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 D_3]水平检测及其与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的相关性,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128例PCOS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对照者64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体质量、身高、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清25-(OH) D_3、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年龄、SBP、T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体质量、BMI、TG、DBP、FPG、FINS及HOMA-I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25-(OH) D_3和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FINS及BMI与PCOS有相关性,是PCOS患者血清25-(OH) D_3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 05)。PCOS患者血清25-(OH) D_3水平与BMI、TG、FINS及HOMA-IR均呈负相关(均P0. 05),与HDL-C呈正相关(P0. 05)。BMI和HDL-C与血清25-(OH) D_3水平呈中等程度相关,TG、FINS及HOMA-IR与血清25-(OH) D_3水平呈强相关。结论 PCOS患者25-(OH) D_3水平较正常人明显降低,且与血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妊娠期妇女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 (OH) D_3]水平及血糖相关指标,探讨孕妇血清25 (OH) D_3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为该地区妊娠妇女维生素D的补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和綦江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产检的2 138例孕13~20周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25 (OH) D_3水平及血糖相关指标,对缺乏者进行补充维生素D,每8周监测维生素D水平,并调整维生素D补充量,在孕24~28周进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试验结果将受检孕妇分为GDM组和正常妊娠组,对比两组孕妇血清25 (OH) D_3水平,分析血清25 (OH) D_3水平与GDM的相关性。同时选择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200例未妊娠生育期女性作为对照组,对比妊娠女性与未妊娠女性血清25 (OH) D_3水平。结果 GDM组血清25 (OH) D_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女性血清25 (OH) D_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GDM组年龄、体质指数(BMI)、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FPG)、孕早期服用维生素D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GDM组FP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清25 (OH) D_3水平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 (OH) D_3水平与TG呈负相关(P0.05);与FPG、FINS、TCH、HDL-C、LDL-C无相关性(P0.05);对GDM发生相关因素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DM的发生与年龄、BMI、糖尿病家族史、TG、HDL-C、25 (OH) D_3相关(P0.05)。结论孕妇血清25 (OH) D_3缺乏是GDM发病的高危因素,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改善孕妇胰岛素抵抗,对GDM的预防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青年体检人群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8~<60岁人群作为调查对象,从体检数据库中提取符合研究条件的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血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空腹血糖、尿酸、血清磷、血脂指标等检测结果,并检测血清25(OH)D水平,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中青年体检人群血清25(OH)D水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中青年体检者668人。男女性别比为1∶1.73,以女性所占比例较高,占63.32%。年龄以30~39岁者所占比例较高,占79.19%。其中血清25(OH)D水平平均为(1 856±6.17)μg/L,维生素D缺乏426例(占63.77%),维生素D不足209例(占31.29%),维生素D充足组33人(占4.9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青年体检人群中性别(β’=0.348)、BMI(β’=-0.354)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β’=0.964)均为血清25(OH)D水平的独立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25(OH)D]与育龄妇女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214例,检测25(OH)D、甲状旁腺(PTH)、空腹血糖、血清钙、磷等指标,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根据维生素D水平分组,维生素D缺乏组[25(OH)D]≤25nmol/L妇女106例,不足组[25nmol/L25(OH)D]≤50 nmol/L 91例,适宜组[5025(OH)D]≤75 nmol/L 17例;各组血清PTH、血钙、血磷、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适宜组HOMA-IR为(2.30±0.77),明显低于维生素D缺乏组和不足组(P0.05);维生素D不足组HOMA-IR为(2.43±0.83),明显低于维生素D缺乏组(P0.05);胰岛素抵抗妇女血清25(OH)D水平为(24.11±4.03)nmol/L,明显低于无胰岛素抵抗妇女(P0.05);血清25(OH)D与HOMA-IR呈负相关(r=-0.277,P0.05)。结论 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育龄妇女胰岛素抵抗增加有关,与血清钙、磷、PTH等生化指标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sane》2014,(2)
