。结果:在社会技能、动作技能和日常生活技能等方面组别和前后测交互效应均显著,实验组后测分数显著高于前测分数,对照组的前后测分数无显著差异。结论:体感游戏对孤独症儿童具有积极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脐血单核细胞(CBMNCs)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儿童孤独症的初步疗效,并对异常行为量表(ABC)的效度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09年9月在山东省交通医院住院行干细胞治疗的儿童孤独症患者23例,分为CBMNCs+康复训练治疗组(脐血组)和CBMNCs联合UCMSCs+康复训练治疗组(混合组);选取在济南明天儿童康复中心行康复训练治疗的儿童孤独症患者14例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共接受4次干细胞治疗,每周1次,分别收集患者基线、首次治疗后2、4、8、16、24周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ABC评分结果,评价干细胞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疗效,并检验ABC量表评价儿童孤独症临床疗效的效度。结果①混合组、脐血组与对照组ABC评分在随访时间内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24周时下降百分比分别为59.9%、38.0%、17.4%,三组间ABC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BC分项分析:嗜睡、刻板行为因子6个月时混合组与脐血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评分(16.00±7.92,9.33±5.81)明显低于脐血组(24.14±9.65,17.07±9.93)和对照组(30.54±5.03,17.31±4.05);③ABC评分与CARS评分呈正相关,6个月时,两者之间相关系数r=0.87(P〈0.001)。结论应用干细胞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疗效显著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对于ABC量表中嗜睡与刻板行为因子分析,三组都有显著改善,且CBMNCs联合UCMSCs+康复治疗组的疗效最好;ABC量表在评价儿童孤独症临床疗效时具有较高的效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听觉统合训练(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AIT)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4例2.5~6.0岁的ASD患儿做为研究对象,分为听统组21例和对照组23例,听统组应用AIT加综合干预方法,对照组仅用综合干预方法。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文修订版(China Psycho Educational Profile,C-PEP)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时两组患儿的ABC量表和CARS量表得分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与对照组相比,听统组的ABC量表总得分显著下降(t=-2.044,P0.05),尤其是感觉因子和生活自理能力因子得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6,-2.075,P0.05);听统组的CARS量表总得分也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6,P0.05)。研究结束时,AIT组的C-PEP测评升高,月当量较对照组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0,P0.05)。结论:AIT对ASD患儿治疗有效,可以改善患儿的感觉异常,提高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AIT是一项干预ASD患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鹰架式语言教学训练对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影响。方法将22名高功能孤独症儿童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实验组被试进行3个月的鹰架式语言教学训练,对干预前后两组的语言、社交沟通、游戏等方面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被试平均句子长度(MLU)的增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3.45,P0.01);两组被试在社交沟通、游戏等方面的变化并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鹰架式语言教学训练能改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丹佛康复训练模式(Early start Denver model,ESDM)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针灸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的临床疗效、孤独症状严重程度、意志控制力及综合协调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2 月至 2022 年 5 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A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ESDM联合组,各48例.常规治疗组采取rTMS和针灸治疗,ESDM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采用ESDM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 6 w、12 w 后两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儿童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视听整合连续性测试(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VA-CPT)结果、事件相关电位P3波幅和潜伏期.结果:ESDM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6 w、12 w后,两组CARS、ABC、ATEC评分均降低,IVA-CPT综合注意力评分和综合反应控制评分均升高,且ESDM联合组CARS、ABC、ATEC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IVA-CPT综合注意力评分、IVA-CPT综合反应控制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6 w、12 w后,两组P3波幅均增大,P3 潜伏期均缩短,且ESDM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ESDM联合rTMS、针灸及可有效改善ASD患儿的临床症状、意志控制力及综合协调能力、异常脑电活动,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在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孤独症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ESDM为指导的康复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评估。结果:经过8周共80节的干预课程后,观察组儿童在人际关系、模仿、情感反应、感知觉、语言交流等能力上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的CARS总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接受ESDM干预的儿童的孤独症行为表现改善明显。结论:早期介入丹佛模式方法可以改善3-5岁孤独症儿童在社交互动、沟通交流、情感反应等方面的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国内外尚没有治疗儿童孤独症的金标准,康复治疗效果不佳。 目的:评价脐血单个核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37例儿童孤独症患者非随机分为脐血组、混合组和对照组。脐血组应用脐血单个核细胞加康复训练治疗;混合组联合应用脐血单个核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加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康复训练治疗。脐血组和混合组患者在干细胞治疗前和首次治疗后1,2,6个月分别行相关指标实验室检查,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3组患者在治疗前和首次治疗后1,2,6个月分别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和异常行为量表(ABC)评估。 结果与结论:脐血组和混合组患者在干细胞治疗前和首次治疗后1,2,6个月相关指标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意义异常变化,干细胞治疗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根据CARS和ABC评分,3组治疗均有效,其疗效比较:混合组优于脐血组,脐血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观点采择特点及其关联因素。