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持续受限为特征的疾病,肺动脉高压PH)是COPD的重要并发症。COPD合并PH是指COPD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用右心导管测得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25mmHg,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5mmHg,心输出量(CD)正常或减少[1]。2008年在美国Dang Point召开的第四届世界肺动脉高压研讨会颁布的PH诊治指南,将COPD合并PH归类与第三组,即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PH[2]。  相似文献   

2.
呼吸门控定量CT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用呼吸门控定量CT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的平均肺密度(MLD)和像数指数(PI)的分布。方法:40例正常人,23例肺气肿病人及1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50%肺活量(VC)时用螺旋CT扫描全肺,在10%VC和90%VC时于隆突层及隆突上,下各5cm处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分析不同病种不同呼吸时相的MLD和-910HU的肺区所占的比例,即PI的变化,并与肺功能(PFTs)和形态学结果比较。结果:10%VC时,肺气肿组与慢性支气管炎组的MLD降低,平均值分别为-831.8HU和-796.8HU,与正常组为-745.3HU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90%VC时,仅肺气肿组MLD下降,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I变化有同样规律,只是PI表现为增加。定量CT提示的病变与形态学一致,定量CT较肺功能敏感,呼气末定量CT还可以弥补CT形态学发现率低的不足。结论:CT与定量CT结合实现了形态与功能的统一,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完善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危人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肺功能检查和胸部CT平扫的693例患者。根据肺功能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222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70%,FEV1占预测值的百分比(FEV1%)≥95%]和高危组471例(FEV1/FVC>70%,80%1%<95%)。定量CT参数包括吸气相CT全肺5~8级支气管测量的管壁面积与气道面积比值(W/A)、管腔面积与气道面积比值(L/A)、全肺及5个肺叶的低衰减区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LAA%)等。基于定量CT参数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COPD高危人群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2组年龄和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性别、吸烟史、肺功能参数(FEV1、FEV1/FV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及白介素6(IL-6)血清表达水平与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及COPD所致的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COPD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患病情况将其分为单纯COPD组(A组,n=56)及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B组,n=40)。另选取20例健康研究对象作为健康组。采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评价各组研究对象的肺功能;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压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HMGB1、TNF-a、IL-6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血清HMGB1、TNF-a、IL-6水平与肺功能、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结果 B组肺动脉压明显高于A组和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B组的FEV1%及FEV1/FVC%均低于A组和健康组,且A组低于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的HMGB1、TNF-a及IL-6均高于A组、健康组,且A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MGB1、TNF-a、IL-6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与FEVI%、FEV1/FVC%呈负相关。HMGB1与TNF-a、IL-6呈正相关。结论 HMGB1、TNF-a、IL-6介导了COPD全身炎症反应,这些细胞因子在COPD、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MSCT测得的肺小血管截面积与肺截面积比值(%CSA)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行胸部平扫的123例COPD组及102例正常对照组,采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测得%CSA(肺小血管截面积5mm2和5~10mm2分别计为%CSA5和%CSA5~10)。利用心脏超声测得平均肺动脉压力(m PAP),以其是否≥36mmHg为标准将COPD组分为有及无肺动脉高压两个亚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ANOVA比较%CSA在COPD组与对照组及COPD两亚组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COPD组%CSA与m PAP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的%CSA5及%CSA5~10均对照组; COPD合并PAH组的%CSA5COPD不合并PA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269,P 0. 001)。COPD组%CSA5与m PAP呈负相关(r=-0. 327,P=0. 012)。结论基于MSCT定量测得的%CSA5在COPD患者合并和不合并PAH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评估COPD患者是否合并PAH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T灌注成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价值.方法 20例COPD患者和20例志愿者行8层螺旋CT灌注成像,采用电影扫描(cine)方式,层厚5 mm,扫描时间0.5 s/层,注射对比剂后延时5 s,总扫描时间为45 s,测量感兴趣区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及表面通透性和时间-密度曲线.结果 COPD患者的时间-密度曲线较志愿者曲线平坦,峰值明显降低.COPD患者血流量[(24.77±11.49)ml·min-1·100 g-1]、血容量[(2.48±1.02)ml/100 g]及表面通透性[(2.75±1.13)ml·min-1·100 g-1]明显低于志愿者[血流量(290.14±107.59)ml·min-1·100 g-1、血容量(16.51±5.98)ml/100 g、表面通透性(8.80±3.03)ml·min-1·100 g-1];平均通过时间[(10.58±4.85)s]高于志愿者[(4.50±1.71)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层螺旋CT肺灌注扫描对COPD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CT测量肺小血管是否有助于识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PH).方法 40例COPD合并PH患者,在稳定期内进行肺功能测试、胸部CT和右心导管插入术(RHC).10例重度PH[平均肺动脉压(mPAP)>35 mmHg(1 mmHg=0.133 kPa)]COCP患者与30例年龄和1秒...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呈进行性进展.概述COPD的病理学基础,并从中央气道病变、外周气道病变、肺实质病变及肺血管改变等方面介绍COPD的CT检查技术进展和表现.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CT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穴COPD雪是一种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呈进行性进展。概述COPD的病理学基础,并从中央气道病变、外周气道病变、肺实质病变及肺血管改变等方面介绍COPD的CT检查技术进展和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COPD组87例,对照组29例,进行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和常规肺功能检查,两次检查时间间隔小于30d,研究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CT肺容积参数对COPD诊断和分级的临床价值.