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宋艳亭  丁晓萍  何君 《职业与健康》2011,27(9):1044-1046
P16INK4a基因是人们发现的第1个直接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抑癌基因。P16IINK4a基因异常甲基化是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且随着病情发展甲基化率有增高的趋势。P16INK4a异常甲基化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分子标记物用于宫颈癌的临床筛查及诊断中。  相似文献   

2.
郑家芬  谭超 《现代预防医学》2015,(21):3891-3894
摘要:癌症是一类遗传及表观遗传异常的复杂疾病。宫颈癌由癌前病变发展为侵入性的宫颈癌是由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续感染引起了宿主基因组及表观遗传基因组的改变。表观遗传改变包括DNA甲基化水平改变、miRNA异常表达、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沉默等。鉴于miRNA可被表观遗传机制调控,因而其在宫颈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改变引起的。基于以上判断,本文对HPV感染、DNA甲基化水平改变及miRNA异常表达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揭示表观遗传异常与宫颈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焦炉工人周围血细胞中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异常甲基化状态,寻找焦炉工人肺癌辅助筛查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以74名男性焦炉工人为接触组,以47名供水厂男性职工为对照组。采集2组人员的班后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内暴露指标1-羟基芘(1-OH-Py)的水平;同时采集晨起空腹肘静脉血,分离周围血单个核细胞,用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情况;并提取基因组DNA,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发生情况。结果接触组尿1-OH-Py水平[(0.46±0.12)μmol/mol Cr]和DNA拖尾的Olive尾距[(0.41±0.25)μm]高于对照组[(0.17±0.06)μmol/mol Cr、(0.32±0.1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的检出率(36.49%)高于对照组(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检出率随着尿1-OH-Py的水平升高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周围血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是焦炉工人肺癌早期筛查有效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及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CCPL)的主要筛查手段。由于上述传统筛查方法,仍然存在对CCPL漏诊的风险,因此寻找有效识别CCPL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具有序列相似性家族19成员A4(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定量检测,可有效检出CCPL组织,较传统筛查方法有较高特异度,有望成为CCPL筛查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笔者拟就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定量检测,在CCPL筛查中应用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进一步推进CCPL筛查方法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序列相似家族19成员A4(FAM19A4)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差异以及对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88例不同阶段宫颈病变的宫颈细胞样本,其中正常宫颈组6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33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56例,宫颈癌组34例。用靶向二代测序法检测FAM19A4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组别甲基化水平差异及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宫颈癌组、HSIL组、LSIL组及正常宫颈组FAM19A4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18.89、11.39、9.72、8.89,宫颈癌组明显高于HSIL组、LSIL组及正常宫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AM19A4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21(P<0.05)。FAM19A4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82.35%,特异度为86.15%,ROC曲线下面积为0.91。结论宫颈癌和HSIL患者的FAM19A4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异常增高,该指标对宫颈癌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RASSF1A基因(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 gene)和p16基因的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原发性肝癌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对100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30例乙肝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血浆中RASSF1A和p16基因的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HCC患者血浆RASSF1A和p16基因异常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38.0%(38/100)和65.0%(65/100),而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均未检出,与HC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性别、血浆甲胎蛋白(AFP)、HBsAg、p16基因(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况等与血浆中RASSF1A基因(p16基因)异常甲基化检测结果无关(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DNA中可检测到RASSF1A基因和p16基因的甲基化;RASSF1A基因和p16基因的甲基化检测对肝癌筛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硅转化细胞基因组DNA异常甲基化进行研究,探讨硅的表遗传致癌机制。方法 从结晶型硅(Si)转化BALB/c-3T3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经Msel(甲基化非敏感性酶)单独消化或Msel和BstU1(甲基化敏感性酶)联合消化,消化产物用甲基化敏感性内切酶指纹法(MSRF)进行分析,差异显示出异常甲基化基因片段,进一步将异常甲基化DNA片段亚克隆和序列测定,再与基因文库中的基因进行类比分析。结果发现硅转化细胞存在6条异常甲基化DNA(其中1条为高甲基化,5条有低甲基化现象),序列测定显示这些异常甲基化基因片段似乎来源于一些RNA转录和蛋白质翻译等基因家族。结论DNA异常甲基化会导致基因表达激活或抑制,因此硅转化细胞基因组某些功能基因DNA异常甲基化导致的异常表达,可能间接是硅诱导细胞转化及其致癌作用的一种表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8.