目的通过对维生素D缺乏孕妇进行单次、单剂量肌注补充维生素D,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检测孕妇维生素D水平,将60例维生素D缺乏的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干预组孕妇在其36~38孕周时,进行一次性肌注维生素D_3 7.5mg(30万单位),分析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结果产时(干预后)干预组孕妇的血清25-(OH)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P0.05);干预组新生儿的血清25-(OH)D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P0.05)。干预组孕母和新生儿脐血25-(OH)D水平呈正相关(r=0.53,P0.05);对照组孕母和新生儿脐血25-(OH)D水平也呈正相关(r=0.63,P0.05)。结论孕妇、新生儿体内维生素D水平普遍比较低,单剂量肌注补充维生素D_3的干预措施对改善孕妇及其新生儿维生素D的状况有效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患者妊娠结局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血脂代谢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EOSP患者138例按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69)与对照组(n=69),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69名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维生素D治疗,健康组未给予任何干预,对比3组孕妇妊娠结局及治疗前后血清25-(OH)D水平、血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孕妇血清25-(OH)D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但低于健康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但TC、TG、LDL-C高于健康组、HDL-C低于健康组;FIB、TT低于对照组,PT、APTT高于对照组,但FIB、TT高于健康组组,PT、APTT低于健康组(均P0.05)。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1.6%)高于健康组(1.5%)(P0.05),与对照组(17.4%)无差异(P0.05)。结论:补充维生素D可显著改善EOSP患者机体维生素D水平、血脂状态及凝血功能,但不能明显改善EOSP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孕早期妇女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其分布特征,探讨孕早期维生素D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方法以成都市1 018例孕早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应用化学发光法(CL)测定血清25-(OH)D_3;于孕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25-(OH)D_3对孕中期血糖的影响。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28.74±4.42)岁,孕前BMI为(21.27±4.90)kg/m~2。血清25-(OH)D_3为(21.43±8.25)ng/ml,其中严重缺乏者82例(8.1%),缺乏者375例(36.8%),不足者395例(38.8%),充足者166例(16.3%)。春季血清25-(OH)D_3最低(20.40±7.84 ng/ml,χ~2=8.134,P=0.043)。GDM组血清25-(OH)D_3为(19.31±8.77)ng/ml,非GDM组为(22.48±8.0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P0.001)。调整年龄和孕前BMI的影响,以血清25-(OH)D_3为自变量,以孕中期血糖为因变量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孕早期血清25-(OH)D_3是GDM(OR=0.954, 95%CI:0.938~0.972)以及空腹血糖(OR=0.972, 95%CI:0.948~0.998)、服糖后1 h血糖(OR=0.966, 95%CI:0.947~0.988)、服糖后2 h血糖异常(OR=0.954, 95%CI:0.936~0.975)的保护因素。结论需要关注并改善孕早期妇女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较低的血清25-(OH)D_3水平会对孕中期血糖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维生素D辅助干预对早发型子痫前期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D]水平、血脂代谢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126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研究组(5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辅助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25-(OH)D水平、血脂代谢指标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 05),但研究组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 05),但研究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水平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与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 05),但研究组患者的PT、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FIB水平与APTT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终止妊娠孕周、分娩方式等分娩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辅助维生素D干预治疗有助于改善子痫前期孕妇的血清25-(OH)D、血脂代谢及凝血指标水平,有效减少子痫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一氧化氮(NO)与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变化及维生素D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GDM患者108例(GDM组)和同期健康孕妇50例(正常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生化指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及血浆ADMA、NO、NOS水平。GDM组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维生素D治疗,治疗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GDM组的孕前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正常组。