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ASD诊断标准的儿童100例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儿童100例。采用社会观点采择测验(SPT)评估入组儿童的认知和情感观点采择能力,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社交反应量表(SRS)及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分别测评儿童的智力、社交反应能力及执行功能。Pearson偏相关分析观点采择能力与社交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孤独症组SPT中认知及情感观点采择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儿童(均P<0.001)。不同性别、年龄的孤独症组儿童观点采择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0)。孤独症组认知观点采择得分与总智商正相关(r=0.26,P=0.011),与社交反应量表得分负相关(r=-0.20,P<0.05);情感观点采择能力与总智商正相关(r=0.33,P<0.01),与社交反应量表得分及执行功能评定量表得分负相关(r=-0.32、-0.03,P<0.05)。结论:ASD儿童认知及情感观点采择均存在缺陷,其观点采择能力与智力水平、社交反应能力和执行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引进并探讨异常行为量表(Aberrant Behavior Checklist,ABC)在我国儿童孤独症群体的适用性。方法:对206例孤独症儿童(1.5~14.0岁)进行ABC评定,其中49例患儿由父母分别填写ABC,30例患儿于2~4周后由同一位家长再次评定,以检验评定者信度和重测信度;根据适用年龄范围对部分患儿评定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Conner父母评定量表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经比较检验ABC的校标效度;对ABC结构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检验结构效度。结果:ABC中文版各因子的评定者信度(ICC)在0.820~0.898之间(P<0.001),重测信度(ICC)0.873~0.944(P<0.001),各因子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8~0.951;ABC中文版各因子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Conner父母评定量表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的相应因子间呈正相关(r=0.27~0.67,均P<0.01);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了结构的有效性(χ2/df=1.91,RMSEA=0.060,GFI=0.704,NFI=0.62,CFI=0.77)。结论:异常行为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较好,适用于儿童孤独症的量化评估,但仍需进一步修订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家长执行式干预在自闭症儿童家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中国自闭症儿童家庭康复项目CST培训材料对60名自闭症儿童及其父母进行培训,并使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和比里奇家庭生活质量量表对培训前后儿童及家长的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总分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分数,6周后的跟踪评估显示干预具有良好的维持效果,且在家庭互动、情绪需求和相关支持三个维度上前后测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实验组家长后测分数显著高于前测,对照组的前后测分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家长执行式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社交沟通能力有积极影响,也对提高家长在家庭互动、情绪需求及相关支持方面的满意度以及家庭生活质量改善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儿童社交障碍的影响因素,为患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哮喘患儿380例,采用DSM-IV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SCID-I/P)联合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评分对380名哮喘儿童进行一对一问诊,确诊存在社交障碍的患儿94例设置为观察组,其余社交正常患儿为对照组(28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史资料,对其应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Spence儿童焦虑量表(SCA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支气管哮喘儿童社交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支气管哮喘儿童社交障碍检出率为24.7%,其中男58例,女36例,不同性别哮喘儿童社交障碍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072,P=0.788);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生长地、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水平、母亲受教育程度、父母对哮喘的认识态度、阳性精神疾病家族史、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病程、DSRSC、SCAS、CARS评分等11个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χ~2=7.851,13.715,4.253,13.109,18.887,4.656,4.095,8.481,16.228,18.750,13.099;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患儿母亲受教育程度和父母对哮喘的认识态度对患儿社交障碍的影响最显著(Waldχ2=-12.01,10.42;P0.05),家庭经济水平影响最小(Waldχ2=3.42,P=0.021),余下影响因素从大到小分别为DSRSC评分、SCAS评分、CARS评分、家庭结构(单亲家庭)、病程2年、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重-极重度)、生长地(农村)(Waldχ2=9.17,8.95,8.86,8.73,7.16,6.23,6.11;P0.05)。结论:影响患儿社交障碍的主要因素有母亲受教育程度较低,父母对哮喘的认识态度不正确,存在抑郁、焦虑、孤独的人格特质,家庭结构为单亲家庭,哮喘病程较长,哮喘发作时病情较重,生长地在农村以及家庭经济水平较差,对于这部分患儿,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利培酮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小儿神经专科收治的65例儿童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患儿单用利培酮治疗,治疗组34例患儿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利培酮治疗。所有患儿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ABC量表、CARS量表评定,对比两组患儿量表评分情况及临床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ABC量表中感觉能力、交往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及自我照顾5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CARS量表总分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CARS量表总分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4.11%,高于对照组的7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利培酮较利培酮单药治疗儿童孤独症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分阶综合社交技能干预方案,探究其对孤独症儿童社交认知的干预效果。方法:共36名孤独症儿童参与研究,干预组(n=22)共参与17次社交技能训练,对照组(n=14)不参加训练。