[摘要] HBV是一种诱发急、慢性乙型肝炎的DNA病毒,HBV感染是引起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主要原因之一。HBV诱发HCC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包括HBV DNA整合到宿主基因中、HBV基因组突变和病毒调节蛋白HBx异常表达等分子机制,异常免疫攻击介导慢性肝损害的免疫机制和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相关机制以及细胞自噬。本文将对近年来HBV诱发HCC的各种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宫颈癌患者DNA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异常甲基化以及高危人乳头瘤病毒,以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21例宫颈癌患者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同时应用HC2法测定高危人乳头瘤病毒,并与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和25例健康者作对照,分析二者联合应用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在13例宫颈癌患者标本检测到了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的甲基化,阳性率为66.7%,高危人乳头瘤病毒的阳性率为90.5%;平行联合检测时敏感性增至95.0%.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甲基化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1%和28.1%;健康对照者标本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无异常甲基化,高危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为12.0%.结论 联合检测患者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甲基化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可提高宫颈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DNA甲基化是哺乳动物最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方法之一,它能调控正常基因的表达、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是调节DNA重组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DNA甲基化是肿瘤抑癌基因的沉默机制之一,普遍存在于所有基因类型,当正常甲基化过程发生异常变化时,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分子改变导致肿瘤的发生。DNA甲基化异常在肝癌的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与肝癌的进展与转移也存在相关性,但是其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本文就DNA甲基化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并对DNA甲基化抑制剂作为潜在抗癌药物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同时为肝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危型HPV(hr-HPV)与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在筛查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2018年在咸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10例患者拭子样本,其中正常及良性宫颈炎65例,CIN1 47例、CIN2 32例、CIN3 46例、宫颈癌20例。所有患者样本均接受高危型HPV检测及FAM19A4甲基化检测,对比单独HPV检测、单独甲基化检测以及两者联合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在正常及良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及宫颈癌患者中,hr-HPV检测、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阳性率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病变诊断中的灵敏度低于hr-HPV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高于hr-HPV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HPV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低特异度的特点,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具有低灵敏度和高特异度的特点,两者联合在宫颈癌早期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宫颈癌早期病变筛查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提高诊断准确性,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2.
在严重的精子缺乏患者中普遍存在异常的表观遗传变化,已经发现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PAX8、NTF3、SFN、HRAS、JHM2DA等基因DNA甲基化改变与不育患者中异常的精液参数有关,这些基因通常是高甲基化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正确调控对个体正常发育至关重要,微小的DNA甲基化异常与许多疾病有关,包括男性不育.阐述男性生殖细胞中正常的DNA甲基化,并对已经发现的异常DNA甲基化和男性不育的关系进行综述,从中探究男性不育的某些遗传学病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定量测定配对盒家族基因1(PAX1)甲基化状态与宫颈组织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组织50例、CINII组织50例、CINIII组织50例和宫颈癌组织50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分析宫颈病变组织中PAX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合定量PCR(real time-PCR)检测PAX1mRNA表达情况行综合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A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达94%(47/50),CINI组织中PA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达40%(20/50),CINII 52%(26/50),CINIII 84%(42/50),而正常对照组织均无甲基化状态(P〈0.05)。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癌组织PAX1甲基化率也不尽相同(P〉0.05),病理组织学分化程度不同,PAX1甲基化率不同,呈负向相关性(P〈0.05)。