血清25(OH)D水平及血浆ADMA水平高于正常组,血浆NO、NOS水平低于正常组(均P0.05);GDM组的维生素D率(88.9%高于正常组(60.0%)(P0.05);GDM组血清25(OH)D水平与ADMA呈负相关性(r=-0.511,P0.05),与NO、NOS水平呈正相关性(r=0.072、0.151,P0.05)。观察组治疗后FBG、2hB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HOMA-IR、HbAlc、ADM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血清25(OH)D及血浆NO、NO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DM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妊娠期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并下调血浆ADMA水平和NO、NOS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唐山市人民医院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 D_3]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因素分析结果对维生素D缺乏(以及相对缺乏)的部分婴幼儿施加药物、药物联合行为的干预措施,并评价干预效果,以期达到提高预防保健工作质量的目的。方法选取唐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预防保健门诊体格检查的婴幼儿(1个月~3周岁)497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清25-(OH) D_3水平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对其中维生素D缺乏(以及相对缺乏)的121例婴幼儿按照维生素D缺乏水平进行分层,分层随机分组,药物联合行为干预组(A组) 57例,给予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联合维生素D滴剂的药物治疗,并同时进行相关行为干预,干预措施设计参考因素分析结果酌情施加;药物治疗组(B组)64例,实施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与维生素D滴剂的联合药物治疗。干预期为8周,比较两组患儿血钙、磷、25-(OH) D_3、骨钙素(BGP)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结果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婴幼儿血清25-(OH) D_3水平的因素为"喂养方式"和"腹泻";进一步根据因素分析结果,对研究对象中检测25-(OH) D_3缺乏(以及相对缺乏)的患儿实施药物、药物联合行为干预,显示干预实施前后,两组患儿血清25-(OH) D_3等各项研究指标的组内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组间比较,增加行为干预的A组患儿血清25-(OH) D_3和BGP水平高于B组,BALP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喂养方式与婴幼儿儿胃肠道功能是影响其血清25-(OH) D_3水平的因素,促进婴幼儿胃肠道功能,合理喂养,适当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可有效促进骨钙化,维护婴幼儿骨骼健康及骨骼、肌肉及神经功能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态与糖脂代谢的临床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PCOS患者110例,检测其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 [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观察PCOS患者在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季节时维生素D营养状况,血清25(OH)D水平及维生素D与妊娠率间的关系;另选同期78例健康育龄期妇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糖脂代谢水平,并分析25(OH)D与糖脂代谢各指标之间关系。结果年龄≥35岁患者与35岁患者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超重患者的维生素D充足比例、血清25(OH)D水平低于体重正常患者(P0.05);冬春季维生素D充足患者比例、血清25(OH)D水平低于夏秋季患者(P0.05);PCOS组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quantitative insulin sensitivity check index,QUICKI)低于对照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血清25(OH)D水平与FINS、HOMA-IR、TG呈负相关,与HDL-C、QUICKI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指标之间无相关性(P0.05)。血清25(OH)D浓度50 nmol/L患者的妊娠率低于血清25(OH)D浓度≥50 nmol/L患者(P0.05)。结论 PCOS患者维生素D水平一般较低,其中体重超重患者的维生素D缺乏情况较为严重,同时冬春季患者也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现象,25(OH)D水平与FINS、HOMA-IR、TG、HDL-C、QUICKI密切相关,缺乏维生素D将降低妊娠率,故应对PCOS患者给予足量维生素D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某社区维吾尔(维)、汉族血清25 - 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 871例,年龄18~82岁,维族859人、汉族1 012人。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颈围,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血清25(OH)D、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及甘油三酯(TG)水平。应用偏相关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6.11±8.20)ng/ml,血清维生素D充足、不足、缺乏、严重缺乏分别占6.5%、21.0%、52.5%、20.0%;血脂正常、异常分别占48.3%、51.2%;(2)按血清25(OH)D水平分为4组,按民族、性别分层,在维族女性中,不同血清25(OH)D组间TC、HDL - C、LDL - 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随着25(OH)D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在汉族女性中,不同血清25(OH)D组间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BMI、WC后,仅在维族女性中血清25(OH)D与TC、HDL - C、LDL - C呈正相关。结论 乌鲁木齐市某社区人群存在普遍血清25(OH)D缺乏及血脂异常,血清25(OH)D可能与血脂代谢异常相关,且在维族女性中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对产褥病的诊治,分析孕晚期女性血清中25-(OH) D_3含量高低与产褥病的相关性。