结果 CT容积扫描获取的肺气肿容积比例与肺功能分级、RV(实际/预计%)、TLC(实际/预计%)、RV/TLC(%)、FEV1(实际/预测%)和FEV1/VC MAX(%)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r分别为0.560,0.309,0.246,0.280,-0.522,-0.599,P均<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全肺肺气肿容积比例、右肺肺气肿容积比例和左肺肺气肿容积比例诊断COP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3、0.822和0.917(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测量的肺气肿容积与肺总容积之比和肺功能分级相关,对诊断COPD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T低剂量复查的可行性,并优化相关参数.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并多次复查的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初次检查以管电流250 mA为常规值,复查每组分别行50 mA及25 mA低剂量扫描.对比分析图像的质量、噪声及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管电流降低,导致CTDIvol、DLP减低,噪声增加,图像质量变差.50 mA组对肺段及亚段支气管、小叶间隔、肺部感染、肺大泡的显示质量良好,与250 m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5 rnA组的图像质量较差,以小叶间隔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COPD患者复查可行CT低剂量扫描,管电流与CT剂量变化呈线性相关,管电流25 mA不宜作为COPD复查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且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而COPD的早期诊断可能对于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及随后众多并发症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探讨COPD早期诊断的方法及其意义,作者综合分析近几年关于COPD早期诊断的国内外文献,为日后人们认识、诊断和治疗COPD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常见病,临床常规应用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是否有气流受限.CT不作为COPD诊断和治疗的常规推荐方法,但随着发展,其在评估COPD患者肺部异常改变、并发症及肺功能方面具有优势.从4个方面对COPD的CT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严重程度通常通过肺活量测定仪的气流测量或肺功能测试(pulmonary function test, PFT)来衡量.健康成年人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 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01至2018-01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呼吸科COPD合并PH住院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MSCT的肺容积指标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临床确诊为COPD疾病的患者及对照组2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胸部MSCT扫描,测量和计算各肺容积相关指标,并与临床肺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用ROC曲线法评价肺容积各项指标在预测诊断和筛检COPD病人的准确性和灵敏性.结果 正常组与COPD组在最大吸气末容积(Vin)、最大呼气末容积(Vex)、容积比(Vex/Vin)及肺容积变化比率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Vex与第1s用力肺活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百分比(FEVl)和第1 s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I/FVC)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503,-0.673.Vin、Vex、容积比(Vex/Vin)及肺容积变化比率最恰当的预测COPD的临界点分别为5277、3329、0.69、0.30,其约登指数分别为0.558、0.73、0.565、0.565.其中以Vex的临界值预测诊断准确性最高,应用该临界值诊断灵敏度为73.9%,特异性为93.7%,约登指数为0.73.结论 MSCT肺容积指标在预测诊断和筛检COPD病人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定量CT(QCT)能够直接观察和量化肺实质的细微变化,有助于推测COPD的病理生理过程,对COPD的诊断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就QCT在评估肺气肿、气道病变、血管损伤及COPD表型上的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肺血管造影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80例,经临床确诊肺动脉栓塞患者48例为观察组,余32例为对照组,均行CT肺血管造影检查,计算每位患者的LPAD、RPAD、MPAD参数水平;检测纤维蛋白原水平情况;分析CT肺血管造影参数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PAD、RPAD、MPAD参数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肺动脉栓塞患者LPAD、RPAD、MPAD参数水平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和中度肺动脉栓塞患者相比,重度肺动脉栓塞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栓塞患者CT肺血管造影LPAD、RPAD、MPAD参数与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不同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LPAD、RPAD、MPAD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均分别呈正相关(P<0.05)。联合诊断的效能均显著高于CT肺血管造影及纤维蛋白原单独诊断的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肺血管造影参数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疾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RI在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血流与右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COPD患者52例,依据患者有无肺动脉高压划分成观察组(存在肺动脉高压) 22例和对照组(无肺动脉高压) 30例,对比两组左右心室功能、肺动脉血流有关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右心室ESV、EDV、EF、SV、MM及左心室EF、SV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右心室ESV、EDV、MM均高于对照组(P <0.05),右心室EF、SV和左心室EF、SV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左心室ESV、EDV和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主肺动脉的血流量平均值、血流峰值及顺应性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主肺动脉的血流量平均值、血流峰值及顺应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RI作为COPD患者右心功能与肺动脉血流检测中的一项无创影像学技术,能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高分辨率CT呼气相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吸气相和呼气相高分辨率CT(HRCT)表现 ,对呼气相HRCT上的空气潴留征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44例COPD患者进行吸气相、呼气相HRCT和肺功能试验检查 ,分析其HRCT表现 ,统计双肺吸 -呼气相密度差值 (VD)和面积缩小率 (AD)、空气潴留评分值并与肺功能试验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呼气相HRCT上出现空气潴留征 ,超出了吸气相异常征象的范围 ;双肺VD和AD、空气潴留评分值与肺功能试验指标显著相关 (Ρ <0 .0 5 )。结论 呼气相HRCT可以作为吸气相HRCT的补充手段 ,空气潴留征能够定量分析并且反映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