50例甲基化的宫颈癌组织中有PAX1mR N A表达,随着临床分期升级,PAX1mR N A表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组织分化程度的PAX1mR N 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A修复因子PAX1甲基化状态可能与子宫颈癌的病因学发生存在相关关系,在临床筛查和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中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抑癌基因DNA高度甲基化后可以引起基因的转录抑制,从而可以导致细胞异常增殖,甚至发生癌变,而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如5-脱氧杂氮胞苷等通过DNA去甲基化,可以恢复多种抑癌基因的正常表达,使细胞的异常增殖受阻.抑癌基因P16、P15、RASSF1A等在肝癌中存在DNA甲基化失活,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与P16、P15、RASSFA等基因甲基化失活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抑癌基因去甲基化有望成为肝癌基因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DNA甲基化与肿瘤(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甲基化是哺乳类动物遗传外修饰的重要调控方式,也是脊椎动物DNA惟一的自然化学修饰方式.它在基因突变,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发育,基因印记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与肿瘤发生和演进有密切联系.大量实验表明,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存在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紊乱,DNA甲基化异常可通过影响染色质结构以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而参与肿瘤的形成.因而研究DNA甲基化与肿瘤的关系成为当前分子生物学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镉转化细胞DNA异常甲基化对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镉转化细胞DNA异常甲基化及其对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镉的外遗传致癌机制。方法 从CdCl2转化BAIB/c—3T3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经甲基化非敏感性酶(Mse1)单独消化或Mse1和甲基化敏感性酶(BstUl)联合消化,消化产物用甲基化敏感性内切酶指纹法(MSRF)进行分析,差异显示出异常甲基化基因片段,进一步以异常甲基化DNA为探针进行Southern分子杂交加以证实,并进行DNA序列测定,与基因文库中的基因进行类比分析。结果 发现镉转化细胞存在异常甲基化DNA,其中一个甲基化DNA片段为p16抑癌基因。结论 DNA高甲基化会导致基因表达抑制,因此,p16基因高甲基化会导致其抑癌功能减弱或丧失,这可能是镉诱导细胞转化及其致癌作用的一种外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17.
马冬  蔚岩  王艳  杨震涛  郝玉兰  李鸥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2):1956-1959
目的:探讨IL-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PV感染导致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分别检测宫颈癌49例、癌前病变50例(19例CIN1、10例CIN2、21例CIN3)及正常对照50例宫颈组织中HPV16及IL-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分析IL-10基因甲基化状态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结果:宫颈癌组及癌前病变组IL-10基因甲基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IL-10基因甲基化和HPV16 E7 DNA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关联性(χ2=20.163,P<0.05,Pearson列联系数r=0.345)。不同年龄、肿瘤组织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和IL-10基因甲基化未见明显关系(P>0.05)。结论:宫颈癌IL-10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高危型HPV16感染具有关联性,IL-10基因启动子区低甲基化与宫颈癌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8.
程翌  郑国荣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6):1164-1166
DNA甲基化是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它在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DNA甲基化异常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启动子区域CpG岛高甲基化导致抑癌基因表达失活是目前肿瘤研究中的热点课题。本文就DNA甲基化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予以综述,旨在为揭示胃癌发生机制、寻找胃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及干预治疗的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E-钙粘素(E-Cad)基因5’端CpG岛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31例宫颈癌组织中E-Cad基因5’端CpG岛的甲基化状况与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中未发现存在E-Cad基因甲基化状态,而在宫颈癌组织中E-Cad基因的甲基化率为54.84%(17/31);2宫颈癌组织中存在E-Cad蛋白表达降低或缺失,阳性率仅为38.71%(12/31),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的100.00%(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ad基因5’端CpG岛甲基化是宫颈癌中该基因失活的机制之一,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机制仍不清楚.最新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是一种表观遗传性疾病.DNA甲基化异常和印记功能紊乱是表现遗传异常的主要形式.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存在DNA的异常甲基化,这种异常甲基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有关;印记基因对胎儿及胎盘的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印记功能紊乱可能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该文就DNA甲基化、基因印记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新治疗方法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