方法依据随机原则要求从2017年1-12月来该院分娩的正常孕晚期待产妇中抽取41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接受血清25-(OH) D_3含量检测,同时根据待产妇血清25-(OH) D_3含量高低将其分为高维生素D组203例(≥50 nmol/L)和低维生素D组211例(50 nmol/L),比较两组待产妇产褥感染率和产褥病发生率,并以此为依据探讨孕晚期女性血清中25-(OH) D_3含量高低与产褥病的相关性。结果入组孕晚期待产妇血清25-(OH) D_3平均含量为(70. 20±14. 48) nmol/L,且高维生素D组和低维生素D组待产妇的一般状况如年龄、分娩方式、既往分娩史等相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其中高维生素D组产褥感染发生率和产褥病率分别为0. 99%和2. 46%,低维生素D组产褥感染和产褥病发生率分别为7. 11%和15. 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孕妇血清25-(OH) D_3含量和其分娩时以及产后产褥病的发生及预防密切相关,临床低25-(OH) D_3含量产妇应及时预防产褥感染的发生,鼓励孕妇及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妊娠糖尿病(GDM)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 D]水平与血糖、血脂指标的相关性,为GDM孕妇改善血糖和血脂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12月到杭州市妇产科医院营养科就诊的GDM孕妇为调查对象,收集孕妇基本情况及生化检测结果,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血清25-(OH) D水平,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孕妇血清25-(OH)D水平与血糖、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GDM孕妇163例,其中维生素D不足/缺乏组85例,占52.15%;维生素D正常组78例,占47.85%。维生素D不足/缺乏组和正常组TG含量的M (QR)分别为2.51 (1.27) mmol/L和2.12 (1.16) mmol/L,空腹血糖含量的M (QR)分别为4.66 (0.67) mmol/L和4.41(0.72)mmol/L,HDL-C含量分别为(1.54±0.13)mmol/L和(1.63±0.12)mmol/L,LDL-C含量分别为(3.82±0.26)mmol/L和(3.68±0.28)mmol/L,钙含量分别为(2.24±0.08)mmol/L和(2.27±0.0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与LDL-C、TG、空腹血糖含量呈负相关,与钙、HDL-C含量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GDM孕妇血清25-(OH)D不足/缺乏占比较高,孕期空腹血糖、HDL-C、LDL-C、TG、钙含量均与血清25-(OH)D水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早期婴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合理地补充维生素D提供依据。方法 以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出生的72例婴儿为研究对象,自生后15 d起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满月起逐月询问生活史和体检。于出生及4月龄时分别采集脐血和静脉血,测定血清25-(OH)D、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浓度。结果 脐血25-(OH)D平均水平(21.91±5.75)nmol/L,72例(100.0%)维生素D缺乏;婴儿4月龄时血清25-(OH)D平均水平(108.12±45.30)nmol/L,10例(13.9%)维生素D缺乏。血清25-(OH)D平均水平在每日摄入维生素D 200 U~组升至(112.37±37.98)nmol/L,在400 U~组升至(133.97±34.93)nmol/L。但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者在每日摄入维生素D 200 U~组6例(23.1%),400 U~组仅2例(7.1%)。新生儿及婴儿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正常。结论 北方地区冬季新生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生后尽早补充可以显著改善维生素D营养状况。每日补充200 U维生素D可显著提高早期婴儿血清25-(OH)D水平;若要达到维生素D营养充足,至少补充400 U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出生28~42 d出现佝偻病临床表现的纯母乳喂养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与其母亲血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为预防婴儿早期营养性佝偻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6年4月-2017年10月来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正常体检的年龄为28~42 d、并且表现有佝偻病早期症状和(或)体征的119例纯母乳喂养儿及其母亲静脉血25-羟维生素D[25-(OH)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19例母亲血25-(OH)D>30 ng/ml者15例(12.61%),≤30 ng/ml者104例(87.39%);孕期平均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 U的母亲19例,血25-(OH)D中位数为28.8 ng/ml,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 U母亲100例,血25-(OH)D中位数为16.1 ng/ml,两组血25-(OH)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19例婴儿中补充和未补充维生素D组的婴儿血25-(OH)D中位数分别为20.0 ng/ml和9.5 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血25-(OH)D与其母亲血清25-(OH)D水平呈正相关(r=0.349,P<0.01)。婴儿血25-(OH)D水平(>20 ng/ml和≤20 ng/ml)与其出现佝偻病的症状、体征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婴儿及其母亲维生素D整体处于不足水平,两者之间维生素D水平存在相关性。婴儿血25-(OH)D>20 ng/ml并没有降低其发生营养性佝偻病的风险。建议母亲孕期应积极补充维生素D,同时提倡从新生儿一出生即开始补充维生素D,预防婴儿早期营养性佝偻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老年男性维生素D营养状态,并初步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查体的老年男性472名,评估北京地区老年男性血清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25(OH)D水平与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BMI)、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BP)的相关性。