结果:干预组孤独症儿童的孤独症治疗量表和社交反应量表后测结果的总分以及语言、知觉、社交、社交认知、社交动机等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分阶综合社交技能训练可显著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表达性艺术治疗结合家庭康复管理对自闭症患儿心理行为、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自闭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家庭康复管理,观察组采取表达性艺术治疗结合家庭康复管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正负情感量表儿童版(PANAS-C)评分、自闭症治疗评估量表(ATCE)评分及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评定量表(PedsQL 4.0)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7.50%(χ~2=4.588,P0.05)。干预后,观察组PANAS-C量表中正性情感评分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t=4.412,P0.001),负性情感评分(t=-2.552,P0.05)及ATCE量表评分(t=4.183,P0.001)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PedsQL量表中患儿父母代评量表情感功能(t=4.742,P0.001)、角色功能(t=6.447,P0.001)、社会功能(t=6.948,P0.001)、总体评分(t=4.302,P0.001)升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结论:表达性艺术治疗结合家庭康复管理科可以提高自闭症患儿治疗效果,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有助于其疾病转归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天津市1.5~3岁孤独症患者早期行为特征,为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天津市9个区县抽取1.5~3岁儿童8006名,采用儿童行为发育调查表进行筛查。用DSM-IV诊断标准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对筛出的432名可疑孤独症儿童进行诊断并评估症状程度,用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分析其行为障碍特征。运用上述量表对21例已确诊的孤独症儿童、84名可疑阳性儿童、84名正常儿童的早期行为表现进行比较。结果:孤独症儿童和可疑性儿童在语言能力异常、无食指指灯、无假扮游戏行为、不会正常玩玩具、孩子与人无目光接触等9个项目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儿童(如,无食指指灯,71.4%、54.8%vs.14.3%,P0.05);孤独症儿童在对所指物品无注意、孩子与人无目光接触、语言能力异常、不能接受简单指令、不用语言表达需要5个项目检出率高于可疑阳性组(如,对所指物品无注意,38.1%vs.2.4%,P0.05)。ABC量表评定结果表明重度孤独症儿童(CARS总分≥36分)在感觉和躯体功能上得分均高于轻中度孤独症儿童[(8.00±3.30)vs.(5.15±2.58),(12.00±6.12)vs.(6.15±3.26);均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在婴幼儿期即出现明显发育、行为障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融合性沙盘游戏疗法,探究其在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社交行为干预中的作用。方法:将38名就读于普通小学的孤独症儿童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9人。研究期间,对照组被试接受同频同质的日常社交行为干预,实验组被试则在此之上接受为期18周共计36次彼此独立的基于融合性沙盘游戏疗法的社交行为干预。运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与Achenbach教师报告量表(TRF)综合考察干预方案对被试社交行为发展的作用。结果:前测两组被试ATEC与TRF的总分及其各因子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后测实验组被试ATEC与TRF的总分及其各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前侧,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后测得分(除体诉因子)。结论:融合性沙盘游戏疗法能有效推动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社交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评价常规脑电图(EEG)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综合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2~7岁ASD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常规EEG、临床症状、智力和语言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有异常或界限EEG表现的ASD患儿治疗后ABC量表总分及感觉、交往、生活自理因子得分,CARS量表总分,韦氏智力测验中操作智商和总智商,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儿心量表)中智龄、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得分,S-S语言发育迟缓评定量各项得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有5例患儿EEG表现转为正常(P<0.01)。而治疗前EEG正常表现的ASD患儿治疗后仅CARS量表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S-S语言发育迟缓量表中语言理解分和总分有改善(P<0.05),对智力发育(4岁以下)、临床症状(家长访谈角度)和言语水平(言语表达、言语符号、动作性课题)改善不佳(P>0.05)。结论:常规EEG检测可作为一种评价康复治疗后脑功能变化的方法,也可用于指导孤独症儿童综合康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社会故事法联合体育运动干预对儿童自闭症干预效果及对患儿生活、情感等方面影响。方法: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本市4所特殊教育学校82例自闭症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体育运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联合社会故事法干预,连续干预15周后,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自闭行为[儿童自闭症行为量表(ABC)]及情感[儿童版正负性情感量表(PANAS-C)]。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A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027,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87.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29%(χ~2=4.556,P0.05);观察组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746,-3.970,-4.732,-2.737,-5.343;P0.05);观察组正性情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3.488,P0.05)、负性情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463,P0.05)。结论:社会故事法联合体育运动干预能提高自闭症儿童干预效果,对患儿自闭行为、生活自理、情感等改善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社会信息加工(SIP)情绪-认知整合模型为理论依据,设计适用于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社交能力的团体干预项目,并对其效果进行即时和短期追踪评估。方法:49名4~10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每周3次,每次1.5小时,共计18次的团体训练,采用《社交反应量表》评估。结果:训练结束后,干预组社交反应后测及追踪测得分均显著低于前测,后测与追踪测差异不显著,对照组三次测量差异均不显著。干预组的社交能力得到提升,各项指标追踪效果能够有效保持,在社交沟通和ASD行为方式上,追踪阶段还有进步。结论:基于SIP情绪-认知整合模型的团体干预项目能够有效改善ASD儿童的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根据2016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每160个儿童中就有1个孤独症患者。而我国孤独症患儿的成功治疗案例很少,本文搜集了国外近6年来的游戏治疗、认知行为治疗、音乐和舞蹈治疗相关文章,发现游戏治疗能帮助患者联结社会,认知行为治疗能改善患者消极情绪,音乐治疗能唤醒患者的社交兴趣,提高社交技能;舞蹈治疗能够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强生活信心改善孤独症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