结果472名老年男性的血清25(OH)D水平平均为(19.47±11.32)ng/ml,其中严重缺乏、缺乏、不足、充足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0.97%、39.20%、24.36%、15.47%。25(OH)D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TC/HDL-C)、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LDL-C/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25(OH)D水平与收缩压(SBP)呈显著负相关,与舒张压(DBP)未见明显相关性。不同25(OH)D水平组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不同BMI水平组25(OH)D变化,将研究对象根据BMI水平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结果发现,随BMI上升,25(OH)D水平显著下降。非糖尿病组及糖尿病组25(OH)D与Hb A1C均呈负相关,与FBP无明显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25(OH)D与Hb A1C、HDL-C、SBP均显著相关。结论北京市老年男性维生素D缺乏现象普遍,且维生素D营养状态与多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均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C(VC)和维生素D_3(VD_3)水平对女性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集中收集2017年1—2月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民盛体检中心体检的124名25~45岁健康女性的血清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检测VC含量,根据VC水平将其分为高VC组(≥2μg/mL)和低VC组(2μg/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_3[1,25-(OH)_2D_3)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比较高VC组与低VC组的差异;对25-(OH)D_3水平30 ng/mL且同意参与补充VD_3的65人(均为高VC组)进行干预,2017年4月6日收集其血清,比较干预前后25-(OH)D_3、1,25-(OH)_2D_3、SOD和GSH-Px水平的变化。结果高VC组血清25-(OH)D_3含量为(22.65±5.51)ng/mL,1,25-(OH)_2D_3含量为(19.10±5.60) pg/mL, SOD活性为(79.25±26.98) U/mL, GSH-Px活性为(32.73±6.06) nmol/mL,均高于低VC组,除25-(OH)D_3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VC与1,25-(OH)_2D_3、SOD及GSH-Px呈正相关,25-(OH)D_3与1,25-(OH)_2D_3呈正相关,1,25-(OH)_2 D_3与SOD呈正相关。补充VD_3后血清25-(OH)D_3含量为(40.66±12.12)ng/mL,1,25-(OH)_2D_3含量为(24.79±4.93)pg/mL,SOD活性为(86.05±26.95)U/mL,GSH-Px活性为(42.11±8.22)nmol/mL,均高于补充VD_3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一定范围内VC能够促进VD_3活化为1,25-(OH)_2D_3,VC和VD_3能够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提高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及免疫球蛋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73例RRI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7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25-(OH)D_3及免疫球蛋白水平,采血后观察组给予补充维生素D_3治疗。比较2组研究对象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25-(OH)D_3水平及25-(OH)D_3缺乏率,同时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25-(OH)D_3及Ig A、Ig G、Ig M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25-(OH)D_3缺乏率高于对照组,正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25-(OH)D_3不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25-(OH)D_3、Ig A、Ig 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Ig 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25-(OH)D_3、Ig A、Ig G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Ig 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RI患儿血清25-(OH)D_3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呈低表达,对维生素D_3缺乏的患儿补充维生素D_3能够调节25-(OH)D_3和免疫球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生素D干预治疗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因输卵管因素实施IVF-ET助孕患者200例,检测血清25-(OH)D水平并分为维生素D充足组(n=42,≥30 ng/ml)与不足/缺乏组(n=158,<30 ng/ml),再将不足/缺乏组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79,给予维生素D滴剂-胶囊型干预治疗),未干预组(n=79)不进行干预。比较干预组、未干预组、充足组临床资料、IVF-ET治疗情况、妊娠结局,Spearman相关性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VF-ET妊娠结局因素。结果:未干预组、干预组、充足组血清25-(OH)D水平、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均有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未干预组(35.4%)、干预组(51.9%)、充足组(71.4)依次升高(P<0.05),临床妊娠组与非临床妊娠组年龄、血清25-(OH)D水平、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血清25-(OH)D是否充足、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均有差异(P<0.05)。S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